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人設》讀後感

讀後感7.85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設》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設》讀後感

《人設》讀後感1

下班以後,疲憊不堪,倒在牀上,敷着面膜,流着眼淚,看完這本書。

讓我哭的地方是光頭強,一休,尚鑫。

難過的是在他的身上看到我曾經談過的一個男朋友,他對我也是那麼好,而我明明不怎麼喜歡他,還是貪戀他對我的好,利用着,計算着。

我承認自己的自私和勢利,有時候也想過趁着青春的時候把自己像商品一樣推銷出去,換取較好的婚姻和未來

但是,我的心裏是拒絕的。

我‘自己’,真實的自己,拒絕這樣的安排。

女孩子真的還是要有一技之長的,不然,淪爲男人的附屬品,是可悲可憐的。出賣自己的靈魂,換取想要的物質生活。我難說好壞,只能說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想將就,也不想忍受自己心底那個不曾停止的聲音。‘我不想這樣’。

尚鑫,最後還是死了。雖然,我早就猜到了他的結局,但還是在看到‘我想你了’短信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

怎麼說呢?就像是我想起前男友對我的好的時候,我明明不愛他了,我還是心酸的難受。

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愛他,但是我做不到。就算讓我假裝,都很勉強。

我沒有辦法感同身受,我沒有辦法在他哭的時候,感受到他的難過和無助,有的只是不知所措和尷尬。

我感謝他,卻不愛他。

人設,對我來說比較陌生。因爲我活的很真實。我不會隱藏自己的情緒,甚至在我表現出來之前,別人就看出了我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我爲之苦惱,但是卻無可奈何。沒有人設只有人生的.人,也是辛苦的。

其實,我小時候,想做一個演員。但是,我自知沒有那樣出衆的長相。後來,我又想成爲一名作家,但是,我又覺得自己沒有那樣的文筆和想象力。也許,我喜歡的不過是把自己的痕跡和對世界的理解感受記錄下來。

我羨慕作家,藝術家,所有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靈魂和別人看的工作。能夠感染別人的工作,都讓我喜歡。

我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我卻是個悲觀主義者。我覺得一個人的時候我更容易發自內心的笑,而不是在一羣人面前被迫扯起嘴角。

那是交際,不是快樂。甚至,交際讓我痛苦。

我不知道自己的人設是什麼,我就是我。

《人設》讀後感2

今天起牀,覺得動力不足,決定打一下雞血,喝一下雞湯。手邊有兩本候選書,一本是俞敏洪的《我曾行走在崩潰的邊緣》,一本是李尚龍的《人設》,都沒看過的,我會買很多書,一般都是暢銷書,因爲這兩本感覺雞湯比較濃。後來決定看《人設》,是因爲李尚龍之前的書我都看過,簡單易懂雞血濃,適合在早上不太清醒的時候看。他的書我還是很喜歡的,而且我覺得雞湯、雞血是一箇中性詞,沒有貶低的意思。

人設這本書和以往的書不太一樣,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以前的書大多都是故事片段,偏雞血一點。這本書相對來說,基本上都是以敘事的口吻講述一個悲劇的故事。在我的角度來看,這是作者自己融入了故事裏面,表面上沒有作者的立場,但他的思想遍佈整個故事。作者前幾本書,他的態度跟立場都很鮮明,他把自己和故事獨立開來。

我花了兩個小時二十分鐘讀完了這本書,講的是演藝圈人設的建立和崩塌,講了幾個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娛樂圈的人都會有自己的人設,書裏面沒講爲什麼都需要有自己的人設,我想了一下,我的理解是,爲了被記住,人設簡單容易被記住,然後口口相傳,演員人氣就能上去,不被遺忘。

裏面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死亡不是終點,遺忘纔是。我想起了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走了十一年了,現在,有誰會想起她呢?

書的後面有一段話:這是人人擁有人設的時代,也是人設集體崩塌的時代。我們從早上睜開眼睛,我們就要進入自己的角色,所謂的人設,每天面對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人設,會忘記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嗎?

我覺得不會,一般人來說,人設肯定會有的,但是不像是娛樂圈,崩塌人設後果多麼嚴重,娛樂圈的我就不說了,沒什麼興趣。

我腦袋裏閃過一句話:人是羣體動物,是和這個社會,週週的圈子互動而形成的,真正的自己,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我們會主動或被動的接受各種信息和磁場的影響,我們會做出改變,以適應這個世界,難道就不是自己了嗎?是假的嗎?當然,我們還是要遵紀守法的。

我看書的時候,有時候覺得略悲傷,覺得這是個悲劇故事,故事裏面,人設是開始,也是終點。但是跳出故事,我有什麼啓發呢?也許是我更瞭解自己一點了吧。

《人設》讀後感3

20多歲的年輕人,應該像可塑的雲彩,風吹過的地方,纔是你最好的模樣!人設如同鎧甲,保護了自己卻偏離了軌道。人設是武器,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能否不要遠離真實?就像尚龍老師說的“讓人看到的在外生活,叫人設;不被人瞭解的內在生活,叫人生!”

看完這本書的首先想說的就是—哦買噶,原來娛樂圈是這個樣子啊??!!滿滿的都是黑暗啊!!感覺都是圍繞着“利益”!拍電影的時候可以爲了利益而不是藝術隨便改劇本?爲了利益不追求質量的趕時間拍攝?爲了利益可以拋棄所有的東西,甚至於靈魂?

文中最心疼的就是尚鑫了,人如其名的“傷心”。原本是爲了多掙點錢養女朋友才拍的`戲,可是最後離女朋友越來越遠,看着尚鑫從最初的迷茫到無奈再到壓抑以至於最後的死亡,感覺不應該是這樣,但又無可奈何,最後看着他無路可走!感覺所有人都在逼他包括他的至親!後來才知道原來他的抑鬱病大學的時候就有了,只是那時候他身邊有唯一的安慰。感覺很是諷刺,一個帶給所有人歡笑的人最後的結局卻是抑鬱自殺!!!

還好最後“好男人”王子齊演了“殺手”;“經紀人”當了“男一號”;“編輯”小紅做了“健身教練”;白雯丟掉了“單純可愛”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還好他們都扔掉了人設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不然真的要壓抑死!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改變!人一直在變,所以最後“張弛”拋棄了白雯我一點都不驚訝,喜歡是有保質期的,不管是一件東西或者一個人,過了保質期就變質了。雖然現實就是這樣,但是還是希望將來能嫁給愛情!哈

感覺作者想表達的很多,記得文中有這樣一個小細節,王子齊去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作者寫了一句話,“明星不用講座,只要露個臉或者唱首歌,就比講座吸引人”,很現實,很諷刺,作爲大學生的我深有體會,但是爲什麼是這樣的現象?是知識越來越廉價了嗎?還是人越來越浮躁了?

最後就是不得不談的網絡暴力了,引用作者的話,“網絡暴力是一把無形的劍,人們在網上說話的成本低,自然就胡亂說話,沒有懲罰、規矩、限制,什麼話都說,網絡暴力自然就來了。”是啊,因爲說話的成本太低,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自己爽了,管別人怎麼想。關於暴力,不想多說尚龍老師的上一本小說《刺》專門寫的有!

最後點下題—別讓設定的人物,毀了真實的人生!

標籤:人設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