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薦】

讀後感1.93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著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著讀後感【薦】

名著讀後感1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啓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牀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纔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着媽媽的樣子,繫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着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麼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嚐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一定是吃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經典名著讀後感300字4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的蒙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是中國兒童啓蒙的必讀書,影響極其深遠。《三字經》篇幅雖然短小,內容卻非常豐富,被譽爲“袖裏通鑑綱目”。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我非常喜歡“孟母教子”的故事。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市鎮上,孟子便整天學着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三字經》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要好好學習,友愛兄弟姐妹,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好好地學以致用,並且還要好好的傳承下去。

名著讀後感2

平凡不等於平庸,平凡的生活也會充滿激情;平凡的生活也會激勵人們爲了自己的目標去奮鬥;平凡是我們生活的本色,是大多數人生活的主流。這是我看了《平凡的世界》之後,得出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這本路遙先生嘔心瀝血的鉅著,用他特有的平凡而又樸素的筆調,描繪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十年間,在黃土高原這塊充滿苦難又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羣平凡的人,一些平凡的事。作者把各種小人物閃爍的光芒,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感人,時時讓我落淚。文章以孫家兩兄弟苦難生活爲主線。

孫少安的出場:昏黃的街燈照出他高大的身軀,臉型、身材和他的弟弟少平非常相似,只不過因爲勞動的緣故,要顯得更壯實一些。高鼻樑直直的,也像希臘人一樣。臉上分明的線條和兩片稍稍向下彎曲的嘴脣,顯出青年男子的剛骨氣。

寥寥幾筆一個普通勞動者堅毅、剛強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他是一個農村普通勞動者的典型代表,在生活上,他重親情、爲了和父親支撐起那個光景爛包的家,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每每讀到這裏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熱淚盈眶,那時的孫少安只有十三歲,在我們現在看來,還是一個迷戀於童年遊戲的年齡,而他卻放下書包,扛起了生活的責任。在愛情上,他選擇賀秀蓮,放棄了美麗可人的田潤葉,其實這也是一種屈服於現實,而作出的無奈的抉擇,雖然他是那麼的熱愛潤葉。

孫少平是作者濃墨重彩渲染的一個人物。在那樣的年代,物質極度匱乏,每餐只能吃幾個“黑傢伙”的孫少平,卻有着極其豐富的精神世界,上了高中的孫少平雖然每天吃不飽、穿不暖,他卻爲自己從“山鄉仡佬來到一個大世界而感到高興,認爲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他每天以書爲友,對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他從一個民辦教師到攬工漢,最後去當煤礦工人,他始終對生活抱着極大的熱情。他和田曉霞在電影院門口重逢後,有一段描述他對苦難的態度:“是的,他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爲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他不僅僅將此作爲一種謀生的手段,職業的高低貴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生活的價值……”

這就是孫少平,默默承受苦難的錚錚鐵骨,在生活重壓下追尋人生價值的有志青年,他不甘心屈服於命運,帶着一種悲壯的激情,在一條最爲艱難的路上進行人生的搏鬥,竭力使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更深的層次。

這本書給予了我的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撼,在奔跑的路上想鬆懈的時候,孫少平、孫少安、孫蘭香這些人物就會在我的腦海裏慢慢浮現,在那麼苦難的時代他們都能含淚奔跑,而現在自己的這點苦和他們比起來又算什麼呢?這也許是《平凡的世界》帶給我最大的收穫吧!

