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1

距書看完已經一個月了,纔來寫這個讀後感,真是一種罪過。

這本書看得很糾結,一個是因爲翻譯的確有很大的問題,句子讀起來相當拗口及不順。我還是很毛估估地看懂了。另一個是因爲,托爾斯泰的確是一個很變態級別的人物,異於常人,讓我無法短時間理解他的一些觀點及行爲。

托爾斯泰是個偉大的人。他努力地極力地去成爲了自己,拋棄了一切,只爲追求那個更高層次的境界。從茨威格對他的描述來看,我個人覺得可惜托爾斯泰沒去加入佛教,而是加入了基督教。他是個糾結的.人,他的糾結在於對自己的高要求,但卻不對自己釋懷,一定要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出來。可能這就是西方思維的問題所在吧?我不太清楚。

根據我目前學佛所得經驗來說,無爲亦是有爲,等待也是一種作爲。然而,托爾斯泰有點極端化了,他一心想實現心中的那份理念,人是平等的,當他看到那些窮人們在勞作,收入卻很少,他內心的慈悲心被喚醒,讓他同體大悲。可是,他當時的地位,身價已經無法讓他與別人平起平坐了。可是他極力地去試圖證明,他與別人是平等的。但是,卻適得其反。於是,他不斷地進入痛苦的沉淪之中,再從中爬出來,再跌入,再爬出來。如此往復。糾結的人啊!

托爾斯泰,一直在懺悔,一直在贖罪,因爲他知道他年輕時做了很多錯事,傷害他人的事。他極力得擺脫名與利,於是他離家出走,最後他終於高貴地離開人世,我想,再重的罪孽都應該洗淨了。

茨威格將托爾斯泰的生活情況都描述得很到位,包括托爾斯泰內心掙扎的部分這是我看的茨威格的第二本書了,他的寫實,跟對於事件的洞悉觀察力都很強。適合我的口味。只可惜這本書讀一遍真心不夠,找時間我將再讀一遍。

我在此發願,如果能去俄羅斯旅行,一定會去拜祭一下托爾斯泰,一個偉大的俄國作家!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2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爲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爲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着《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爲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爲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3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他被稱頌爲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可是,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爲思想苦惱,還爲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羣山環抱的清明環境才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爲自己的富裕的生活。

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衆,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雖然別人都說他是天才,但是《名人傳》裏他自己說到: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後天的生活中,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頂峯的。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精華。我們要了解自己,選定方向,認真去追求。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開掘智慧之門的可貴,並且都有勇氣和決心,能踏踏實實,以自己的方式,認認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們有朝一日也可以驕傲地宣稱: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4

想起看《托爾斯泰傳》初衷是因爲大學時期孟凡君老師的強烈推薦,他說這是一部讓他“看得死去活來”的作品,他說“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靈魂”,於是決心一看,20xx年七月九日借書,到十一日,我已看完兩遍。

該書是有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所寫,全書共十八章,從不同階段來寫托爾斯泰的變化,回過頭來看卷首的“永遠的俄羅斯,永遠的托爾斯泰”,不由得心潮澎湃,它以高度的概括性概括了全書的大致內容,再一次爲永生的鬥士——托爾斯泰而感動,震撼。

第一章:難忘的童年,羅曼.羅蘭爲我們講述了作爲平凡人的家人對托爾斯泰童年產生的影響,儘管那時並看不出什麼,但卻使他擁有一個純潔的心靈,使他成爲一個擁有愛的人,一切一切都暗示着一個未來的天才即將誕生。他關切他人,在五歲時就感受到“生活並不是輕鬆的娛樂,而是件繁重的任務”。

第二章:青春的沙漠,這一時期主要指的是托爾斯泰在喀山讀書時期,他自稱這一時期爲“青春的沙漠”,那是愚蠢的強烈的狂風吹起來的。他在自己的作品《青年》中有大量關於那些年發自內心的坦誠。

托爾斯泰不是完人,他心理、品性都有問題:他孤僻、暴戾、狂熱,時而迷惘和絕望,往往反覆無常:作爲斯多葛禁慾主義者沉迷於身體上的自身摧殘;作爲一個伊壁鳩魯享樂主義者放縱自我;相信生死輪迴跌入虛無主義差點發瘋。他不停的分析自己,試圖在虛無中尋求真理,這樣的分析曾使他丟掉宗教信仰,但他心中卻始終是有信仰的,即便在迷霧中探索的過程中他無法言明那信仰究竟是什麼,但我深信,那纔是孜孜不倦的求索態度。

