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青春期》讀後感

讀後感2.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春期》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青春期》讀後感

《青春期》讀後感1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好書,它的名字叫《後青春期 請多指教》。

這本書講了一個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實現心願的網站:天使在線。它的四個主人公就因爲這個網站而結緣:一個得了腎癌,希望在自己死後,爲自己父母抹去傷痛的女孩卓雯;希望能擁有母愛的葉雨天;希望重新找回親情的“問題少女”姜曼枝;搖擺於現實和虛僞的表演系大學生朱梓源。這四個孤獨的靈魂,因一場離別而相逢,從此,青春不再孤單,幸福有了歸屬……

卓雯在生命即將結束之際曾說過一句話:“我曾遇到過一個秋季,在風也將逝的時候,山羣凋零,月也隱退。茫茫大霧間的一個奇遇,卻聚集起全部的'光明與苦痛。憂傷落在你的眼角眉梢,那便是我的容身之所。如果我們從此將不再訴說,正如我們從此將不再活着。如果一切言語最終都變成了風,吹散一切的大霧瀰漫,那麼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你還是我?最後一片葉子墜落,泉水叮咚。是夏日的輓歌,最後的一個秋季,你我緘默,靜靜坐着,這樣也很好……”卓雯是一個不幸的女孩,也是一個幸運的女孩,她在人生即將終止的時候仍然心懷希望,並在人生終結之前,將這份希望延續至永遠。相信看這本書的每個人都能從卓雯身上得到一種力量:再艱難也要笑對人生,再艱難也要有足夠的勇氣前行!

《青春期》讀後感2

16歲的我們天真浪漫、狂妄自大,青春是我們的代名詞。對於未來,我們迷惘,卻充滿希望。可是否想過未來的自己,能否成爲所期待的那個自己……

《後青春期的詩》講述的是六個高中生埋下了自己的夢想,十二年後一起挖出並努力幫對方實現那早已被遺忘的夢想。十二年的時光,把那羣高中生的狂妄、活力沖刷掉了,時間的印記雕刻在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那麼的滄桑,那麼的無奈。

書中有一個男生,他希望未來的自已能有一輛跑車。可十二年後,由於現實的逼迫,他只能開一輛普通的小汽車。當談起他的`妻子、孩子時,他的臉上總會洋溢着幸福,擁有着無比的自豪感,一切的勞累、辛酸都被覆蓋。但當帥氣的跑車從他身邊呼嘯而過,他的嘴角總充滿苦澀,家庭的責任感讓他放棄了夢想。夢想的丟失,並不悲哀,卻讓人遺憾。

夢想是讓人興奮的,是我們渴望的,因爲那烙下了我們青春的印記。但面對現實的殘酷,夢想卻變得脆弱。儘管遺忘夢想並不悲哀,因爲幸福依然會存在,但青春、夢想只能成爲我們最美好的回憶,僅僅是回憶

尋找那時的夢想,是爲了提醒我們自己,不要成爲我們不願意成爲的人,讓那時的自己失望。“不是不想長大,是我們的青春太棒了”,的確,青春就是那麼的美好,因爲我們擁有改正的錯誤機會,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擁有更純真的友誼,擁有更簡單的想法。

十年後的自己將會如何,我們不知道,可我們擁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儘管艱辛、儘管可能無法實現,可我們嘗試了,不就很好了嗎?而現在的我們呢?我們可以打好根基,爲未來的自己送上一份禮物,不僅要幸福,而且不讓自己有一次後悔的機會,不讓青春、夢想只成爲回憶。

《青春期》讀後感3

時間猶如河流,永遠不會應爲某個人或某件事而停下來。比如,我多麼想讓時間停留在那一刻,但最終還是留不住。我的青春,它只是在我毫無意識的一點一滴裏悄然逝去。時間,多麼的自私啊!

只有七年級的我讀《青春期》是多數看不懂的。應爲我還是一個即將要進入青春期的懵懵懂懂的少年,看這樣一本成熟的書,看不懂是正常的。讀完《青春期》,我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有些話會讓我感覺到有一種刺骨的感覺,它是多麼冰涼。

《青春期》的第一章邂逅裏寫道:“我總覺得,如果有上帝的話,那麼他還是公平的。儘管每一個人從出身開始,所擁有的就不同,可是要承受的'那種痛苦和悲傷,在重量上卻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造成痛或悲傷的原因。”這段話正如我所想的一樣,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是公平的,就好比一句廣爲流傳的話:“上帝是公平的,他爲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爲你打開了一扇窗。”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經歷。我從小就受傷不斷,但每一次受傷過後都會有彩虹。

“找不回的東西永遠是最珍貴的,應爲失去。所以,它的價值,用財富兩個字來形容,無比的親切。”我失去的東西去哪了?我失去的東西只是因爲太珍貴了,所以值得留戀,最終失去?難道那些只是曾經擁有?不管友情還是親情,都只是太珍貴了而已,導致最終失去。回首曾經的美好時光,現在我只是孤身一人作戰而已。

《青春期》講述的故事是極爲險峻的,現在回想我讀它時候的跌宕起伏,現在還記得一清二楚,實在是太精彩了,如同電視劇一般映入眼簾。讓我們一起來讀《青春期》吧!相信你讀了以後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青春期》讀後感4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當今六年級的孩子已經非常有自己的主見,非常有個性,而且六年級的孩子也正是向青春期轉變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教育尤爲重要。偶然間讀了《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一書,給我很多啓示。

孩子處於青春期前後,思維活躍、渴望獨立、逆反心理極強。而家長人到中年,或事業有成,希望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或由於自己碌碌無爲,而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於是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接踵而至:父母們絞盡腦汁,按照自己的願望,採取各種自認爲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誠信”是做人之本,“讀書”可以提高修養,“守時”是規範一個人行爲的基本要求,而這3個方面做好了,自然就涵蓋了其他更多的好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相當強,此時不塑更待何時。

通過讀書還知道在處理所謂的“早戀”事件中,應該“既要熱又要冷,該熱時熱該冷時冷”。面對孩子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和心理上的困惑,家長要表現出“熱”——理解、關心、呵護;面對孩子青春期階段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家長表面上要顯現出“冷”——冷處理。

對孩子,不要輕易扣上“早戀”的帽子;家長,尤其是老師,儘量不要用或少用“早戀”的概念。中學時期男女同學之間的好感、接近,大部分都是“短命”的,經過短暫的“熱戀”之後逐漸都會冷卻下來。而中學階段的“出軌”現象,往往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早戀”,而是直接切入了“性”這個敏感話題。所以家庭、學校乃至社會,都不要在所謂“早戀”問題上過多地做文章、想對策,而是要再跨一大步——直面孩子的性心理現狀,搶在孩子“犯事”前做好防患工作。

標籤:讀後感 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