名著讀後感3

讀着這一封封意味深長的家書,感受着這一份份夾雜在字裏行間的愛子心切,我不禁想到那些被我們漠視的愛。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那186篇家書,包含着父親對孩子事業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一次次地讓我感動。分別後父母充滿思念的徹夜難眠、傅聰回家後父母充滿喜悅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信而擔心憂鬱、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個錯別字的糾正……這無不體現父母對兒子深沉的愛。

正是這種深沉的愛,讓我聯想到我的父母。

自從我升上國中以來,學習任務越來越多,空閒時間越來越少。我不得不整日繁忙於學業之中,從而缺少時間陪伴父母。於是,我和父母漸漸疏遠了。我開始漠視他們的愛,不知不覺地,我們之間出現了一道隔閡。

就在我陷入深淵,不知所措的時候,我遇到了《傅雷家書》。這本書中的每一句叮囑,每一次教誨,每一番談心,無不體現傅雷夫婦的愛子情深。這也喚醒了我那顆日漸遲鈍的心。我開始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開始重視他們的愛。趁着春節來臨之際,我放下手中的筆,踏出心靈的門檻,與父母共度佳節。我開始體會父母那每一句叮嚀,開始感受父母的每一個舉動,從思想上,行動上深深地感激他們。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隔閡消失了,又恢復到之前的融洽關係。

是的,那些最容易被我們漠視的愛,就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這種愛散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溫暖我們的心靈。一句叮囑,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次關心,都飽含着深深地愛意……只是因爲這些細節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地,我們就會習以爲常,漠視它,忽略它,甚至開始厭倦它,排斥它……等到我們真正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時,纔會發覺這種愛的珍貴與來之不易。而那時,也許只剩下遺憾和惋惜了。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面對父母的愛,我們不應該因爲它的平常而漠視它,也不應該因爲它的細碎而排斥它。讓我們敞開心扉,積極行動起來,感激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名著讀後感4

有一天媽媽在亞馬遜買書,順便幫我選了一本《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已經盼望很久了,是我們趙老師推薦閱讀的,今年語文書第十九課《我和祖父的園子》就截選於這本小說。所以,快遞員叔叔把書送到,我就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一翻開目錄看到“祖父祖母”那一章,我眼前一亮,立刻翻到那一頁。於是蕭紅用她的文字帶着我走進了北方的那所院落。正是春天,鳥語花香。鳥兒啾鳴,花兒在清風中搖曳,一院子的香味兒。我和祖父在院子裏休憩,一切都這樣安靜而美好。在這個院子裏,有我最美好肆意的童年。蝴蝶,蜜蜂,蜻蜓,祖父種的蔬菜,不結果的果樹甚至有狗尾巴草……這裏的一切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我在這個院子裏看到了很多趣事,讓人忍俊不止:我家的房頂上竟然能長出味道鮮美的蘑菇,爬到房頂採蘑菇的人把屋頂踩個洞,鞋子直接掉進煮粉條的大鍋裏,鞋上的黃泥攪的一鍋粉條都成了黃色的。我笑了再笑,爲這院子給我製造的各種歡樂。 然後我翻到下一章,這回我看到了老胡家娶團圓媳婦。晚上我隨便吃兩口飯,就想去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長的是什麼樣子了。可是祖父的飯總是也吃不完,一會要一些辣椒油,一會兒要一些鹹鹽面的。我等在那兒急得頭上直冒汗,眼睛直眨巴,恨不得跺着腳拽着祖父的衣服袖子就走,又恨不得不等祖父了,直接從牆頭上跳過去看。好不容易看到了,團圓媳婦兒的樣子卻和我想像的一點也不一樣,竟然就是一個比我大幾歲的孩子,長長的辮子,黑黑的臉,一直笑。可是過了沒幾天,那家就開始打團圓媳婦了,說是給媳婦立規矩,天天打,天天聽到哭聲。後來那團圓媳婦病了,又是找偏方,就找來跳大神的,最後愣是把團圓媳婦給折騰死了。這是一個悲傷的,讓人憤懣壓抑的故事。我從那個書中的那個小城逃離回來,還原成現在這個十二歲的少年時,仍然在替書裏那個同齡的女孩傷心悲憤。 伴隨着蕭紅的文字,我去了三十年代的時空,認識了遭人訕笑的王大姐,寄食的有二伯,自食其力的磨倌馮歪嘴子……

