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三字經》有感(熱)

讀後感7.22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三字經》有感(熱)

讀《三字經》有感1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讀《三字經》有感2

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見媽媽說過,《三字經》這本書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好書,書中包含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三字經》這本書。 我牢牢地記住了媽媽對我說的話,默默地記住了《三字經》這本好書,我平時聽別人讀到“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經》裏面的一些句子,但是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遍,所以,我在寒假裏的一天中,我就上網查了一些《三字經》中的語音版,聽着孩子們如天籟之音般的聲音朗讀《三字經》,我深深地被陶醉在其中。 我一口氣聽完之後,我才發現了媽媽說的那樣,《三字經》不過簡單上千字,其中的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一些句子的意思我還是能明白的,有的道理我卻是一解半知。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期的.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冬天,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子幫父親暖身;孔融四歲出去摘梨,把大梨全讓給了自己的哥哥,而自己卻挑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國小生從小就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要時刻懂得謙讓。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所有的事情都要爸媽幫我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所以,我決定了,我要向他們兩個好好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還要幫父母、大人做一些家務事,並且還要好好地孝順父母、長輩,和同學們、朋友們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時刻記住禮讓。 當然,《三字經》這本好書中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還有很多,當我讀完《三字經》之後,讓我明白了很多的知識和道理,《三字經》這本書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本好書呀!

讀《三字經》有感3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啓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以說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這次,我終於誦讀了三字經,它可以算得上“經典誦讀”了。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它的意思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我國採用十進位算術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既然把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排在第一,那就說明它是最重要的。因爲是父母把我們養大的`,而兄弟姐妹是我們的同胞兄弟。然後就是要學會語文和數學,可見學習的重要。後面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使我們明白了:凡是什麼東西,剛開始都是很弱小的。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變得更強大。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三字經》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讓我們熟讀《三字經》吧!

讀《三字經》有感4

爲了普及常識,《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都是古時候的賢士啓迪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經典經文。從二年級開始,我就開始試着背《三字經》。一開始的時候,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覺得只要會背就可以了,到現在我還能背很長的三字經。

到四年級時,在語文書的一個練習上,出現了一段三字經。我看了一下,正好是我會背的,我便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語文課上,老師講課時,我仗着自己會背,根本就不在意老師的講解。上了一半課時,語文老師看我走神了,便讓我回答問題。前幾個問題很簡單,我順利的完成。但當老師問道“親師友,習禮儀”是什麼意思的時候,我傻眼了,答不出來,我感覺自己臉上火辣辣的,好像自己穿反了衣服一樣很害臊。其他同學在一旁咯咯的'笑着,我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我想,如果老師讓我當衆背一背該多好啊!這時,老師說:“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不能走神,這次看在你平時學習還努力的份上,就算了,但不能有下次,知道嗎?”我坐了下來,鼻子很酸,很想哭。

後來我覺得學習三字經和唐詩一樣,不僅要會背,還要知道它的含義。現在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知道了三字經的一些含義,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學習等方面的道理,我感到很欣慰。比如說:“親師友,習禮儀”的意思是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學習禮儀規範。“悌於長,宜先知”的意思是兄長就像自己的長輩一樣,我們要像對待長輩一樣對待兄長等等。

《三字經》就像一杯水,我就是一個口渴的人,我從三字經裏獲取了許多的知識;三字經是一本好書,我要每天堅持多看三字經,成爲一個有才華的人。

讀《三字經》有感5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會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並且總會以會背三字經而感到驕傲。時至今日,我成爲一名教師,重讀錢文忠先生的解讀《三字經》才發覺自己對三字經的內涵理解的太少、太膚淺。三字經用三大部分來告誡人們,如何學會生活,感受生活;如何學習,怎樣學習;如何做人,怎樣做人。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的學生大多都會背三字經,可對其中的含義,學生就不一定都明白了。在重讀此書後,我希望,我可以教給我的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學習、如何做人。讓學生除了對琅琅上口的三字經會背之外,還能真正的瞭解其含義。

