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薦】《水滸傳》讀後感

讀後感1.97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滸傳》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薦】《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1

第二回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此章回,話峯迅速的從宋仁宗到英宗、神宗、哲宗,由哲宗引出全書最要緊的人物,哲宗的弟弟九天王,端王。這個端王就是哲宗死後當了皇帝的徽宗。

說端王,先說高俅。高俅是端王的柺杖,端王是高俅的梯子。家長要對老師說的話

說一百零八個妖魔,也是先說高俅。金聖嘆對此評曰:“乃開書未寫一百人八,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評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只是罪過都加在了高俅的身上。

高俅成了亂自上作的代表人物。

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高俅陷害,被逼逃往延安府,途中成了九紋龍史進的師傅,到此,水滸傳就言歸正傳,一場大戲就此拉了大幕,各色人等,都漸漸登場亮相。

表面上看,這一章回的題目提到的人物是王進和史進兩人,實際上全文寫了兩大場景,一是官場二是民間。看官場是如何玩法,民間又是一番怎樣景象。水滸傳第二回讀後感。王進被官方所逼,遠走他鄉,就將這二個場景聯繫了起來。

官場景象是由端王,也就是之後的皇帝徽宗,端王的姐夫,駙馬王晉卿和高俅爲主角。以高俅的發跡史而說明官場的,以蹴鞠,和一對羊脂玉的鎮紙獅子,筆架等來表現皇家的奢華。高俅能爲皇家所用,正是官場墮落的寫照。

民間的景象是民匪不分,史進在不知不覺中同少華山的強盜成了一家人,法已不服衆,官府的管控潛質下降到極點,史家村和少華山強盜合做一處了。

這二個場景,正預示着天下大亂。是誰亂了大宋的江山呢?故事慢慢道來。

故事從此開始,一百零八個妖魔先後出場。

以<水滸傳>爲鑑,今日景象如何?不做評論,還是評水滸傳吧!

《水滸傳》讀後感2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國中的必讀書本。提起唐僧可謂是家喻戶曉,他是1300多年前的一個文弱僧人,年輕時心懷理想,西行求法,手無縛雞之力卻發下宏願,個性懦弱卻堅定虔誠,不畏艱難一心求取真經,最終在三個徒弟的幫助下,歷經八十一難,終於完成取經任務。

《西遊記》是長篇神魔小說,但唐僧確有其人。唐朝的玄奘法師就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他歷時4年,途經10多個國家,跋涉10萬餘里到達北天竺,取得真經迴歸故國,並用畢生精力研學、傳播、翻譯佛經。他的真實經歷讓千千萬萬的後人欽佩和驚歎,玄奘也成爲一代高僧,被譽爲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中華民族的脊樑”。

通讀《西遊記》全文,我覺得唐僧的成功並不在於他能夠把真經帶回唐朝,因爲這畢竟只是如來佛祖謀劃、唐王差遣的一個任務。唐僧的成功在於取經路上,降妖伏魔,弘揚佛法,克服個性懦弱、膽小怕事、偏聽偏信、是非難分的缺點,修煉內心佛性的過程。他不畏艱險,執着敬業,實現了探求真經理想。人生道路上,誰不是和唐僧一樣懷揣理想上路,追求自我實現呢?我們青年學生踏入學校,專心從事學習,不也是求取真經的過程嗎?唐僧發下宏願就是樹立理想,明確目標;西行求經就是不畏艱險,實現目標。這與鎮江市外國語學校校訓“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蘊含的道理不謀而合。我們每一個人都懷着理想踏入鎮外,而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佳方法就是明確目標,腳踏實地的學習。執着敬業對於學生而言,就是要遵守校規,牢記校訓,一步一個腳印,執着於學業,走好求學之路。對於未來,我們要仰望星空,擁有夢想和胸懷,追求人生的完美和高峯;對於當下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執着於學業,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我牢記“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八字校訓,在今後的求學之路上,爲了理想,不斷堅持,踏實認真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去努力,用行動去遠航。