體會那時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生活,痛恨那時人思想的無知,感受他們活着的艱辛,見證他們生存的努力。回過頭來再想想我所抱怨的生活,或許真如媽媽平時說的“憶苦才能思甜”。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學好文化知識,爲建設更美麗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名著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沒頭腦和不高興》。作者是任溶溶。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兩個主人公的外號。“沒頭腦”不是不聰明,只是做事馬虎,常常丟三落四;“不高興”不是不會笑,而是固執任性,總不願意與他人協調配合。“沒頭腦”當上工程師以後,設計了一座三百層的摩天大廈作少年宮,忘了設計電梯,到兩百二十五層樓上去看場戲,得背上乾糧、被褥,上下一次要一個月。“不高興”呢,他跟人搭檔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卻總不高興按照劇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結果急熬了臺下的小朋友。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太好笑了,害的我笑的剛長好的傷口都裂開來了。書裏的主人公是兩個小朋友,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媽媽說這個“沒頭腦”有點像我。書中主要描述了“沒頭腦”因爲粗心,“不高興”因爲壞脾氣而發生的一些故事。“沒頭腦”和“不高興”遇到了仙人,仙人把他們變成了大人,並讓“沒頭腦”做了建築工程師,“不高興”做了演員。做了建築工程師的沒頭腦造了一做300層的少年宮,僅有樓梯沒有電梯,最終只好走樓梯到225樓看“不高興”表演武松打“虎”,爬了1個多月樓梯纔到。“不高興”演的是老虎,但他就是不高興被打死,於是和武松大戰了幾天幾夜,不明白是武松打虎,還是虎打武松,觀衆看的累死了,並且帶的糧食也不夠了。幸好“沒頭腦”認識到了他們倆的毛病,拽走“不高興”找到仙人,求他把自我變回了小孩。從此,“沒頭腦”改掉了粗心的壞毛病,變成了一個細心的孩子。

看完這本書,我也深刻意識到“粗心”這個毛病要不得,聯想到生活中,我常常因爲粗心大意導致考試漏做題目或者丟分,媽媽說:“粗心的毛病必須要改,有些設計師,設計圖上多一筆少一筆,往往會導致一幢大摟倒塌。醫院的醫生縫傷口的時候,多一針少一針,病人要多吃很多痛苦的。”媽媽還告訴我前幾天有位媽媽倒車時,因爲粗心把自我五歲的女兒給壓死了。我真替那個寶寶和媽媽感到悲痛,我覺得粗心實在太可怕了,所以我必須要改掉這個壞毛病。從小養成做事認真細心的好習慣!我可不想等到我長大了因爲粗心闖下大禍,所以和“沒頭腦”一樣,趁着我還是小孩,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細心做好每一件事,和“粗心”說“再見”!

名著讀後感6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後感。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先知》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的,他們在一所家長諮詢機構上班,根據十幾年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子女的經驗,他們指出:要解決子女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之所以成爲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爲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纔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現代社會人們普遍面臨巨大工作壓力,像我等爲生計日日奔波的人們佔社會大多數。有壓力就會有煩惱,有煩惱就會有怨氣。每個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沒有將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壓力轉化成怨氣,撒在無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換來家長的暴怒和大聲呵斥。無形之中,孩子遭到驚嚇,就可能從此沉默,孤言寡語。事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幼小心靈,需要我們大人細心呵護。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再小心都不爲過。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你把握好幫助孩子的分寸了嗎?

當孩子好奇的將手伸向家裏的仙人掌的時候,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大叫:“哎呀,那個有刺,碰到會疼,不能碰!”其實,在不太危險的情況下,你不如讓他自己碰一下那刺,親身體驗到疼之後,想必今後他再也不會主動去觸碰。幫助孩子要拿捏好分寸,不要事事代勞,剝奪孩子感知接觸世界萬事萬物的機會,把成長的權利交還孩子。

你向孩子傳遞有價值的價值觀念了嗎?

