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品15篇

讀後感6.48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品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星空當頭,我伏身几案。啊,我完全陶醉!一本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讓我欲罷不能、感慨萬千,它濃濃的香醇的愛使我陶醉。

《愛的教育》全書共100篇文章,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國小生恩利科的日記,他的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隨筆,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其中任何一篇文章,都把“愛”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寫子女與父母的愛,寫兄弟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寫師生間、同學間的互相關愛,寫對民族英雄和偉大祖國的愛。從開頭到結尾,每一則故事都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置於愛的海洋中。

其中一篇名爲《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讓我感動不已,它將會烙印在我的心上終生難忘卻。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敘利亞的'五年級國小生爲父親抄寫封條的故事。父親爲了養家餬口,除了一份日常的工作外,常常還要給人當抄寫員掙錢,每天都要抄寫到深夜,由於過度的勞累使他患上重病。心地善良的敘利亞於是每天都等父親熟睡之後偷偷下牀幫父親抄寫。日復一日,疲倦使敘利亞難以支撐,學習每況愈下,父親誤解他,對他嚴厲呵責,但是可憐的敘利亞懷着對父親的摯愛,又暗地裏幫父親抄了兩個月。一天深夜,他的行動被父母察覺了,父親看着兒子柔弱的身軀,蒼白如紙的臉龐,深深地感到內疚。這正如雨果所說:“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這種家庭的愛的溫馨,讓我彷彿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在心中默默叨唸:我要心敘利亞爲榜樣,這樣深深地去愛自己的父母吧!掩卷沉思,我突然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在此書的小主人公思利科的面前是多麼渺小啊!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中長大,嬌生慣養的我們只知道如何被動地去享受父母溫馨的愛,而不知道如何去給予父母愛的回報,有時父母累了病了,或者在事業上受挫而神情沮喪,我們有沒有去關心愛戴過他們呢?我們應該像敘利亞那樣,學習關心體貼父母,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一家人。

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其實也是一部野蠻史。人們勾心鬥角,互相殘殺,甚至還發明瞭惡魔一樣的原子彈。這實在太可怕了!我真想向世界倡議,人人都能去營造溫馨美好的氛圍!

《愛的教育》向我們詮釋愛,教育我們去創造愛,讓我明白了愛的真諦。愛,像東方初升的太陽,冉冉升起,給人光明和溫暖;愛,像一杯濃湯,“味道棒極了”,引逗得我們時時吮吸手指去回味;愛,如同沙漠中的甘霖,給我們帶去久未重逢的涼爽感覺。

我相信愛的陽光終有一天會消除人性中存在已久的冷漠自私,爾虞我詐,陰險毒辣的堅冰。世界必將大同,全人類必將成爲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寧願相信愛永不會絕跡,一起去尋覓,那未知的命運”。去尋找充滿愛的美好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2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這本書講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在上國小四年級這一年的所見所聞。這本書講述了愛與真誠,講述了生命與快樂的真諦,講述了安利柯與同學的友情。

生命的真諦在於你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做一個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每一個值得你愛的人。生命就像花,在最燦爛的時節開放,點綴着四周。生命的意義在於價值的體現。不論你是貧窮與富裕,人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生命的體驗本來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快樂的真諦在於到了一個大好的季節,而你心中無愧。無愧於心才能頂天立地,才能自信十足,才能昂首挺胸。要做到無愧於心,首先要做到無愧於人,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只要我們對得起別人,對的起自己,那我們將是快樂的。每天都會譜寫一首首快樂的'旋律。

安利柯是幸福的,他有仁慈的媽媽,和藹的爸爸,懂事的姐姐,可愛的弟弟。在這樣一種家庭氛圍中成長,安利柯受到的教育是優秀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高素質的父母,或教育或影響,他們的孩子長大後也一定會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書裏有安利柯對老師的喜愛,也有安利柯爸爸對他自己的老師的尊敬。老師在教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爲人師表,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才。老師只有無私奉獻,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安利柯有一羣小夥伴,有富有正義感的卡隆,愛做鬼臉的小石匠,聰明漂亮的代洛西,柔順悽苦的潑來可西。他們之間的友情純樸、真摯。讓我們彷彿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個天真的年代。

