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

虞姬颯然舞劍,寒光閃動間揚起多少纖塵。

虞姬翩然揮袖,衣袂流轉中拂過縷縷青煙。

收劍、轉步、駐足,顰蹙顧盼,難言深情。那纖塵,那青煙,那絲竹樂韻,彷彿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繪出一幅幅畫卷,再現了歷史中那段撼人心絃的悲歌。

那是項羽曾經策馬騁馳奮勇殺敵的戰場。黃沙中,狼煙四起,硝煙漫天,嘹亮的號角聲響徹戰場之時,殘酷的殺戮再一次掀起。鮮血四染,戟折戈斷,換來的是西楚霸王曾經坐擁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項羽曾經踏入的輝煌而華麗的阿房宮。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香菸嫋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瀝盡民心民血,極盡奢侈之能事。爲了民心,項王燒燬了這座勞民傷財而建的宮殿;也因爲這阿房一炬,項王燒盡了民心,爲他日後的敗北勾勒上了不着痕跡的一筆。

那是項羽曾經設下的鴻門宴。席間,項王、沛公對飲,觥籌交錯間暗藏着殺機,以及項王無法割捨的兄弟情誼。范增示玉、項莊舞劍,大事幾成,終因項王的仁義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劉邦,也正是這一舉動,讓史捲上項羽的名字被硃砂的顏色染紅。

劍尖飄忽的微塵、袖下縈繞的輕煙,浮動着凝出舞動的軌跡,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洶涌而下的烏江。從四面八方響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讓項王之兵潰不成軍。烏江邊,嘆無顏見江東父老,手起,劍落。

那從頸間飛濺而出的鮮血,猶如殷紅的飛花,妖豔、悽絕,瞬間凋零,染紅了那片項羽曾經叱吒風雲的土地。

烏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嗚咽的碧波,竟是爲誰而泣?

悲壯的畫卷戛然而止,樂舞皆絕,煙塵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殞,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時。方纔起舞的,只是對那一代驕雄的傷懷。

或是縱沛公的重義,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過江東的自尊,項羽,用一枝精絕的筆,爲楚漢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2

《鴻門宴》描述項羽和劉邦。他們一起死在秦國後,范增見劉邦有很強的世界觀,就舉辦了一個有隱患的宴會來除掉劉邦。劉邦最終在張亮、項伯、樊噲的幫助下逃出楚營。

昔日楚霸王項羽,如此威武!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被打敗,最終落到烏江自殺的結局。說到底,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決的性格讓他錯過了鴻門之上刺殺劉邦的絕佳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相讓。多可悲啊!好殘忍!項羽萬萬沒想到他看到的是劉邦之計。所以,“古爲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歷史上的漢奸曹操。這是根據人的個人好惡給他起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沒什麼,只是因爲他破就破,遇到什麼事就有勇氣。他殺孔子後人,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巢下,卵無終”的典故。如果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爲什麼三大支柱站在一起,主宰國家;爲什麼你會有他“任重道遠,烈士暮年,內心強大”的英雄詩篇?

項羽之所以輸,劉邦曹操之所以贏,恰恰是因爲他的個人性格。項羽的抗命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勇敢而又失敗;而劉邦和曹操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募人才,讓他們指揮武裝,讓他們“該開槍就開槍”。當然,結局肯定是不一樣的,一個失去了國家,失去了美好,一個建立了成功的事業。

就個人觀點而言,項羽——我佩服,但只有一個感嘆——英雄短命;我尊重劉邦和曹操——,但他們對寫歷史只有一個評價。

性格好——生活好,我們自己寫一章吧。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3

每每讀項羽的傳記,我都會想起這樣一首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征戰之苦於我們這些坐在明亮教室裏捧着書讀的學子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通過上面這首小詩,我們卻可以感受到那位“醉臥沙場”的將士的豁達情懷,有時想象着他的醉態,也會讓人發笑。

