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活着》讀書心得集合15篇

讀後感1.51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活着》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活着》讀書心得1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來自《活着》這本經典作品裏的話。從這簡單的兩句話裏,我似乎讀到了一個有着倔強、麻木性格的人內心的無奈。

透過這兩句話,我能感受到這個人對生活的希望一點點被時間和現實所剝奪,他是一個滿是傷痕的人。在面對現實這個怪物面前,他無疑是懦弱的敗將,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掙扎的中,他變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都會是過往雲煙,包括虛名、錢財、甚至是刻骨銘心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兩肋插刀的友情。也許這樣很殘酷,也許這只是福貴的絕望、也許這只是那個時代產物,但是這卻深深地扎進了讀者的心,讓讀者看到生活這兩字之於福貴來說就是一種習慣而已,只要這世界能給他一片生存的空間、一口空氣、一滴水,他便就可以這樣苟且地活下去。他不爲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頂着這副皮囊任現實的鞭子抽打,儘管鮮紅的血液止不住地從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睜開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爲的一切。”好像身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這樣的平靜,對於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們都變現得很平淡,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舉世無雙的功成名就、動人心魄的豪言壯語也不能勾起內心的一絲漣漪。也許在偏理性的人眼裏,這是長大的標誌、這是思想成熟的標誌。可這樣一個對喜怒哀樂都沒有知覺的人不應該很可怕嗎?可這樣一個被歲月剝脫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應該很單調嗎?可這樣一個把生活當做習慣的人不應該很可憐嗎?他之於生活就像是一塊寒冰,而生活之於他就像是多點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無所謂,只是到收銀臺時會多拿一點的錢。

餘華在《活着》這本書裏,用了一生的時間讓主人公福貴一點點沉淪。年少的福貴只是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一點點期待。可當他的.家族破產,他被強制安排到軍隊裏,他的母親和愛人一點點遠離他的生活,他的兒子和女兒被現實折磨得滿是傷痕時,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爲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爲何這一切的不幸都是發生在周圍最親最愛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們都是沒有一點罪惡的人呀,錯的人是他,該被上帝帶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裏,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餘華的眼裏,的痛苦不是拿走這個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讓他在無盡的悔恨、無盡的悲傷中苟且地活着。在《活着》這一本小說中,餘華就這樣給福貴安排一場悲劇接着一場的悲劇,他要讓這個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躪到連哭都難。他要福貴看着一幕幕親人死亡的慘象,他要讓福貴明白在現實面前他是多麼無能無力,他要讓福貴連在睡覺時都被這樣的噩夢驚醒。在小說的結局,餘華還安排了一個更加殘忍的劇情,他連福貴生活中的希望也給剝奪了。苦根是福貴在這世上最後的親人,是福貴對未來的一種期盼,但作者卻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純潔的,似乎和這個世界無怨無仇,可最後被安排撐死了。餘華徹徹底底地毀掉了這個叫福貴的人,對他的可憐是讓他繼續苟且活着。到最後的最後,福貴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頭老牛。

除了餘華的《活着》,還有很多類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筆寫下生活的可怕、戰爭歲月的艱難。在看《活着》這本小說和電影時,我感到很壓抑。我想任何一個人在看着一幕幕死亡場景時,都會覺得心在一點點被撕扯,都會感到有一種侵入五臟六腑的寒冷,甚至會害怕自己也成爲了現實版的福貴吧!福貴的悲劇並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後我便更是這樣覺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戰火紛飛的破裂來反映主題,給人的感覺很親近,表現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樹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霧中,他們的離別、各自的結局也在這樣一個寒夜。汪文宣和曾樹生曾經對生活充滿着期待,他們的理想是辦一所學校,可以在教堂裏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一個個渴望學習的青年,可在戰爭年代這樣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時代嫉妒他們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這樣的夢想,而《活着》也是這樣在把幸福毀滅給我們看。

餘華是成功的!他筆下的福貴生動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悲歌,現實摧毀人性的好戲。同時他也驚醒了一些把活着視爲習慣的人,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倔強地、有意義地活下去。

《活着》讀書心得2

如今我還沉浸在這種情感中,《活着》演奏了一首悲慘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慘命運。《活着》也以福貴爲主角講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於南美,一個產於中國,但都給我帶來了正確的東西。

