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推敲》讀後感

讀後感2.0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推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敲》讀後感

《推敲》讀後感1

《推敲》這篇課文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啓示,人們做事情不但要有認真嚴肅的態度,更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也許,我們可以把生活比做一塊土地,把我們自己比做是生活的“掘井人”。

要做一句成功的掘井人,必須得有求實的精神,鍥而不捨的毅力。像畫面上那位淺嘗輒止、見異思遷的掘井家,我們是很難想象他能挖出一口“井”來的!古希臘的傑出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抱着嘗試的心理,是那些永遠也不會成功的人的愚蠢的做法。”是這樣的。

要知道世界是多麼廣大,要做的事情是多麼的繁多,而每一件事要做成功又是怎樣的艱難,如果沒有鍥而不捨的勇氣,那簡直是萬難成事。數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第五公理,引來多少人想要證明它。但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毅力,因此總是歸於失敗。相反,如果人能抱着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信念,情況就會改觀。當年,正當許多人哀嘆第五公理無法論證時,卻有兩名堅毅的德國科學家一舉將它征服。

這說明:事業能否成功,在於是否有不折不撓的鬥志;掘井能否成功,在於是否能鍥而不捨!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麼?正是鍥而不捨這一精神!他臥牀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而我們有些人,看到畫家,想學繪畫;看到音樂家的風度,又想學音樂……見異思遷,這就是某些人難以成功的致命傷。他們做任何一件事都不願多下功夫。“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這一點,兩千多年前的荀子就告誡過我們了。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願意見異思遷,而是我們工作難以做出什麼成就。”工作平凡,表面上看上去是可以做“鍥而舍之”的藉口。但是,有哪一種偉大不是從平凡中脫胎而來的呢?時傳祥是一個掏糞工人,好像他一輩子也不會做出什麼成就的,但是他勤勤懇懇,踏實工作,受到人民的稱讚,爲勞動者樹立了榜樣,這不就是成就嗎?他挖出了一口最美好的人生之井!

我們這些青年人不久就要走向社會了,每個人的崗位不同,有的工作“平凡”些,有的工作“不平凡”些,但是,我們都該記住,是否能做出成就,在於有沒有堅毅不拔的決心。要想到,成功的大門是時時向你敝開的,只是看你自己的恆心怎樣。願我們每一個都來做生活中鍥而不捨的掘井人!

《推敲》讀後感2

自從我們學習了《推敲》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推敲》一文,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去拜訪好友李凝,好友不在,於是他留詩相贈,以及折返途中斟酌“推”“敲”用字的事。

當我讀到賈島“騎着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着敲門、推門的動作”時,很是好奇,心想:賈島真是小題大做,不就一個字嗎,何必要那麼仔細?依我看,“推”也好,“敲”也好,其實都差不多。“真是個書呆子!”我在心裏說。然而,當我讀到賈島闖入韓愈儀仗隊,韓愈非但不怪罪,反而與賈島分析用“敲”字的好處時,我才體會到斟酌詞語的必要與重要,韓愈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訪友,即使有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個懂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讀到這裏,我終於明白賈島爲什麼要斟酌“推”、“敲”二字了。原來,作文不能隨便地去用字,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更準確、恰當地表情達意。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那天老師上課的情形。爲了讓我們認識區別“扒”、“趴”和“爬”,李老師竟然做出“爬”上桌子的動作,說有人在作文時很馬虎,不注意區別字的意思,隨手拈來,結果鬧出了笑話。一位同作文時這樣說,“那天回到家,丟下書包,我就爬到桌子上寫作業……”老師問我們,每次寫作業是不是都要“爬上桌子”,全班同學聽後都有樂翻了天。可見,學習不認真,馬馬虎虎,隨隨便便,一字出錯,就會鬧出笑話。

啊!賈島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呀!他走着走着,就連他自己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我們要學習加到這種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賈島這首《提李凝幽居》的詩之所以流傳下來,那只是一個原因,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反覆推敲,仔細琢磨而得來的,尤其是這個“敲”字,用的更加恰當。

從中,我們知道了我們看過的每一篇好文章,都是作家經過反覆推敲文中的每一個字而誕生的。所以我們做事就應該一絲不苟,仔細琢磨,反覆推敲每一篇文章,每一道難題,使我們的作品能夠更加完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爲社會作出更大的成績,更大的貢獻!

標籤:讀後感 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