書裏的每月故事總是那麼帶有啓發性和教育性。有幫父親做抄寫工作掙錢的裘里亞;有在戰爭中英勇受傷的少年鼓手;有替祖母擋了一刀的費魯喬;還有費盡周折找到母親的馬爾可。他們就是一個個榜樣,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引導我們找到人生正確的道路。人生的漫長與短暫在於我們如何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有意義。

整本書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讓我覺得親切、純真、耐人尋味。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純潔的,沒有瑕疵,沒有雜質,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玉。沒有繁雜,沒有麻亂,只是那麼在平淡中充滿了驚奇,在憂愁中又尋找到了歡樂。每個人其實都有善良的本質,所以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是必要的,本書就給了我們正確的引導,教育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是愛的教育。

泰戈爾也說,我愛他並不是因爲他的好,只是因爲他是我小小的孩子。只有我纔有權利去罵他、責罰他,因爲只有源於愛的懲戒纔是正當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愛的教育》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題記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爲裏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爲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夥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於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於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爲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爲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着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後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爲炎黃子孫更應該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爲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什麼呢?”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爲國獻身……

《愛的教育》讀後感4

亞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寫過許多著名的書,《愛的教育》就是其中一本。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是用日記的手法借用了一個國小三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口吻寫的。形容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熱情同情心的世界。主角安利柯,他觀察着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包括他周圍的每一個人,也都充滿了愛心。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係的看法。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安利柯深有感觸,一個年僅十二歲的男孩用他的心去愛,去看,去體會身邊的一切事情。這樣一個男孩他有一顆春節高尚的心。而我呢?我和他是一樣生活,一樣的家庭,但我卻沒有去認真的去想過。在街上,一雙可憐瘦弱的手向我伸來,我看也不看,就走遠了。而安利柯,他卻願意獻出一片愛心,這是我不如他的地方……

還有,在這本書裏,安利柯的同學們也有一顆善良的心。雖然他們各有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比如普羅克,他不懈的努力學習,終於感化了他那不務正業的父親。作者亞米契斯,他緊扣孩子的心靈,用生動的筆觸,更多的強調體貼,博愛與責任心,深深的打動了我。

這本書中還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高尚的行爲》,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髮的.克洛西,他是一隻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爲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還有人學他一隻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克洛西坐在座位上,臉色蒼白,用求饒的眼光望着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着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鬨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幹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乾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着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後走到卡隆面前,讚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卡隆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我覺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爲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人類不應該互相仇視,不應該侮辱別人,不應使人難堪。

《愛的教育》讀後感5

讀完了《愛的教育》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令人感動不已。

這本《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是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愛的教育》告訴我們: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儘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餘膠捲,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爲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願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愛的教育》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帶着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爲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它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的教育》是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國小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它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說,它通過一個國小四年級學生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本書講述了無數個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訴我們的小讀者: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裏行間洋溢着兒童的純真與情趣。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但還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樸實的愛、深厚的愛。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7

“把你們的錢拿回去!'少年從牀幔後探出頭來,對他們輕蔑地說:'我不接受侮辱我的國家人的施捨!'"

這是《愛的教育》裏的《帕多瓦的愛國少年》的結尾。短短几個字事多麼鏗鏘有力!少年的話久久在我耳邊迴盪。可令我不解的是,一個心靈受過極度創傷的少年此時爲何如此勇敢和正直?又是什麼支撐着他呢?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年僅十一歲,處境悲慘慘的少年。長期虐待和飢餓使他改變了性格。他像一隻野獸一樣遠離人羣,在一艘輪船上,幾個旅客酒後興起給了這個可憐的孩子一些錢,卻盡情肆罵着少年的故國——意大利,少年毅然把錢拋向上空。

錢幣就像雨點般打在那幾位旅客身上,也深深地敲擊着我的心靈。一個衣衫襤褸,長期忍飢挨餓的少年事多麼渴望得到錢啊。有了錢,他就可以吃一頓飽飯,換掉身上不能遮體的破爛衣衫。可是,他不能容忍別人侮辱自己的.祖國,最終狠狠地回擊了他們,勇敢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少年的舉動是多麼震撼人心!也許每個人都會做,但這需要多大的膽量和決心啊。對於如今衣食無愁,無憂無慮的我們,都能像少年一樣推開層層誘惑,禁受住這樣的考驗嗎?