《水滸傳》讀後感3

《水滸傳》與《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齊名,合稱四大名著,其中《水滸傳》出自施耐庵之手。

《水滸傳》裏有許多英雄,比如: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林沖、段景住.....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忠義。

我最喜歡宋江,因爲他非常忠義。每次打仗都照顧他們,對朋友十分忠誠,做事十分仔細,死後怕李逵造反便和李逵一起死。關於他的故事有,宋江樓頭題反詩,宋江雪恨受天書,宋江三敗高太尉......其中我最喜歡宋江三敗高太尉,這裏面寫了因爲種種原因招安未成,於是,高俅起兵去打宋江,第一次打的時候,就損失兩將了。這時宋徽宗又想招安,卻因高俅在上面做了手腳沒招安成。這時有一個叫葉春的人給高俅一張海魚秋戰船圖紙,等到入冬時已有幾十只船了,可梁山水軍個個都是水中蛟龍,而且船的弩臺太高打不着小船,並且張順還將船底鑿漏,活捉了高俅。

其中我最討厭李逵,因爲他非常魯莽,就是這個習慣所以曾經腦袋還差點掉了。那次先是在東京看花燈時讓李逵看門。可是,李逵見到了東京還不能理解,爲什麼讓我們看啊?正撇了一肚子氣,這時楊太尉正好來找皇上。這時李逵說也不說聲,就拿起椅子向楊太尉砸去,這時宋江等人來了,見李逵行兇,就把李逵拉走了,可是李逵在路上還見人就打,這時李逵還沒有到,宋江讓燕青等李逵自己先回梁山去了。燕青、李逵兩個人一路回梁山,中途在一個人的口中得知宋江搶了那人的女兒。回到梁山,李逵先砍倒了杏黃旗,把“替天行道”的旗撕得粉碎。宋江問:“你要幹什麼?”燕青將路上的事情說了遍,宋江就與李逵賭,還簽了軍令狀,可最後劉太公一看,不是這個人啊。回到山寨,李逵按照燕青教他的負荊請罪,宋江還是不肯,非讓李逵殺了那個假宋江才行。李逵聽了很高興,把劉太公救出來,把兩個賊人的頭顱給宋江,才免了砍頭的約定。

《水滸傳》的故事很精彩,有些段落我看了好幾遍,以後我還會再看的。

《水滸傳》讀後感4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討論使人機敏。總之“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

自從五年級的時候,宮老師常對我們說要多讀書,讀好書。我一直記着老師對我們說的這句話,也一直在完成這句話。前幾天,我讀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故事主要講的是宋朝的一次農民大起義,起義的骨幹108將受了朝廷的招安,先退遼兵,次平三寇,立了大功。可是在戰爭中倖存的頭領宋江和盧俊義遭到奸臣的迫害,喝了放有水銀的御酒,中毒身亡。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那個被奸臣閉塞賢道的宋朝,不管立了多在的功勞,也會被奸臣迫害。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我發現,幾乎整本書都滲透着兩個字,那就是“忠”和“義”“忠”是指對人忠心耿耿、永不背叛。義則包含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爲兄弟,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看了這本〈〈水滸傳〉〉,讓我瞭解到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瞭解了封建社會被壓迫的農民如何走上反抗的道路,農民起義反抗的不徹底性。但一個個鮮明的個性人物形象已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讓我難以忘卻。

《水滸傳》讀後感5

《水滸傳》這本書我看過有好幾年了。它描述的是在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義,到發展,再到失敗這樣一講大事。不過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整件事的發展,而是那些其中引人入目的小細節;那些英勇人物,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 這些有名的人物也讓我不曾忘懷。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將哪個不是好漢.雖然稱不上個個都是性格鮮明,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浪裏白條張順在於李逵的水上之戰中,充分顯出了張順的水上功夫;行者武松在景陽岡上英勇的打虎事蹟家喻戶曉;花和尚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兩事中展現出他見義勇爲的志氣。