有責任感,誠實禮貌,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能感恩,可以積極參與到家庭勞動中。這些良好品格和表現大都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的,這就需要父母持續的 向孩子傳遞穩定的有價值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父母與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來之不易的緣分,我們得時時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作爲父母,我們要不斷的豐富自己,不斷的調整自己。做一個懂愛會愛的父母。父母好好學習,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起學習!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名著讀後感7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親族爲環境,以環繞事關賈府家事好處的賈稀玉人的生活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緊張鬥爭爲經過主線,以賈稀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部實質意義,經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親族沒落過程的具有活力描寫,而深刻地揭發和批判了封建社會形態種種黑魆魆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形態已經到達"運終權盡"的季世,並走向全部被滅的歷史發展方向。

《紅樓夢》以領導權貴社會形態爲核心圖畫,非常真實地,具有活力地描畫了十八百年上半葉中國末年封建社會形態的所有生存。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密謹慎,人物具有活力,語言優美,這個之外還有一點表面化的藝術獨特的地方,值當後人品嚐,檢定。

筆者充分使用了我國書寫藝術,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覽了一部社會形態人的生活悲劇。如賈稀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如今人物刻畫上,如林黛玉飄搖的影子,詩化的容貌,智慧的神色,深刻含義的微笑,感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致,蕭灑的文才……這一切,都是筆者依靠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修養培養出來的,因此使她在十二釵的各種美麗芳草中始末蕩悠着飽含詩情畫意的特別韻致,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重演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如同作品中的人物同生存中的人物同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稀玉"不能說賢,不能說愚,不能說善,不能說惡,不能說堂堂正正,不能說混帳惡賴,不能說伶俐才俊,不能說卑俗等閒",令人徒加述評。不止賈稀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筆者人格美,神魂美,理想美的主人翁是這麼,甚至於連王熙鳳這麼壞名聲昭彰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令人厭惡"當中交織着某些"令人喜愛",因此表達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事物樣子,形成性情"迷人的真實"。

筆者特長經過那一些看來非常等閒的,起居的藝術描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非凡的領會藝術品的美意義,甚至於連一點不了文的,史無記述的社會形態習性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具有活力的描畫。

《紅樓夢》在思想內部實質意義和藝術技法方面的卓然業績,不止在國內變成"中國小說文學難於征服的峯巔"。並且在國際上也遭受很多國度學者的看得起和研討,有法國述評家讚美說:"曹雪芹具備普魯斯特敏感的.視線,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悉和重演整個兒社會形態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有經驗。”

名著讀後感8

讀過《西遊記》後,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於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爲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麼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爲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於取得了真經。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於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僞裝的畫皮。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畢業升國中,國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啓示吧。讀《西遊記》有感

我讀完《西遊記》後,知道了由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除了這幾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仙人、佛主和大大小的妖怪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從東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經的事情,他們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回到東土大唐。

在四個主人公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第一:他人妖分明,就說在三打白骨精中就只有孫悟空看出村姑、老婆婆、老大爺是白骨精的化身,豬八戒還在唐僧面前打孫悟空的小報告,唐僧還在埋怨孫悟空。第二: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因爲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的化身,唐僧認爲孫悟空三次打死了好人,所以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後來唐僧被白骨精抓去了,豬八戒寡不敵衆只好去花果山請大師兄回來搭救師傅,孫悟空一聽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計前嫌和豬八戒去搭救師傅。可見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碰到困難豬八戒總是說我們散夥吧!師兄你回花果山當猴王,師弟你迴流沙河,我會高家莊當女婿。孫悟空堅持去戰勝困難;不肯散夥。第三:我喜歡孫悟空機智勇敢戰勝妖魔鬼怪,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終於和豬八戒、沙和尚保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

名著讀後感9

安妮,你是幸運的,有這麼多人愛着你。瑪麗拉自從陰差陽錯地收養了你這個孤兒後,事事對你嚴厲、百般挑剔。可是她把對你的那份比誰都深的愛藏在了心靈深處,將對你的那種比誰都強烈的讚美之情悄悄地收起。她這樣做,完全是出於怕寵壞你。還有黛安娜,你最好的朋友,總是將最甜美的微笑送給你,將最真誠的祝福獻給你,最純潔的友誼贈給你。安妮,擦去孤獨是潸然落下的淚珠,好嗎?

