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4篇

電影2.38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4篇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1

電影《南平紅荔》是一部法院題材的主旋律作品,根據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詹紅荔先進事蹟改編而成。由鄔君梅擔綱女主角塑造詹紅荔形象,濃縮了她身爲法官、母親、妻子等多種身份背後,所做的平凡與不凡的事。電影在一座廊橋,一片青山綠水中展開,一位“法官媽媽”,一羣新生的少年,一段段少年審判實踐中的片斷,還有那厚重的母愛,影片故事感人至深,情節催人淚下,法律和社會教育意義深刻,對詹紅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詮釋。

影片主人公詹紅荔,從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審判庭工作10多年間,所審結的5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成功感化幫教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受到當事人和羣衆的高度信賴。她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建立了預防未成年犯罪體系和新生少年融入社會機制,傳遞司法溫暖,化解社會矛盾,被人們稱爲"愛民爲民,情鑄和諧"的好法官。

在該影片中主要圍繞詹紅荔與何剛、李成龍、方超3位失足少年的故事而展開。懵懂無知的何剛在一次打架鬥毆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兩個家庭遭遇了滅頂之災。一方面對喪子之痛,另一方面對鉅額賠償款和獨子的牢獄之災。兩方都是崩潰了的父母,遊走於他們之間忍受歇斯底里的責難和謾罵的是看起來頗有些忍辱負重的詹紅荔,就是這樣簡單的裝束不停地行走在兩個家庭之間……

通過這三個案例的展現,讓觀衆深深感受到,詹紅荔充滿了憐憫與疼愛,總是安慰和幫助那些失足少年及其家人,給他們以生活的勇氣;遇到困難和委屈,她也會困惑和焦急,甚至流淚;同時,她又有作爲一名法律人的堅持,面對困難,她選擇相信法治,積極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如何運用法律手段去幫助少年們找到一條真正忘記黑暗過去,去勇敢的迎接光明未來的辦法,從而體現了她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充滿愛心,時刻以那些失足青年爲念的崇高品格的同時,更着力刻畫她作爲一個普通法官如何在故事當中經歷了困惑、思索後如何獲得成長,最後用看似微小的力量推動我國法治建設前進的過程。

在短短的90分鐘影片中,從不同的故事和不同人物的命運得到充分的展示。影片結尾的廊橋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對於兩岸的百姓來說,廊橋是一種建築,是跨越河水障礙的工具;對於失足少年來說,少年法庭就像一座橋,這些孩子從我們的橋上走過去,我們一個也不能讓孩子落水;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潔身自愛,清正廉潔也是我們必修的課程。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2

爲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於下午,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全體黨員活動,觀看電影《南平紅荔》。

影片故事感人至深,情節催人淚下,法律和社會教育意義深刻,對詹紅荔精神作了很好的詮釋,也給我們各位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懵懂無知的何剛在一次打架鬥毆中不慎刺死了另一名少年,兩個家庭遭遇了滅頂之災。一方面對喪子之痛,另一方面對鉅額賠償款和獨子的牢獄之災。兩方都是崩潰了的父母,遊走於他們之間忍受歇斯底里的'責難和謾罵的是看起來頗有些忍辱負重的詹紅荔。一個小小女子,卻是承載着法律的正義和權威,負荷着生命的尊嚴。

所幸的是,在多方愛心的澆灌下,何剛積極接受改造。只是出獄後的李成龍和方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一個是再次鋃鐺入獄;另一個是再怎麼努力也沒逃脫社會中歧視的大網,最終無法忍受他人的排斥,從十六層的高樓上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花季的生命。

他最後留下的一句話是那麼清晰:“我只是好奇偷了一臺電腦,只是沒想到這臺電腦這麼貴,貴到我用一生都還不清”。是啊,有時候我們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不近人情”。聯想到我們現實中,我們是一名人民教師,每個教師都面對這幾十個孩子,難免會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在這時候,我們就要放正心態,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就如影片中詹法官說的“橋是跨越障礙的建築”,在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就是這座橋,我們要盡我們所能,幫助孩子從橋上走過去。

結合我們當下開展的黨的羣衆路線,作爲人民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常常照照鏡子、洗洗澡,先做好自己,爲孩子們樹立起一個好榜樣!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職業是教書育人,每當我站上三尺講臺,面對我的學生,我會以最飽滿的情緒和最認真的態度上好每一堂課。課上,我和孩子們之間是師生關係,我們彼此尊重,互相友愛;課下,我們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親人,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包容。教好書的同時還擔負着育人的重任,在我看來和育人相比,教書是次之。

一個人,要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學問,這兩件事情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我認爲,人可以沒有學問,但不能沒有道德。這是一名教師的沉甸甸的責任!

