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白夜行》的讀後感12篇

讀後感2.3W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白夜行》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白夜行》的讀後感12篇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1

沒有人喜歡悲劇,我也不能免俗,在看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地思考,亮司與雪穗的悲劇能否避免;亮司對雪穗的付出是否值得;亮司與雪穗究竟是什麼關係……直到我看見這句話,纔有所領悟。

“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爲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書中雪穗這樣說道。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亮司與雪穗不是戀人——他們早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已然達到一種共生的關係。有人說雪穗根本不愛亮司,但我覺得雪穗對亮司的感情已經超出戀愛這關係——對雪穗來說,亮司已然是太陽的存在了:沒人會愛上太陽,但無人不留戀太陽的光輝。至於亮司的付出是否值得,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論世間情爲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古今多少癡情人,箇中滋味自曉之。

那麼,這場悲劇究竟能否避免呢?我的答案是不能。

悲劇源於扭曲的心靈,而扭曲的心靈又因何而來?在我看來,除了被至親之人所背叛、所脅迫、所遺忘外,殘忍,嚴酷,扭曲的社會環境纔是根源。小說時間跨度極長,將近20年,而這20年也是日本大起大落的20年——7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及人性都在極度自負和自卑中搖擺。失衡的心態讓人守不住道德的底線,紛紛墜落懸崖,害己害人。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2

看過了渡邊淳一的失樂園,我鼓起勇氣讀起了大師的又一名作《幻夜》,這部被稱爲和白夜行特別相似的小說再一次震撼了我那幼小的心靈。

提到《幻夜》不能不說她的姐妹篇《白夜行》,這兩個故事我是前後讀的,因爲《白夜行》在前,而且名氣大,所以先讀的《白夜行》,讀完之後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唐澤雪穗的愛情悲劇讓人扼腕惋惜,作爲一個俗得不能再俗的凡夫俗子,我讀《白夜行》的時候一直希望亮司與雪穗能夠打敗正義的警察,牽着手走出白夜,所以最後亮司爲愛犧牲時讓我感到無比的悲傷,真是一個愛情悲劇。

《白夜行》讀完之後,覺得這是東野圭吾寫的最好的一部小說,甚至超越了我之前認爲極其精彩的《嫌疑犯x的獻身》,《幻夜》的出現不僅延續了對於《白夜行》的喜愛,同時錦上添花地放大了《白夜行》中的悲劇色彩。

剛捧起《幻夜》我並不知道這是《白夜行》的姐妹篇,隨着故事的深入,很快就能發現《幻夜》和《白夜行》擁有一樣的框架。圍繞男女主角接二連三的案件,鍥而不捨的警察,男女主角一明一暗的共生關係以及最後男主角的悲劇收場。

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白夜行》中亮司與雪穗之間有難以割捨的愛情,青梅竹馬的感情總是若隱若顯,讓人還對於他們還抱有幻想,幻想最後結局是亮司和雪穗遠走高飛,過着幸福的生活。《白夜行》的主視角是第三人稱,或者說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追隨辦案的老刑警的視角來揭開整個事情的真相。

而《幻夜》卻是從局內人的角度出發,以水源雅也的視角爲主線,主角人物的內心刻畫更加深刻,而且作者一開始就斬斷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新海美冬的人性之惡,也爲水源雅也的愚笨感到惋惜,《幻夜》中男主角曾經遇到一個可能產生真摯愛情的情愫,可惜他陷入太深,既有客觀上的身不由己,比方說被新海美冬握有致命的把柄,也有主觀上的迷戀新海美冬的美貌,抱有最後能與新海美冬得到幸福的幼稚幻想。

最後水源雅也的短暫醒悟也動搖了,與追捕他的警察同歸於盡,本來一個本分老實的手藝人以這樣一種結局告別人世更突顯了新海美冬的醜惡面孔。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3

有幸遇到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文字言簡意賅,泛着金屬光澤,冷靜客觀的敘述,又如風乾的臘肉,雖不華美,卻有嚼勁。鋪面而來的漫畫感、紮實而寫實的文風,落地有聲,一掃之前我對日本文學的偏見。

《白夜行》故事簡單,構思精巧,懸念扣人心絃。雖然是一本推理小說,卻不乏味,一環扣一環,環環精彩。作者講一個故事,往往不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爲什麼如此,每每嘗試追問原因,總會想到黑澤明的《羅生門》,追尋什麼呢?誰是真兇?誰是假敵?年輕的男主人公亮司,從黑夜走入白天,在夢幻的天亮之時,與女主人見面,生命就戛然而止了。大大的留白,使人意猶未盡。文中的那句“我的生活中沒有太陽,有另外的東西代替了它”,是主人公的感受還是作者的感受呢?或許,是一個羣體,在陽光下的黑子中,有更多見不得光的人與事乍現。

