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關於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電影2.19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1

那日,看完《鋼的琴》,我不禁抹下兩滴眼淚來。

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兒。妮兒很愛彈鋼琴,她的父親是某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一次,因爲妮兒在鋼琴室練琴練的很晚,妮兒的父親就這樣丟了工作。妮兒的母親因爲家裏太窮已經不想跟她爸爸過日子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艱難的抉擇。妮兒說,誰能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過。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撫養權。妮兒的父親爲她做了架木頭鋼琴,木板上畫着琴鍵,發不出任何聲音。父親說,只要心裏有音符就能聽得見。但有一天,他聽說女兒要跟媽媽過就賭氣把那架木鋼琴砸了。女兒哭着不走,說,不跟媽媽了,永遠跟着爸爸。聽了這句話,妮兒父親的氣消了,又覺得有點對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幾個要好的哥們去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琴計劃失敗,他也差點進了公安局出不來。他還是不甘心,到圖書館借了本《怎樣做鋼琴》,他從那堆俄文中一個詞一個詞地翻看詞典,翻譯成了中文,經過幾番周折,妮兒的父親終於做好了那架鋼做的琴。但父親爲了讓妮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最終卻放棄了對她撫養權。妮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放鋼琴的廢棄工廠。在那裏,妮兒用她那雙手,彈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聲。

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父愛是那麼的感人:妮兒的父親是多麼地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爲了安慰女兒,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鋼琴。琴彈不出任何聲音,他卻告訴女兒,音樂是用心去聽的,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的。後來,爲了挽留女兒,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幾百個琴鍵的鋼琴。妮兒的父親用愛編織了數不清的善意謊言。當最後妮兒用稚嫩的童聲問她的父親,這琴能彈出聲麼。父親肯定地告訴妮兒,一定能。我的眼淚就像珠子斷了似的,流了下來。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愛孩子、到老依然對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們總以爲孝敬父母的事來日方長,時間還多着呢。可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媽媽的鬢角有了幾許白髮,爸爸的腰不再挺拔。當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裏時,時間卻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從現在起,替父母分擔一些活兒,以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2

九十年代北方的重工業城市,破舊的鋼鐵廠,蕭瑟的街道,黃昏時緩緩開過的火車,甚至是那兩個陪伴了幾代人、一直豎立着的'、不停往外排煙的煙囪都在無時無刻的渲染着一種衰敗落魄的氛圍。故事以葬禮開頭,以小元彈着陳桂林做出來的鋼的琴結束,發生在萬物凋零的冬季。整個影片和這個落魄的城市一樣低沉,爲數不多的笑點都讓人隱隱地透着點心酸。

看完《鋼的琴》後,對陳桂林的印象是驚訝的。他會彈琴,雖然自己沒有條件,也在盡力滿足女兒小元的興趣愛好;在所有人都在簽字反對炸煙囪的時候,他能獨闢蹊徑,想出一個看似不可思議卻又貌似可行的辦法,儘管到最後煙囪還是沒能留下;在四處借錢碰壁之後,他在圖書館查閱書籍,召集好友,決定自己做出一臺鋼琴,讓女兒留在自己身邊。作爲一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下崗工人,他給人的感覺是成熟,先進,前衛並且敢想敢做的,與同時代的其他工人是不同的。

電影中陳桂林帶着女兒在朋友家練琴,被幾位女老師嚴令禁止。身爲老師,卻不能理解一個孩子對鋼琴的熱愛和一個父親對女兒的父愛;身爲女兒,卻對愛她的父親說誰給她買琴就跟誰這樣的話。

偷琴失敗後,陳桂林在黑暗中、燈光下、抽着煙、飄着雪、彈鋼琴。那好像是陳桂林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後的心理狀態,他沒錢也沒辦法給小元一架鋼琴。

小元親媽來看小元,給小元買了很多東西,小元問他怎麼想的時候,陳桂林激動到把小元趕出去並且把之前自己用木板做的鋼琴都推翻踢毀。此時的陳桂林該是在生氣小元的要求,更氣憤自己的無能爲力。

……

這些情節都能夠讓觀衆輕易的感受到陳桂林對女兒的愛,爲了留下小元而做出的努力。

影片裏對城市環境的鏡頭的刻畫也毫不吝嗇,一羣人在倒塌的樓房上、髒亂的鋼廠裏、枯黃的早木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反襯出在這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們有條不紊地做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而讓人生出一種敬佩的感情。最後鋼琴成功造出來了,陳桂林卻主動放棄了小元的撫養權,而那兩根菸囪,最終也還是沒能留下來。結局或許是悲傷的,但是從整個電影的基調來看,這樣的結尾又不讓人覺得意外而且容易讓人接受。

也許對陳桂林來說,套用汪工說的話: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爲一段美好的記憶!