少年本值得同情,但他小小年紀表現出來的愛國氣概卻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這是一筆無形的,勝過金錢的財富。古往今來,又有誰擁有了這筆財富?精忠報國的岳飛,爲人民事業操勞的周總理,接觸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們默默地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永遠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們是可崇可敬的,不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相反,像秦檜那樣的”賣國賊“也大有人在。他們自私自利,把國家的尊嚴放在一邊。他們非但不能盡心盡力,報效自己的祖國,反倒被判了祖國。比起故事中的少年,他們理當自慚形穢,他們才值得可憐呢。

其實當我們沒有才能去回報祖國時,更要從細微處做起。記得有一則資料寫到:到長城來玩的旅客,爲了讓自己“永垂不朽”就在長城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或“某某到此一遊”的字符。我也遇到過不少這樣的情況。“永垂不朽”是靠自己努力創造的。他們這樣做非但毫無意義反而嚴重破壞了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長城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啊,是人類的驕傲啊。這樣做,不會叫外國人恥笑嗎?這些想讓自己“永垂不朽'的人爲什麼不想想後果呢?難道這麼一點小小的事我們都做不好嗎?

祖國是我們第二個母親,作爲中華兒女的我們,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我們也是祖國的希望。祖國需要我們去熱愛,去尊重,我們隨時隨刻都要拿出故事中少年的勇敢和正直,去擁抱我們可愛的祖國,去擁抱那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愛的教育》讀後感8

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頭,讓我連邁出家門的勇氣也消失殆盡了,無意中發現被我丟在一旁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就不經心地翻看起來,可沒想到開篇就給了我很大震撼。事情是這樣的,“我”班上有三四個調皮鬼戲弄身有殘疾的同學克洛西。克洛西實在忍不住了,就憤怒地將墨水扔了出去,卻扔到了老師身上,老師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嚴厲地問同學這是誰幹的,當克洛西要站起來時,一個不相干的同學卡隆卻提前一步站了起來,想爲克洛西承擔責罰。老師知道實情後,表揚了卡隆。但令我吃驚的事老師沒有按常理出牌,他沒有責罰那幾個調皮鬼,而是告訴調皮鬼自己相信他們能改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我想這是同學之間的友愛;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是一味的責罰,而是給予學生鼓勵、信任,我想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接着,在每月一話中,老師講了一個故事給同學聽。1895年,法意兩國爲了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土地,聯軍向奧地利宣戰。一天,意國的騎兵到了一家農舍門口,便詢問一個少年是否看見過奧軍,少年如實說奧軍在三天前就走了。爲了避免敵人埋伏,士官打算爬上樹觀察地形,可他不會爬樹,就請求少年的幫助。少年二話不說就爬上了樹,可沒想到他一上樹就被敵人發現,敵人惡狠狠地朝他開槍,士官急忙叫他下來,可他爲了全方位地觀察,並沒有立刻下樹。可這回一枚子彈向他急速飛來,並擊中了他,一位少年英雄就這樣走了。

面對敵人臨危不懼,英勇地奉獻自己,我想這就是愛國。老師又講了敘利亞的故事。敘利亞一家生活貧苦,父親接了別人家的書信來抄寫用以補貼家用,每夜執筆伏案到很晚了才睡,敘利亞很懂事,爲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就半夜偷偷從牀上爬起來幫父親寫。就這樣過了好多天,因爲晚睡他複習功課時常打瞌睡,惹得父親對他嚴厲地責罵。後來有一天,父親半夜起來,發現了敘利亞在幫他謄寫,知道了他打瞌睡的原因,抱着孩子的頭大哭,對自己不明就裏的責罵感到後悔。

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我想這就是感恩。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父母的愛...... 每種愛都是發自肺腑,都是那麼純真。同時我也明白了我們身邊存在着不同的愛,我們其實是被愛包圍着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懷着一顆愛人之心,我們的世界也會成爲愛的世界!