大愛無聲,大象無形,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雖然每天做的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堅信唐代大詩人杜甫所說過的一句話:“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經過歲月積澱的小愛,終將會匯聚成大海!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3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文藝作品是生活的教科書。”電影也是生活的教科書,通過電影的認識功能能給人以認識、給人以智慧,能培養人的想象與思考,作爲觀衆的我們則像是一個聆聽者,去感覺,去虛構地體會一些自己無法觸及的情感,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本質,瞭解人生的真諦。

很多優秀的電影作品都能讓觀衆看後受益匪淺,《南平紅荔》就是這樣一部非常優秀的影視作品。《南平紅荔》是一部法院題材的作品,根據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詹紅荔先進事蹟改編而成,該片講述了詹紅荔法官傾心幫扶挽救失足少年的生動感人事蹟。

這部影片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是影片中的方超讓我很震撼,方超因偷竊罪入獄,在出獄之後決心改過自新,但是當他打工的飯店顧客手機丟失時所有的人都懷疑他。他選擇離開這個地方來擺脫偷竊着頂沉重的帽子。但是他的離開也爲讓他走出這樣的陰影,最後選擇了輕生結束自己的人生。他站在16層的高樓上給詹紅荔打電話說:“我只是想聽聽詹媽媽的聲音,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很久都沒有媽媽的關心了,直到遇見了您,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詹媽媽,我只是好奇偷了一臺電腦,只是我沒想到這臺電腦這麼貴,貴到我用一生都還不清……”這樣的情節讓人心情沉重,很多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不是很成熟,又缺乏正確的引導,所以做錯了一些事。對於這些未成年人我們社會應該不放棄、不拋棄,爲迷路的他們指引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中國未成年人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然這部影片帶給我犯罪時不滿十八週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其犯罪記錄予以封存。除司法機關爲辦案需要和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以外,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她真正做到了以公平爲念,勿忘慈悲。以平常之心堅持依法辦案、秉公辦事捍衛法律的尊嚴,也以超常之情讓犯過罪的孩子有好的歸宿,讓更多罪犯止步於法庭之外。

雖然我並非一個法官,但通過觀看《南平紅荔》也有了很多的感悟,愛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如果我們每一個人能像詹紅荔法官那樣從心底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心底愛他人、愛社會,那麼我們的社會會更和諧,明天會更加美好。我在以後也會努力向她學習付出更多的愛,續寫我和這個電影的故事。

電影《南平紅荔》觀後感4

關於青少年犯罪的電影裏,或許還很多人還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播放的一部名爲《少年犯》的電影,這是一部描寫少年犯罪份子在學校般的監獄生活中,在“教育、感化、改造”的政策指導下走上正路的故事。影片《少年犯》還採用監獄實景拍攝,選了十八名犯罪少年做演員,以紀實風格的寫實主義手法逼真地再現了少年犯服刑、改造的生活,揭示了少年犯罪的家庭和社會根源。

而今,根據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庭長詹紅荔爲原形改編創作的影片《南平紅荔》,是用電影藝術的手法,以主人公詹紅荔積極探索實踐未成年人輕罪記錄封存制度爲主線,生動地再現了詹紅荔同志對失足少年傾注母親般的真情大愛。

但無論是《少年犯》還是《南平紅荔》,對於影片表現的青少年問題、成年人的責任乃至於整個社會,一個避之惟恐不及的地方,濃縮了多少人生的嚴峻。影片無疑宣傳了法制的尊嚴,卻絲毫不去圖解法制的具體條目;而在至力於開掘社會主義法制的人道內容,從法與情、罪與愛的矛盾和統一中組接成電影蒙太奇,使得電影鏡頭裏有了X光的透視了,讓觀衆從理智和情感的交融中去感悟法制的必要。這一點是一種深層次的。

對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猶如電影《南平紅荔》裏面所呈現出來的獨特個性和鮮明特色,就是這部影片的藝術風格,它充分體現着創作者的藝術感覺和審美趣味。影片分別以何剛、李成龍、方超三個失足少年爲線索,他們的不同命運構成了影片的核心故事。倘若是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點(如機體需要增多、性早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衝動、模仿某人、獵奇新事物等),以及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總體上偏年輕的客觀情況,使得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案件中所佔的比率較高。

而爲削除未成年人氣犯罪前科記錄的不利後果所提及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刑事訴訟法在未成年人犯罪領域的一次進步。“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並不等同於“前科消滅制度”,主要考慮到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封存的價值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促進其儘快迴歸社會,並免受因已經接受過懲罰的犯罪行爲再次受到社會的歧視。

電影《南平紅荔》由鄔君梅擔綱女主角塑造詹紅荔形象,濃縮了她身爲女人、法官、母親、妻子等多種身份背後,所做的平凡與不凡的事。或者,對於電影《南平紅荔》裏的青少年中,圍繞着家庭、學校、社會的氛圍裏,在這種綴連中揭示青少年不同的犯罪原因和走向自新的歷程。應該說着重清楚在現實生活中對避免青少年犯罪的成長道路,更重要的是恆之以理、動之以情、授之以知識相結合起來。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明天,青少年所面對的是一個更具誘惑力的社會,引導青少年走向正途,是家長、學校和全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