似乎每位馳騁沙場的英雄都會有這樣的性格特點:率真、樂觀和勇敢。項羽,就是典型的這樣一個例子。

他的大半生都在與敵人作戰,流過汗,流過血,卻未曾流過淚。即便是初涉戰爭時只有十餘歲,他儼然是一位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他的霸氣是與生俱來的,一瞋目,別人已經不敢多言了:這樣的一個人哪,他註定是一位跨時代的英雄。

但項羽,他與那些喊打喊殺的粗魯漢子又是不一樣的。古人有云:自古紅顏多禍水。江山與美人,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可我們的“西楚霸王”卻與衆不同,他是兩樣兼得的驕子。他的愛人虞姬就像他的烏騅馬一樣,跟着他出生入死,這也可成爲一段佳話。

但他們的愛情被傳誦卻更是因爲一首詩:

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

但願化爲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

海般深的情意,寥寥數語便傳達出來了。這詩的作者並不是什麼著名詩人,也不是虞姬:只是清代的一個落泊才子,他用虞姬的口吻,細膩的語言寫給項王的。

可見,項羽之死給後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

項羽自刎時正值壯年,正是男子漢建功立業的機會:中原雖敗,但以項羽的戰鬥能力也並不是“勢難回”的:爲什麼他固執地不肯過江東呢?

答案無人知曉,有的只是我們的猜測。

我想,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與捨棄的過程:霸王在生與死之間選擇了後者,雖是令人惋惜,但也並非沒有道理。

試想,一個人要經過怎樣的努力纔可以做到項羽這樣的功業?項羽英雄的一生也可以說走得很遠了。而且,他的不忍最終竟演變成了劉邦對他的窮追猛打,以他那胸無城府的心來說,可算是被社會的黑暗,人性的殘酷狠狠地抽了一鞭。雖然他的心並沒有那麼軟弱,但他的自尊心就是他的致命傷,他也許無法原諒自己的過失,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終於,劍鋒一閃,英雄長眠。

餘秋雨的《聽聽那冷雨》中有一段話:

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岩削成還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與窗子裏等他回去,讓晚餐後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世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多少的英雄,最終還是歸於平凡:回眸歷史,只有西楚霸王的舉劍的一瞬最爲難忘。

也許,項羽生命的戛然而止,纔是他奇蹟的一生的最完美的休止符。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4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爲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爲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5

小時候下中國象棋時,看到棋盤上有楚河漢界,向大人們詢問後,我知道了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上國小時,老師在講越王勾踐是曾引用過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從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項羽那勇敢的氣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隨着知識的增長,我瞭解了越來越多與項羽有關的故事。而在讀了《鴻門宴》與《項羽本紀》後,我對項羽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

項羽是楚國人,名將項燕之後,二十四歲便隨叔父項梁起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許是因爲身爲名將後代與楚國人,項羽擁有了一份異於常人的自信,勇猛,與那天生的神力。或許正是因爲身爲楚國人的那一份不服輸的精神,項羽與他那八千江東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鴻門宴》中,項羽卻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點,他有着婦人之仁,而且剛愎自用,輕敵自大,這使得他錯失了誅殺劉邦的絕好機會,這也爲他以後的垓下之敗埋下了禍根。而且,項羽不懂得用人,沒有廣納良言,不聽人勸告,最後使陳平、韓信等人才轉而投劉邦,並且氣走了亞父范增。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他自刎烏江的悲劇的根源。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項羽身上的這些缺點並不能掩蓋他的優點所散發出的璀璨光芒。

與劉邦相比,我更偏愛項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項羽他不喜歡玩弄陰謀權術,而喜歡光明正大地與敵人對決,他是一個真君子,大丈夫。至於劉邦,他奸詐,而又有點無賴,心中多的是鬼點子與花言巧語,缺乏的是政治謀略,碰到問題總是要依賴謀臣,一句“爲之奈何”彷彿已成了他的口頭禪。這樣的劉邦,單憑他個人的力量,是絕對難以與項羽抗衡的。劉邦當初能夠先入函谷關,全靠項羽擋住了秦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劉邦奪得漢家天下,項羽也是功不可沒啊!