安妮,你是幸福的,有這麼多人羨慕你,羨慕你的聰明才智,羨慕你的可愛美麗。你時常抱怨自己滿臉的雀斑、滿頭的紅髮,課這更能顯出你的與衆不同來。一次次的登臺演出,名列前茅的學習成績,以使你成爲許多同學心中的偶像。特別是你那異常豐富的想象力,使白樺樹在你眼中成了身穿白色紗裙的新娘、林蔭道在你口中成了“歡喜的白鷺”,就連樅樹也被你想象成了神祕恐怖的“幽靈森林”。尋常的事物在你眼中有着不同尋常的色彩,平凡的世界在你心中籠上了不平凡的光環。真的,“喜歡想象,世界就會不一樣”。你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凡事經你那張薄薄的嘴脣說出,立即變得生動有趣,讓人興趣大增。安妮,別再幹染綠頭髮的傻事了,“人不是因爲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爲可愛而美麗”,不對嗎?

安妮,你是優秀的,有這麼多人敬佩你,從心底敬佩你當你第一次在衆目睽睽之下,在衆多明星會聚的盛會上表演朗誦時,你膽怯了,——出身鄉村很樸素的禮服令你膽怯。然而自尊心和你那爭強好勝的性格,使你勇敢地放開了清脆甜美的噪音。你嘗試了,你盡力了,於是你也成功了,博得了滿堂的喝彩。當你放棄上大學的機會,自願留在家鄉去任教時,曾經處處和你作對的基爾伯特毫不猶豫地將本地教師職位讓給了你,自己去很遠的地方另找工作——他敬佩你,敬佩你敢於放棄獎學金,放棄機遇,放棄平坦大道而去闖曲折小路的無畏的勇氣與信念。

安妮,儘管你買不起漂亮的燈籠袖裙,儘管最後存着你所有積蓄的亞比銀行破產了,可是你是富有的,永遠是富有的。你對美麗有着如此敏銳的感受力。“人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你擁有發現美的眼睛,能因此生活得美好幸福,這,難道還不夠嗎?

安妮,感謝你,你是我在這段平淡無奇的日子裏獲得了無限樂趣。從平淡中尋找快樂,從平凡中尋覓幸福,你告訴了我要更深地愛這個世界。一個鄉村女孩,通過不懈努力,得到了如此之高的獎賞——埃布里獎學金,更使我體會到:努力,能使人創造奇蹟!

安妮,勇敢地走你幸福的路吧!

永遠幸福!

名著讀後感10

小說《紅巖》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寶庫中一塊壯麗的瑰寶。

讀完《紅巖》,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紅巖》通過描寫許雲峯領導工人運動,江姐、雙槍老太婆開展華鎣山武裝鬥爭,成崗辦《挺進報》等情節,展現了共產黨領導下國統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方興未艾、此起彼伏的盛況;

同時又以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館兩處特務的祕密監獄爲背景,謳歌許雲峯、江姐、成崗等共產黨人在被捕後,面對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果斷保守黨的祕密的高尚情操。

最令我難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後,特務用粗長的竹籤釘入江姐指甲縫間進行逼供的情景:“……‘十指連心,考慮一下吧!說不說?’沒有回答。鐵錘高高舉起。牆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陰影。‘釘!’人們彷彿看見繩子緊緊綁着她的雙手,一根竹籤對準她的指尖……血水飛濺……”