其實《水滸傳》中的好漢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但我最欣賞的還是魯智深與吳用他們見義勇爲、顧全大局的精神。魯智深別了史進,在渭州城裏吃酒的時候,發現在酒樓中賣藝的金老漢和小女翠蓮。金老漢向魯智深訴說了自稱綽號是鎮關西的一個殺豬的鄭屠戶一定要小女給他做小妾。魯智深聽了立,到了鄭屠戶那兒,把他先捉弄了一番,之後便提起鐵錘般的拳頭三拳就替金老漢報了仇。再說吳用,他在青面獸楊志一行人送去生辰綱的路上,顧全大局的計劃奪取了生辰綱。吳用、晁蓋、阮氏三兄弟、劉唐、公孫勝一行七人,還有一個配合他們的賣酒人,在黃泥崗上裝着賣棗和酒。吳用七個人計劃好了,他們買了一桶酒(那酒裏沒毒),讓楊志他們相信酒裏沒毒。之後,便把有的酒賣給了楊志一行人。等他們毒倒了,便拿走了生辰綱,去救濟了貧窮的百姓。

我覺得《水滸傳》這本書把每個人物的特點和事例都描寫的淋漓盡致放在階級鬥爭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於生死存亡的關頭。在人物塑造上,都是通過細緻的行動,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並進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水滸傳》讀後感6

天空密佈陰雲,空氣中已有了淡淡的潮氣。我在溫暖的書房中以最舒適的姿態閱讀,窗外的陰霾並沒有影響我的興致。《水滸傳》潔白的書頁輕盈飄起,落下。煙波浩渺,水霧繚繞的景象漸漸浮現……

由於洪太尉的失手,一百零八天罡地煞散入人間,化爲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漢。官府壓迫,朝廷陷害,逼得他們走上水泊梁山,落草爲寇,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鬥爭,可歌可泣,但替天行道,忠勇無畏的英雄卻遭人陷害,最終慘死在奸佞的挑唆之中。可他們的英勇事蹟,卻被一代代人讚頌,傳爲佳話。

本書深刻揭示了奸佞當道的朝廷危機現實。梁山好漢的忠義之行值得讚揚,魯達除暴安良,拳打鎮關西,爲金翠蓮父女出了一口惡氣,蔣門神強佔酒店,武松大義凜然,爲施恩雪恨,義奪快活林,李逵沂嶺殺四虎,爲被吃的母親報仇……英雄事蹟數不勝數,無不體現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忠勇雙全的英雄本色。本書刻畫人物極其傳神,寥寥數筆,即描繪出栩栩如生的好漢形象,奸臣形象。情節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林沖刺配滄州道,險些被害,多虧魯智深及時相救;宋江、戴宗赴法場,命懸一線,這時梁山好漢及時趕到,劫法場拯救了宋江兩人。許多經典片段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智取生辰綱、武松景陽岡打虎……它們如今已成人們口中相傳,婦孺皆知的名篇,膾炙人口。

文章中對正義進行了刻意地扭曲,對統治者地位誇大提升。正義的方臘農民起義被貶低化,而高俅、童貫等奸臣卻被高尚化,合理化。如此卻折射出農民苦不堪言的生活,朝廷混亂,皇帝昏庸,奸臣妄爲,葬送了整個王朝,也葬送了梁山諸位好漢,轟轟烈烈的事蹟終成過往雲煙,隨歷史風雲漸漸消散。

窗外下雨了,淅淅瀝瀝的雨滴濺落在窗邊。雨霧模糊了視線,但一幅浩蕩水煙,風雲暗涌的景象卻漸漸清晰了……

《水滸傳》讀後感7

老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說的是無論怎樣的英雄豪傑,如果出門在外囊中羞澀,也勢必陷入窘途。其中著名的事例,當屬隋末唐初的大英雄秦瓊賣馬的故事了。