這一時期的他擁有善的夢想,他對待窮人有一種平等,他“堅信一個人的命運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而另一方面又由於少年激情、暴飲暴色和強烈自傲的膨脹,他不再是個完美主義者而變爲物質主義者和實際主義者,他希望取悅於世人。直到他回到了鄉村生活,再次與農民一起時,他才又重新開始用自己敏銳的觀察力觀察世人,他又充滿了夢想和愛,正如《一個地主的早晨》所記敘的那樣。

第三章:逃入軍隊,四章:高加索的故事及第五章:賽瓦斯托波爾:戰爭與宗教,羅曼.羅蘭寫到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滿腔熱忱的投入軍營,在賽瓦斯托波爾軍中服役,恪盡職守,卻發現了戰爭的惡和虛榮,軍人的極端激情、虛榮和悲痛沒能逃脫他的洞察力。而第六章在聖彼得堡的托爾斯泰又發現了文人的卑鄙、虛僞和邪惡,他們自以爲屬於一個特權的、高等的種性,自以爲是人類之王。這些在托爾斯泰看來,都是不可原諒的。

第七章:愛的奇蹟 第八章:在婚姻的庇佑下 以及第九章:心靈之作 第十章:思想鉅變

愛的奇蹟孕育了《家庭幸福》(1859)(創作於婚姻的最九年級年),後來兩部鴻篇鉅製《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相繼問世,前者被稱爲最宏偉的時代史詩——現代的《伊利亞特》,後者則爲其心靈之作。羅曼.羅蘭在書中說到“《戰爭與和平》裏面充滿了大量活生生的面孔和激情,而孵化這波瀾壯闊的人性海洋的,是一顆泰然掀起又平息風暴的至高心靈。”我想,作品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也正是托爾斯泰本人走向成熟的徵象:他不再只關心個人命運的浪漫史,而是熱心於大衆,他有一刻俄羅斯的心,他平靜卻高尚。對於《安娜.卡列尼娜》,我想之所以說他是托爾斯泰的心靈之作,就在於此時的托爾斯泰想借作品表達出來的不僅僅是反侵略的俄國衛國戰爭背景下宮廷上層貴族的自私貪婪、虛僞墮落或是爭權奪利,他仍然是在思考、探索,他探索真理並始終相信其存在。在思想鉅變中,作者敘述了列文(即托爾斯泰自身的化身)的悲痛,他深切的感受到生命沒有信仰的虛無,信仰不是科學,而是藝術,而只有過着信仰的生活信仰纔有意義。與此同時,他也闡釋了自己的信仰,如基督教的教義所言,他相信只有全世界都達到幸福,幸福纔有可能在世間存在。所以,他決定用自己的行動來履行愛的職責,他要愈加增加心中的愛,從而“與日俱增的幸福,並在另一個世界獲得更完美的福祉。”

第十一章:關心社會現實 ,托爾斯泰在莫斯科期間,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文明之中隱藏的瘡痍,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心中擁有信仰,但他卻做不到愉快,因爲他沒有法利賽人那種僞善的、自我滿足的信仰;因爲他沒有神祕主義者那種自我主義,不像他們那樣完全沉浸在自我拯救之中而不考慮他人的拯救,因爲他真正懂得愛,他不能在做出行動前使自己內心安寧。托爾斯泰於1884~1886年期間寫出《我們應當做些什麼?》這標誌着他要開始的艱難旅程的第一階段,此時他爲了社會的動盪而捨棄了相對安寧的宗教的沉思。

第十二章和十三章:藝術的良知 藝術與科學

托爾斯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學校工作後又熱心於宗教,家人甚爲失望,夫妻雖相愛卻因此互相折磨,他孤獨,他渴望得到原諒和支持,卻以絕望告終,但自身的信仰還是使其藝術得到了新生,他還是堅信自己生命的意義,即“應當唯一的靠我自身的光亮生活,而且要把這光亮在人們面前高高舉起,讓他們能夠看到它。”後者闡述了托爾斯泰對於藝術和科學的看法,他相信科學和藝術的永存,相信“真正的科學是關於人類真正福利的科學,真正的藝術是關於所有人真正福利的知識的表達。”

