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終身成長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

讀後感1.9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終身成長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終身成長優秀讀後感(通用10篇)
  終身成長讀後感1

特別感謝敘事者推薦閱讀《終身成長》這本書,書中很多觀點值得我們深思,也能對我們產生有利的影響。該書通過許多實例清楚地講述了一定的道理,也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其中,讓我記憶深刻、感觸良多的內容是思維模式和對學生的表揚方式。

首先,書中提到了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不同,甚至影響人的一生。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能力和才能都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這種思維模式的人非常關注自己是否聰明,他們認爲只有沒有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而擁有天賦的人無需努力就可以成功。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不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爲他們怕付出努力也沒有成功,就沒有什麼藉口了,只能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特別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其實,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和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中的“避免失敗者”類似,只願意從事特別簡單或者特別困難的事情,簡單的事情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特別難的事情失敗了也不是自己的問題。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能力也是可以改變的,哪怕沒有天賦也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成長型思維的人更願意接受挑戰性的任務,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可以在相關行動中讓自己得到提升。

其實,思維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獲得更多的成長。

其次,書中通過許多案例提到了對學生的努力進行表揚所產生的良好效果,倡導我們表揚學生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要這樣,親愛的’,她對他說,將他的臉捧在手裏,‘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你不可能只是坐在椅子上等着變聰明,我保證,你只要去做,你就會有所成就。我是不會讓你失敗的’。”這是一名老師對一個孩子說的話,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有一些震撼,我們對待學生如果真的能做到如此,學生又將會是什麼樣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後期的探索。

《終身成長》一書帶給我很多思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遇見

  終身成長讀後感2

工作後我的第一位領導曾對我說過,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終身成長》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終身成長,指的是有終身成長性思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們大腦中的思維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長型,固定型思維下人們容易關注結果,在事情發生時會認爲一切都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下人們更注重過程的努力,認爲事物在不斷變化的。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其實,追溯性格和態度的源頭是思維模式在主導。文中提到的一個實例:一位應聘者準備報考研究院,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只報考了心儀的那一家,然而申請卻被拒絕了,這位競爭者開始懷疑是這次競爭太激烈了,還是自己真的資質平庸?她已經對自己進行了裁決——你配不上這所研究院。後來,經過幾番內心鬥爭,她給研究院打電話說:“我不是質疑您的決定,只是想問如果下次再申請,我該怎樣改進,您能否給我一些反饋和建議。”研究院負責人對她的主動性頗爲賞識,幾天後答覆同意接受她的申請,原來當時招生辦拒絕也只是審閱疲勞後的一念之差。勇於嘗試,不怕被拒絕,這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很好反映。

《終身成長》的最後探討通往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歷程,共分爲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維,二是觀察分析觸發固定性思維的原因,三是給情緒命名並時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續學習提高成長性思維。我對其中的第三步很感興趣,當觸發到固定性思維時,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現了,馬大哈來找你了,看你怎麼趕走它。我也把自己的這種情緒叫做“小黃牛”,每次它出現時總是很倔強,你推它一下它才動一下,有時可能也推不動。前段時間在跟進項目的過程中,需要走採購和報銷流程,自己內心常常對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個月,被客戶各種催促,後來實在不想看見“小黃牛”把它拉走時,才發現其實各部門都挺配合,流程也沒想象中那麼繁雜。

每一次改變都是從接受現在的自己開始,希望能不斷認識自己,做出一些調整,不斷成長,進而內化爲對自己有益的部分。

  終身成長讀後感3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爲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一個信息—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可選擇的差異,即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爲,都是它無意識的寫照,而思維模式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時間所持的想法是,一個人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天分,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的起跑線可能會落後於那些生來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現實中不乏通過後天鍛鍊努力獲得不世成就的人,全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們落後於人,還是有方法以及途徑來追趕。智力並不是一個定量,能力更不是,他們是像肌肉一樣,愈鍛鍊愈加強大。

許多人格外推崇天賦,輕視努力的價值,認爲需要努力就意味着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備與之競爭的資格,如果需要爲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說明它本身註定不屬於你,這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偏見。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熱衷於評判,結果導向,往往更在意成敗,也更難以面對失敗,遇挫時更易放棄,更易焦慮與抑鬱。想要毀掉一個天才,只需要誇獎他是天才便夠了,這會讓他從此活在擔心跌下神壇的恐懼與不安中,縮手縮腳,再也難以發現做事的樂趣。諷刺的是,頂峯是固定思維模式者渴望抵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產品。他們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具有復原力。

  終身成長讀後感4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爲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爲天賦就是全部,認爲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並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後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因爲成功意味着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爲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遊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鬆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展的眼光也會受到侷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遊戲叫“部落衝突”,但我並沒有持之以恆地玩下去,因爲我認爲遊戲裏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恆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爲部落的能力也是恆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爲平地(他是九級),並向我展示他是如何佈局下兵的、細節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麼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遊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現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着一些別的光環。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並非一個天才時,你纔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後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終身成長讀後感5