讀到這裏,我不禁淚流滿面:特務們殘暴得令人髮指,而江姐又是多麼的堅貞頑強!面對敵人的拷打利誘,面對獄中生活的艱難困苦,江姐等可欽可佩的勇士們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敵人抗爭。

敵人肉體上的折磨,絲毫動搖不了革命者的的鬥志;而獄中的艱苦生活,反而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慚愧。平時,我總以爲自己是個女孩子,嬌氣是天性,走路不小心跌一跤,換牙時流一點血,都忍不住要大呼小叫;學習上、工作中碰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或小小的挫折,就非常泄氣;總以爲時代不同了,我們能過上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還有些不滿足。

讀後感:讀了《紅巖》,我明白了是由於烈士們前仆後繼,血染紅巖,纔有我們今天生活的幸福與美好。我要以《紅巖》中的烈士們爲榜樣,珍惜幸福生活,牢記“八榮八恥”,努力學習本領,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我的紅巖讀後感。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羣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巖,纔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巖》,它爲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名著讀後感11

《邊城》的開頭:“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的城市裏,這種現象幾乎絕跡,所以不難看出,作者沈從文對這種安靜祥和的農村生活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及對此的懷念。

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

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或是植物,好像周圍一切的一切都是美麗而又寧靜的,但“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別人看”, 這又好像是爲了襯托後來翠翠的不幸遭遇。所以說不同的人不同時間讀同一部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無從實現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大老在水中淹死;二老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

這一切的發生,無疑是對翠翠慘痛的打擊。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嗎?作者最後留給我們的看似矛盾的問題,恐怕只有作者一個人才能回答了。

名著讀後感12

讀書的好處,增長見識、獲趣、致呀雅。打開一部史書,猶如展開一部歷史的長卷,諦聽歷史的脈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開一冊文學經典,如同走進一片風景勝地,詩情畫意呼之欲出,猶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陳子昂的愁懷,魯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樑秋實的淡雅,一一呈現面前,心景與文字互爲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進入如詩如畫的意境。我國古典的四大名著,抒發了四位作者不同的情感,其中,在《西遊記》內,我對於沙僧有些看法。

他雖然和唐僧一樣深知佛道,但是自從一踏進佛門就一心向佛;他沒有孫悟空的一身好本領,但他盡了自己的全力保護手無縛雞之力的師父;他不如豬八戒般身強力壯,鬼點子多,但他卻勤勤懇懇,從不好吃懶做,待人和善。他就是《西遊記》裏面最不打眼,卻最使我心生敬佩的人——沙和尚悟淨。

孫悟空就似一匹能夠日行千里的良駒,世人沒有不喜歡他的。豬八戒則如體形碩大、笨重的黃牛,能夠幫你幹許多粗活重活。但沙僧則像沙漠中的一頭駱駝,它沒有千里馬惹人喜愛的速度,卻可以穿過千里馬望而生畏的沙漠;它也沒有黃牛那蠻橫的力氣,黃牛一直都是吃了睡,睡夠了之後再幹,而駱駝即使幾天幾夜不吃不喝,滴水未沾,仍能邁着穩健的步伐,馱着沉重的包裹,頂着火辣的太陽走出荒蕪人煙的沙漠。

孫悟空好比飛翔於高空的蒼蠅,那鋒利的嘴,犀利的目光,恨不能劃破長空。八戒就是那看似笨掘但卻機靈聰明的企鵝生活在地球的一小點,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有滋有味。而沙師弟就是一隻鴿子,沒有蒼蠅的兇猛有力,也不如企鵝善於打理生活,但是也有一雙永遠飽含善意的眼睛和堅決去完成主人下達的指令的責任感。

鴿子在替人傳達信息時幾乎什麼都沒有吃,什麼都沒有喝,但我從來沒聽說過那隻鴿子因爲忍受不了路途的艱辛而飛回自己老窩。沙漠中的旅程如此的艱苦,我們又看到過哪頭駱駝在過程中丟下貨物一走了之?沙僧即是如此,他面對孫悟空的離開,豬八戒的左思右想,猶豫不決,他也沒有將師父拋開不管;面對火焰山的炙烤,烈日的灼燒,他也沒有向其他人那樣,半途而廢。