十四章:巔峯時刻 十五章:藝術的“聖經”這一時期的托爾斯泰已進入一種宗教的寧靜,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他的作品變得更加冷淡客觀,更背離自己的生活(指的是他的藝術不再現實的生活,更多的是回憶),在《復活》(藝術的“聖經”)中,他描寫了衆多自己並不熟悉的人物形象,如罪犯、革命者,也描寫了時間的污濁,然而對待一切,此時的托爾斯泰都給與同情、理解。他,這位藝術家是仁慈的上帝,他洞察人心,他看到了他們的悲痛、淚水,在《復活》中托爾斯泰塑造的涅赫留多夫不是英雄,而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物,他從物質主義到與內心抗爭到精神劇變,此處,我們注意到,那個人,就是托爾斯泰自身。《復活》不僅是主人公涅赫留朵夫內心的復活,更是年老的托爾斯泰反思一生並總結昇華自身精神的體驗。

十六章:孤獨的鬥士 十七章:老年的悲傷 托爾斯泰雖因爲宗教的原因停止發表自己的作品,但是作爲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從未停止寫作。此時的托爾斯泰雖已享譽俄羅斯,在世界範圍內也有一定地位,但他依舊孤獨,黨派疏遠他,所有國家拒絕他,教會驅逐他,家人亦是不理解他,他備受折磨。書中摘錄的一段托爾斯泰寫給妻子的信,感人至深,看得流淚。他說到自己受着現實生活與精神信仰的矛盾,他想以離去的方式來減輕大家的痛苦,他要出走,60歲的時候迴歸森林,像一個印度教徒那樣。他懇求妻子的原諒,他銘記了35年來的恩愛,他不怪她,因爲他們所有的矛盾只是因爲信仰不一樣,而他又不能強求她和他具有相同的信仰。他說他會珍惜妻子給他的一切,他愛她……他終究是凡人,他終究不能鐵石心腸,他終究沒有離開妻子,可是,他的心理上又是愛上帝和愛家庭的雙重摺磨,他的.日記讓人看得心碎,他譴責自己的怯懦優柔,直到有一天突發絕望,一個人奔跑至無名修道院,最後病倒在一座無名小城,再也沒有起來。而他,在彌留之際也在抽泣着訴說,他想着世上千百萬受苦受難的人未得到解脫。

最後的一章:人類的良知 這是羅曼.羅蘭對於托爾斯泰一生的總結,托爾斯泰的一生儼然一個戰場,一個維持了42年之久的戰場,充斥着光榮與混戰的戰場,那最初令人陶醉的自由;暴風雨的黑暗中各種情感的衝突;高加索和塞瓦斯托波爾年代喧囂和騷亂的青年時期;隨之而來最初幾年的平靜生活;愛的幸福、藝術的幸福、自然的幸福,那些在藝術家心中已成過去的宏偉戰場……但這一切對於托爾斯泰來說都不夠,他要把自己拋向大地,他要把自己一直堅強不屈地重新開始。他要在幸與不幸中沉迷,在死亡與不朽中沉迷,他要捨棄自己的生活而爲走向永恆的生命而熱情吶喊,他要追尋自己心靈的安寧……托爾斯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盧梭的影響,在思想方面兩人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二者各自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不一樣的是托爾斯泰卻在對於自己過去生活的罪惡時血淚嘩嘩流下,他不像盧梭那樣認爲自己“善超過惡”,他怕把自己的罪惡暴露於世人的面前。而事實上,他的身上又到底有什麼罪惡呢?

永遠追求真理和愛的人類偉大藝術家-----托爾斯泰,爲了愈益遙遠的理想奮鬥一生,他是偉大的、永恆的,而他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異於常人之處,他喜歡的自稱“我們的兄弟”。

所謂傳記,想來並不能夠細細的涵蓋一個人的一生,而只是簡略的概括,看完《托爾斯泰傳》後,突然覺得一直以來托爾斯泰在內心的感覺變了許多,他偉大卻從不自以爲自己偉大,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堅守信仰,爲之奮鬥終身,讓我感動,讓我動容。寫下這讀後感不爲什麼,我想,在托爾斯泰的博愛面前,所有世俗的個人主義都該低下自己的頭,作爲平凡的個體,也許做不了什麼對衆生有益的事,但是我想,我,總還是從中收穫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偉大的藝術家,他將高舉真理和愛的火炬,於冥冥中,照亮世人的心靈。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5

