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野蠻生長》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1

大約五年前,剛來深圳工作,同學帶我爬蓮花山,她指着不遠處,燈火通明、造型新奇的建築,對我說:“那,就是深圳圖書館。”

我很吃驚,我不知道深圳竟有這麼大的圖書館。和很多人一樣,印象中的深圳是文化的沙漠,高樓大廈、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這裏的人要麼忙着熬夜加班,要麼抓緊時間泡吧、看電影、各種玩樂,畢竟這是一座很年輕、快節奏的城市,太多的青春荷爾蒙需要釋放。

這裏怎麼會有像樣的圖書館?而他們又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去圖書館看書呢?

帶着好奇和不太相信,我第一次走進了圖書館,很意外,竟然不用任何證件就進入了,看來,還真沒把我們當外地人。

當時已是晚上八點多,館內還坐滿了人,有學生模樣的孩子在紙上做試題,有白領樣的年輕人在啃財會等級考試的教材,甚至還見着了白髮蒼蒼的長者,眯着雙眼,拿着放大鏡,在琢磨全英文的醫學書,凝神專注,彷彿忘了全世界……

眼前的這些場景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爲自己無所事事、遊蕩了一天感到很羞愧。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愛好讀書的人,總會發現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領地。深圳並不缺少文化,缺少的只是發現。

那一晚,我和同學,彷彿接受了精神的洗禮,有股能量,在心間綻開了花,通過神經脈絡傳到了身體的各個部位,溫暖而又充滿了力量。

當時我們就決定,以後一定要常來這裏,多看書、勤學習,追求進步。

以後的週末,我們不再無聊乏味、四處壓馬路,而是泡圖書館看書,像打牙祭一樣,捧着書本,大快朵頤,過得充實而又有意義。

在這裏,我考取了心儀的單位,她完成了職稱考試,當然,還有更爲重要的情感歷練。

我和同學是85後,都出生在內地非常傳統的家庭,父母天天唸叨的是“好好學習,不要談戀愛”。當時的學校沒有開設青春期的教育課程,衛生課也完全避開了“性與生殖健康”,更沒有經營婚姻和家庭的內容。

可當我們走出校園,來到深圳這個國際大都市,才發現一張白紙並不是一件好事。毫無戀愛經驗,情感不成熟,面對感情上的衝突和矛盾,無處適從,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該向誰求教。

情感專家說:“單純的女子,行走在情感的道路上,步步驚心、如履薄冰,看得直叫人心驚膽戰。”這話用在我和同學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有段時間,她失戀了,哭得死去活來,怎麼也走不出來。我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她、安慰她,又怕她悶出病來,只好把她拖到圖書館,找了一堆的情感書給她看。

她邊看邊流淚邊喃喃自語:經營好愛情和婚姻,真是一門學問,比所有的專業都難, 我們卻從來沒有認真學習過。

是的,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每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侷限性,而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當我們遇到難解的問題,不知該問誰時,大都可以從書中尋找答案或受到啓發。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怕被個別書籍誤導,同學挑選了不同作家寫的、不同主題的情感類書籍,一本本看,詳細做讀書筆記,認真寫心得,並注重在生活中實踐。

慢慢地,就從前段失敗戀情的陰霾中走出來,找回了自己,活出了自信,豐盈了情感,處理問題的能力也顯著提高,最終收穫了美滿的愛情和婚姻。

如今,她已成了知心大姐,給身邊爲情所困、被愛所傷的小姑娘小夥子指點迷津,將書中所學惠及更多的人。

每每回想起過往的經歷,同學都很感慨:“在人生那些茫然焦灼的日子裏,幸好在圖書館用書溫暖了自己,在書中找到了答案。”而我,又何嘗不是。

我想,圖書館不僅溫暖了她和我,還溫暖了許許多多來這裏求知的人兒。

它是一張深圳文化的名片,彰顯着海納百川的胸懷,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來到這裏,都可以平等地汲取知識的養料,成就更好的自己,更自信地邁出它的大門,創造更精彩的生活,而它將永遠在身後守望着你。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2

國慶節放假前,公司老總髮給中高層管理者各自一本書,馮侖的《野蠻生長》,《野蠻生長》讀書筆記1000字。

“不做制度看不見的事情”,這句話是王石說的。做爲HR的我很能理解和佩服。

開始談的“原罪”是中國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家或老闆,而健康的企業:基業長青的企業、百年老店卻總有“從優秀到卓越”的一段過程,在當初的懵懂狀態下闖出來的基業如果要保持着長青,必須是儘快拋除創業階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時養成的壞習慣,依法辦事,並在企業內部建立利於營運的機制,用制度管人。這樣才能形成衆所追求的統一的價值觀文化。

經歷過“野蠻生長”,“馮侖們”當然希望自己能改頭換面,強化道德倫理,追求陽光下的利潤。我也相信這是每一個有道德良知底線的“馮侖們”的期盼!而這些價值觀文化在企業生存、發展的過程中又是比較矛盾的!

