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人生的盛宴》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讀後感8.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的盛宴》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的盛宴》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人生的盛宴》讀後感1

林語堂說:人生的盛宴無非這麼幾場

第一場是當你呱呱落地來到人間滿一個月的滿月喜宴,民間俗稱添丁;這是向世人宣告新生命誕生的儀式。意味着從此這個家庭香火後繼有人了!

第二場是當你年滿十六週歲的舉行成人儀式時喜宴。父母給剛步入成年的你主持儀式,宣佈你已長大成人,同時,也藉此儀式向世人宣佈你已經是成年人了。

第三場是當你步入婚姻殿堂的婚禮喜宴。婚宴乃人生喜宴中最隆重的盛宴,它對人的一生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儀式,通過了這個儀式,你將從一個過去爲人子女,在父母的保護下的單身青年到你現在爲人妻爲人夫的角色轉變,乃至不久的將來爲人母爲人父。同時也將意味着你要爲人類繁衍的生生不息組建新的家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第四場是人到四十歲開始的壽宴;傳統的壽宴十年一次,逢十必過。

第五場是喪宴,也是人生唯一的一場不是喜宴。擺完了喪宴,人生終了!人隨風去,在一片嗚呼嚎啕聲中化作生者對死者的無限的哀思和緬懷。

人生只是過程。在這過程中經歷的任何榮辱興衰,痛苦與歡樂,都是整個生命歷程的一個小小標點符號,它無法改變你的直線人生趨勢。人隨萬物,生死乃茫茫宇宙中的自然現象。人生的悲喜同樣不可或缺,它是豐富你的生命歷程的精神內容。名利實爲人生一空場,如果你過分的看重名利,在名利場上與他人拼個你死我活,那樣,於你本是脆弱的生命無益,只會加速你跑完人生終程。

那麼我們何不置身其外呢?那樣,你就可看到,那些自詡所謂人生多麼輝煌多麼有價值的人其實是在Q自己。至於輝煌或價值的大小與否,只因社會的分工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這就好比公司要生產一個產品,其中要涉及到從原材料的採購到成品出倉等等各環節,而工作在各個環節的工人所做的工作就是社會分工,並不能一概論爲誰或誰的貢獻大小。說白了那都是爲了生存而工作。人生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兩點一線——直線人生。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對人生的解釋都是對直線人生內容的解釋。

人生的盛宴一場場,串成你人生歷程的一長串。每一場的人生盛宴都是長長人生路上的必須標註的標點符號,它改變不了你邁向人生終點的大趨勢。每一場盛宴就象整點敲響的時鐘不時地提醒你已到了人生的哪個驛站點。

就人生的意義而言,那場場的人生盛宴不管它的場面多麼豪華或清淡,它終究只是個儀式,與場面的豪華與冷清無關。除此之外,便無其他意義。任何苛求豪華人生盛宴的人們,也與其要實現的人生價值無關,它更多的跟隨世俗隨波逐流,跟隨追逐時尚的人流浩浩蕩蕩沒入茫茫人海,沒入塵俗

林語堂說:人生的盛宴已經擺在我們的面前,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樣。原來問題是胃口而不是盛宴。關於我們,都工作着,因爲我們必須工作,因爲在文化日益進步的.時候,生活也變得更加複雜,到處是義務、責任、阻礙和野心,這些東西不是由大自然生產出來的,而是由我們這羣工作着的人產生出來的。我知道我的午餐比一隻鴿子複雜得多,於是在獲取食物的工作中,失掉了吃東西的胃口。

我覺得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鑽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豔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這樣我們纔不至於在盛宴面前卻失掉了胃口。

  《人生的盛宴》讀後感2

人生是一場盛宴,每個入席者都是特選的嘉賓。在這場盛宴中,國王與乞丐,智者與庸人同席而坐,共享人生的宴席。或許有人更願意做國王,而不願做乞丐,更願做智者,而不願做庸人。他們只看到自己置身在生存的席宴中,而沒有看到自己已在人生的席宴中佔據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只爲他而擺放。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是獲得了一筆無價的財富,這筆財富就是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生命。相對於那些沒有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相對於那些沒有成爲自我的人,我們成爲了自我。我們是上帝的優選者,因爲上帝只允許優選者出生,並且成爲生命。每個成爲生命的人都是上帝的寵兒,上帝不會把自己不喜歡的人帶進人生。

但有的人可能會抱怨上帝的不公,爲他們所遭受的種種痛苦和不幸。這完全是對上帝的誤解,因爲你的痛苦也是上帝的痛苦,你的不幸也是上帝的不幸,就像你的歡樂就是上帝的歡樂,你的笑聲就是上帝的笑聲。上帝深諳人類的一切情感,因爲人類的一切情感都源於上帝的胸中。上帝讓幸運的人體驗他塵世的情感,卻讓不幸的人體驗他的神性,以便更近的走進他。所以,痛苦不幸的人有福了。

人生在年輕人眼中是無限遙遠的未來,在老年人眼中卻是一個短暫的往昔,而在臨終者看來,就是一場不真實的夢幻了。而我更願意把人生當做一個不斷體驗的過程,體驗了童年的無憂無慮,天真無邪。少年的迷茫和幻想。青年的進取和勇氣,中年的睿智和成熟,老年的恬淡和徹悟,最後還要體驗死亡。把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還給造物,然後再無聲的化入永恆。或許有人會爲必然的死亡而痛苦,但這種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證明。如果我們不爲終將逝去的生命而難過,我們又何曾熱愛過人生。