托爾斯泰在現實中最大的困主要在精神層面,他面對內心巨大的惶惑與矛盾,最終創作出衆多不朽的名篇。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的'、宗教和社會的闡述又使他成爲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思考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人生真諦的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會上層與下層、地主與農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在哪裏;農民貧困的根源所在,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但也是他思想上矛盾與根源所在。

托爾斯泰寫的一個地主的早晨反映他自己的人生。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涅赫留多夫去一個鄉村訪問,但卻遭到冷遇、嘲笑、固執的猜疑……這與托爾斯泰本人極爲相似。他遭到輿論的批判,而家庭,從溫暖漸漸變得分裂,托爾斯泰的家庭已經千瘡百孔,不堪一擊。但托爾斯泰並沒有放棄,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寫出了波利庫什卡安娜卡列尼娜等着作。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托爾斯泰身上的品質遇到困難,不應總想着靠山,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只有這樣,你才能像托爾斯泰一樣取得成功。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6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主要內容簡介:寫的是托爾斯泰的信息。

優美詞語:粗野、豪放、呆板、嚴肅、詩情畫意、人人皆知、齊心協力、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牙還牙。

優美語句:

1.“托爾斯泰並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權者說話,他只說給普通人聽。--他是我們的良知。他說出我們這些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爲我們不敢在自己心中加以正視的。而他之於我們,亦非一個驕傲的大師,如那些坐在他們的藝術與智慧的寶座上,威臨着人類的高傲的天才一般。他是--如他在信中自稱的,那個在一切名稱中最美,最甜蜜的一個--“我們的兄弟。”

2.“俄羅斯的偉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發着光焰的,對於我的一代,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精純的`光彩。在十九世紀終了時陰霾重重的黃昏,他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

閱讀感悟:

托爾斯泰,最偉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響的道德思想家。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在他的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於聲色,而最終卻成爲一個徹底的清教徒。他是“一個平凡的人”。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7

一個土生土長的俄國人,一個渴求快樂,期盼和平的俄國人,一個生在了不屬於他的年代,卻讓這個時代深深打上“托爾斯泰”烙印的俄國人。他的一生本就是個綻放光芒的太陽,不落的太陽。

孩提時代的托爾斯泰,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楚,身爲貴族後裔的他,跟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然而,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在他的身上,9歲的小托爾斯泰又失去了深愛他的父親。也許是命運促使他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樣,乖乖的'接收那屬於貴族的良好教育,去繼承他的父母給他的爵位。他選擇了去接收那些來自西方的智慧——啓蒙思想。

貴族間的阿諛的寒暄讓托爾斯泰早早的對這個社會感到了厭惡,克里木戰爭更是讓年輕的托爾斯泰看到了貴族的腐化和農奴制的落後。

於是,他脫下了那些繁瑣的貴族裝束,拿起屬於他的筆桿,開始了他的戰鬥。

《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寫出了托爾斯泰從童年到青年的感悟,訴說了他對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的不滿。他發出了疑問,爲什麼我們不能享受我們的童年,卻要承擔沙皇強加於我們的痛苦?他不明白,卻在漸漸明白。

終於,歲月讓他明白了一切,原來我們本就不屬於自己,而是這個農奴時代的附屬品。他開始鞭笞這個人吃人的世界,數千個真實場景構成的戰爭與和平將他推上了文學史的巔峯,他拿着自己的武器,他的筆來呵斥腐敗的封建制度,來歌頌勇敢的而國人民。直到在安靜的鄉村生活中結束了他的英雄似的一生。

有些人一輩子也成不了英雄,有些人卻一生下來就註定要成爲英雄。

我想托爾斯泰就是英雄。

他就是太陽,照亮了那個漆黑的時代。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8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徵,永遠銘刻在人類的記憶之中。寬廣的前額上兩道微彎的皺紋,白色的雙眉異常濃密,一部忠厚長者的鬍鬚,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蒼老的面龐變得平靜、溫和,留着病痛、憂傷和慈祥的`痕跡。