《愛的教育》讀後感9

愛,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每個人心裏的黑暗角落;愛,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每個人的心房;愛,是一場春雨,滋潤了每個人的乾旱心田。愛,究竟是什麼?我疑惑不解。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裏一直浮現,卻一直沒有答案。直到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才使我知道了究竟什麼是愛。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的作品。作者以日記形式寫了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庭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流溢與紙上,流溢與每一個句子,每一個字之間。《愛的教育》一書中不僅有主角安利柯,還有行俠仗義的甘倫;有才幹的班長戴洛西;身有缺陷但勤學奮發的那格;幽默愛國的柯禮智等許多充滿特色的人物。是他們演譯了一個個感人肺腑、動人心絃的事。

古往今來,愛無處不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愛,就等於沒有靈魂。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緒。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遠離我們。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

愛能創造奇蹟!

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讓我們滿懷激情,傾注滿腔的愛,去愛每一個人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熟悉的歌曲再次迴盪在耳旁。只因手中拿着《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了大家:人類有三種情感是強烈而單純的——對知識的追求。對愛的珍視。對人類苦難的悲憫。它會教你如何做一個人道主義的未來的好公民。它會將愛心融入平凡的勞動和學習。它讓你學會體貼父母。同情弱小。樂於助人……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期間流了不少的淚。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情感力量。深深感染着我。

愛是最爲真誠的。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從我記事開始。媽媽就整天忙個不停。每天有做不完的農活、家務活。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疼。卻從沒聽她發過牢騷或半句埋怨。有時實在撐不住(媽媽有偏頭痛)。頭痛得噁心嘔吐。都站不穩了才稍稍休息一會兒。媽媽沒上過學。不識幾個大字。她並不懂什麼是擔當。什麼是責任。但是她知道自己已經爲人妻。爲人母。操持好一個家她有責任。所以無怨無悔。時間飛快。轉眼間我也爲人妻。爲人母。此時的媽媽已近60,照理應該在家好好享福。可她還是不聽我們的.勸說。堅持每天凌晨1點(春節時深夜12點就起來)和爸爸一起去菜場做生意。看看她的手。一層層老繭。一條條疤痕(其中食指被絞肉機絞掉小半截)。我就一陣陣心酸。這雙手寫滿了一路走來的艱辛。也寫出了媽媽對待生活的那份執着。對家庭的那份愛……

奶奶患有老年癡呆症。多年來一直是媽媽、爸爸照顧着。在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由我和老公來照顧。我大伯(奶奶的大兒子)一家只是象徵性地偶爾來看看。有時我很生氣。叫爸爸跟大伯說說。讓他們也能照應着點。而媽媽說:算了。我們憑良心做事。再困難我們也不要去求別人。儘自己的責任就好!最終奶奶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爸爸媽媽把奶奶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費用全由自己承擔。鄰居們都很佩服我媽媽。說她善良、大度。換做別的人家。早就吵得不可開交了。而我媽媽還是那句話:我們憑良心做事。再困難我們也不要去求別人。儘自己的責任就好!

也許在別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這也不是什麼大愛。但是。我想說:愛需要堅持!愛在平時。愛在每天。愛是擔當。愛是責任。一路走來。媽媽用她的行動影響着我。看到這本書。說到愛。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媽媽的身影。她用自己詮釋了愛。

這就是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這個字一直都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在我的印象裏,從小到大都沒人有告訴過我關於愛的準確定義,愛到底是什麼,代表什麼,在哪裏,是需要我們自己用時間去琢磨和理解的。

《愛的教育》主要講的是一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市立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寫的學年之紀事。它主要揭示的是同學之愛,師生之愛,家人之愛,以及對祖國之愛。