既然劉邦如此,爲什麼他還能在楚漢之爭中贏得勝利呢?我認爲是因爲他善於利用人才,集合衆人之智,這一點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在項羽短暫的一生中,除了他那些輝煌的戰績,值得人品味的恐怕還有他與虞姬間感人的愛情。虞姬雖然是被項羽所俘虜的,但她也一定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震撼所吸引吧,不然怎麼會有“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悲壯?虞姬的自殺成了羽虞愛情的悲劇。“項王泣數行下”,足見其用情之深,這也是他的人性中最真實、最感人的一面。

自古以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是連在一起的,大抵人們認爲要成就大業,要成爲英雄就容不下兒女私情。其實不然,一個英雄,倘若沒有愛情的烘托,他的生命就是不完美的。而在項羽身上,英雄氣概和兒女私情正很好地結合。

項羽在我眼中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勇、有情、有王者之氣,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6

八年征戰,他,在沙場上肆意揮灑自己的萬丈豪情,一個怒目,一聲呵斥,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霸王。今夜,四面楚歌,昔日的霸王在軍帳中慷慨悲歌,英雄無奈,流下男兒淚。他並不孤獨,在他痛飲悲歌之際,虞姬,在他身邊抱着琵琶輕輕彈唱,內心早已如眼前的江山一樣,支離破碎……

“虞兮虞兮奈若何”,短短的七個字,虞姬又怎會不知大王的不捨與內疚呢?昔日你叱吒風雲,是妾心中的英雄;今日楚軍氣數已盡,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大王大勢已去,雖已不是一方霸主,但還是妾心中的'英雄。於是她輕撫琵琶,和聲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往事歷歷在目,虞姬本是一名歌姬,再出色,也只是萬花叢中的一朵,什麼時候才能遇到真正欣賞自己的人?

也許這就是命運吧,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名歌姬,接到刺殺敵人項羽的任務。兩人的相知就在這一場驚險的刺殺中開始,在虞姬眼中,項羽是個真英雄,也只有他,能用心欣賞自己,這也是一個歌姬夢寐以求的,於是,她放下武器,望着眼前的君王,不忍殺之,願當他的紅顏知己。如今,江山不復,楚,註定要被滅亡,今生能有幸在大王身旁排憂解難,能聽到大王深情的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對虞姬來說,足矣。於是她拔劍自殺,斬斷所有的不捨與回憶,倒在英雄的懷中,含笑而去……

純潔的愛在亂世中是罕見的,但亂世裏又能出現多少個虞姬呢?義,不是男子的專利,在她完全能夠逃跑,以她的姿色和才情轉投他人懷抱,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時,她不動聲色地拔劍自殺,向後人詮釋了女子的“義”。她悲,因眼前的英雄走入末路;她喜,因自己今生只做他的虞姬。

如果說虞姬是亂世中不被污染的一朵芙蓉,一點也不爲過。戰爭能使人變得麻木,人性、道德觀也會經受巨大的考驗。楚軍部將呂馬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見風使舵,背向項羽,其小人之爲實在可恥,還不及一個柔弱女子。我欣賞虞姬,因她對愛情的忠貞,因她對名利的鄙視,因她的有情有義!

每每看到“霸王別姬”這一幕,內心都會被虞姬的勇敢深深打動。虞姬這個形象儘管已被舞臺上的演員演繹過無數遍,但她的故事,仍能穿透歷史的隧道,傳唱至今。

“虞兮虞兮奈若何”,啊!有你這一句,足矣,我已得到太多的恩寵,太多的幸福,今夜,就算有再多的不捨,我也願意放下。籍,若來世能做你手中捧着的落英、圍繞你飛舞的彩蝶,也就夠了……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7

烏騅馬一聲長嘶,似閃電劃破黑暗的時空。身後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烏江。

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虛空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沒有千軍萬馬,沒有吶喊嘶殺,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殘塔……力拔山河兮氣蓋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號令三千鐵甲的征戰,但此刻,你已無力再拔心頭的那縷悲傷。

那些因你在鴻門宴中釋了劉邦而唾你爲“婦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煙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聲巨吼,扛起天下蒼生悽楚目光的膽量;你披甲上陣,任鐵蹄踏遍關山萬里的勇猛;長城內外,你揮臂奮斫,在刀光劍影中劃出一道血色風景時的豪氣萬丈。

你是英雄!