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餘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也沒有給誰預設了什麼苦難,生活的藝術就是不管經歷哪一條街道,相逢什麼人,別忘了幾分寬恕,幾分看淡。

《活着》讀書心得3

《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

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

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

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4

有些人認爲: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不無道理,一個人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爲了自己就得好好活下去。可很多時候,我們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關心的人。他們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如果從這方面來講,人活着還僅僅是爲了自己嗎?還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嗎?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我很佩服福貴,我佩服他的堅忍,因爲他還活着,他的一生是不幸的,活着就是一種苦難,人生大抵如此,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痛苦悲傷卻是漫長的,很少有人因爲一件開心的事快樂一個月,而很多人會因爲一件事傷悲一年甚至一生。

人的一生不是很漫長,也許幾十年,長一些的百十年,只要活着,就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也許失去後,對許多人來說就等於失去了生命。但只要還活着,還沒有失去,一切都有可能。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爲什麼,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5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着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纔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爲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爲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爲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爲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爲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隻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爲他感嘆。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九年級的時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畢業,以爲過了會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九年級,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國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爲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身爲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國中堅韌是爲了會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爲了大學聯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纔是正道。

《活着》讀書心得6

福貴說到這裏看着我嘿嘿笑了,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赤裸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陽光從樹葉的縫隙裏照射下來,照在他眯縫的眼睛上。他腿上沾滿了泥巴,刮光了的腦袋上稀稀疏疏地鑽出來些許白髮,胸前的皮膚皺成一條一條,汗水在那裏起伏着流下來。此刻那頭老牛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我看到池水猶如拍岸一樣拍擊着那條黝黑的脊樑。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時候我剛剛開始那段漫遊的生活,我年輕無憂無慮,每一張新的`臉都會使我興致勃勃,一切我所不知的事物都會深深吸引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遇到了福貴,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他那樣對我全盤托出,只要我想知道的,他都願意展示。?

點評:活着,是一種狀態,一種勇氣,一種不平凡的平常。此時的他,都還未經過人生中寒風冷雨的洗禮。一塊頑石,這樣被生活裹着隨波逐流,等待命運的激流將他打磨成璞玉。爲此,我們應學會在刀叢中赤足舞蹈,在烈火中冷靜沉着。

——2和福貴相遇,使我對以後收集民謠的日子充滿快樂的期待,我以爲那塊肥沃茂盛的土地上福貴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後來的日子裏,我確實遇到了許多像福貴那樣的老人,他們穿得和福貴一樣的衣褲,褲襠都快耷拉到膝蓋了。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裏牙齒所剩無幾。他們時常流出混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爲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彈去身上的稻草。

點評:那些人,那些事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也許是一場大雨清晰了記憶,也許是泥土的馨香喚醒了沉睡中的你。那些鄉間的泥土路,曾幾何時又流着淚走過?那些過去了的快樂,散落在沙灘,期待着變成貝殼。拾起,請將它貼近耳畔,那場早已不復存在的夢,還回響着嗎?

《活着》讀書心得7

餘華的《活着》是我在最近纔剛剛看完的,儘管在閱讀它之前就已經聽身邊看過的朋友劇透了該書情節之悲愁,但就是在有所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閱讀了這本書,內心還是錯綜複雜,字字段段都能戳中我的淚點,閱讀完之後的幾天中,每每會憶起小說中的故事情節,一股莫名的哀愁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還是很靈,村裏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從這段話裏,似乎看到了一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苦命人在訴說着自己的普世哲學,是呀,如果人的一生,用壽命的'長短來衡量一生的價值,那麼做到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也不失爲一種處世智慧。