對於嚴師,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都是抗拒和害怕,也不乏有反抗的心理出現。文中的先生看上去難以親近,但他默默地關心着生了紅粒的學生,也不責罰在他背後趁他不注意玩鬧的孩子,而是用親切的語氣試圖和學生們拉近距離,用愛和學生交流。這顯然是極有效的。比起棍棒下的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就是以身作則的最好表現,也是育人的初衷。

同學間的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友誼,其實是最單純的`。雖然文中挺身而出救一個快要被車撞到的低年級學生而被壓到腳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概率實在太低,但是也讓我感到由衷欽佩。小孩子的友誼總是純真的,單純的,也是最富有愛意的。這種愛意無關風月。

“愛國”二字是我們最不常掛在嘴上的,覺得國家大事,國家的繁榮昌盛,都和我們沒有實質性關係,其實不然。五湖四海的人只要在同一個國家,就是一家人。哪怕是素不相識,萍水相逢也要多多照應。這就是愛國情的體現。在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本里提到過,愛國其實很簡單。不需要我們在聯合國代表大會上發言,也不需要我們上前線保家衛國,我們只要做到最基礎的對國旗尊重,對國歌尊重,不知法犯法等基礎要求便足夠了。文中那可憐的孩子忍受不了別人對他國家的侮辱,那些對他而且很重要的,別人以同情之心給他的錢,他全數丟還回去。只因他心裏明白沒有什麼比國家的尊嚴更加重要。這就是愛國的意義。

整本書都給人以溫暖的感覺。不是它的配色或語言有多溫柔,而是它故事的純真和不加修飾的愛。“愛”這個字在中國其實是不常被聽見的,國人大多靦腆,從不把愛掛在嘴邊,也不繫統地告訴孩子愛是什麼。我們所講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難道就不是愛的教育了嗎?不,它是,一切的教育都是以愛爲基礎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罷了。愛是無法觸及的,可它是能被感受的,天天哭喊着自己缺愛的人大多隻是不明白愛的真正意義罷了。愛代表的不只是愛情,沉下心去感受,愛一直縈繞在身邊,只是我們從未發現它的存在。愛的教育,愛的真諦,並不是羞於說出口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12

今年的寒假裏,我讀了一本名爲《愛的教育》的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形式的書,又名《一個國小生的日記》。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顧名思義,本書講述了一個國小生的日記。這本日記雖然顯的平常,但卻處處充滿了愛。故事中的國小生名叫安利柯,他有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有愛的父親、慈祥的母親以及一個善解人意的姐姐。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利柯的父親寫給安利柯的一封信,信的名稱叫"我的母親"。信的主要內容是父親聽說安利柯對母親說了些過分的話,對他的批評和對他講了一些道理:爲什麼要善待母親,善待家人。其中,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感動:你要記住,在你的一生當中,將會經歷許多痛苦,但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父母。當你長大成人之後,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艱難困苦之後,你將千百次回憶起你的母親來。可望着能再聽到她的'聲音,哪怕只有一分鐘也好。那時你再想起種種使母親傷心的事情來,你不知會有多懊悔,你多想再投入母親的懷抱中去懺悔和哭泣一次!到那時,你會爲了向母親贖罪而情願付出你的一切!

說的多好,這句話讓我深受感觸,不由得聯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我總是埋怨媽媽,埋怨她爲什麼對我那麼嚴厲,爲什麼不能像爸爸一樣呢?有一次,媽媽一定要給我報興趣班,我不願去,還和媽媽頂嘴,吵了一架,最後我和媽媽還整天不開心,現在想起來,覺得很不應該。我又想起了幾年前我看過的一本書「進入成人世界的9個密碼」,書中有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父母最苦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敲不開孩子的心門。有這樣一個故事我現在還記得,再1999年10月3日,一對夫婦帶着兩歲半的孩子外出旅遊,他們乘坐的纜車突然向山下墜落,危急時刻父母不約而同的用雙手托起孩子,結果孩子只受了輕傷,但父母卻先後死去。一對最普通的父母居然做出瞭如此讓世界震驚的事,他們寧願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讓孩子活下去。