你不懂得詭計陰謀未必只是小人伎倆,敗爲賊寇勝爲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會知道,猥瑣小亭長也會唱出“大風起兮雲飛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的霸王,你是個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戰場上,沒有道義,只有伎倆!在萬騎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癡想飛過滄海的蝴蝶,頃刻間,跌落在大海,腐爛或永恆。

在四面楚歌中,那個在主帳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顫抖。只一瞬,一道銀光劃過。血如紗一般,杜撰在絕望的空氣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死,來報你的滿腔柔情。

而你仍不醒悟麼?霸王!

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萬丈。

寶馬悽悽長鳴,瀉你一世悲涼。

你的一生中只有這兩個知己啊,我的霸王!

江水汩汩,喚你回寂寞的岸邊。你拔出長劍,最後一絲亮抖抖過楚歌飄揚的夜空。

在西邊的天空,一顆明星漸漸墜落,

分解,崩潰。

直至灰飛煙滅……

霸王,你的出現正如曇花一現,可曇花的美卻無法使人忘卻,即使只有一瞬間。所以我們忘不了那個拔山的勇士,那個原諒仇敵的君子,那個火燒阿房宮的英雄。

江水悠悠,易安居士臨江悼念,憑誰幹杯?

江水濤濤,千古文人撫劍長嘆,泫然淚下!

忘不了,忘不了,那麼沉重,那麼淒涼,讓後人評述,讓後人哀傷。

我永遠的西楚霸王!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8

請允許我帶着個人感情的寫下我的讀後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陡然產生一種悲憤之情。項羽,真英雄也!這可惜他性格中的缺陷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

驍勇善戰的項羽有勇有力,但謀略遜於劉邦十萬八千里。倘若以項羽爲將,必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他的剛愎自用,過於重義和重情,導致他少了那麼幾分運籌帷幄的帝王之氣。照理說,謀士范增的眼光與膽識都不在劉邦謀臣張良之下,但生生被項羽氣死。鴻門宴那麼好一個局,偏就放虎歸山,終究釀成大錯。

唉,項羽要是多幾分知人善用,多幾分劉邦的隱忍,多幾分心機謀劃,怎麼會落得最後自刎烏江的下場!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9

寒假中,我閱讀了《鴻門宴》這本書。《鴻門宴》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我讀這本書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當項羽等人佈下“鴻門宴”這場欲殺劉邦的迷局時,是項羽的叔父項伯把這一重要信息傳遞給張良,原因是張良曾經救過項伯的命,項伯爲報答張良,便將此信息告之張良,張良又將這個消息轉告劉邦,於是張良與劉邦緊急部署,周密安排,再加上項伯的相幫,終於在強敵重圍中安全脫險。我感覺到朋友的重要,有朋友人生之路纔好走,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

我挺喜歡書的人物的,項羽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他以匹夫之軀在亂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敵百萬,一舉滅秦。他襟懷坦蕩,錚錚鐵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們千年傳誦的藝術典型斬秦皇封天下,武功蓋世,成就一代霸王的美名。

劉邦也是我喜歡的一個人物,劉邦乃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貧民皇帝,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所創立的漢朝長達四百餘年,他作爲漢唐盛世之一的大漢盛世的奠基者,其偉大歷史功績爲後世所稱頌與敬仰。