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耕田老人,其內心的堅毅、信念的不催是任何人都不能比得上的。他不僅是經歷繁多悲苦,他所生活的時代也是動盪不安、混亂不堪的,個人命運的悲苦加上時代的不幸,兩者交織起來,能夠存活於世已屬強者一列。當看到文末,他同他的老牛“福貴”說着他親人生前的名字時,可以想見,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活在他所想象的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時的場景。或許有人會好奇,是什麼支撐着他活到了現在,我想,也許就是隱藏在心裏的那一個“溫暖港灣”吧,在那裏,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貧窮、沒有苦痛、沒有憂愁……活着對於錦衣富食、無憂無慮的人來說是極其容易的,而對於如同福貴這一類飽受苦難、無依無靠的人來說卻是看比登天的難事。我似乎看到,福貴正同他那頭老牛慢慢隨着夕陽的隱去而緩緩前行,留下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和蹄印,那蹄印上面則閃閃的隱現着“我還活着”幾個大字。

那麼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是爲了體會嚐盡人生百態後的大徹大悟?還是爲了享受世間繽紛多彩的事物?亦或是爲了實現既定的人生奮鬥目標?這一問題可能過於寬泛而抽象,許多人也許並未好好想過這一問題,即使被人問起,可能也會有人一笑帶過,並留下一句:“哪那麼多的文人感傷與問題呀?”不管如何,你我存活於世,都應好好活着。

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義,那麼請繼續活下去,去找尋活着的意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論是歷史、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畢竟每一個明天都是未知數,既然是未知,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可以有所期待。

《活着》讀書心得8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爲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爲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着不是爲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爲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衆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活着》讀書心得9

在還未看內容時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說既然取名爲活着,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後仍然堅強的活着。帶着這猜疑我細細品讀餘華的《活着》,讀完之後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爲活着,但卻讓我不斷地看着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着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

《活着》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着這個故事。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何以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嘆息和淚水。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爲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獻血,他竟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着的呼喚。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絕,還是倖免於難的麻木。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悅,抑或是何等的艱辛苦難,只要活着,再多的苦與累終究會被時間一一磨去棱角,或許在那時我們已經記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們總說人猶如那樹葉,抽芽、舒展、枯黃、飄落,終究腐爛在泥土裏。但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懼怕和擔憂的,樹葉的美還在於襯托鮮花的嬌豔,我們的一生終究還有過程的美麗。

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但終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終究還有福貴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親人。活着就是一種幸福。

這本書於我看來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貴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鬥,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爲命,默默的活着,無牽無掛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我想餘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活着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去面對一切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裏的一種力量。

《活着》讀書心得10

讀過不少餘華的作品,曾經被《在細雨中呼喊》深深折服。今日用了整整一個下午讀完了《活着》(自己很早買過這本書,被人借去未還,前天在F同學家借來了該書),卻沒有收穫預期的精彩。說實話,讀着這部公認的悲情小說,我沒流一滴眼淚,那種沉悶、略顯失真的情節,讓我在躺椅上幾度犯困,有些章節我是跳讀過去的。之所以足讀,一是出於對餘華同志的敬重,二是逼迫自己做一番思索,再寫一篇讀後感上傳博客,否則,我對它的一點點感覺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它借一位老農之口,用平平淡淡的語言,敘述了一個家庭在二十世紀四十年月到七十年月之間所遭受的災難,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抗日戰鬥、解放戰鬥、新中國成立、xxx時代、改革開放初期等歷史背景。僕人公福貴的一生也是現代中國的演化史。

回頭浪子福貴經受了人生最大的苦痛,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外孫等全部至親至愛的人相繼死去,他的心底其實在滴血、在哭泣,但他仍舊奇蹟般地一次次挺過來了,依舊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在風燭殘年之際,依舊歡樂地與老牛爲伴,沒有一絲的懊喪。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困難,看不到對世道人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

福貴老人也是廣闊中國農夫的一個縮影,他的身上遺存了太多的優良品德,勤勞和善、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是很多像福貴這樣的老百姓,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那無盡的災難中挺過來。他們爲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呢?唯有幾餐溫飽與一絲憐憫。

福貴沒有由於親人的全部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歷經了那麼多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或許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活着就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只是很純粹地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就是這麼簡潔。而世上卻有很多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爲了幸福,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名利,只爲了愛情……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或轉變不了命運時,就輕易與世界說再見。

《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爲什麼活着?“活着的力氣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賜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凡。”“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着。無論生活多麼悽慘,人都要堅韌地活着。只要活着,就有盼望。只要活着,就是成功。

