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奪冠》電影觀後感4篇

電影1.81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奪冠》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奪冠》電影觀後感4篇

《奪冠》電影觀後感1

中國女排的精神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他詮釋的是:“爲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這種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一直將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一直激勵着我。古人云:“人貴能持之以恆。”這句話也不證實了這個道理嗎?正如中國女排,他們在經歷了11年的低迷期,在關鍵時候壓不彎,踩不扁,打不垮,頂的住,扛得起,最終榮登世界之巔。中國女排因爲努力,因爲堅持,他們成功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不努力。

我們要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他們吃苦不怕累的精神。人生有苦也有甜,想過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應該用汗水,淚水刻苦鑽研,苦中作樂,無所畏懼,迎難而上,勇攀高峯。

《奪冠》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幹,勇於創造,奮力拼搏,銘記初心,牢記使命,將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學習,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爲祖國繁榮昌盛,實現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奪冠》電影觀後感2

中國女排曾奪得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1982年和1986年世錦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創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後又在2003年世界盃、2004年奧運會、2015年世界盃、2016年奧運會四度奪冠,共九度成爲世界冠軍。中國女排是中國三大球中唯一獲得冠軍獎盃的隊伍。

“女排精神”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後的經驗總結。當代“女排精神”可概括爲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棄、自強不息。

“女排精神”的關鍵人物當數“鐵榔頭郎平。”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女排和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僅是贏得冠軍,更是知道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郎平這樣鼓勵她的“戰士”。

30多年來,中國女排就是以這樣的拼搏精神激勵自己,戰勝困難。就算狀態處於低谷,就算實力不佔上風,但她們咬牙堅持,絕不後退。正是在高峯與波谷的顛簸中,在讚美與質疑的嘈雜中,在勝利與失敗的摔打中,在誘惑與謾罵的交替中,中國女排不迷失、不信邪、不動搖,把所有的困難照單全收,把所有的不利化爲動力,任驚濤拍岸,看潮起潮落,一次次以拼搏的姿態帶給我們驚喜與感動。“再難的逆境也絕不言棄”,“可以被打敗但是絕不會被打倒”,“哪有什麼洪荒之力,不過是在咬牙堅持”,中國女排正是憑着這樣的執着勇毅去拼搏去奮鬥。

其實我是個怕困難的女生,“女排精神”對我有很大的鼓舞,今後我要把女排的這種精神用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習中碰到難題,不要退縮,要開動腦筋,尋求答案。生活中碰到困難不要馬上向大人求助,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做個迎難而上,積極立志的女生,加油!

《奪冠》電影觀後感3

天高雲淡,看看《奪冠》。

這是兒子的假期作業,也是我的假期安排。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文藝作品的解讀都有多面性,哪怕如《奪冠》這樣的國慶檔期主旋律電影都不例外。有人把它看成《郎平傳》,有人把它看成《郎和陳的故事》,我看到的是價值觀的變遷,集體和個人關係的變化。

老女排能取得五連冠,這是集體主義的勝利,外在條件貧乏不堪的情況下,正是強調“我們”而非“我”,才最大限度凝聚了力量,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彌補了技術和科技的不足。這也是我們理解的女排精神的第一個層面,拼搏,努力,即便一身傷病,也無怨無悔。

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女排隊員已經是九零後,這代人已經不是靠空洞的雞湯和體制的壓力所能動員。所以會有陳鹿離開考大學,丁霞會說她心中的那個人就是她自己,朱婷會咆哮“我會成爲你,你滿意了嗎?”郎指導不愧是具有國際視野的金牌教練,她的三大改革除了戰略戰術的意圖,還有很核心的一點,就是尊重每一個個體,所以會變“主力——替補”爲“首發非首發”,會鼓勵球員們談戀愛,會對朱婷說“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你不用成爲我,你只要成爲你自己。”我覺得這可能是電影表達的女排精神的`第二個層面:尊重每一個個體,讓每個人成就自己,而非僅僅只是在爲集體去努力。

集體主義和尊重個體其實並不矛盾。新一代女排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更加精彩的比賽,還看到了同樣精彩的隊員,惠若琪、張常寧、丁霞等等,我們喜歡這批女排隊員,不僅僅因爲她們獲得了冠軍,不僅僅因爲她們膚白貌美大長腿,還因爲她們真實而個性紛呈。

讓每一粒種子都能肆意蓬勃,春天會更加溫暖而熱烈。

《奪冠》電影觀後感4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戴着金絲框眼鏡的郎平(鞏俐飾)坐在美國隊教練席上,大氣沉穩,目光如電;中國隊教練(黃渤飾)站在場邊,全神貫注,面帶笑容。中國隊教練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影片開拍前一年,劇組就開始全國尋找演員。最初決定找身高在1米8以上的女性做演員,先教她們打排球然後再試拍,但拍出來效果不夠好,也難怪,凡事都是講專業性!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劇組重新開始,在全國上萬名排球運動員中海選,覆蓋範圍從中學校隊,大學校隊,到省隊,甚至還有前國家隊成員。

歷時半年經過數輪海選、淘汰、表演、訓練,終於定下十二位,飾演老女排的演員。其中的陳展,是前國手,曾隨中國女排國家隊出征2014年世錦賽,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出演了孫晉芳一角。導演陳可辛選角時,曾表示過,他不要人氣流量明星,他只要實力派演員。

國家隊選手專門抽出8天時間來集中拍攝,包含了平時訓練,以及比賽時的電影畫面,如此專業的製作,可見《奪冠》的誠意了。

通過短短的預告片,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一種精神、兩種傳承、三代傳奇的故事主線,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的辛酸以及發展的曲折,讓大家更加明白體育精神的精髓,讓我們更加熱愛和尊重體育。

《奪冠》的題材以中國女排爲背景,本就爲電影帶來了很高的關注和期待,加上鞏俐、黃渤等實力派演員的加持,預估會帶來電影票房的高潮。

在電影院漸漸破冰放片時,很多春節檔的大片,爲了票房依然沒有選擇上映,而《奪冠》選擇提前放映,正如影片中的不怕輸、不服輸的精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