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7.32K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的挑戰》讀後感(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精選3篇)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1

參加完新教育國際高峯論壇後,再拿起佐藤學教授的《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閱讀,感覺真是暢快,親切,以及震撼。佐藤學教授是一位日本教育研究專家,是一位“付諸行動的研究者”他走訪了日本各地的幼兒園、國小、國中和高中,跟許多渴望改革的教師合作,一起面對學校改革的挑戰。正是因爲有許許多多的熱衷於教育改革的教師,以及大膽改革的領軍人物,日本的教育才會有現在的展現面貌。

在本書的序言中就提到,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日本以往的教學方法是也是以教師傳導爲主,對於一些學習的弱勢羣體照顧的相對較少,因此許多學校退學,厭學的現象十分嚴重,教學效率低下。但是隨着教育革命的悄悄打響,學校逐漸轉變了教育方式,開始更加關注學生的傾聽情況,以及教師的培養。這些改革彷彿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感覺是如此的親切,這些改革又感染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教育改革的潮流。閱讀此書,不僅使我們碰撞出改革的火花,也給我們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佐藤學教授指出,“幾乎所有的中國小校本研修的目的都是上好課。然而,學校的責任就是在於上好課嗎?教師的責任就在上好課嗎?不是的,學校的目的和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爲民主主義社會作好準備。倘若一年之後,這人課堂哪怕有一個兒童的學習權沒有得到保障,就會出現厭學的兒童,那麼,這所學校就不能說是盡了責任,教師也不能說是盡了責任的。”這段話聽起真的很苛刻,但捫心自問,細細思考,又確實是字字珠璣,因爲,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啊,以往有太多的時候,我們以學生有差異是正常的必然的,從而給我們的“不負責任”找到最冠冕堂皇的理論支持。想想真的感覺臉紅啊!

佐藤學用“個體差異的交流”和“多元聲音的交響”來形容“學習共同體”,展現“和而不同、心領神會”的合作關係。學習共同體正是包容了每一個人的差異性和參與性的共同體,把學校從“競爭與甄別”的緊張氛圍扭轉爲“合作與共生”的和諧圖景。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2

讀了《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這一本書,讓我對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課堂重組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對公開課這一種教學形式有了不同的認識。

在我上班剛開始,我一直是對公開課有牴觸心裏的,認爲這只是走走過場,完成任務式的。在看了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認識,公開課確實是對教師成長有着極其突出的作用。

作爲一名剛步入教師崗位的我是幸運的。學校領導注重新教師的培養,經常讓我們去聽一些優秀的公開課,鼓勵我們上公開課。每一次的活動都衝擊着我的舊理念,尤其是一些優質課讓我們新教師受益匪淺,總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上完公開課後,教師們各抒己見,點評有的犀利刻薄,有的委婉鼓勵,有的'沉默寡言,在邊看邊聽邊學之時,心中不少想法油然而生。這就是“學習共同體”產生的前奏。

我們以前說到“學習共同體”想到的都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或是小組交流,而沒有把教師納入到這個共同體中,或者更確切的說是沒有將其他教師也看做是“共同體”成員,通常情況下,每個語文老師自己帶一個班,就負責這個班的教學,學生也就聽這一個老師的授課,久而久之就會有“疲態”出現,學生如此,教師亦如此。而在這本書上講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公開課,當然,這和我們通常認知下的公開課還是有些許不同的,它將眼光放在了整個學校。

這個學校的所有教室都是公開的,面向全校教師開放的,這對全體師生都是一種考驗。但是它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俗話說“一人計短,十人計長”,你自己上課是感受不到自己的問題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旁人的意見會更加中肯,你也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教學上的漏洞,對學生也是更加負責的。

有一種觀點說要把公開課定位在“課”上而非“公開”上,要在“課”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公開”上做文章。但我認爲“課”是很重要,但是也要將“公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公開課要回歸常態課,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實,讓人有親切感和真實感。只有將課堂公開了,纔能有更多新鮮的空氣涌入,這些新鮮的空氣會吹散縈繞在師生心頭的迷霧,讓課堂教學更加有實效性。

  《學校的挑戰》讀後感3

《學校的挑戰》這本書我剛拿到的時候並不知道所謂的"挑戰"是什麼。讀下來才知道指的是改革所面臨的挑戰。從傳統的課堂改變成“合作課堂”,學校面臨着來自多方面的挑戰,學生和老師都需要共同面對。

書中收錄了許多學校的挑戰過程,不過感覺是篇幅有限,書中收錄了十幾家學校的改革,每間學校也只能寫一到兩頁,多則三到四頁,其實我覺得每間學校的改革過程都是一本書。這本書裏我瞭解到大部分學校的挑戰過程:學校要改革——遇到困難——學校的解決方法——改革開始看到成果了。但是對於學校的解決方法,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困難,裏面的細節也沒有過多描述,我也不得而知。不過在這樣讀下來之後我也能夠總結出一些要點,或許可以在我日後的教學上有所參考。

以下是我摘錄出來的一些讀書筆記:剛開始展開合作學習,宜以三人爲一組,後來可四人一組,且必須男女混組,而三男一女的組合比三女一男的組合更能形成合作學習。不是所有問題都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具挑戰性的難題、預想學生可能產生困惑之處,採用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引進“三要素”——作業;小組合作;基於表現的相互分享。“學習共同體”是包容差異、尊重差異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異”、強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

作爲老師應該注意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權利,真誠地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將學生的回答串聯組織;教師對差生如何向他人尋求幫助進行指導;教師不能忽略“那些微妙的、不確定的、模棱兩可的思考,和矛盾、衝突的複雜情感的價值”,因爲,“不確定的思考和表達往往在創造性的思考與表達中更能發揮充分的威力”等等……

以“學習共同體”是包容差異、尊重差異的“和而不同”的教育世界,而不是容不得“差異”、強求表面一致的“同而不和”的教育世界。書裏記述的是日本的實驗狀況,對學校還有可借鑑之處,對教師個體操作的指導也有一些。書中收集了大量的學校改革案例,描繪了學校在改革前後的變化,可以說這些都是激動人心的畫面,也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學校在改革上的努力和決心。書上展示的主要是學校在宏觀上的改革成果,這些成果來自教師們的努力,雖然書上也有描述一些教師個體操作上方法和對此的意見,對我有指導意義,但看完書後我仍有很多疑問,我大致瞭解改革的思想,也明白這些改革是已被實踐過證實有效的,但真正讓我運用到課堂上我卻感到難以實行。當然我還沒有真正去實行這些改革,不試一試還不知道到底會碰到什麼困難。同時,我準備也去讀讀同一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教師的挑戰》。希望在裏頭能得到我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