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推薦】

讀後感2.26W

西班牙宏篇鉅製《堂吉訶德》堪稱一部喜劇大全,塞萬提斯可謂世界一流幽默大師。作者“所運用的嚴肅的諷刺手法,是一種特殊的天才,很少人能夠企及。”新穎的構思,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情節,詼諧的語言,極盡諷刺嘲弄之能事,把人們帶入一個幻想與現實嚴重衝突的喜劇世界,不時讓人捧腹大笑。西班牙國王裴利普三世在王宮陽臺上看見一個學生一面看書一面哈哈大笑,便斷定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讀後感【推薦】

西班牙曾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16世紀卻經歷了一個從輝煌到沒落的過程。一方面,君主專制王朝爲了維持封建統治,極力宣揚騎士精神,致使騎士小說氾濫成災。另一方面,有識之士在反思國內現狀時發現,騎士時代的荒唐舊夢對經濟社會影響極大,清新的人文主義思潮驟然興起。在這種背景下,便產生了最具諷刺意義的傑作《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諷刺手法的藝術魅力,留給人們無盡的思索和雋永的回味。英國十九世紀批評家海茲利特認爲《堂吉訶德》“這個可笑的故事掩蓋着動人的、偉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淚。”英國小說家斐爾丁在他的劇作裏曾表達:“世人比堂吉訶德還瘋得厲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曾給予《堂吉訶德》很高的評價,並在著作中經常引用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在論戰中運用帶有諷刺、幽默意味的情節嘲笑和揶揄對手。

《堂吉訶德》的諷刺手法,突出表現在以毒攻毒,塑造了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極具喜劇性的悲劇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形象,通過其荒誕滑稽的單打獨鬥,鞭撻了騎士制度的罪惡靈魂。

50多歲的吉哈諾是拉·曼卻一個村上的窮紳士,迷戀騎士小說,認爲書上寫的都千真萬確。於是,效仿做一個遊俠騎士,消滅世上一切暴行,以求功成名就,名傳千古。

這個窮紳士的外形和裝束十分逗人:又高又瘦,穿一套擦洗過的生鏽發黴的甲冑,戴一頂拼揍起來的頭盔,蒙着硬紙糊成的眼罩,手持古老過時的長矛和盾牌。他的性格也非常古怪:像孩子一樣,被騎士小說牽着鼻子走。按照騎士小說主人公的作法,給自己起名堂吉訶德,又給瘦骨嶙峋的劣馬起名駑騂難得,並把自己暗戀的養豬村姑定爲意中人,取了個公主意味的名字杜爾西內婭。

作者描寫的這個遊俠騎士堂吉訶德,和以前騎士小說中年輕魁梧、英俊瀟灑,騎着高頭大馬,手持精良武器的主人公形成鮮明對照。

在堂吉訶德的心目中,騎士人物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他以虛幻的想象,把自然風物當作敵人,亂殺一通,結果陷入自取滅亡的悲慘境地。作者借堂吉訶德的生動形象,把諷刺的鋒芒直刺騎士小說。正如作者在《前言》中借朋友之口所說的那樣:“抱定宗旨, 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乾淨。”

風車在古老的歐州農村隨處可見。然而,在鄉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堂吉訶德竟然視風車爲巨人,認定風車是最兇惡的敵人。堂吉訶德不顧侍從桑丘的勸阻,挺起長矛衝了上去,結果被轉動的風車摔了個人仰馬翻,長矛也斷成幾截。事後,堂吉訶德始終不相信他刺的是風車,硬說是魔法師與他作對,把巨人變成了風車。儘管如此,堂吉訶德仍不服輸,當晚在樹林過夜時,又折了一根樹枝充當槍柄,插上矛頭,準備再次冒險。作者安排這一情節,意在表明風車迎風而轉,順應自然規律。堂吉訶德倒行逆施,只不過是螳臂擋車。魯迅有評論說:“西洋騎士道的沒落產生了唐·吉訶德那樣的憨大。他其實是十分老實的書呆子。看他在黑夜裏憑着寶劍和風車開仗,的確傻相可掬,覺得可笑可憐。”

羊是鄉村最常見的一種家畜,可堂吉訶德路見兩隊羊羣由遠及近,卻認定那是兩支交戰的大軍,便向其中的一隊衝了過去,奮力搏殺,一連砍死七八隻羊,給素不相識的牧羊人造成不應有的財產損失。牧羊人被迫還手,用彈弓擊傷了堂吉訶德的肋骨,打掉了幾顆牙齒,讓他以血的代價作了補償。堂吉訶德吃了大虧仍不醒悟,總說是魔術師與他作對。過分自信使他帶上偏執,繼而產生異乎尋常的瘋狂。

這兩個故事十分精彩,既帶有諷刺的誇張,又帶有嚴謹的寫實,使人們看到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滿腦子充斥着騎士傳奇中的事物,脫離實際,富於幻想,整天干着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他與風車開戰,與羊羣拼殺,這種奮不顧身的鹵莽行爲,鮮活逼真,栩栩如生。使人掩卷不忘,進而沉思:堂吉訶德做騎士不是開玩笑,他是在死心踏地、捨生忘死地做。他寧可捨棄性命,卻從不放棄理想。

思維決定行爲,空想必然產生盲動。堂吉訶德騎士小說中毒太深,想象偏離實際,所以才盲目砍殺,到處碰壁。他把自己出的汗說成受傷後流的血,把涼水當成魔法師送的仙水,把客店當成貴族的城堡……不論什麼東西,在他的眼中都變了模樣,引發神經質的反應。他把理髮師的銅臉盆當成曼布利諾的頭盔,策馬舞槍,奮力奪回。他認定教士送葬的死者是個騎士,教士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鬼怪,勇猛刺殺,傷害無辜。

作者諷刺騎士精神,不僅描寫堂吉訶德指鹿爲馬,與自然風物交戰,而且描寫堂吉訶德自命不凡和自我作踐。當他被人打傷躺在地上呻吟時,口中唸叨的仍是遊俠騎士的驚句名言。當他身負重傷後,仍學着騎士小說主人公受傷後想念意中人幾夜不睡覺的作法,自己也一心想念杜爾西內婭。他還學着“悶悶不樂的美男子”阿瑪迪斯失戀的樣子發起瘋來:扒下褲子,下身一絲不掛,蹦跳一番後,又倒立起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提醒讀者,騎士小說是毒害人們靈魂的。它居然把一個安分守己的老鄉紳弄得神不守舍,瘋瘋癲癲,進而刻畫一個大活寶從反面給人以警示。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二部前言中說得好:“好東西太多了就沒有價值,糟東西稀少了也會可貴。”

《堂吉訶德》產生的時代,儘管封建制度的喪鐘已經敲響,但資本主義的發展仍十分緩慢。在這個時代,出現堂吉訶德這樣怪異離奇的畸形人物並不奇怪。堂吉訶德堅信,世上最需要的是遊俠騎士,而遊俠騎士的復興全靠他一人。堂吉訶德固執地認爲處處有巨人逞強,妖魔作亂,並自不量力,盲目衝殺,企圖恢復“財產不分你我,東西全歸公有”的太古黃金時代,恢復封建腐朽的騎士制度,這無疑違反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到頭來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作者正是通過堂吉訶德這個思想激進而又不識時務的典型人物表面的滑稽,顯露社會深層次的悲愴,揭露騎士文學的危害。

《堂吉訶德》運用諷刺手法,通過對堂吉訶德三次出行的生動描寫,把騎士小說批得體無完膚、無地自容。自此,騎士小說便在西班牙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