如果說秦瓊賣馬的結局是因禍得福,不但得到了單雄信的資助而擺脫困境,還結識了一批江湖豪傑。而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第12回中楊志賣刀的故事卻沒那麼幸運。

北宋朝著名的楊家將楊令公之後楊志,因丟失皇帝的花石綱而獲罪丟官,他爲了能恢復自己原來的殿帥府制使官職(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校級軍官),竟不惜傾盡自己的家財去走門路,結果弄的是自己官沒弄到卻衣袋空空,真個是“有錢不知柴米貴,沒錢方知度日難。”連個店錢也沒法支付的窘境,不得已只好把自己家傳的寶刀拿去貨賣,不料卻遇潑皮無賴牛二糾纏不休,楊志一怒之下揮刀殺了牛二,因此惹下一場官司,真個是買官不成反招禍端。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吸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訓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楊志不該傾盡家資去XING賄買官,結果落了個竹籃打水,反弄的自己囧途難堪賣刀求生;

其二是楊志不該和那種下三濫的潑皮無賴過度較真。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遇到這種事既然官府都管不了,還不如一走了之,與這種不能稱之爲“人”的人糾纏,只能使自己吃虧。以自己英雄之軀抵一條無賴之命,委實是不值。

從這個故事中我還認識到,像牛二這樣的潑皮無賴這所以能夠橫行於一時,甚至被百姓視爲吃人的“大蟲”,與北宋封建王朝的腐BAI有着很大的關係。有什麼樣的環境就能滋生出什麼樣的社會毒瘤。怪不得,這個昏庸的宋徽宗後來會與他的兒子宋欽宗一道被擄入金國,最後客死他鄉了。

《水滸傳》讀後感8

《水滸傳》,輾轉幾百年,那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那一個個多彩的江湖之事、在神州大地上廣爲流傳。看到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印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文中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爲了國家奮不顧身,爲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爲百姓出生入死,除暴安良。其中的黑旋風李逵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性魯莽,性格暴躁,經常因一點小事就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是他的爲人卻很好的表現了一個“義”字。就拿他落難在小旋風柴進莊中的一件事來說吧,他見到生病又因性子過於剛強而遭人冷落的武松時他不但沒有嫌棄之心,反而陪武松喝酒聊天解悶,甚至毫不吝嗇地拿錢照顧他。在李逵的身上有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既令人敬佩,又讓人感動。

好漢中的花和尚魯智深也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生性仗義,勇而有謀。他親眼目睹了鄭屠欺負金翠蓮婦女時真是怒火中燒,三拳過去就把橫行霸道的鎮關西給打死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智多星吳用更讓我揮之不去。他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醉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大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真可謂足智多謀啊!

《水滸傳》之所以能讓我愛不釋手是因爲那蕩氣迴腸的文字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中認識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還認識了社會迂腐、醜惡的一面。我們長大後應該除惡揚善,漲正氣之風。

《水滸傳》讀後感9

我是去年讀的《水滸傳》這部小說。小說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稍微有些悲壯的故事:民不聊生,百姓起義,揭竿而起,接爲金蘭,烽火九州,後來被朝廷招安。李逵被奸臣害死,直到臨死前,他還既豪爽又悲壯地要爲宋江報仇。

在梁山好漢中,我最欣賞李逵,因爲他無比豪爽。李逵的豪爽是是世人都需要的,豪爽的`性格,可以使人擁有好多美麗的情感,有好多與你共患難的朋友;還會使人不拘泥,擁有大度胸懷,風風火火,快樂無比。