整本書中的祕聞較多,王石、牟其中等經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時,馮侖的真誠、坦白、不做作、不理論、口語化寫書也是一個亮點。一個人說話時比較真誠,但出書的時候可能就比較謹慎。整本書易於理解,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讀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馮侖的思想。讀完整本書後,受益不小,有幾個方面值得我學習和鍛鍊:

一、管理就是管自己。這是企業文化形成的精華和關鍵。對於發展中的企業來講,企業文化就是資深員工的文化,資深員工是受到老闆影響的,老闆只有不斷的管理自己,提升自己,做好表率和模範作用,這時候不用要求大家怎麼做,自然就形成了一種氛圍。有人說,制度首先是被老闆破壞的,那麼老闆遵守了,大家也就慢慢都遵守了。老闆不斷的提升自己,讓自己進步,下面的人也會跟着進步。這個道理也適合於我們這些中層管理幹部。

二、責任感。有責任感,就會有動力!爲家庭、爲公司、爲員工、爲社會。看你的責任感建立在什麼層面,如果都有,肯定會成功!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成功,否則,成功只是一時的。

三、如何做事情?其實比較簡單:制定目標、實現目標、爲公司、爲社會創造價值;調整目標,解決問題,回報社會。但是也比較複雜:企業文化的建設、標準、流程的不斷修正、戰略的思考實施、股東、員工、社會的利益平衡,商戰……等。

四、制度、標準。借用王石說的一句話:“不做制度看不見的事情”,制度、標準等同於管理。有了制度和標準。就能節省成本。按照“法、理、情”的順序進行管理就可以見收益。

今天,衆多的馮侖雖然可以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尋找自己的縫隙,密集地生長!野蠻生長的日子不僅僅是“馮侖們”獨特的經歷,雖然“野蠻生長”已經成爲過去時了,但個人卻始終認爲:管理階層的大老爺們或許也要經歷着本質上相同或類似的過程。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3

這兩天讀完了馮侖的《野蠻生長》,清晰的看到了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心路歷程,探討了民營企業的種.種現象,也分析了同經營有關的投資、管理、金錢,以及關係、政商關係等問題,還談及正反兩個企業家——王石與牟其中,還探討了與人性有關的偉大、幸福以及死亡等問題,有一定的觀點和深度。讀完一本書留下印象的就是書中那“馮式”的哲理語言,這裏摘錄彙總下來。選擇就是“放棄”,自由就是“枷鎖”

在時間的投資上有一個叫排擠效應。它既是生產資料,也是消費資料。當你大量的時間用於生存和工作,你就不能大量的享受和消費你自己的時間。所以如果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儘可能的去做好一件專業的事情,用持久,專注的辦法來對待,我們可能會得到很多金錢,同時我們又能省出很多時間來,而省下來的那些時間,就相當於投資的回報,我們可以拿出來消費,可以獨家,可以去畫畫,去滿足個人的興趣。(時間管理,精力管理)

管理和愛情一樣,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沒道理(在過程中體驗感悟)人生會有三個錢包,一個是現金或資產,一個是信用,一個是心裏的錢包書中提到關於錢:掙錢,看錢,花錢。提到歐洲如何有一套財富保障體系,美國如何掙錢,其中提到亞洲的花錢的一段很有意思:亞洲有錢的歷史短,富起來的時間大概是100年。剛富起來的人一定是惡性消費,要過一把癮。在中國,再高雅的人,就是北大的授,關了他5年,天天都飢餓狀態,放出來第一件事,是撲黑格爾的哲學論著看,還是撲到館子先吃一頓肉?我想一定是先吃肉——因爲曾經太痛苦太貧窮,所以一開始消費都是先吃肉,肉吃完了喘口氣,弄套好房子、好車,接着談個戀愛,擴大消費範圍,旅遊、健身什麼的一頓折騰;等這些也滿足了,接下來該光宗耀祖了,給家裏修個墳;高雅了之後玩個藝術品,搞個文化;等這些都弄完了,開始認真投資、做慈善。亞洲人基本都在修墳以前的階段,肉還沒吃上,墳還沒修,現在馬上做慈善,那是騙人的。