在我們許多人的心目中,沙僧總是挑着他們師徒四人的行李走在最後,既沒有風頭可出,也沒有功勞可敖,這樣的人生實在乏味。但我覺得,如果沒有他,誰來將這擔子挑上十萬八千里,而毫無怨言?所以說,他雖然不突出,但沒有他,這條取經之路無法進行到底。

沙悟淨,人如其名,心誠明淨。比起兩位師兄,他那種精神,那對目標不懈努力的追求,尤其是那敢於承受磨難,默默無聞的品德,使我學到了更多.

名著讀後感13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爲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爲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爲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讀過《西遊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衆多的險難,並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國小畢業升國中,國中畢業升高中,高中畢業考大學,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着成功。這就是我讀《西遊記》從中得到的啓示吧!

四大名著讀後感八年級作文4

記得七月份的時候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

我先看了《紅樓夢》,《紅樓夢》此書所記載的,表面看來無非是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瑣事。但實際上,它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爲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線,以賈府的大觀園爲舞臺,生動描繪了封建家族由盛而衰過程中的各種矛盾衝突,反應了當時社會的真實生活狀況。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徹底沉浸在《水滸傳》那充滿俠義充滿豪氣的世界裏。我喜歡李逵的粗豪可愛,喜歡魯智深的勇武,喜歡阮氏兄弟的的足智多謀,喜歡梁山泊好漢劫富濟貧的俠義之舉。

《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後,大鬧天宮,以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歷盡千辛萬苦,降妖伏魔。最後,唐僧師徒,到達西天取得了真經。

《三國演義》描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最主要的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他們逐鹿中原,爭奪天下,最後三足鼎立——

如果你還沒看過四大名著,那就請你趕快去看吧,肯定會有所收穫呢!

名著讀後感14

第六回是以劉姥姥進榮國府作線索與綱領,爲讀者矯正了閱讀的眼光;第七回則以賈府上上下下的人物,相互映射,對比襯托出人物形象的個性,處世的方式,以及隱含的深刻內涵,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或近或遠的拍攝,來透視賈府的整體現實與狀況,深入瞭解賈府的日常生活。

《紅樓夢》中寧榮二府是戲劇舞臺,上上下下幾百號人都是演員,前五回就是序曲,層層鋪墊,即使第六回我們只不過借的是劉姥姥的眼睛,從一個側面有了一瞥的印象,而第七回纔是寧榮二府的真正生活開始了。鏡頭由遠及近,有偏至正,對準了這個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的近距離生活,進入了他們飲酒作詩,琴棋書畫,爾拜我訪和家長裏短之中。作者着墨如潑,極力陳設烘托和鋪墊,猶如帷幕徐開。涉及人物多卻思路清晰,包含信息大但有條不紊。僅僅是第七回我們就能解讀到如此之多的表面和背後的故事,真叫人歎服作者無比絕倫的文學才華!周汝昌有一句話很有道理:“第七回看似一派閒文,實則是耐心結撰,處處有用意,筆筆設伏線,全爲後文鋪下大小鉅細脈絡”,“讀不懂第七回,莫看《石頭記》”。可是真的讀懂第七回,卻又談何容易。蒙:“苦盡甘來遞轉,正強忽弱誰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時運文章操勁。無縫機關難見,多少筆墨偏精。有情情處特無情,何是人人不醒?”靖:“他小說中一筆作兩三筆者、一事啓兩事者均曾見之。豈有似送花一回間三帶四攢花簇錦之文哉?”題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這一回主要描寫了賈府中的一些生活瑣事;同時也暗喻賈府、寧國府裏充滿了污穢腐敗,缺乏生機勃勃的景象。打發走了劉姥姥,對周瑞家的來說,忙碌了半天功夫,總算告一段落了,作爲王夫人的陪房,還有一件掃尾的事情,就是要去回話,過度自然。王夫人在梨香院與妹妹“正長篇大套的說着一些家務人情話”。此時此地將視野適時地對準這裏,使我們覺得入情入理。薛姨媽一家也安頓下來了,姐姐得閒前來探望敘舊,應該是極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我們甚至可以想象姐妹二人親切交談的情景,當然少不了媳婦兒女、妯娌姐妹、孃家婆家、遠親近戚等的大事小情。周瑞家的不敢驚動,走進裏間,見到寶釵。分敘寶釵之事,敘得有變化有起伏。過渡和引入極其自然,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因爲周瑞家的不敢驚動,走進裏間,自然引出寶釵的冷香丸。作者的創意、寓意由此可見一斑。