活着,爲自己,爲愛你和你愛的人。

《活着》讀書心得11

“這輩子想起來就這樣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這樣的命。年輕的時候靠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差點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爲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中。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樣貌,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轟轟烈烈,然而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老師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澱、成長;朋友亦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着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裏的朦朧玻璃後的水銀說,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於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微微黴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兀自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着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餘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於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敘說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着》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縱使餘華不是一個擅於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掘,那漫不經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平凡什麼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衝動。於是,那個時候的自己總與“半途而廢”相伴,也總會爲了搭幾塊積木而拒絕吃飯——這一切,全看興趣的大小。在現在看來小時候的行爲是那麼的脆弱,因爲背後支撐這一行爲的唯有興趣,全沒有什麼“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從不會迷茫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感慨萬千,於是,那時的生命也是最有韌性的——活着,僅僅是爲了活着。

很多時候,遠離親人遠離朋友的日子裏,感覺幸福一下子遠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揚起的嘴角,是那麼的倔強,沒有淚水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心痛。一個人的堅強,那種超負荷的難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樂,而是還沒有適應快樂。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着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沒有資格難過,我還可以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點滴,好好活着,爲了自己也爲了關心自己的人,爲了這更長更遠的明天好好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12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爲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人們研究的命題,包括活着的意義,活着的方式,活着的價值。讀完餘華的《活着》,重估生命的價值,對生命產生了一種敬畏和珍惜之感。

主人公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爲年輕時無所忌憚的胡鬧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當然毀掉這一切的還包括當時的社會和人們的愚昧。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六個親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殊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但是,無論怎樣,經過了顛簸坎坷之後,福貴依然活着,儘管他是孤獨的。正如作品的結尾:“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坦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

作品的結尾依然符合整部作品冰冷低沉的格調,並沒有給人以光明的希望,冷冰冰的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油然而生的竟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的渴望與追求。正如福貴那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能活着就是好的,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世事滄桑纔會知道生命的價值。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合上書本纔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喪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情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餘華在作品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叫我印象很深刻:“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並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並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活着》讀書心得13

《活着》的作者餘華想用文字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爲《活着》的旁觀者,我想輕輕道上一句:“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還記得三毛曾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衆生裏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悅,那麼即使我們不死,也在天堂裏了。”她在無數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後用心品味着幸福的真正定義。

福貴在見到家珍回來的那一刻是激動、幸福的;家珍在回孃家後重逢可愛女兒鳳霞時是快樂幸福的;有慶在人民公社時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時的滿足是幸福的。雖然福貴敗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貴”身份,但在看到龍二被斃了三槍,福貴慶幸自己還活着時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錢、名利,而是享受一個小家的天倫之樂。

在擠過千軍萬馬來到陌生的城市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心,地域差、風俗、語言等方面的差距讓我無所適從,我迷茫過,太大的學校空間卻沒有我可以擱置心事的小地盤,但不幸中的萬幸,在時間的磨合中,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在學長的循循誘導下小心翼翼地學習調研部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儘管有時熬夜絞破腦汁做所謂的工作,但當得到肯定的那一刻,我會心地笑出了聲;在和我親愛的兩位朋友的`陪伴下,我不再孤單,分享心事、開開玩笑我們愜意地享受着這一刻的美好時光;接到遠方媽媽的來電,聽聽那熟悉親切的家音和媽媽的嘮嗑我像一個得到糖果的孩子滿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朧的睡眼中,刺耳的鈴聲一不小心敲破了睡夢,你可能惱怒過,在辛辛苦苦擠着公交,穿過擁擠的人羣時,你可能煩躁過,但是,每一個清晨的開始,你願意用不快去霸佔原本就空間不足的心田嗎?你願意一整天都被壓抑在不開心之中嗎?幸福來自你的內心感受,以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微笑面對生活的缺陷,你會發現原來幸福無處不在。沐浴陽光時的輕鬆自如和用心交談時的真誠快樂都滲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此時此刻,我正在橘黃燈下靜靜地敲打着鍵盤,用我粗略的文字記下我的美麗心情,我想我是幸福的。朋友,今天你幸福了嗎?