偉大是熬出來的。偉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領導別人偉大是時間的函數。所謂創造歷史,就是在偉大的時刻、偉大的地點和一羣偉大的人做一個有價值的事。(確實平庸的人在平庸的時刻在平庸的地點去聊偉大的事)歷史只有成敗沒有是非。歷史永遠沒有真相。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4

野蠻生長這本書在20xx年就有聽過。礙於時間安排不夠充分一直沒有來得及看。而對於書的作者馮侖這個人也只是停留在一個成功的商人這一認識層面上。

陸陸續續花了幾周把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很適合現階段的我們看,隨意性居多但也用心。錢對馮侖這類人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了,他們要的是受社會認可、尊重,沒必要忽悠人賺稿費,因此,一般來說他們自己寫的書可讀性很高,反過來,談企業、談管理,如果不是企業家自己寫的書就不是非常值得看了,不是忽悠人就是替人做廣告。

我覺得這是我看的書中比較深入淺出的,用大白話,京片子把勾勒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史和普遍遇到的問題以及需要克服的侷限性,下面我把我認爲比較精彩的部分羅列一下:

1.人生的三個錢包

第一個錢包是你的現金和資產,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第二個錢包是你的信用,別人口袋的錢你能支配多少,在你急難的時候,你能借到這筆錢,這是信用的錢包。第三個錢包是心理的錢包,在你沒錢的時候,一塊錢可能會憋死你,如果人有一個億,花100萬也覺得沒什麼。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翻動這三個錢包。做一個好的企業,就是要放大你的第二個錢包,守住第一個錢包,調整第三個錢包(調整心態)。

2.偉大是管理自己

書中舉了王石的例子,譬如王石在登山時的自律,哪怕去國外不吃中餐,而團裏其他成員都在吃,而王石卻堅持不吃,不熟悉的領域堅決不做等,都折射出在中國這個環境中企業家難能可貴的品質——自我管理(自我評估),中國有太多的機會,也有太多的機會主義者,別的行業好賺錢,都一古腦兒鑽進去,不去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懂這個行業,結果造成中國做什麼,什麼市場就爛掉(沒利潤)的局面。

3.幸福和慾望

慾望和幸福是成反比的,幸福其實是相對的,是一種隨着時間的推移會變化的感覺,在同樣的物質條件下,慾望越低,越感到幸福,反之,就感到越不幸福。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慾望已經成爲比如何創造財富更值得推敲的課題。

4.當人成爲投資品的時候

馮侖觀點:投資人的要點是重點做極個別人的長期投資,可能得到的回報遠大於泛泛的和不同人交往。

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係人是10、30、60,也就是說你的關係人會有三種層次,第一種層次的人是不超過10個,也就是你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借錢的對象,第二種層次的人不超過30個,而且這30人還包括前面提到的10個人,屬於熟人、朋友、經常打交道的,第三種層次的不超過60人,也就是打起電話能夠記得起來的人,而且大概瞭解他的背景,而且這60個人還包括前面第二層次的30個人。所以,人這一生,不需要太多的關係就能應付得了,只要把這60個人的關係每天都盤好,就夠你一生用了。

我覺得這本書對於現實中比較上進但迷茫的人很有幫助。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5

不得不說自己是第一次那麼認真地讀經營管理書籍。以往覺得這類書籍要等到自己積累些管理再讀。這次純粹是因爲支持版主讀書會才勉強拿來翻翻的。沒想到,翻了幾頁後,我就被馮侖精闢麻辣的見解吸引了,忍不住一直讀下去。剛看完,就趕着寫心得跟大家來交流分享了。

老實說吧,我是把馮侖對企業“原罪”,公司管理制度的思考見解,和王石牟其中成功失敗的闡述當成了名人傳奇來看的。沒辦法,我對“男人愉悅的冒險遊戲”興趣缺缺。可能就是馮侖說的女性性格決定了吧。

不過我倒是對馮侖的金錢篇,關於金錢的解釋和思考非常感興趣。

小時候外婆告訴我,錢是壞東西,不能老想着錢,容易做壞事。可是大了以後,特別是物價飛漲的現在,發現什麼都離不開錢,沒錢真是萬萬不行。錢,是好是壞,這已經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了。身邊不乏做採購推銷工作的朋友,常常看到他們在黑白之間搖擺不定。不由得慶幸自己只做純技術的東西,錢的是非要少很多。馮侖在“第二個花錢的藝術”中說到的“學會管理慾望,管理你的慾望增長速度和發展的方向,以及慾望的構成”倒不失爲處理“錢的是非”問題的解決方法。如果能夠控制了自己的慾望,那在道德的'取捨上,“是”必定能戰勝“非”。而花錢藝術的第一件事,尋找花錢與幸福之間的平衡,更能讓天平在偏向“非”的時候控制住慾望。“花錢很多,並不一定會有幸福。”與其昧着良心,提心吊膽,不如坦坦蕩蕩,心安理得。