一年決生死,一宴定天下。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給我們留下了多少感嘆啊!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0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是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留給後人的文學創作就只有這短短的一首詩,讀來不禁有一絲絲的淒涼。曾經的霸氣,曾經的稱霸,此時只能垓下悲歌,對着一個弱女子感慨自己的無可奈何。

在歷史的長河中跌跌撞撞,總覺得秦末的亂世,劉楚之爭很是沉重。因爲,死的是項羽。於是,有一種震撼穿過三千多年的歷史,直接抵達到我的身上,而且顯然還會繼續震撼下去,娓娓敘說吳江邊的那段歷史。

衝動、威嚴、氣勢凌人、殘酷、性情中人、雄心壯志、有野心、居功自傲、不得人心、不會用人……有這麼的詞彙可以分配給項羽的詞彙,然而我卻固執地認爲項羽是一個多情的男子。

他多情,在戰場上他英勇殺敵,所向披靡,而在生活中,他得到了虞姬這樣的人生知己。傳說中的虞姬是一個美人,試想一個美人拋棄了榮華富貴而心甘情願跟着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出生入死,甚至不惜自殺來斬斷情人的後顧之憂。如果不是爲他的王者霸氣,爲了他的多情,又能是什麼呢?這就是項羽,留給後世一份亂世中唯美的愛情。

他多情,楚漢相持未決時,他毅然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爲也。”他體恤百姓疾苦,戰爭的目的是爲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甚至在烏江邊,他也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臨死前還不忘給好處以前的部下。這樣的一個英雄,永遠的西楚霸王,心裏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老百姓,天下蒼生。

他多情,所以在鴻門宴中,即使范增數目他,他默然不應,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如果刺殺劉邦,那也只是耍手段,就算能夠取得勝利,又能證明什麼呢?他只是多情,少了劉邦的一份奸詐,少了劉邦的一份老成。他就像一個固執的孩子,要哭就苦,要笑就笑,爲了自己的夢想在楚漢戰爭中抗爭,直到最後一刻。

很感謝司馬遷,作爲一個史官,他忍辱負重,寫下《史記》,還原了我們一個多情的項羽,一個霸王項羽,有時候也會想,要是項羽沒說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也”;要是在鴻門宴中,劉邦被項羽一命嗚呼;要是那個田父沒有欺騙項羽。那麼,或許,一切都會改變。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留給我們一個多情的項羽。別了!永遠的西楚霸王!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1

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我們就來以鴻門宴來談談此話題。

相信瞭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曾經開創歷史上以少勝多戰術先河,被譽爲東方戰神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後敗給了劉邦。論英雄,項羽更有英雄氣概;論實力,劉邦遠不如項羽。但爲何身經百戰的項羽最終會失敗呢?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就從他們的性格入手。其實,在鴻門宴上,只要項羽殺了劉邦,那麼結果已經不一樣了。但是,項羽的仁義讓他放棄了此念頭。或許他認爲,他這樣偷偷殺掉劉邦贏得不光彩,所以難以下手。

然而,倘若項羽知道結果,我想他也會一樣殺掉劉邦。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誰不希望當上真正的皇帝一統天下呢?誰又願意被他人搶奪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所以,仁義不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時項羽並沒把劉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對手,他沒料到項羽會成爲自己的後患。

可是,在鴻門宴上亞夫范增也“數目項王,舉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又爲何不聽?原來,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天生才智過人,從小研究兵法戰術,他相信自己勝過任何人,所以他自負,孤傲,不善於聽取他人的諫言。每件事情都親自過問。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雖然項羽有過人之才,但畢竟他不是神,他不會很好地用人,不能虛心聽取他人之言,是導致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然,戰爭是雙方的事,有相對性。對於劉邦,他則與項羽十分不同。他是個很懂得用人的領導。他不像項羽如此義氣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鴻門宴上,他對項羽自稱“臣”,還說“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使項羽相信他並無野心稱王,降低其防備心理。另外,他善於用人,會聽良言。他覺得項伯有利用價值,所以馬上與之“約爲婚姻”,可見其公關能力之強。在後來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謀但卻因未被項羽重用而懷恨的韓信,更爲後來的勝利奠定基礎。

