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4篇

讀後感2.46W

《懺悔錄》是法國啓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在其晚年寫成的自傳。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懺悔錄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4篇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篇1

剛看完《懺悔錄》時,我想的是一個人怎能用如此歡快的心情來敘述自己生命中悲慘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寫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

昨天老師出了個關於自傳事實、傳記事實和歷史事實之間的關係的題目,我突然想到,其實所謂的“敢於批評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實”的《懺悔錄》,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藝術創造的成分。所有,我們還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書,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對不對?

儘管如此,我們仍能從他筆下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世界——貧民、富人共存卻涇渭分明的世界。不論是樸實的農民、熱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麥特爾等平民,還是猥瑣的神父、彭維爾、西蒙等人,好好壞壞,都是很真實很鮮活的人物。社會的這一面,或許也只有盧梭這般閱歷豐富、感情細膩的人能寫出來了。

當然,我們還能看到一個近似真實的盧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懺悔、抗議、極想爲自己辯解的盧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讓我一時不能接受。就像他關於自己風流韻事的描寫,或許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確定。

開篇時盧梭就說:“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鉅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他的勇敢、坦誠都很讓我敬佩,可我還是有時會覺得,他晚年寫這《懺悔錄》時或許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記憶欺騙了,他的記憶展現給他的、通過他的著作展現給我們的,或許也有很多滲透了他本人意願的經歷和事實,所以纔會如此生動、鮮活、震撼。

我知道,盧梭是偉大的、《懺悔錄》是偉大的,而我只是茫茫時間長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比微塵還小的粉末,所以我不敢對巨人、鉅著妄作評論,我只是因爲要交作業寫一些自己的真實想法。請見諒。

謝謝!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篇2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閱讀作爲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啓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發現。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麼從無信仰到執着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這裏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爲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

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爲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爲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篇3

從我手心捧上盧梭的《懺悔錄》開始,我便捨不得放下了,如果時間允許,真想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是聖人,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無瑕。一個真正敢於赤裸裸地公開披露自己的隱私、揭示自己傷疤的人,纔是真正人格意義上完整的人,值得讓人尊重和佩服。作者盧梭以驚人的誠實、坦率的態度描寫自己的一生,毫不隱晦自己最下流最可恥的行爲。正如盧梭所說:“我在從事一項從來都沒有人從事過的事業。我想將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展現在世人面前。”

看完《懺悔錄》的上下部後,我感觸良深。正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對自己的反省,其實就是一種人生的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缺少自我反省,導致自己一錯再錯,沒有進步和上升的空間。人在面對自己犯下的罪孽和過錯時,往往會選擇逃避和掩飾。我們都不願意在總目睽睽之下公開自己的罪行,來讓別人對自己進行批判。因爲我們都認爲那是我們身心所不能承受的痛,我們只好麻痹自己,矇蔽自己犯下的鮮爲人知的過錯。但是,盧梭給了我們一個典例,他站在時代的風口處,接受這個世界給予他的各種批判。或者,我們不需要向世界公開和坦白自己,但是,我們至少應該時刻進行自己反省,檢點自己的各種行爲是否合理得當。讓我們迴歸到小說裏面的內容。

盧梭只是一個日內瓦普通鐘錶匠的兒子,父親嗜好讀書,在父親的鼓勵和影響下,他憑藉自己對文學的熱愛,憑藉勤奮吃苦的精神,通過自己的自學,通曉歷史、文學、數學、天文、地理等知識,成爲令人敬仰的一位偉大思想家。整個自傳是盧梭在顛沛流離四面受敵的逃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傳奇,充滿着坎坷與悲慘。

生命伊始,他人生中一切不幸中的第一個不幸是母親因他而死去。雖然缺失了母愛,但他的生命中並不缺少愛。父親把對母親的愛加倍地付出在他身上,再加上善良溫和的姑姑的悉心照料,培養出他真善美的本性。即使生活在一個單親的家庭裏,但盧梭並沒有受到一點心靈的創傷。因爲這段時期的盧梭身邊全是一些善良的人,他們都特別疼愛他。孩子的心靈是特別敏感和脆弱的,他們經不起一點兒的打擊和創傷。由此我們應該想到,作爲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尤其是單親孩子更多的照顧和關懷,給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氣氛。猶記書中所述畫面,父親與5歲的盧梭一起着迷、沉醉於書香的環繞中,直到東方肚白。大部分人都擁有着同樣的回憶,我們在父母親的陪伴下快樂地成長,畫面如此溫馨,如此和睦。