在公司組織的讀書分享會中,《終身成長》一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利用空餘時間,也重新閱讀了一遍。

這本書最主要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書中明確講到了,一個人一輩子要處理兩件大事:與自己相處,與外界相處。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響着我們如何與外界相處。不論是做家長、剛步入社會、還是談一段感情,對自身的認知往往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賦和努力的關係,那麼就不會一味地去誇獎孩子的天賦,也不會因爲他成長速度慢而過度焦慮。

如果你能領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麼在工作中就不會自怨自艾的浪費時間,也不會因爲暫時的不順,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成天沮喪。

如果你能知道感情也需要付出努力來維繫和經營,那麼就不會因爲迷信心有靈犀而一次次錯過溝通的機會,也不會總是對過去揪着不放而做一個永不快樂的人。

我們觀察自己,認識自己,學習書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爲了讓自己日日精進。結合實際工作,比如剛入職的新員工,雖然暫時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卻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雖然有時候工作做得不夠好,但是結對師傅以及同事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如此這般,你就會發現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進步。

我們還需要給自己制定一些成長型的目標。例如,要經常思考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面對機會要如何把握?制定怎樣的具體步驟,去執行新計劃?做到這些以後,還應該隨時保持一種警醒的姿態去思考:“要保持不斷的成長,我還需要做什麼?”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迎接挑戰,面對挫折堅持不懈;希望每個人都能相信努力的意義,懂得正視批評,並從中學習;希望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成功裏得到新知和靈感;希望人人都能擁有成長型思維。

特別感謝公司工會提供的“讀書分享會”這個平臺,讓我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學習到新的知識。最後,讓我們一起愛上閱讀吧,讀過的書多了,許多知識就融進了你的`血肉,不僅能讓你及時審視內心,還能讓你擡頭看到詩與遠方。

  終身成長讀後感6

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叫做《終身成長》。這本書提到了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大體來說,固定型思維的人羣會認爲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長型思維會認爲只要正確的方向,足夠的努力就能夠實現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績。

而固定型思維最大的問題在於他認爲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過做簡單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確保自己順利的完成以證明自己是聰明的,而挑戰會讓自己有挫敗感,懷疑自己是不聰明的。而成長型思維則不是這樣,他們在心裏告訴自己,我通過不斷的挑戰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這次做不好,通過不斷的克服困難,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家裏的老人總喜歡誇小孩子好聰明啊,比你媽媽小時候要聰明很多。聽到很多次這樣的話,小孩子就會內心裏也認爲自己是聰明的。給他一個數學題,他覺得自己沒有把握,他就開始大發脾氣說,太難啦,我不要做。這就是固定思維帶給我們的,我們害怕挑戰,因爲挑戰失敗會證明自己是不聰明的。所以我對小孩子這樣說,一個人成功靠聰明是絕對不夠的,正確的方向,不斷的練習纔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你看這道減法題目,你這次不會,媽媽告訴你做題的方法,然後你再試着自己做,再多做兩道題,你就會發現,題目會變得簡單,或者說叫熟能生巧。偉大的運動員絕對不能只靠天賦,我們要看到背後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長型思維不一定會通過父母傳遞給孩子,問題在於,一是稱讚的方式不對,在意學習的結果而不是努力的過程,孩子會不自覺產生固定思維,不相信能力可以培養。二是遭遇挫折的反應,面對孩子偶爾的失敗表現過於在意,孩子會沉浸在失敗的感受中,忽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視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爲了提高分數,各種死記硬背,其實已經背離了成長型思維,不恰當學習方法,不會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識的堆砌。

下圖是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區別,改變思維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對問題多一點思考,少一點抱怨,不斷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

  終身成長讀後感7

人從一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對一起都充滿了好奇,開始學習吃飯、走路、說話,問周圍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期間會鬧出很多錯誤和笑話,我們卻依然興致勃勃。但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一樣了?面對錯誤和挫折,有的人會勇敢面對,從批評中學習,但有的人只會逃避、不再努力。

原因在於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在言談舉止中傳遞給我們什麼樣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傳遞出一個信息,而孩子對這些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程度又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或者老師跟孩子這麼說:

“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沒有怎麼看書就得了優!”