父母爲了孩子願意付出生命,那我們該如何報答他們呢?我想,我們要做到,就是不要讓他們爲我們擔心、傷心,不要讓他們爲我們"付出生命"。其實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面對這種事,你會怎樣處理。你會發現,其實父母是對的,他們的方法也許違背了你的心願,但其實這已經是你和父母能想出的最好的辦法了,這時你就因該放下面子向父母道歉合好,重新去愛父母,愛長輩,求他們寬恕自己。只有這樣,在父母死後你的良心纔會對的起自己。

希望每個人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愛父母、愛長輩,只有這樣,世界纔會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於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部日記體小說,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華章,尚不及這部小書對無數人的益處。 《愛的教育》被公認爲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這是一部獻給九歲到十三歲國小生的書,內容新穎,情節感人至深。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範。它所激盪的情節無不使人流下動情的淚水。 每一篇故事都以一個“愛”字爲話題,作品中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

其中“災難”這篇文章最令我敬佩。敘述了一個叫洛佩諦的學生,上學時在街上看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時,有一輛馬車向他駛來,於是洛佩諦大膽地跳了過去,把他拖救出來。不料自己的腳被車子軋傷了。大家都稱讚洛佩諦是個勇敢的孩子。我被這個孩子驚人的舉動所感動,也許他很天真,不知道自己過去以後,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也許他知道自己的行爲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的衝上前去,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自己卻受了傷。這種學生之愛,是所有愛中最淳樸、天真的愛。 “納利的.保護人”這篇短文最令我感動,看的時候,我潸然淚下。駝背的納利,身體小而弱,經常被人捉弄。但爲了不使母親傷心,常獨自哭泣。有一次,弗朗蒂欺負他,卡羅納把弗朗蒂打得狼狽不堪,從此再也沒有人欺負納利,卡羅納成了他的保護人。納利的母親很感激卡羅納,並將項鍊送給卡羅納。

也許他和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纔會給我帶來如此大的觸動。我也經常一個獨自哭泣,也許因爲我對被欺負的納利感到同情,更對卡羅納的正義感到敬佩。雖然這隻一個小小的故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又有誰注意到,這些精神都需要“愛”來澆灌。 故事中的每篇短文都看似平凡,但是有着超強的魅力。夏沔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啊,老師的形象之所以高大,那是因爲老師教育每一個學生都是充滿愛的,沒有愛,我們如何進步,沒有愛,我們如何學會做人,沒有愛,我們如何成長。 《愛的教育》一書中就引導孩子們自己去關注。欣賞。品位。思考。引導他們用愛心與每一個人對話。此書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筆觸,孩子的眼光來寫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們接受,是爲人父母,爲人師長,爲人子女者一生必讀的教育經典,學習範本。

《愛的教育》讀後感14

假期裏開始讀意大利作家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

主人公國小生安利柯記錄了一個學年裏在校園、班級、家裏、同學家等所到之處身邊發生的點點滴滴,記錄了自己的感想,摘抄了父母充滿愛心和殷切希望的細緻入微的爲人之道的勸誡,摘抄了老師精心準備的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讓我眼前呈現了一百多年前異國他鄉的國小生們學習生活的生動場景,放佛小男孩安利柯一家就在對門的鄰居,安利柯就是兒子的一個同學,聽話,安靜,友好,我很想抱抱這個可愛的孩子。

他看到課堂上老師問臉上生着紅粒的學生是不是發熱了,就從心裏喜歡這個老師;卡羅納怕克洛西受罰便替他頂罪,鼓勵卡羅菲向被雪球砸傷眼睛的老人認錯,而且還義務保護幫助駝背的納利,他就越來越從心裏欽佩卡羅那;看到殘臂窮困的克洛西連讀書的燈也沒有但仍然刻苦讀書,他內心就有觸動;可萊諦搬運木柴時複習功課,他能認識到可萊諦幫父母分憂充滿愛心;德羅西優異的學習成績,他最初有些嫉妒,但是最終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安利柯無疑是讓人心疼、讓人喜歡的感情細膩、善於觀察、明辨是非,充滿愛心的好孩子!我希望我的許睿也能像他一樣!