三字經中有許多小故事向我們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師重教,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勤學,奮發圖強的。這些內容包括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作爲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重複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金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爲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隔斷織布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適合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育過程中,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作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要教授與學生學習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體會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字經裏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一位孝敬長輩,而留名千古的好兒童。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孩子,就缺少這種精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可以說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教育學生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列寧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從溫習的黃香,到讓梨的孔融,從八旬樑瀚大廷奪魁,到天才少年祖塋”,從這些榜樣都十分明確的告誡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爲。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爲模仿的對象,一榜樣的行爲規範自己的行動舉止。

讀《三字經》有感6

自從學習了經典著名《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爲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爲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爲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爲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爲父母爲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不少。

讀《三字經》有感7

今天我讀的是《三字經》。《三字經》裏面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環境不一樣,人性纔有了好與壞差別。

所以我們小孩子都是很善良的,我們要與人爲善,熱心幫助別人!

讀《三字經》有感8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爲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孟母的做法讓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爲了讓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又是跟我買點讀機,又是幫我買學習資料,每次暑假的時候還要把我送去參加一些培訓班。以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爲他們給我買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說我一下,我還會不服氣的跟他們頂嘴,認爲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讀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了父母爲什麼要這樣做了,他們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之下一個個都成了小皇帝,他們唯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什麼東西都是揀好的拿,不知道謙讓,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還要懂得孝敬父母,父母爲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

總之,學習了《三字經》之後,我真的是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有感9

一天,我學着老夫子的樣子,倒揹着書,又津津有味的背起《三字經》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背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了,我彷彿看見在大熱天裏才9歲的小黃香顧不得擦去臉上的'汗水,正用扇子使勁地給他爸爸扇着枕蓆,想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回來睡得涼快些;冬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小黃香沒有了媽媽,家裏又沒有火爐,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窩,讓爸爸暖暖和和地入睡。

“孝於親,所當執。”孝敬父母,理所當然,可我都11歲了,我孝敬過父母嗎?我左思右想,恐怕只有爲那次幫媽媽洗碗,勉強算得上“孝於親”。倒是媽媽天天爲我洗衣、做飯,忙個不停,碰到天氣變化,不是爲我送衣服就是爲我送雨傘。一到暑假,爲了我這個寶貝女兒,一日三餐都得做可口的飯。我真慚愧呀,我比黃香大兩歲,居然沒有好好盡過一次孝,不行,我得給媽媽放一次假,表現表現!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口中唸唸有詞,“該準備個什麼節目呢?”看到時間快中午了,“對了,媽媽每天中午爲我做飯,還要炒菜,多累呀!我就學做飯!”說幹就幹,我立刻忙開了。

媽媽來到廚房,見我臉上都是汗,心疼地說:“欣茹,天太熱,還是讓媽媽來炒菜吧,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行!”“不。媽媽,我要給你放假!”“放假?”“對!給我一次機會嘛!不就是放一次假嗎!”說服媽媽後,我在廚房裏又忙活起來,一會兒,幾個簡單的菜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平時的樣子叫道:“肚子餓了吧,快吃飯!”“遵命!”媽媽笑呵呵的答道。

吃過飯,媽媽剛站起來收拾飯桌,我又趕緊把媽媽按住:“媽媽,我鄭重宣佈,從現在起,我給您放大假了,祝您假期愉快!我上崗幹活了!”說完,我就哼着三字經,收拾起碗筷來。

讀《三字經》有感10

在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讀《三字經》給我聽,那時候的我記憶力特別的好,沒用多長時間我就把三字經背誦下來。由於我太小了,在背到一半的時候就累的口水流到了我的下巴上,溼乎乎的,聽我讀的人們都誇我記性好,前途無量。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再喜愛背《三字經》,因爲我覺得它枯燥乏味,所以漸漸的遺忘了它。

去年寒假,老師要求我們讀《三字經》,我極不情願的找出那本沉睡了六年的《三字經》,誰知拿起來竟一眼不眨的看了兩個小時。

有一段“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戰國的蘇秦,讀書時爲防止瞌睡,把頭髮吊在房樑上,睏倦時用利錐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他沒有老師教誨,而是靠自己勤奮刻苦。晉朝人車胤夏天抓螢火蟲裝入沙袋,晚上讀書用來照明。孫康冬天夜晚借院子中雪反射出來的光看書。他們家裏都非常貧窮,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和停頓過學習。我覺得古人的做法雖說有些不合科學道理,但這種自覺學習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從歷代文學家。政治家和科學家的經歷來看,沒有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不愛學習的。想想自己,家庭有能力支持我讀書,而且擁有自己的學校和優秀的老師,可是自己卻不夠刻苦,甚至還厭惡過學習。這樣一對比簡直讓我無地自容。