文中刻畫的女人幾乎沒有哪位是幸福的,在這些絢爛如櫻花的女人們身上,會看到春的殘酷、秋的凜冽。每個女人身上都帶有雪穗的影子。她們自卑、軟弱,卻也可以惡向膽邊生,謀奪金錢和生命。而在雪穗的身上又濃縮着這些女人之惡。但凡惡女,大約都是:母性的破滅,沒有溫度,沒有寬容,狹隘、嫉妒。那麼,誰是惡之源?那些孩童時期,印證在每個細胞深處的傷害,需要有不斷的新鮮的血液來彌補和修復,亮司如此,雪穗如此。不同的是,大約雪穗早已把靈魂出賣給魔鬼,外表絢爛如櫻花,靈魂卻罪惡至極。

《白夜行》反應的社會背景是日本大蕭條時期,那時失業爆發,破產頻生。大約如此,亮司家的典當行蔡做得風生水起,大筆的存款保障他父親去做那苟且的勾當。相對比,雪穗的父親去世,母親和她居住在貧巷中,沒有謀生手段的女人,帶着孩子,可想而知生活的殘酷。最終,貧困的拿擁有的交換金錢,富有的拿金錢交換骯髒。比一比,誰更卑鄙和下流呢?大蕭條擠壓着的人性逐漸扭曲,各路牛鬼蛇神紛紛上馬,民族整體的不安全感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大約是集體無意識吧。

從一個階級到另一個階級的轉變,這個出身底層的女子——雪穗,做了一件如《紅與黑》中於連一樣的行爲,靠着男人不斷改變自己的境遇。這種依傍之下,直至文章結尾,她都是光鮮的,這個帶着面具的女人,如一縷幽靈,遊蕩於世間,是雪穗,也是另一羣女性。

在日本,男權主導下的女性,這些惡意,大約是某些女性力爭上游所需要的。她們擁有許多技能:插花、茶藝、地道的英語,但最終淪爲家庭主婦,不得不依存男人生活,當生存困境席捲而來時,能做的,只能是善意僞裝下的惡。

作者憑藉老辣的筆鋒,將那些浮游的情緒,乍現於面龐;將心底算計着的,狂躁着的,追尋着的,都一一道出。最終將那些夢幻的一切,敲碎給觀衆看。而正式這個破碎的時空,讓讀者驚歎不已!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4

在看完半本書之前,我仍沒有體會到這本書值得被評價這麼高的地方,值得被稱讚成東野圭吾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的原因。但是,當真相開始浮出水面,一個家庭背後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困擾與負面影響,對一個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巨大的。

是的,桐原亮司和西本雪?B並不是沒有罪過,可是他們的悲慘童年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是無法磨滅的,也許一切切都是冥冥安排,讓他們次次逃過被法律批判,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一輩子活在黑暗之中,宛如在白天,卻彷彿只敢在夜晚行走的人。

像東野圭吾先生的那些經典作品,《白夜行》的劇情邏輯也是那樣的謹密。最後的那把剪刀,以及雪?B的頭也不回,那些一幕幕的經典讓讀者深思,給讀者揭露了社會人心在許多方面下的冷酷無情和黑暗自私。

最後,對男女主抱有同情的我,看着書的一對剪紙男女孩的封面,想着原本可以健康長大的他們,因爲下等社會的渾濁和父母的無知失責,所以導致了這樣可悲的人生。

願不管在是原生家庭還是單親家庭還是其他,長大後的那些孩子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美好,願不稱職的父母,勢利的親戚,冷漠的周圍人們,沒有讓你們失去對這個世界美好的嚮往。起碼,我可以說,我是懷揣着積極思想而一步步走在人生道路上的。

以上,感謝東野圭吾作者的作品。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5

懷着一顆誠摯的心,我以爲到故事的最後,女主西本雪穗會變好,抑或是會顯露出一點點善良的本質,但是居然在帶給她一些溫暖或是對她有恩到後來的互利共生關係的桐原亮司死後,她都沒有一絲真正通心的感覺。

有見過爲了金錢,爲了物質,爲了仇恨,爲了愛情而變得喪心病狂,麻木不仁的人,但是西本雪穗,她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爲了追求一些什麼東西?我感覺她對這個世界沒有仇恨,她只是覺得有惡魔,但是在她長大之後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她就沒有看到過一點點這個世界的美好嗎?儘管這個世界對我們不會百分百的公平,也有可能真相和正直會來得太晚,但是不能因此就傷及無辜。