名著讀後感15

在《聖經》當中,當上帝知道了夏娃帶領亞當偷吃了“知善惡果”後,十分震怒,他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吃,就永遠活着。”於是,上帝將他倆趕出了伊甸園。“知善惡果”在這裏代表一種知識、一種文明。不同的文明對善惡的看法相去甚遠,大洪水前文明的善惡標準肯定與今天物質文明的有所差別。上帝就是告誡後人應當延續大洪水前的文明模式,否則,人類社會將要遭遇意料之外的困難。本來,人們以爲上帝自私,不讓人類發展如此好的物質文明:動物被駕奴了,沼澤被疏幹了,江河被防治了,森林被開發了,荒原被耕種了,時間被計算出來了,空間被測量出來了,天體運行被識破了,海洋被橫渡了,高山被跨越了,世界各地都被打上了人力的印記。但是近年來,環境保護的廣泛開展,掀起了對於發展物質文明的反思。另外,西方的科學主張“還原論”,即杯子由陶瓷做成,裏面有分子,分子裏有原子……而人原來都是具有“整體論”的思維模式的。但是,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原論”出現了許多弊端,許多學科已經開始向“整體論”轉化。

人轉了一個大圈,最後回到了當初的起點。看來上帝是夠英明的,在人類初期,他了解物質文明將給人帶來的困難。 這個文明的轉化目前人類是沒有資格的。人類離取消“征服自然”的口號還需要時間。但是,人必須對自然界保持基本的尊敬,否則,就難保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幸好,人類僅僅處於文明發展史的黎明時期,離太陽變冷還有十幾萬年光景,我們不必期望過高。文明的等級越高,歧視就越少。原先的奴隸、奴隸主階級歧視已經消亡,國籍、膚色、種族歧視已經逐漸消亡。當人之間的歧視消滅完成後,剩下的是逐步消除物種歧視。對實驗用動物是物種歧視的一部分,終有一天,我們的後代在回顧20世紀我們在實驗室的所作所爲時,將感到恐怖與不可思議,正如我們現在回顧古羅馬競技場中的屠殺於18世紀的奴隸販賣時趕到恐怖與不可思議一樣。隨着歧視的消亡,人類的文明一定會改變。依照現在的觀點,若消除物種歧視,那麼難道不可以吃生物、踩死生物、消滅微生物嗎?自然界原是弱肉強食,人類的文明抵抗它並逐步地從同階級推廣到全人類。再要推廣,難道教貓不吃老鼠?所以說,用現在的觀點看,消除物種歧視、弱肉強食是不可能、不應該的。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有必要知道,如果人的價值只在於掠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那麼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動物就沒有區別。我們今天的探索決不是爲了沉浸在輝煌之中,而是爲了明天的道路更寬廣。科學的尷尬正面對上帝的嘲笑,源於環境的壓力,改造、佔有物質資料的道路已經受到了反思和懷疑,人類轉了幾千年的科學圈子,又回到了當初的起點。

標籤:讀後感 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