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爲,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增強信心,但是孩子可從這些話中聽到另一種意思:

“如果我學東西不那麼快我就是不聰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他們會覺得我其實沒有那麼聰明。”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針對數百名學生進行七項實驗後發現:對孩子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這其實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定。

父母認爲通過表揚孩子頭腦和天賦可以給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但事實上卻起到了反效果,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立即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爲了掩飾自己糟糕的成績而選擇撒謊、欺騙。最後,雖然告訴孩子很聰明表揚他們的先天潛力,但卻讓他們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提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避免對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揚,而是應該對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成就的這個努力的過程做出表揚。並且在跟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於表示自己欣賞和讚揚他們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有興趣。

  終身成長讀後感8

人們常常認爲"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應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

——《終身成長》

最近,我認真地讀了一本關於心靈成長的書,書的名字叫《終身成長》,這本書有五個部分內容:

一、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二、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

五、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時其中所舉的一個案例。

著名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許多人只知道喬丹是體育界明星,卻鮮有人知道他一路走背後的故事。在高中時,喬丹被校隊淘汰了。他沮喪地回家向母親傾訴。他的母親說,那就回校好好訓練。從此以後,他每天早上6點離開家到校練習。上大學時,進一步訓練防守、控球和投籃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輸了比賽,他會在賽後更加努力練習。即使贏了比賽,他也會對不滿意的地方作出調整。後,因爲年齡原因,他的體力和靈活度不如以前。爲了彌補這個缺陷,他更加註重協調性和動作的訓練,以此保持良好的狀態。他說,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從不去嘗試。

作爲高速收費公路收費站最基層的一員,隨着高速公路事業的發展,明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收費站的形象。所以必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用優質服務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首先,要把收費業務練熟練精。其次業務技能要過硬。最重要的是服務態度要優質。人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收費工作,我們的工作態度必須始終如一,工作中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用真誠的微笑、彬彬有禮的熱情、明得體的語言和整潔的儀容面對司乘人員,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展示新時代收費員的明風采。

  終身成長讀後感9

又到了讀書分享時刻,有拖延症的我終是在最後一刻把它讀完了。其實也並不是非要拖延。而是到年底了,學習生活都變得異常繁忙,越忙人也就越懶,使得很多任務都要拖到時限將至纔去處理。聽說拖延是一種逃避和投機的表現。也就是說,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纔去做,結果若是好的,便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足夠強;可結果若是不好,那是因爲我們沒有太認真地去準備,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屬於情有可原。

從這一點出發,正好印證了《終身成長》裏面的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認爲人的才能一成不變。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認爲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而我這種通過“拖延結果”來判斷自己能力的必定是固定思維了。所以拖延大概是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手段吧,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脫給別人,爲了那麼一點點的心理舒適。

那麼這樣的思維有沒有方法改變呢?卡羅爾·德韋克就在《終身成長》裏告訴我們——可以!作者在最後提出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旅程:

第一步:接受。也就是去擁抱我們的固定思維模式。我們需要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沒有什麼可羞愧的,正常人類都是如此。

第二步:觀察。就是要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那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會什麼時候回來?當你瞭解了這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格,並明確了激發他出現的原因,不要急着去評價,先觀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來給固定型思維人格起名字。會不會用生活中的,某個人的名字命名?或者一本書、一部電影中的人物?又或者你給了他一個你不喜歡的名字,來提醒自己這不是你想要成爲的人?

第四步:教育。教育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他和你一起走過這段旅程。當你馬上要邁出自己的舒適區時,請做好準備,在他出現並阻止你時,要歡迎他的到來。當你遇到挫折,這是他再次出現的好時機。不要鎮壓或禁止他做什麼,就讓他做他想做的,讓他跳舞、唱歌,然後當他稍微安靜下來時,告訴他你是怎麼樣計劃從挫折中學習並繼續前行的。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越來越瞭解,如何去幫助那些同樣在旅途中的人。

所以,真正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的,而偶然得來的成功也並不可靠。希望我們能在自己成長的路上勇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它並不是爲了打垮你而出現的,而是爲了帶給你成長的機會,從而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終身成長讀後感10

看到書名,不由得就想到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如此。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習帶來的不同,同時也讓我找到學習、前進的方向。“堅持學習,終身成長”!深深地被樊登老師的博學多才,滿腹才識的寬廣知識所折服。

這本書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並給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定義:認爲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者自卑,要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爲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來肯定自己!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剔除已有的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爲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只有我們成爲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運用相信,肯定,誇獎,鼓勵,思考,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嘗試,然後慢慢的去改變、影響家人、孩子和他人。

一般每個人都有的這兩種模式,但大多數的人都被一種模式所佔主導也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我以前會時常拒絕溝通,覺得別人沒有按照我的處事方式,會覺得別人是錯的,我有時沒有意識到,總是會牴觸批評,有逆反情緒,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導致的,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改變是不易的,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世界因由我們大家的學習,而變的更加美好祥和!

以前認爲,只要父母積極向上,孩子肯定不會消極怠慢。殊不知是多麼幼稚的想法。後來我明白了,在教育小孩子時,要思考怎樣教,而不是怎麼管教?應該尊重孩子的言論,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陳舊觀念,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孩子,不要誇獎她的天賦,而要欣賞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評,而要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人的某些東西的成長室有時間的限制和敏感期的,抓住了則事半功倍,錯過了則事倍功半。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不怕丟臉,珍惜每一次當衆出醜的機會,才得以實現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纔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