是的,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之失敗,劉邦的能屈能伸,善於納諫造就其成功。這無不證明了“性格決定命運”。若我們要成功,就必須改掉自己的惡習和不好的性格。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2

英雄是爲亂世而生的。

身披盔甲,持一柄長劍,躍上馬背,在沙場上馳騁,化作阿修羅揮劍殺敵。戰終,於餘暉中仰天長笑。

項羽本是這樣。他英武,在戰場上如魚得水,很快地他便幾乎擁有了一切俯視衆人的威凜、叱吒風雲的霸氣……可是他沒有攀上王座,而且上天也註定不讓他成爲萬人之上的那個惟一的存在。

他太天真了。

他易怒,許多時候總會因衝動而失去理智;過於慈悲,不忍下手除去自己的義氣兄弟;沒有心計,單純得如同孩童……他以爲,人們承認了自己的實力,自己就能做永世的霸者,自己的慈悲也能換回世人的擁簇,所以他不稱帝。只是他忘了,戰爭不是過家家,沒有皇帝,戰爭便不會終結,王的位子是一個誘惑的存在,它總得迎來自己的主人。所以,劉邦出現了。

他們,是兄弟也是敵人。若說項羽是光之面,劉邦就是暗之面。他陰險狡詐,善於言辭與察言觀色,偏偏又有那麼多能人願爲他效勞。項羽何嘗不知他是個後患?可是他固執地不聽范增的勸告,固執地想去相信這位兄弟,固執地相信世界,最後,他才發現自己錯了。

戰爭是殘酷的,必有勝負之分。一山容不了二虎,原本的王不忍心除去小虎,當它發現小虎已爲大虎,自己已衰老,全都遲了。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從一開始就不該講仁義,從一開始就該捨棄天真,一切已成定局,悔不了悔不了。

項羽真的像個小孩子,意氣用事、自我主義卻又善良單純,他想改變遊戲規則卻終於敗其手下。怪不了劉邦,他只是完完全全遵守着規則,順從地玩到了最後。因爲這是戰爭,誰都不能相信,忠誠與背叛、依賴與猜疑往往只是一紙之隔,戰爭的王者,不需要天真。

若是和平年代,項羽或許會是位很好的君主呢。可是,天意弄人。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3

如果你問我,什麼讓生活更美好?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讀書”。

讀書,讓生活更美好。如果在一個冬天的晚上,你躺在溫暖的被窩裏,閱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彷彿一天的勞累都煙消雲散,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讀書,讓生活更美好。它不僅可以帶給我們悠閒自在的感受,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樂趣。昨晚,我們一家三口一起躺在牀上閱讀,我看的是一本數學書,書上有一個篇章都是寫變魔術的,我現學現用,想把這些魔術變給爸爸媽媽看。我對他們說:“爸爸媽媽,我要變一個魔術給你們看,你們想一個十以內的數,把他乘9,得到的數十位和個位相加,一定是9!”爸爸媽媽凝眉沉思,似乎發現不了這個魔術的奧祕。“噢!我明白了!”爸爸茅塞頓開,立刻說出了這個魔術的原理,“其實這就是9的倍數特點,9的倍數個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都是9的倍數,如果是十以內的數乘9,這樣算正好都等於9。”我又把其他魔術變給他們看,臥室裏迴盪着我們的歡聲笑語。

讀書,讓生活更美好。它還能建立起我們的友誼。三年級時,我們七八個同學一起開展閱讀沙龍活動,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有一次,我們在一間咖啡屋裏“漂流”圖書。那時娜婭看的是我的書,她看得入了迷,忘記了旁邊那瓶奶茶是剛上的,還熱氣騰騰的。端起來就喝了一大口,奶茶剛碰到她的舌頭,就像噴泉一樣噴射出來。我先是一愣,然後立刻去關心娜婭。幫她把身上的奶茶擦乾後,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轉向了那本書。啊!那本書已經有好幾頁被奶茶噴溼了,那可是我最心愛的《十二生肖童話》!娜婭知道這是我最喜歡的書,連聲向我道歉,還買了另一本我喜歡的書送給我。因爲這件事,我和娜婭成了好朋友。