本人不贊同傳統小說和影視認知裏面那種不論壞人做了什麼事情最後都可以被原諒的做法,給人造成了不可癒合的傷害,西本雪穗要讓自己的惡魔母親西本,桐原洋介,以及其他傷害她的人受到懲罰,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到後面這種惡行變本加厲,完全忍無可忍。確實,這顆惡苗如果早一點被除掉,會避免多少不必要的傷害。即使這個世界有人傷害過你,但請你不要一概而論。不要求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只求不要傷及無辜。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6

看小說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兇手是殘忍的、沒有人性的,每一次不幸的人和事的出現都更加深了我對兇手的厭惡。在小說的中後段,當得知了兇手可能是一對當時只有五、六年級的小朋友時,不禁疑惑到底是什麼樣的經歷讓本來不應該如此成熟、應該天真無邪的年紀變得戾氣滿滿?

當看到結局時終於得知了這對兇手童年的經歷,不禁又對他們深表同情。這樣的不幸與陰暗本不應當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子經歷的,是這些經歷讓他們不得不成熟起來,自小他們也就形成了只能依靠自己的觀念,以及用各種手段來保護自己並獲得金錢地位的價值觀。看到這裏,真的不忍心將全部的過錯都歸結到當年的孩子身上,大人或許是更可恨的,是他們將這些不幸都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形成了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記得很清楚,女主角唐澤雪穗曾說,她從來都沒有生活在太陽下,即使是白天也與夜晚無異,所以她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也不怕失敗。或許這也就道出了白夜行的真正所指吧……

都說孩子是最單純的,看到這對五年級就不單純的孩子,我竟不知該說些什麼……環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很多很多,特別是在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之中。身爲大人,我們應當維護他們的單純與美好,不要過早的將社會中醜惡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小說中的西本文代真的是我不能理解的母親,得知真相的我,從不能理解弒父弒母的震驚中轉爲對父母的責備與不解。

回看封面上手拉手的一堆小朋友,突然覺得在我的心中,他們脫去了戾氣的外衣,變成只是相依爲命的一對小朋友而已……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7

終於讀完這本,差點嚇得我要做噩夢。東野的腦洞大得令人驚歎,對人性的刻畫細緻得讓人壓抑。說實話,這本書的前一大半都看得讓我煩躁,幾乎每一章都會出現新的人物,而彼此之間還未聯繫起來,謎團層層迭起,中間還會有很多爲最後揭露真相埋下的伏筆和線索,人物的內心和一些肢體動作刻畫頗爲細緻,但大概是內心急於知道真相,總覺得過於冗長。在後半段,真相昭然若揭,還是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朦朧感,這種感覺也持續到最後,這大概也是作者想要的?故事內容本身大概是無可挑剔的,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人和事,到最後都巧妙的聯繫起來,讓人有“原來如此”的感受。

“雪穗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司則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風管中徘徊”,這句話是對整個故事的總結吧,但我覺得內心很難過,不知道一個作家要經歷什麼,才能對人性的醜惡刻畫到這種程度。亮司尚且存愛,守護最後的友人,守護最後的愛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而對於雪穗,她懂自己行走在黑夜的痛苦,也深知亮司是她唯一的光,卻依然可以絕情如此。我不禁要問,如果一個人毫無感情,不擁有真正的家人朋友或愛人,那支撐她活下去的理由,究竟是什麼?

雖然這本書是很多人推薦的,但是我還是更喜歡嫌疑人X,人物更簡潔,節奏更明快,結果更加意想不到。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8

直到看到快結束的時候,我都希望?垣能夠破解謎團,不過東野圭吾最後還是沒能讓?垣抓住桐原亮司。不然白夜行可能也就成就不了經典和高峯。

在第二章的時候,作者便有意用繡有RK布質雜貨袋錶明亮司和雪穗之間有關聯。而在還沒看到一半的時候,便隱約能感覺到幕後的那一雙手,一隻是亮司,另一隻是雪穗。我想連我這樣反應很慢的人都能看出端倪,看來這本書並非真的只是在表達共生的槍蝦和蝦虎魚的精巧作案。而直到最後,我纔有點真正明白書名爲何叫白夜行,以及亮司和雪穗的話,爲什麼即使天是亮的,他們也像在黑夜中行走。原來兩個活在白夜中的人,從小便是不幸的。原本想着快點把他們抓拿歸案的想法,在結尾的時候卻沒有了。

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裏。其實到最後最想看的是亮司和雪穗的自白。他們最想的應該是從黑夜中走出來吧,只是他們尋找走出黑夜的道路卻也是黑暗的。亮司最後犧牲自己的生命,保守了他們的祕密,用最後的一點光幫助雪穗走出黑暗,將他們不堪的童年和一路走來的黑暗全部掩蓋。