《活着》讀書心得14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着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

人生路途崎嶇坎坷,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過得都不輕鬆,生活艱難,對誰都是一種沉重,一番艱辛,一份責任。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們要學會堅強的活下去,如同《活着》的主人翁一樣歷盡世間磨難,嚐遍人間悲苦,依然樂觀積極的對待生活中不平等的事情,欣然堅定地活着!

《活着》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女兒也因爲發高燒沒能及時醫治,從此變成了聾啞人,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書中以平淡的語調敘述着一個似乎微不足道又壯烈的故事,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富貴生活在那個紛亂而又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的.動盪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衰,經歷了親人一個個陸續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作伴!他的人生是悽慘的,但福貴依然平靜的生活着,或許正是因爲這一次次離別使福貴,更使我們看清了活着的意義。

作者在書的後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實活着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了,因爲活着我們就擁有着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一一生命。

《活着》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生命的厚重與沉痛,帶給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生命是寶貴的,他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人生在世,孤獨是常態,困難是正常的,活着就是希望!

《活着》讀書心得15

"活着"這一詞在中國人的眼裏總是沉重的。我翻開《活着》的扉頁,甘願讓心靈經受一次痛苦的洗禮。

富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我把這些名字寫在紙上,止不住地幻想假如我是富貴,假如我是家珍,假如我是鳳霞,假如我生在長在那樣一個時代,我要怎樣活着,我要怎樣才能活着,我不敢想......

年輕的富貴叛逆、放縱、浪蕩,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用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他揮金如土,頂撞父親後揚長而去,他窮奢極欲,在賭場對着懷孕幾個月的家珍大打出手,他所做的一切都令我心寒齒冷,我替徐老爺感到寒心,替家珍打抱不平,心想這樣的男人就不配被愛,怕是隻有孤獨纔會屈尊與其作伴。

中國人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作孽作的越是心安理得,報應來的越乾脆利落。與其說是報應,不如說是懲罰,有什麼懲罰比看着自己的親人相繼離世還要殘忍的呢?

富貴的一生這纔剛剛開始。

黑髮人送白髮人,白髮人送黑髮人,富貴嚐盡了這世間百態,他每經歷一次親人的離世,我便感受一次萬劍攢心。

唯有親人離世,最讓人無能爲力。

記憶又將我拉扯到那個黎明還未出現的夜半,我做了一個長長的夢。我夢見媽媽出車禍了,沒有搶救過來。在夢裏媽媽變成幽靈來到我身邊,跟我講她是如何出的車禍,我聽了後心裏滿是嗚悒。不過我轉念一想媽媽可以以這種身份一直待在我身邊也挺好的,可是沒有多久媽媽就跟我講她要投胎。然後走了,真的走了。我猛地驚醒發現媽媽真的去世了,變成幽靈回到我身邊只是在做夢。我慌極了!我沒有媽媽了,我真的沒有媽媽了!那種覺得世界都不再有光亮的'感覺現在還令我膽寒。我使勁搖自己,希望自己還在做夢。我又是幸運的,我睜開了眼睛,伴隨着不均勻的呼吸。一時間我竟我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我努力尋找着我和媽媽近期的記憶,夢裏的記憶和現實的記憶開始變得水乳交融。

我看見對面的舍友正在甜蜜地酣睡,我在宿舍,前兩天還告訴媽媽我就要回家了。我還有媽媽,媽媽還平平安安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心臟失而復得的喜悅,它搞得我無法再入眠,我一直在想這個夢。原來我面對親人的離世經不起任何打擊,我還沒有經歷過就已經知道了。

我無法體會到富貴失去這麼多親人時的痛苦,其實更多的是我不敢體會,連假想一下對我來說都是勉強的。這種感覺如同將我連根拔起,讓我不再向陽。也許我會變成枯槁了的梧桐,變成消歇了的醴泉,變成罡風中的一粒塵埃,消溶入一片蒼茫,找不到歸宿。

即便知道我終究會經歷這些,我仍然不願意面對,好怕這樣失去你,我的親人。

這個可憐可恨又可敬的富貴啊,他有我身上不曾有過的堅強。但願在現實給我這沉重一擊時,我能夠像富貴那樣平靜地看着轉瞬即逝的黃昏和袒露着結實胸膛的廣闊土地,然後繼續好好活着。

標籤:活着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