讀書,讓生活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徜徉在書的海洋中,感受讀書的樂趣吧!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4

本文主要塑造項羽的形象,集中表現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爲秦的主力被他擊敗,各路諸侯都聽命於他,承認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關後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觸犯了他的尊嚴,立即決定進攻;而在獲悉劉邦"籍吏民,封府庫",等待他來處理,便放棄了進攻打算。更由於自矜功伐,他不把劉邦視爲主要對手,不想在席間殺死他,而劉邦又注意維護他的尊嚴,使他動了"不忍"之心,所以對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應",對項莊、項伯筵間舞劍也不表態。這種"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對樊噲採取了格外寬容的態度:樊噲沒有資格與會,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噲的心情,反而賜酒。樊噲陳詞,雖有指責的話,但又把他看得比懷王更高,有"求賞"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內心有愧而"未有以應",於是優禮有加,賜樊噲坐。自矜功伐而又"爲人不忍",雖一時成功,最後終不免於失敗。

寫項羽聽了曹無傷告密之後的反應和聽了項伯勸解之後的反應,形成兩個極端,把項羽毫無主見,不辨忠奸,既易衝動又易受騙的性格勾畫得十分鮮明。寫項羽在鴻門宴上既不顧范增再三催促殺劉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項莊意在殺劉邦的舞劍,還把樊噲的憤激當作豪壯,對劉邦的逃席行爲聽之任之,處處表現他的優柔寡斷。

司馬遷是把項羽當作悲劇英雄來描寫的,他曾這樣評論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本文雖只寫出人物的一個側面,卻未嘗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劉邦的形象也寫得很生動。去鴻門"謝罪",雖有項伯居中調停,其實是身入虎穴,命運難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項羽之怒,仍如約而往;回到軍中,"立誅殺曹無傷",從這些事能看出他的堅決果斷。他一向待人傲慢,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陽",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項羽面前謙詞卑禮,惟恐有所不至——在宴會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辭也覺得於禮不合,這又表現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於他的狡詐多端,從罵鯫生、拉攏項伯、罵告密人等細節中,都表現得很明顯。

《鴻門宴》讀書筆記15篇15

《鴻門宴》讓人想到的是刀光劍影,險象環生,我們着實爲劉邦捏一把汗,同時又爲項羽這西楚霸王着急。最終形勢峯迴路轉,劉邦化險爲夷。我們或許會認爲,決定劉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護,但我認爲劉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項伯的維護,不在張良與樊噲的對策,不在項王與范增意識上的衝突,而在於項王對劉邦力量作出的判斷。“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力量對比之懸殊,一目瞭然,劉邦對項羽完全構不成威脅。他們之間的問題是:劉邦是否能放棄先攻入關中的大功。若能,則萬事大吉,項羽高枕無憂;否則劉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劉邦去鴻門赴宴謝罪,清楚無誤地表明瞭他的觀點,由於劉邦選擇了前者,項羽也就沒有殺掉劉邦的理由和必要。雖然范增的存在也爲情節提供了一定的變數,但劉邦的存活這是必然的。

在鴻門宴上,“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怎麼能被項王視爲勁敵?“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東南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這樣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項羽並沒有把劉邦當成對手,而是當作一個有自知之明來投降的小角色。宴後,劉邦的不辭而別,他的懦弱讓項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項羽的種種表現無不體現着他對劉邦的輕視,而令項羽起這種情感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他們之間力量的懸殊。當然,日後劉邦的稱王和項羽的失敗就該另當別論了。

力量的懸殊沒有使項羽起防人之心,過於自負讓項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負究竟能讓人喪失什麼,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