有一種說法,孩提之時所受的外界環境的影響會伴隨一個人一生,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爲習慣的養成和小時候的經歷密切有關。反觀自身,感覺是有一些道理的。而從這一點來看,小時候生長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很深。因此呵護和保護孩子的童年尤爲重要。生長在污染的土壤上的花朵可能很美但結出的果實卻可能有毒。盡力改善土壤或許是成年的人們應該努力去做的事。萬惡總有源。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9

當七年級直想看,一直不敢輕易看東野圭吾的書,總覺得會有恐怖部分,會有很多揭露人性醜惡的部分。因爲,看多了這些醜惡的東西,對自己身心也會受到影響,就比如恐怖片,你就會在某一個獨處的場景中,腦海中突然閃現恐怖劇情,這些都是後遺症,所以,現在都減少讓自己看恐怖片,或類似犯罪類型的電視劇等。斷斷續續兩三天,把白夜行看完了,當然,也由於睡覺前或午休前看了很多情節,導致睡夢中也全都是裏面的場景,真累!

這個小說,整體的故事都是比較低沉的,所謂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雖然兩個主人公有着讓人同情的過往,但他們卻將自己的悲慘轉嫁於他人,最後的結局讓人雖然讓人覺得有點不過癮,但是可能更完美的詮釋了男女主人公的角色扮演,一個在白天行走,一個在夜晚行走,而桐原也一直在黑夜中保護雪穗周全。

另外,東野圭吾的寫作能力真不是一般的能耐,不敢說他如果當警察會多麼優秀,但我覺得,如果他當罪犯,肯定會是讓無數警察頭疼的罪犯。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10

看完了《白夜行》,日本的東野圭吾著,劉姿君譯。在看東野圭吾的《惡意》的時候,從那本書的介紹裏提到了這本《白夜行》,在我看來,如果一本書的廣告需要那另一本兒來說話,並且不是襯托,而是並列,那多少能夠說明廣告裏提及的那本書名氣很大,水平很受到人們的認可。

按圖索驥,我找到了這本《白夜行》,然後這兩天給看完了。本來這樣的推理小說我能夠很快看完了,但看到半途我就不捨得看得那麼快了,這部小說寫得很出色,就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裏,能夠寫得這麼有水平的,讓人在看的時候根本忘掉了這是一本兒推理小說,而且在睡覺的時候會因爲這部小說的內容睡不着,會在半睡眠的狀態下不斷的反覆的思考小說裏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小內容的,如此讓讀者牽腸掛肚的,這是唯一一本兒。

我在看的時候,就給這本書一個評價,在我看過的推理小說裏,長篇小說能夠排到前三名的,有橫溝正史的《神祕女子殺人事件》,綾?行人的《黑暗館不死傳說》,還有就是這本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了吧,至於他們三個哪個更優秀,我不知道,都是讓我震驚的,感到自己就算寫一輩子也無法超越的作品,是可以和任何一部非推理小說名著叫板的,而且會把大部分名著殺個落花流水。

我現在仍然沒有從這本小說裏脫離出來,就想當初我看完《黑暗館不死傳說》一樣。這部小說不能用簡單的精彩來概括,嗯,或者說這本書外包裝上的廣告很失敗,完全掩蓋住了這部小說應有的光輝。看到這樣的`一部小說只能得到直木獎提名,而沒有獲獎,我真感到是日本文學的悲哀了。

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震撼的是對話,我看過那麼多小說了,這麼真實的對話,毫無做作,沒有任何寫作痕跡,我通過仔細尋找想從裏面發現作者是怎麼做到通過對話揭示情節線索推動故事發展的,沒有痕跡,天衣無縫,對話與場景、情節的融合渾然天成,巧奪天工。我回想我看過的那幾部我最喜歡的小說,《金瓶梅》《四朝代》《紅樓夢》等等,都沒有做到這種高度。

如果說僅僅是廢話,無意義的對話,那倒沒什麼,抓住平時的生活場景就很容易寫了,可這部小說裏所有對話都讓人提心吊膽,讓人無法釋懷,絲絲入扣,步步緊逼。能夠寫出一兩千字的這樣的對話我覺得應該不是很難,但如果寫出十幾萬字的這樣的高水平的對話,而且與劇本無關,這個,我只能說作者確實是發自心底的確實有話要說了。