“掙錢的最高境界,不是爭,而是讓”。這個論點讓我耳目一新。是不是跟欲擒故縱有異曲同工之妙?吃虧就是佔便宜,讓馮侖使用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招還得看使的地方,在國外恐怕就行不通了。面對那些有一句是一句,不會拐彎的人來說,面子可不值錢。

“一生的三個錢包”中,我更看重第二個錢包,“信用”。錢沒有了可以賺,失信一次,恐怕努力十次也挽救不了。我不清楚現在國內是否已經將信用記錄聯網了。但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準時付信用卡帳和按時還銀行貸款。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信用問題,不光是錢方面,對待朋友也是如此。“狼來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我媽常說的“錢也很有眼力,總是跑去有錢人那裏”。以前我聽了不以爲然,現在看了馮侖關於“人心”與“錢心”的見解,不由得贊同起來。“錢必須判斷,我的永遠是我的,纔敢去。”看完這句話,本來就比較保守的我更沒有勇氣投資風險高的產品了。保本是理財的首要步驟。就象炒匯就要養成止損的習慣。“錢要翻身,要創造”,是啊,用錢掙錢纔是王道。沒見過哪個富豪是純靠苦力的。哪怕是存銀行,複利的效果也是很可觀的。

小小心得,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補充:文筆比較爛,還請原諒。水瓶自小就怕寫作文,所以才選了工科來學。)

最後說一句,堅決支持大學的版主讀書會。

《野蠻生長》讀書筆記6

斷斷續續看了幾個晚上,剛把馮侖的《野蠻生長》看完,這本隨筆式的書很適合看幾頁,放下,忙完別的東西再拿起來翻翻。

錢對馮侖這類人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了,他們要的是受社會認可,尊重,沒必要忽悠人賺稿費,因此,一般來說他們自己寫的書可讀性很高,反過來,談企業,談管理,如果不是企業家自己寫的書就不是非常值得看了,不是忽悠人就是替人做廣告。

讓我感觸深刻是他和幾個哥們十幾年前創業時的經過,就象書名,那時候是一個野蠻成長的年代,沒有商業道德,更沒有公司法,他們的成功除了是哥們,首先保證了相同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制度。很多哥們創業就是倒在這個地方,覺得大家太熟了,放不下面子批評。我身邊就有現實的案例,合作伙伴之間本來很好的,就是因爲缺乏制度,搞到互相猜疑,最後公司的事情你不管,我也不管;你搞公司的錢,我拆公司的臺;這樣的創業道路註定是走不遠的。

馮侖是王石的好朋友,跟王石專注於成爲職業經理人的道路不同,馮侖從一開始走的是自己當老闆。書中,他對過往江湖中的所見所聞,心得體會,娓娓道來,談創業,管理,歷史,金錢、幸福……

有創業,當然也有散夥的一天,馮侖的解決方案是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很少人去做,那就是”江湖方式進入,商業方式退出“。

關於幸福,他認爲這是慾望與滿足慾望的能力之間的平衡,慾望有物質上的,例如房子,車子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方說友情,親情,渴望被關心,被重視等等。如果有了一個慾望,然後通過自己的能力使這個慾望得到滿足,你就會有一種幸福感。滿足的程度越高,強度越大,時間越長,你會越幸福。馮侖的這個觀點不是新的,我不知道曾經在那裏讀過,比較認同,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尋找幸福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一種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方法或手段來滿足慾望,這是當今社會鼓勵的主流。另一種是倒過來,從管理慾望入手(我不喜歡用降低這個詞),我看過同事去印度旅遊拍回來的照片,在鄉村裏,在田野中,大人,小孩,他們的眼睛是那麼清澈,笑容是那麼純潔,儘管非常非常貧窮,但幸福寫在他們的臉上,我想那是宗教或信仰的力量,宗教重視管理內心慾望,強調自我反省。

自律,也就是管理自己,是一種重要的品質。生活上,工作上我們常常會給自己訂下很多計劃,設定許多目標,可是又很容易給自己種.種藉口。馮侖說王石沒理由不成功,馮講了幾個小細節,告訴人們王石是個多麼自律的人,例如王石爬山,說幾點進帳篷就幾點進帳篷睡覺,不管外面是老友拉他喝啤酒,還是欣賞絕美的風景。爲什麼成功只屬於少數人,我想可能是管理自己比放任自己要難得多。

標籤:讀書筆記 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