在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有一些人因爲小事而生病。前幾天,我們班的一名同學因爲演出沒得到第一名而生病,也因爲考試得了第一而高興異常。人們的確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但是,要看的開一些,要坦蕩一些,因爲只有寬大的胸懷才能容得下成功和失敗,開心度過每一天。人的地位越高,就更需要有藍天一樣廣容萬物的胸懷。三國時期的大將周瑜,因爲被諸葛亮三氣之下,大叫“既生亮何生瑜”,吐血而亡。這和李逵相比,周瑜可就差遠了,周瑜可憐地被諸葛亮氣死,而李逵把那麼多的能人結爲金蘭好友,尊重他們,在交往中得到樂趣。

生活就是這樣,不要因爲你家的髒水潑到了我家門口,我家的蒜皮非到了你家院子,就大罵出口或者不可一世,從而傷了鄰里和氣,將友人變爲仇人。我們真的應該把心放寬,像一條可以會聚無數小河的大江。

世界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大度的胸懷,都像李逵一樣豪爽。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有坦蕩的胸懷,擁有豪爽的性格,只有小人才把好事忘的一乾二淨,把壞事永記在心。讓我們記住李逵,記住孔子的教誨吧!

《水滸傳》讀後感10

好學與書朝夕伴,多問於師智慧添,鑽研奧妙總勤勉,收穫成功盡歡顏。

———題記

看着《水滸傳》封面上那幾個浮雕的大字,我又萌發了重看《水滸傳》的想法。然而,在一次次的重讀中,我總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新看法。在我的印象中,水泊梁山108位好漢全爲忠義之人,替天行道,個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這回,我卻多了些質疑: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看,黑旋風李逵。雖然是個孝子,但他殺人如麻。即便他殺錯了人,也絲毫沒有悔改之意。李逵殺了小衙內,劈了羅真人,燒了東京城民居……大鬧法場時,又有多少無辜百姓喪身於李逵的板斧下。總之,不管是論殺人數量之多,還是論殺人手段之殘忍,李逵都是梁山好漢中雙手沾血最多的。這樣的好漢是真英雄嗎?

再看,豹子頭林沖。大家都認爲他是個武功高強、敢作敢當的英雄。可我覺得他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缺少英雄的血性。自己的妻子被人調戲,僅僅因爲那是太尉的兒子就不敢還手。妻子再次被調戲,他也只能在樓梯上高叫,留給敵人逃跑的時間。不僅如此,林沖甚至連背叛自己的好朋友陸謙也不敢殺,只將他家砸得粉碎做做樣子而已。這樣的好漢是真英雄嗎?

我想,如果宋朝也反腐的話,那麼呼保義宋江無疑就是一個目無法紀的行賄者。身爲首領,宋江八面玲瓏,雖不擅長刀槍棍棒,可他卻不忘使銀子。身陷囹圄時,他不忘使銀子;結交好漢時,他不忘使銀子;搭救同夥時,他不忘使銀子。只要是能用銀子解決的事情,他都“慷慨解囊,毫不吝嗇”。這樣的好漢是真英雄嗎?

綜上所述,我認爲《水滸傳》中的好漢並非全是英雄。但是,《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又怎敢妄下定論?我將我的想法與周圍知識淵博的長輩交流。他們表示同意我的觀點,讚賞我好學多問、鑽研創新的精神。出於嚴謹的科學態度,我又收聽了《鮑鵬山新說水滸》,其中鮑鵬山教授的許多看法同我如出一轍。我品嚐到鑽研探究的樂趣……

《水滸傳》讀後感11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小說裏有許多奇怪的人物,他們都有綽號,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浪裏白條張順,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沖……這些人都擁有不凡的經歷。我最欣賞的是林沖。

林沖是《水滸傳》裏的上上人物,他是第一個被迫上梁山的,林沖被陷害誤入白虎堂,高俅還安排人在路上殺他,幸虧林沖在被陷害之前就認識了魯智深,在林沖要被兩個差役拔刀殺害之時,魯智深突然出現了,魯智深要殺了兩個差役,林沖上前阻攔說道:“他們也是被逼的,放了他們吧。”林沖的心地太善良,所以他被一路追殺,但他也很得到上天的眷顧,林沖才一次次免於幸難。

