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精選3篇)

讀後感2.21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精選3篇)

  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1

這是一篇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教師專業成長,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的文章。對於教師該讀哪類書,肖教授也指出教師的閱讀既要廣泛,又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特別注意各學科知識的搭配與多學科內容的融合,要與經典爲友,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始終提倡“我讀書我快樂”、“問渠那得清如許——呼喚書香校園”,提倡教師要通過閱讀來獲得通體性知識,以此獲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廣博的文化視野,“腹有詩書氣自華”,要通過閱讀讓教師成爲知識的真正擁有者和創造者。通過閱讀了解當今的教育形式,並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對於教師該讀哪類書,肖教授也指出教師的閱讀既要廣泛,又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特別注意各學科知識的搭配與多學科內容的融合,做有思想的教師。同時,還要看一些兒童心理的書籍,瞭解當代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行爲習慣,以便更好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讓他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讓自己的專業知識更加的豐富,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回顧這二十年的教育教學,似乎一直忙忙碌碌於課堂教學、批改作業,每天都感覺自己在忙忙碌碌,給自己充電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職業倦怠讓我早就遠離了書本,日常教學工作幾乎就是靠着吃老本來完成,所謂的專業培訓離我們的實際工作太遙遠,往往起不到指導實踐的作用,而感覺《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講述的就是我們需要的,知識的獲得正是需要這類書籍的營養,指明瞭知識補充的方向,讓我們意識到了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撥開了以往教學工作中的不解之謎,真正起到了指導專業成長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有了教育教學的方向,讓我自己更加有了思想,爭取做新型的教師,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讓我們充分利用閒暇時光,充實自己,努力的多讀好書,從讀書中汲取營養,享受作爲教師的幸福人生。在教育教學中也帶領我們的學生在書海中遨遊,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享受讀書的樂趣。讓他們從小就用知識充實自己,使自己的視野越來越開闊。

  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2

教書育人是幸福的嗎?我想對於大部分和我一樣的老師來說,與孩子心心相通、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的那一刻應該能夠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經常聽到老師說,能夠靜心教學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喜歡孩子的老師也應該是喜歡自己的職業的。但是也經常聽更多一線老師們說:沒有幸福的感覺,精神壓力大,體力腦力上都太累了。

這是中國教育的現狀。經濟發展的制約、社會公德的取向、教學條件的限制、來自各級的壓力不是靠我們自我控制就能夠解決的。讀了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使我深受感觸。知道了所謂幸福,首先是內心的平和舒暢,自主地面對生活,而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於幸福的追求。當我們被社會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而又以挑剔的眼光評價時,拿着微薄的薪水,感覺用掛在嘴邊的職業幸福來形容自己的老師一定是非常高尚的人。我認爲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更多的是要善於捕捉平時點滴幸福的感覺並及時放大遷移,淨化自己的心靈,將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這兩道最美麗的光環送達我們接觸到的每個家庭、每個孩子。

也想起自己曾經感受過的幸福:扶起跌倒的孩子,聽他們真心而羞澀地說“謝謝老師”;陪運動場上的孩子一起奔跑加油,攜手歡呼來之不易的勝利;接受他們輕如鵝毛卻深情無邪的禮物;讀孩子的日記,陪他們單純看世事,或者爲他們保守小祕密……大概因爲我是語文老師,更多的幸福感來自與孩子們相通的語言文字中。其實分享一個人的感情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而作爲班主任,大班額、多雜事,沒有足夠時間去細心問候每個孩子。於是只有從他們的字裏行間查閱,那裏有他們生動真實的另一面。在那裏我發現了他們的喜悅更發現了他們的悲傷,小賢說她爺爺爲了去給她買糖人,擠了很長時間的公交車,晚上回家腦血管爆了,她很想念爺爺,希望不吃糖人讓爺爺醒來……小宇是個上課經常走神的孩子,寫作文時寫到了自己想要變成小磊——雖然學習不好但是至少不會被人欺負,還有要爲媽媽變成一棵搖錢樹,那樣媽媽就不會那麼辛苦了……看着學生,我常想到自己的孩子,現在的孩子雖然得到較多的物質關愛,但是家長普遍忙於工作,情感上他們是非常孤獨的。我們需要多給他們一些指導和陪伴,我們需要有欣賞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頭腦和寬容的心。

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讓我們把名利看淡些,走近孩子,走進“座中多英豪”的生命化教育,幸福感就與專業成長融爲一體了。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讀後感3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這不僅是偉大的軍事家的追求,也是普通教師的追求。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讀了肖川教授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中這一章節後,我深受啓發。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課堂教學中語言不嚴謹,缺少幽默感;與學生溝通時總是感覺到方法單一。與同事交往時,缺少交往藝術;對待孩子教育上缺少系統的方法……看完肖川教授的這一段文章後,我終於找到了癥結所在,更加知道了知識結構對一個老師的必要性,因此,我先從剖析自己開始,來完成自己的職業構想:

首先,教學視野上缺少通識性知識的支撐,突破這一瓶頸的方法,就是接受肖川教授的建議:博覽羣書,兼收幷蓄,與經典爲友。正如肖川教授所說,一個專業化的教師,首先應當是一個一般科學文化的“繼承者”,能夠自如地應對一般性社會事務;應當是一個一般科學文化的“創新者”,能夠在學科知識的交叉衝突中尋找到突破口,創新、豐富和發展科學文化知識,還應當是一個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僅能夠開展學科專業教育,而且能夠給予學生廣泛的人文影響。這是未來教師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是提升內涵,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指數的源泉。

其次,“我的身份”不到位。讀了肖川教授的關於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後,我明白了:教師應對學科的基礎知識有廣泛而準確的理解,熟練掌握本學科相關的技能、技巧;應對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尤其是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係有基本的瞭解;應瞭解該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瞭解推動其發展的因素。只有這樣,教師在應對學科教學時才能方法科學,方式多樣。

“一隻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塊”,我的最短的一塊在哪?讀了肖川教授的這一段文章後,我深知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對於老師知識結構的重要性,知學生所想,洞學生所思,查學生所趣,方知勁往哪裏使,力往哪裏出,勁、力怎樣出,才能得到最大效益。

行動着,美麗着,讓我們從這裏起步,發現教學中的樂趣,用小筆頭記錄這一個個閃光點,用教師的眼光去發現,用理性的眼光去敘事,用學者的眼光去加工,或許,屬於我們的幸福就這樣迎面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