童年時期,父親發生意外,因被一個上尉陷害而流浪他鄉,而盧梭則在鄉村度過了兩年快樂的時光,而且和他表哥情投意合,擁有不少的童年樂趣,鄉村生活成爲他美好的記憶。環境對一個的性格形成具有不可脫離的關係。喧鬧的城市讓人性情暴躁,平靜的鄉村生活則讓人心境平和。正如盧梭所說:“這種鄉村生活的樸實給我一個無價之寶。”鄉村的生活方式是溫和的、親切的、寧靜的,它源自於大自然最真實的一面。假如盧梭能在鄉村生活得更久,則他的性情也不至於如此憤世嫉俗和憂鬱。

12歲的他開始當學徒,師傅的專斷蠻橫和粗暴的待遇,讓他無法忍受,並且還讓他染上了許多惡習,比如撒謊、盜竊、貪婪、隱瞞、掩飾等。一年後他被迫外出流浪,過着漂泊無依的生活。最無恥的興趣、最骯髒的惡習取代了那些美好的消遣,那是一種多麼令人難以接受的轉變。盧梭的本性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被扭曲的。正如孟子的“性善論”,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或多或少受到身邊一些人和環境的影響,如果我們的自制力不強,就很容易使自己的秉性受到玷污。一旦染上惡劣的行爲習慣,就會像一滴污黑的墨水滴入大缸裏,逐漸擴散,最終攪渾了一整缸的清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僅需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從事的工作,也要視工作的環境狀況來選擇。

後來,盧梭在古豐伯爵家當過僕人,過流浪着的日子。期間他體驗到民間的艱辛苦楚,感受到百姓所遭受到的欺壓,並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盧梭對音樂和文學有着一股熱情,他還發表了多篇《歌劇》、論文、和小說等等。晚年的盧梭定居於巴黎郊區清靜的一間小屋裏,他和質樸善良的泰蕾茲在一起生活,得到了暫時的安寧和清靜。這裏是盧梭逃避塵世紛擾的避難所,心靈自由飛翔的伊甸園。盧梭的晚年是不幸的,由於長期的流浪生涯和對敵對勢力無休止的迫害,他的身心和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健康情況急劇惡化。盧梭的一生充滿坎坷,不由得是令我感嘆。所幸的是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對於兒子,盧梭拋棄他的初衷其實是出於一種愛。他知道憑自己的經濟情況無法撫養自己的孩子,把他們送到育嬰堂讓國家培養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

縱觀全書,我們可以看出盧梭的性格、志趣、愛好,正如他自己在該書幾近結尾處所說:“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他們去從頭到尾地進行批判:我堅信,人們將總歸會看到一個正直、善良、無怨無悔、與世無爭的人,一個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且更容易忘記別人的過錯的人,一個在愛戀溫馨的激情之中尋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個凡事都實心實意到了不謹慎,到了難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盧梭的性格熱情奔放而又極端敏感,性情乖戾而又正直善良,大悲大喜而又無盡悲觀,渴望理解而又生性靦腆,憤世嫉俗而又熱衷癡情。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坦誠但也有掩飾。他對事物的本質有着不屈的堅持,他對公平公正有着堅決的維護,他對寧靜安穩的生活有着無限的憧憬,他對道德淪喪的小人有着兇狠的鞭笞,他對隱藏功利之心的人有着本能的`厭惡,他對女性有着狂熱的追求和嚮往。他對人生的看法是如此犀利透徹,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一個背井離鄉、受盡冷落的人,一個疑心重重、無比高傲的人,一個城府很深同時又什麼都不會隱瞞的人,一個蔑視一切同時又需要一切的人,一個捲入許多不可饒恕的事情中的人,他卻仍能保持靈魂的純潔。盧梭,是屹立於時代之上的聖人!試想,在追名逐利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像盧梭一樣始終保持着自己人格的自由呢?我們做不了品德高尚的恨世者,但我們至少可以從中受益,來改變自己的價值觀。