林沖不僅善良而且也很勇敢,他的武功非常的棒,林沖的容忍,正直,交友的不慎差點害了他,之後他上梁山交了一些生死之交,林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水滸傳》中的英雄個個是好漢,你們大概聽說過魯智深的一個故事吧,魯智深大腦野豬林把林沖救了出來,一路護送他到自己認爲安全的地帶。

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中的性格急躁魯莽,嫉惡如仇,他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知道事情鬧大了,於是假裝發火,“拔步便走”,回頭指着鄭屠戶道:“你詐死,灑家和你以後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便大步踏去了。鄭屠戶家去報了官,官差去抓魯達,但魯達早以跑了,之後就做了和尚,認識了林沖。

這本《水滸傳》中的內容,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對朋友不要背信棄義;遇到不平事理應盡力爲之;失敗了沒什麼,關鍵是要善於總結,尋找新的對策……,讀完此書收穫匪淺。

《水滸傳》讀後感12

我從小就喜歡看小說,尤其是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書,很感興趣,能夠說是百看不厭。此刻就單講《水滸傳》。

讀完了水滸傳,我認爲這本書有三大好處。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我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裏白條張順水性奇佳、智多星吳用文武雙全、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裏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爲了湊傳說中的108星。可如果要是真這樣寫,那麼不僅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好處,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奉招破大遼到微宗皇帝夢遊梁山伯,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衆多。可作者施耐庵在寫作方面,能夠說是遊刃有餘,由不得你不繼續往下看。彷彿自我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我認爲,這樣一個類似於“神話”的故事,可對當時民不聊生、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表現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大家想,如果國家太平、人民生活舒適;如果徽宗皇帝向唐明皇一樣,那麼怎樣會有數萬好漢奮勇起義?但有一點我不明白,宋江爲什麼不推翻宋朝,自我做皇帝。而要投降宋朝,做宋朝的奴才。不明白!不明白!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和機關腐敗的歷史書。

《水滸傳》裏雖然有一些是虛構的,但這本書不僅僅能夠聯繫現代的社會,還寫出了古代機關的腐敗。

《水滸傳》真是一本好書呀!

《水滸傳》讀後感13

最近讀了《水滸傳》三十五回到五十回,終於領略了梁山泊排行第一的好漢——宋江的爲人。

要說宋江這樣一個貌不驚人、武功低下的人能成爲梁山的頭兒,想必有些地方是不可小覷的。宋江能登上榜首,就在於他有那時最被人看重的兩大品質:忠和義。

先說忠。忠誠是宋江身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也關係到他後來的走向。在潯陽樓題反詩之前,宋江心向朝廷,忠心耿耿,寧可面刺金文流放江州也不願落草。當然不願落草一方面也是因爲家中還有老父親,害怕連累了親人。這也體現了宋江身上另一個和忠緊密相連的品質:孝。“忠孝兩全”自古是一大美德,宋江能做到這一點,不得不說是難得的人才。

再說義。義則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首先江湖上無人不知宋江大名,天下英雄好漢都想與他結爲兄弟,其原因便是他的仗義疏財。在江州時宋江初遇李逵時,李逵正向戴宗要錢。宋江二話不說直接給他銀子,即使知道李逵是個賭徒,宋江也只道“看他是個忠直漢子”。

仗義疏財只是宋江“義”的一個體現。他還有一個稱號——“及時雨”。何以稱他爲“及時雨”?有個出名的故事。當時晁蓋一夥人劫生辰綱事情敗露,官府派何觀察前往抓捕。宋江時任押司,得知後緊急告知晁蓋,最終保全了這一夥人。可見宋江在危急時刻能果斷作出決定,對朋友的“義”也得以體現。