安利柯的父母無疑是讓人感動、讓人敬佩的富有愛心、具有良好的素質、有社會責任感、特別善於教養孩子的優秀父母!他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孩子做出了榜樣,我希望我自己能像他們一樣!

正如高爾基所說:“單單愛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的事,可是善於教養他們,卻是一樁偉大的公共事業。”

安利柯的父親在孩子邀請他的同學到家裏玩,看到了駝背的納利就把家裏的見平日掛在餐廳牆上的駝背的滑稽畫特意收起來,怕納利看見;卡羅菲用雪球不小心砸傷眼睛的.老人當初由於害怕不願承擔錯誤,父親和安利柯目睹了這一幕,非常鄭重其事地要安利柯發誓有承認過失負擔責任的勇氣;當孩子學習倦怠時,父母旁徵博引寫了大篇的文章,要求鼓勵孩子爲人類的文明而學;看到報紙上有需要救助的人,就組織孩子一起去看望並給與資助,發現是孩子的同學的母親,爲了避免同學難過,要求安利柯別出聲;當老師在給孩子發獎時表現出不耐煩,父親給安利柯寫了長長的信,教育孩子理解,體諒老師……

生活中每一點每一滴,安利柯的父母能及時發現,並做出了正確的榜樣!這是件很難的事!需要父母在工作之餘花費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時間。

我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的有多少!一天當中跟孩子交流的時間是多少?是每天騰出時間看孩子的作業了嗎?究竟認識幾個孩子的同學?跟孩子的老師說過多少話?跟孩子一起做過社會實踐嗎?我覺得很是愧疚,心有點痛!從此時此刻起,我要從生活細微處關心孩子!

首先,從跟孩子一塊讀書開始,就從《愛的教育》開始!

《愛的教育》讀後感15

窗外,雨正淅淅瀝瀝的下着,望雨絲如簾,窗外的景物迷濛如夢。我安靜地坐在書桌前,心裏一直在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世界上最高等的教育到底是什麼?當我捧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中其實早已經有了答案。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心中沒有了愛,那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沒有思想的傀儡。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屬於日記體作品。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善良、聰明、樂觀的孩子。作者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精心設計了這本書,我剛剛讀了序言,就已經被這書中所詮釋的“愛”吸引了。

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後面的內容——那是一個溢滿金色陽光的十月,孩子們開學還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一次上學的路上,一個一年級的學生沒有注意到馬車,和同學們玩耍,摔到了地上,那倆馬車迅速地朝他駛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勇敢的衝了過來,抱起了孩子。小孩得救了,可救人的小勇士卻來不及拖出自己的腳,被車子軋傷了。這是一種雷鋒精神:勇敢。第二天,校長先生就宣佈了一個令人難過的壞消息,救人的男孩要依靠柺杖走路了。讀到這裏,我用種說不出的感受,是難過,是失望,更是一種悲哀。還記得前段日子,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小悅悅接連被兩輛車無情的碾過,周圍路過的幾十個路人都視而不見,一個兩歲的生命,還沒有綻放就已經枯萎,最後是一個老奶奶把小悅悅送進了醫院。儘管如此,這個生命還是過早的凋零了。我們必須要對那些自私無情的人進行嚴厲的譴責,也必須要對“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錯誤思想引起重視。歸根究底,還是因爲這些人的心中缺少愛,缺少對別人的愛。

不經意間,又看到了窗外的雨,純潔的雨。思想和興趣又被拉回到了手中的書上。這本書不僅教人勇敢、善良,還教人堅持、頑強。老師對同學們講了盲童的故事,他們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卻沒有放棄,而是努力地去尋找另一個寶貴的東西。女孩子們竟然可以分辨出染過的毛線和沒有染過的毛線,男孩子們也可以知道正在旋轉的陀螺的準確位置,這些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可她們都是盲童啊!他們不能看到親人的臉,也不能看到太陽的光芒。可她們就是用樂觀、堅強,硬是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他們的心裏,刻在了他們的記憶裏。

不知不覺間,夜已深了,我仍然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在“雷鋒精神”日益口號化的今天,“愛”纔是一切的基礎;在教育方式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請不要忘了,愛的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