盧梭情操高尚,漠視金錢,鄙視富貴,崇尚自由,對下層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躋身上流社會時,卻始終不願去過貴族們的那種奢侈豪華生活,只是祈求過上一種寧靜的、不受紛擾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盧梭的眼裏,平民的世界遠比上流社會真誠而高尚。於他而言,“人們得到的金錢是自由的工具;追求的金錢則是奴役的工具。”此話流露出他對金錢的巨大輕視,讓人對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依我所見,金錢能夠滿足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問題,但我們決不可成爲它的奴隸,貪念只會增加煩惱。增加自己的負擔和束縛。對於金錢,我們在追求的同時也要保持一顆淡泊的心,畢竟有些樂趣並不是金錢能夠給予我們的。只是,迴歸到現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能夠做到不爲名利所惑,不被高官厚祿所動的人,又有多少呢?

盧梭的感情生活十分豐富,甚至有點放蕩不羈。他對許多女人有着強烈的愛慕和慾望,幾乎爲他所遇見的每個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而傷感的眼淚。或者

他對女人的愛戀正是源於一顆太強烈、太癡情、太溫柔的心。他有着爲數不少的風流豔史,例如幼年的他對維爾鬆小姐和戈桐的愛慕,到達了一種狂熱的境界;對瓦朗夫人更是像火一樣熱烈,把她當成自己的“溫柔的母親、親愛的姐姐、迷人的女友”,最終成爲盧梭的情婦;對加萊小姐、格拉麗芬小姐有着熱衷的嚮往和追求;對拉爾納熱夫人有着曖昧的情人關係等等。對於此,我更多地認爲盧梭更加偏愛女性的美貌而不是源於內心純潔的愛,那僅僅是因爲美貌而片刻引起的性慾。又或者是一種戀母情結,因而對年齡幾乎可以充當自己母親的女人也會產生一種狂熱的愛慕。作爲一名讀者,我並沒有心存惡意要中傷作者。但在感情這方面,我覺得他應該接受批判的和自我反省,他這種過分風流的作風讓我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反感。最後,總的來說,《懺悔錄》給了我很多感觸,它對我日後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念也有所影響。盧梭坦然率真的態度、高尚的生活情操和人格將會讓我受益終生。

  懺悔錄讀後感範文篇4

這次在書城沒有找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正如盧梭自己所說,“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爲人,我以同樣的坦率道出了善惡。我既沒隱藏什麼醜行,也沒添加什麼善舉。”盧梭確實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膽的,他是敢於剖析自己的人,對自己動手術刀。我自己的感覺是,我讀着讀着就感覺其實他不必懺悔,我已原諒他了。

盧梭少時讀書的積累《宗教與帝國史》《名人傳》等,這爲後來打下基礎,文中多處提到書,自己當學徒時,也是爲了擺脫孤獨吧,“除了閱讀,什麼也不再幹了,包括偷竊”,可以看出,讀書有多重要,自己以後會趁大二時間豐富,多讀書,讀好書。偷竊,盧梭沒有掩蓋事實,也透露了一種犯罪心理,“我覺得捱打是對偷竊的一種補償,讓我有權繼續偷。”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當小偷處置,就是允許我當小偷。”從中,我們也可以瞭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們就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無所謂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過我哆哆嗦嗦地遞給她的信”,與其說瓦朗夫人是盧梭的情婦,倒不如說瓦朗夫人是盧梭的半個母親,或者反過來說,盧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盧梭筆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盧梭頂禮膜拜的。即使後來盧梭幾乎被拋棄,他都沒有貶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盧梭從小失去母親,盧梭缺少母愛,在我眼中,或許盧梭把瓦朗夫人當做自己的母親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彌補了自己心中關於母親的空白,所以盧梭纔會死心塌地吧。

盧梭對父親,對一般人來說,如果對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惡吧,但盧梭對自己的父親多得是崇敬,“他還是以爲好父親”,這一點是很令人讚賞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沒淪陷,就會還有做人的底線,就是個好人。

在讀這篇著作時,自己發現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對教會,天主教和新教不瞭解,讀起來有點吃力,自己以後會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說實在的,我搞不懂盧梭到底在懺悔什麼,他像是在寫自傳,人生中誰不犯一些錯誤呢,有的錯誤也是外在的條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樣地自我懺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盧梭反省錄,甚至回憶錄。不管怎樣說,這種自我反省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我們需要不斷反省自身,完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