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

讀後感2.89W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下面是聘才網爲大家蒐集整理的北京的春節讀後感,歡迎閱讀與借鑑。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一)

今天,我懷着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

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着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七年級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爲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後一段以“承上啓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風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麼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爲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願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名族的風俗,文化傳統。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二)

老舍先生認爲元宵節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這當然不能成爲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節恐怕就是元宵節的燈會了,也有焰火。

我認爲還是除夕和正月七年級最美!因爲還未到元宵節工人就要返崗工作,學生就要返校上課,實在有煞風景。況且中國南北方,東西部傳統和文化是有一些差異的,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甚至有些地方已趨於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舉國歡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湖四海,全球華人到處歡歌笑語,辭舊迎新!

在中國的詞語裏恐怕沒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詞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詞條後面的舉國同慶,閤家團聚,萬家燈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七年級”也是開心和快樂的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雖然總不明白爲什麼這一天總是歡天喜地的,但既然高興既然滿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麼多。

現在又有了“五一”“十一”這些黃金週,加之平時休假時間長了,有更多休閒方式可供選擇,“年”的情結便淡了下來,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紮根中國人心底,是團聚和諧平安親情的符號!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三)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民族過春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著名語言大師老舍,用他的大筆、風格、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讓我們無不感受到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也讓我們領悟到了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作者先從春節我們要吃的“臘八粥”、“臘八蒜”寫起,給文章添加了許多樂趣,把食物描寫的非常的到位。還把春節孩子們要幹什麼事寫了出來。放鞭炮是男孩子們最大的樂趣。春節前幾天,大人們都很忙,因爲店鋪很快就關門,所以必須在春節前把食物準備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們更忙了,晚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門上貼上了對聯,家家戶戶都飄着酒肉菜的誘人香味,鞭炮聲不斷的響起。家家戶戶的燈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覺,大家都很願意等新年的鐘聲響起,等待凌晨煙花的升起。家家戶戶的喜慶,給春節添加了積分絢麗的色彩,讓春節更有氣氛。過年了,孩子們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們給紅包,孩子們還玩鞭炮,這樣的喜慶一直持續到春節結束。

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

北京的春節讀後感(四)

通過學習“老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我又瞭解到了我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如此的有意義,不但知道了春節期間分臘八節、除夕、大年七年級、還有元宵等的節氣、還知道了各種節日在北京民間的過節習俗和意義,同時也感受到老北京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他們有着積極、樂觀、和諧、注重親情、及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他們熱愛生活、生活多姿多彩,同時在春節的開始和元宵的結束又讓我看到老北京人求真務實的生活態度,讀了“老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我真渴望春節早一點到來,更渴望能夠去北京過一個有趣又熱鬧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