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

讀後感3.16W

篇一:教師讀後感

教師讀後感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爲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爲他們最爲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爲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爲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爲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爲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蘊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爲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爲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爲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爲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篇二:教師讀後感

讀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心中不時被各個時代的文化衝擊着,內心涌動的無限感慨不知從何談起。餘秋雨筆下的文化層層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山川河水都是文化的起源。讀完第一篇《道士塔》後只有一個“恨”字呀。那王道士太可惡了,莫高窟被他粉刷得體無完膚,爲了那幾許的錢財,竟隨意讓外國人搬走我們祖先給我們的遺贈。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能怪他嗎?他什麼都不懂。

作者怎麼會對三峽產生如此濃厚的感情呢。從瞭解三峽到解讀歷史,解讀文化。追溯三峽的起源白帝城,迴盪着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鬱,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

“不識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獨特美,早在兒時的詩中就有所瞭解,可餘秋雨筆下的廬山卻又是一道風景,另一番滋味。慧遠、陶淵明、謝靈運、陸修靜的山水作把整個廬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中國文化。廬山文化的密密層層,似乎都藏進了中國現代史的神祕經緯。

每一個角落,每一種文化,每個歷史朝代的盛衰強弱的文化通過餘大師的筆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讀書就是品文化。

標籤:讀後感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