其次是大膽的結構,小說的時間跨度很大,能夠想出一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可不容易,能夠想到這一點的推理小說除了橫溝正史之外,現在又有了一個東野圭吾,實際上《惡意》也是這樣的,只不過與《白夜行》相比,《惡意》就遜色多了。而能夠想到兩個人一輩子犯罪的故事,這個“想到”本身就讓我吃驚。實際上與《惡意》一樣,案情的來龍去脈在看這本書的中間部分時,我就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但這根本不會減少我對這本推理小說的興趣,我關心的這件事兒會怎麼收場,還會出現多大的邪惡?嗯,東野圭吾在創作的時候,或者說在他開始構思的時候,我感覺他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寫作效果。直到這本書最後一頁,不,應該說是當你看完了你仍舊無法擺脫那種緊張感,問題貌似解決了,但邪惡不散,禍害無窮,而且在不斷蔓延,以至於到了現在,到了自己的身邊。

都說這《白夜行》是一本兒愛情小說,我不這麼看,他揭示的人們心底的恐慌,這與小說中說到的日本從1973年到1994年這20年間的社會氣氛很是合拍。推理小說往往給人一種遊戲的感覺,但《白夜行》里根本沒有,不管是罪犯還是警察還是受害人,都人心惶惶,要不就是我現在心惶惶了吧。

真的難以想象這本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所有的謎題都是讀者自己解答出來的,而下一個謎題就是建立在讀者已有的答案之上的,至於警察、偵探或許給出了一些解釋,他們更多的是向你提供線索、證據、現象,而所有的推理都是讀者的心靈在作怪。也就是說,這本書裏的推理部分完全可以不寫,因爲在讀者的內心已經在看書的同時寫下了另外一部推理小說了。

也就如此吧,東野圭吾在這本書裏的推理味道很薄,只是在最後給出了一個貌似關鍵的證據,但這個證據僅僅能夠證明小說中的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物的失蹤。所有的作案手法都隱藏了,只告訴你這件事情確實是發生了,而且通過上百萬字的小說裏各個角落提示你罪犯是具有時間地點條件和作案手段的,但具體如何,其實你已經想到了,太險惡,以至於,當我想到了,我不敢深想。

受害者不僅僅是那些死了的人,我想這纔是最讓人揪心的;殺人者並不是僅僅爲了殺人,或者因爲那些俗套的原因,這個作案動機的深厚,小說裏並沒有用多少文字,也就是一兩句話吧,一帶而過,更多的是讀者自己的遐想,那種觸及靈魂深層次的罪惡。有多少小說作品都在揭示人性,在反省,在思考,但我感到在《白夜行》面前,大部分小說作品就顯得不堪一擊了。

能夠看到這本兒小說,我不能說是我的緣分,這是湊巧了,如果不看《惡意》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小說存在,如果不去受點兒累去買回來,恐怕我以後也不會知道推理小說能夠出現這樣的高度。我希望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就把這本書找來看看,尤其是喜歡小說藝術的朋友,這本書翻譯的水平也是高境界的,能夠如此投入的進行對話翻譯,作爲現在的翻譯人員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11

總體來說,這的確是一本好書,是我第二本不想睡覺也想看下去的書,但很遺憾,也是第二本使我看了惆悵的書。應該說之前的《平凡的世界》更多的是同情,是對好人無好報的無奈。

但這本就不一樣了,雪穗是那麼優秀,那麼聰慧,可以說是許多男生夢寐以求的伴侶,但萬萬沒想到與這些慘劇相關,也對她笑容下的面目不寒而慄。其實剛接觸前兩章就已經隱隱約約覺得發生的所謂意外與亮司和雪穗肯定有關聯,但真的不想相信,所以一直往下看,就是希望能還雪穗的清白,但反而卻越陷越深。

同情雪穗,也同情亮司,但也同情被他們傷害的人。書裏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只有可悲的人!現實中如何,不知,也不想去想了!雪穗,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一樣很好!

  《白夜行》的讀後感篇12

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首先感嘆作者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文中的名字,人物多的叫人記不住,但是每個人的出現都有他特定的角色,都是爲故事情節埋下伏筆,佩服作者的人物關係梳理。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他以後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互利共生不會出現在童年幸福的人身上,都是爲了生存。我們在鄙視雪穗的精明、陰險、聰慧、心計時,其實又何嘗想到了她童年的不幸,給她造成的傷害,她何嘗不是在自我保護呢?

對於桐原爲了雪穗付出那麼多,值不值呢,其實桐原何嘗不是在贖罪,沒有同源洋介的傷害,雪穗有可能還是個單純的孩子,桐原對雪穗的守護,也是對自己內心的釋放;桐原和雪穗都想在白天行走,可是他們的靈魂都在童年失去了……

標籤:讀後感 白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