何爲“忠”,即對上無二心;何爲“義”,即對友無二心。正真讀了《水滸》,才發現爲人處世的精髓——忠和義,被貌不驚人的宋江牢牢掌握了。宋江仗義疏財,對朋友推心置腹,威名遠播,使得江湖上那些殺人如麻的漢子見了宋江納頭便拜;宋江自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人稱“呼保義”,即保持對朝廷的忠義,可看出宋江對朝廷的忠心。一個忠義於心且極具人格魅力的人難怪會成爲領袖。

忠和義是宋江的爲人,也是成爲領袖的必要條件。儘管有的時候忠義不能完全效仿,但他的品質還是值得學習的。

《水滸傳》讀後感14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寫了梁山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我最佩服武松。

武松,綽號“行者”。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他又叫“武二郎”。

武松在梁山排行第十四,人稱“行者武松”。他曾經在景陽岡空手打死一隻老虎,而且之前喝了酒。客棧門前有“三碗不過岡”,但是他還是過了景陽岡並且打死了一隻老虎。

武松喜歡打抱不平。從前,他在故鄉打死我一個惡霸,害怕被官府的人給抓起,所以就逃往滄州,藏在柴進府裏。住了兩年。他的哥哥叫武植,在山東陽谷縣以買炊餅爲生。

在武松離開家鄉這兩年,非常想念自己的哥哥。正好,宋江殺死了閻惜姣,也逃往柴進的府上,路過陽谷縣,遇見武松的哥哥。武松的哥哥讓宋江告訴武松:清河縣的案子,沒有人去作證,官府不追究了。武植已經搬到陽谷縣,想在陽谷縣與武松相聚。宋江在柴進府裏見到了武松,武松得到的消息,第二天就與柴進、宋江道別,回家和哥哥團聚。

在去陽谷縣的途中,武松在景陽岡喝醉了,而且打死了一隻老虎,就被當地縣令任命爲都頭。武大郎妻子潘金蓮想勾引武松,被武松拒絕了。後來,她被當地一個有錢人家西門慶勾引。兩個人被發現了,他們兩個就下毒毒死了武大郎。武松爲了報仇,殺死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在判案時,遇到了一個開明的官員陳文昭,他看在武松很有情義,把案卷改的輕一些,只判了個刺配孟州。

《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每個都很仗義、正直,對於困難從未懼怕,想辦法來解決,也讓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水滸傳》讀後感15

就在昨天,我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這部小說通過了各種描寫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

在梁山聚義的108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受到高俅等小人的排擠迫害而奮起反抗,二是被梁山好漢俘獲後加入梁山隊伍的。

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腐敗,我相信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肯定充滿悲憤,對朝廷有着深深的不滿,從而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寫得如此詳細,環境渲染得令人覺得身臨其境。

其中我佩服魯智深的勇敢正義。在拳打鎮關西這一回中,他在喝史進李忠喝酒時,聽到了令人厭煩的哭聲,當他了解這哭聲是因爲一對父女受鎮關西的壓迫,便先送錢給那父女倆,讓她們先走,然後自己去找鎮關西,先是耍弄鎮關西,然後兩人打了起來,魯達三拳便將那惡人解決了,真乃大快人心。

其中也有一些令人厭惡的小人,正如貫穿整個故事的殿帥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個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經因聚衆欺辱百姓而被王進的父親教訓過,高俅想乘機打擊王,逼迫王進逃亡。後因爲其乾兒看中林沖的夫人,陷害林沖將其發配滄州,預謀在途中將其殺害,還好被魯智深阻止,後三番五次陷害,最終林沖被迫上梁山。最讓我吃驚的是,整個故事的最後高俅並沒有受到任何一點懲罰,這使得朝廷後來慢慢失去了與梁山好漢抗衡的能力,運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無忌憚。

梁山好漢爲了百姓公然反抗官府,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多學習他們懲惡揚善、行俠仗義的作風。

標籤:讀後感 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