生命是一種愛,因爲生命倘不是一種愛,我們又何以能在這個世界生存。如果子女不愛父母,他又怎能希圖他的後代更愛他們;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又怎能使稚弱的生命一天天長大,並使自己的血脈得以延續和留存;如果男人女人之間沒有那種強烈的愛的渴望,他們又怎能走到一起,共同創造一個生命;如果沒有對他人的愛,我們又何以獲得同樣的愛,使自身不再孤獨,使心靈得到慰籍;如果我們不熱愛美麗的天空,清晨的朝霞,黃昏的落日,路邊的小草,林中的鳥鳴。我們又怎能發現生存之上的美,使生命得以昇華,超越有限的自身;如果我們不懷着感恩的心境去理解接納身外的萬物,我們又怎能走進心中的上帝,以有限的自身體驗無限的永恆。

生命是一種愛,生命不能不是一種愛。我們活着的每一天,每一時刻都充盈着生命之愛。因爲每一時刻,對於我們都是永不復得的唯一時刻,每一時刻對於我們都是“彌留”。所不同的只是在此時,我們還有明天,而當真正的死來臨時,明天再也不在了。人生是盛宴,但即是盛宴,就有起身離座的時候,但我們終究是做了一回嘉賓。

  《人生的盛宴》讀後感3

林語堂先生著作等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較大影響的作家,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但因其大半生在國外度過,所以國人對他並不十分熟悉。第一次知道有位作家叫林語堂,是因爲電視劇《京華煙雲》。所以廿年前在書店看見他寫的這本《人生的盛宴》,想也沒想就買了。《京華煙雲》中的每個人影子都已淡化,唯一的記憶就好像有個女主的名字叫木蘭,而這本書到現在更是把裏面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啦。今天看到它,又有一種閱讀的衝動在翻滾。

這本《人生的盛宴》,林語堂先生從對人生的態度、觀念,到誰最會享受人生,酷愛人生;從家庭、女人到享受大自然,享受文化;以及做文、做人都有他的高論和看法,洋洋灑灑地發表着他的觀點,我們不得不感嘆他豐厚的知識底蘊,古、今、中、外的典故信手拈來,也許這與他的生活經歷和環境有關係,自幼接受基督教的家教,讀的是教會學校,又長期生活在西方,但對中國的儒、道、佛三教又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在理解和看待人生及事物時既有西方人士的眼光和思維,也有基督教的觀念,還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林先生的高見就帶了三分詼諧,三分感嘆,三分林氏哲理,他就是用這樣的情懷烹製了一份人生的饕?盛宴。

對於家庭,林先生給予了最高的評價,他說家庭是世界上唯一自然的單位,唯一在生物學上有真實性、令人滿足的、有意義的單位,中國人始終覺得一個人是比國家更偉大更重要的,可是並不比家庭更偉大、更重要,因爲他離開了家庭便沒有真實地存在。在家庭中,他更給予了女性最高的評價,認爲女性是家庭樹的主要部分——使家庭延續着的要素,因爲未來家庭的整個性格是受她支配的(這個觀點個人覺得太過沉重,把家庭教育的責任差不多完全放在女性身上)。

在誰最會享受人生中,他把古代聖賢逐個進行了分析,莊子的發現自我,孟子的情智勇,老子的玩世、愚鈍、潛隱,子思的哲學,陶淵明纔是人生的愛好者。並尖銳地指出名、權、利、及時尚都是人生的騙子,人們甘願被這些騙子所騙並不停地追求,在成爲“重要人物”的幻覺中陶醉、辛勞地工作,沒有依着人的真本能爲自己而生活着。人生的舞臺是根深蒂固的,以致於我們常常忘記在離開舞臺的時候,我們還有真正的生活可以享受。

林先生自己就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這從大自然的享受一篇中就可以看出,他說現代的天文學在探索整個看得見的宇宙時,是在強迫我們承認這地球本身是一個天堂,沒有比地球更美好的住所。如果一個人不會享受地球上的春夏秋冬,他怎麼能夠享受天堂裏的春夏秋冬,列舉了地球上的晝夜晨昏、花鳥樹物種種美好事物,宇宙間沒有一樣比此更好。

林先生認爲一個虛懷若谷的、好奇的、好問的人始終會保持着探索的精神,那麼對知識的追求和探索是無窮無盡的,而且也是一件快樂的事,無論教育者還是被教育者都如此,便能夠享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幸福。當一個人能夠知道自己何所愛何所惡,便嚐到了知識的滋味,具備了一定的鑑賞力。當然,我們還得再進一步去“思”,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無論學而不思還是思而不學都是不可取的,對於教育,這更是可怕的。

讀過林先生的《人生的盛宴》,也要吸取一些精華,以便提高自我修養。因爲讀了書,有了知識,是謂文人。作爲文人,更應該規規矩矩做人,更懂得謙恭禮讓,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千萬莫要學習文人之惡習,生性疏懶,瀟灑不羈那也罷了,如若文人相輕,實則是可悲可嘆。所以一個人縱然讀書千卷,文章錦繡,如則做人的行徑不雅,未必爲君子咦。自嘆今生文筆已難提升,但做人切不可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