從二十歲時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爾從軍時的呆板嚴肅,到現在的他改變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銳利深沉,顯得坦白直率、胸無城府卻又明察秋毫。“——《托爾斯泰傳》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衣食無憂;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的妻子兒女;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他是巍然聳立的文學高峯,他不僅爲讀者展示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廣闊畫面,還精彩地譜寫了俄羅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每一個都讓人們點點頭說:”是的,俄羅斯人就是這樣的。“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爲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鎮靜,爲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爲自己不忍心擺脫家庭羈絆去過苦行生活而苦惱……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

爲了實現他的理想,他首先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裏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羅曼羅蘭說:生活是嚴酷的,對於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這大概就是對於托爾斯泰行爲的最好註解。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9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主要內容簡介:

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望族,兩歲喪母,九歲喪夫。在喀山求學時,由於厭惡了貴族,於是逃到高加索去服兵役,在克里木戰爭中,曾任炮兵連長。1862年他與索菲亞結婚,的家庭是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著作。82歲的時候,他選擇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名人傳》優美詞語摘抄:

爭先恐後、意想不到、自始至終、滿面淚痕、自欺欺人、心猿意馬、忘恩負義、心灰意冷、可憐巴巴、魂牽夢縈、詩情畫意、蜿蜒巍峨、如詩如歌、無緣無故、融爲一體、持之以恆、驚訝不已、接連不斷、枝繁葉茂、微不足道、輕蔑不屑、自言自語、隔三差五、怪里怪氣、悲痛欲絕、熱情洋溢、眼花繚亂、焦躁不安、栩栩如生、朝氣蓬勃、不知不覺、疲憊不堪、旁若無人、大喜過望、回眸一笑、奄奄一息、無能爲力、愚昧無知、徒勞無益、畢恭畢敬、九牛二虎、渾渾噩噩、苟延殘喘、竭盡全力、狼狽爲奸、一丘之貉、不屑一顧、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憂心忡忡、格格不入、惴惴不安、自私自利、津津樂道、義正辭言、堅信不疑、嗤之以鼻、無處不在、千篇一律、揮灑自如。

《名人傳》句段摘抄賞析:

①“這顆純潔的、仁慈的心,宛如一道明亮的光華,永遠能從別人的身上發現他們最優秀的品質”,這種極其溫柔的心啊!當他時,他想到的只是那個他知道其不幸的惟一的人,他爲之哭泣,他願爲之獻出。他摟着一匹老馬,求它原諒他讓它受苦了。他很高興去愛,即使不被人愛也無妨。人們已經窺見他未來天才的萌芽:使他爲的身世而哭泣的想象;他那永遠試圖想象人們在想些什麼工作不息的.頭腦;他早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他那敏銳的,能在舉喪樁時,看透別人的面容,知曉別人是真傷心還是假裝悲威。

②經歷了近幾年頹廢而緊張疲憊的日子之後,能重溫那“美好的、無邪的、詩情畫意的和的時期”,重塑一顆“的、多情的、會愛的童心”,他覺得非常之甜美。

③一條河邊,羣山中的日出;以極大的渲染手法描繪出聲和影的驚人的夜景;當遠處積雪山峯在紫霧中消失時夜歸的士兵唱出美麗歌聲在清純的空氣中飄蕩的美景。

④在這個美麗的上,在這片繁星點綴的廣袤下,人們難道不可以安適的生活嗎?他們在這裏怎麼會保存着一些兇狠的、復仇的情感,保存着消滅同類的狂怒呢?人類心中所有惡的東西都應該在與大接觸時消失掉,這是善於善的最直接的表現。”

⑤在大中,他傾泄,他麻痹,他激越他的憂愁、他的和他的愛情。但這種浪漫的陶醉從未損害他的敏銳。

⑥清亮的新月那平靜的光芒。閃爍的池塘。一棵棵的老樺樹,枝繁葉茂,月亮下的一面呈鋁白色,揹着月光一面的樹影遮蔽着樹叢和大路。鵪鶉在池塘後面的叫聲,兩棵老樹輕輕相觸時難以辨出沙沙聲響。蚊子嗡嗡,一隻蘋果落在枯葉上面,一直跳到平臺石階上的青蛙,綠綠的背部在一縷下閃亮……月亮在上升;它懸於空中,清輝漫步;池塘更加的清晰明亮;暗處變得更加的暗黑,亮處則更加的清亮……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讀後感悟:

在這一章中我知道了雖然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望族,但是他同情於下層人民,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