其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處我突然明白了母親曾經放棄了一個生財之路的原因。我奶奶說過,姑姑搬家之前,家裏經營着非常掙錢的麻將館,讓母親來接手經營,可母親拒絕了,她開了現在的課後輔導班,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可是不但收入微薄,還特別操心,母親以前明亮的嗓音已經變的沙啞,經常含草珊瑚含片來緩解。嚴重的咽炎讓她經常乾咳。我曾經暗暗的覺得母親不夠聰慧,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我深深的讚歎和感激古人爲我們留下這智慧的結晶,文學的寶藏,永不退色的經典。

讀《三字經》有感11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繫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爲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爲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爲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爲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

讀《三字經》有感12

朋友們,你們聽過“三百千”嗎?它是三本中華第一啓蒙讀物,分別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經》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發笑的是我第一次見識這本偉大的書,既不是在學校,也不是在家裏,而是在暑假的英語夏令營中接觸的。老師告訴我們《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了廣大人民,這不止是因爲它有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四句一組。讀起來琅琅上口。 它的詞藻樸實無華,並能夠深入淺出地瞭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禮儀。

在文學講座課上,我們拜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別深刻,比如說 “首孝弟,次見聞。”,它的意思是: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我認爲,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否則,你就不是一個大寫的人,而是一個外表是人,內心冷酷的冷血動物。還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包含的意義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我想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爲一個有用的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在告訴我們蠶吐絲來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蜜,給人們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來體現自己的價值,那就連小動物也不如了。

《三字經》告訴我們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風、雷、雨、電,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並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三字經》讓我懂得了爲人處事的道理,瞭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與濃郁的文化底韻.在同時也讓我結識了五千年來的名人。《三字經》包羅萬象,真不愧爲中華兒童第一啓蒙讀物!

朋友們,如果你還沒有拜讀過這本著作的話,趕快到書店解解眼饞吧!

讀《三字經》有感13

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我的爸爸媽媽都在深圳。家裏只有我和奶奶一起生活。我從生下來就是奶奶帶我。其實我最愛的人是我奶奶。奶奶也最愛我。我五歲的時候,讀學前班。看見奶奶做家務事很累,我就要幫助奶奶做。可是奶奶不讓我做。有一次,吃完飯,我一定要洗碗,奶奶就讓我洗了。

我搬來小凳子站在水池邊。學着奶奶的樣子,放一些洗潔精,可是不小心放了很多,弄了一水池的泡泡。奶奶看見了又氣又笑。

我讀一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六歲了。一個星期天我坐在沙發上看《貝貝熊》的故事書。奶奶就在打掃衛生。我看見奶奶累得滿頭大汗。我就說奶奶讓我來拖地吧!奶奶連聲說:“讓開!讓開!”

我拿了一張紙巾給奶奶擦汗。奶奶接過紙巾的時候,我就把奶奶手裏的拖把搶了過來。奶奶就到廚房做飯去了。

過了一會,奶奶從廚房裏出來,看見我把沙發移向前,把沙發後面的地板拖得乾乾淨淨。奶奶豎起大拇指,站到我的前面,大聲說:“我的孫孫長大啦!我的孫孫長大啦!”彎下腰來重重的親了我一口。還誇獎我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讀《三字經》有感14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啓蒙讀物,他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近我專心的讀了一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三遷”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軻,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裏十分貧窮,但他的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邊,見多了出殯的,孟軻就模仿着做喪事,孟母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孟軻的學習,就搬到集市上,於一家屠夫爲鄰,可孟軻又模仿起殺牛宰羊來。爲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學習禮儀,學業不斷長進。孟母認爲這裏的環境對兒子的成長有利,便長期定居下來。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這些國小生,猶如一塊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是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許多知識。你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三字經,我建議你去讀一讀,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15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在黃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爲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標籤:三字經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