  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3

今夜無事,靜心看了一部次新國產影片《鋼的琴》。之所以在友人從國內帶回來的一堆copy碟片中選擇這部片子不是因爲其他,只是因爲對片名感到好奇。

人在南非很長時間了,對國產影片瞭解不是很多,但是依稀印象中,感覺近些年能真實反應國人生活狀況的片子並不是很多,貌似忽悠類,腦殘娛樂類,高大全類的片子成了主流,熒幕上看來看去,還是10年前那幾張老臉在晃悠。

但是,看完這部片子,我不由得從內心發出一聲讚歎:“小製作大內容鋼的琴父的愛人間情。好!”

影片的整個結構框架和劇情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在90年代中期,在東北某地,承受老國企改制後惡果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爲了能和離婚妻子在爭奪女兒的戰鬥中勝出,和周圍一羣同樣是下崗工人的夥伴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做出了一架鋼琴。

影片以主人公制作鋼琴爲線索,深入刻畫了當時下崗工人的生活狀況,殘破的家庭、不幸的婚姻、拮据的經濟條件、僅能勉強度日的臨時工作……。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深深展現了主人公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對女兒的深切的愛,以及對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還有就是下崗工人之間深厚的階級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義氣吧。

影片敘事性強,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不拖沓,沒有無病呻吟的矯揉造作,沒有說教,沒有煽情。只是用鏡頭把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婉婉道來。雖然樸實無華,但也不是說影片平淡。其結尾有點歐亨利式的,主人公在鋼琴就要做好之前突然放棄了,因爲他的一個朋友被捕使得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狀況是無法給女兒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的。但是在女兒歸了女方後,他又帶着大家一起完成了鋼琴的製作,這時候的他不僅僅是在做鋼琴,而是爲了通過製作鋼琴這件事來證明自己對生活的抱有的樂觀態度和自身的能力。

影片的實景拍攝相當不錯,如簡陋的住宅、髒亂的街道、破舊的廠房,斑駁的圍牆、過時的標語,灰色的天空……讓觀衆彷彿回到了過去的時光,在心中產生不少共鳴。

《鋼的琴》的背景音樂相當不錯,老港臺歌曲,老革命歌曲,前蘇聯經典歌曲,俄羅斯的搖滾樂輪番上陣,烘托了影片氣氛,感染了觀衆的情緒,也是整個影片中的亮點之一。

影片的充滿東北口音的對白很詼諧,有點小品的風格,但不貧嘴,不招人煩,還充滿了喜劇元素。爲影片沉重的時代背景稍稍鬆了綁。

我喜歡女主人公秦海璐的表演,本色地把一個敢愛敢恨,執着的東北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人公的表演亦是相當出彩,儘管不顯山露水,但是讓人感覺他的表演就是這部影片的靈魂,簡約成穩順暢。

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國產影片的希望,不求大場面大製作,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把要說的事情講清楚了,表演明白了,讓觀衆認可了,那就是部好影片。

  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4

閒來無事整理一下電腦,看到一個幾年前的電影《鋼的琴》,已經忘記劇情了,拖着鼠標快進的瞭解一下,影片中有秦海璐出演的,出於對她的喜歡於是又重溫了一遍。

劇中裏面小元的母親找了個賣假藥的有錢人結婚了,想給小元更好的環境,把她接走,而小元的父親想把她培育成爲一名鋼琴家。因生活條件所限沒有辦法給小元買鋼琴,在多方想辦法後,決定給小元做一架鋼琴,召集了自己所有的朋友,義無反顧,想做木架鋼琴,卻因木料所限而改做鋼架鋼琴,從琴絃到琴鍵,自己和一位鋼琴廠的工程師研究蘇聯文獻,雖中間有些許曲折,但最後還是成功的做出一架鋼琴,在影片的最後,當那架浸透着所有人希望和汗水的鋼琴慢慢由破舊的工廠中移動出來時,桂林拿着一把破舊的小椅子,放在鋼琴前,對小元說:"來,試試。"

破舊的凳子、破敗的工廠、一架純鋼製的"鋼"琴,如果你的父母將這些擺在你的面前,你是會開心的坐在上面彈奏一曲自己最擅長的音樂,還是一臉嫌棄的走開,告訴父母自己同學家的鋼琴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時代很多人都遺忘了艱苦、汗水、節約,只知名牌、享受、浪費。在拿出自己送給小元的禮物時,桂林臉上並沒有送給女兒禮物時的驕傲感,更多的是沉澱、是滄桑,還有一絲訣別,小元用那架無論是聲音還是外形並沒有很出色的鋼琴彈奏時,桂林臉上終於出現些許動容,在我聽來儘管聲音並不十分悠揚,但那鋼琴聲會使人永遠銘記。小元是幸福的,雖未得到一架正規德國製造的鋼琴,卻可以收到童年最珍貴的禮物,試想在我們小時候,有誰收到過父母親手製作的禮物,並且又是如此貴重,這架鋼琴細節上可能並不精緻,但它卻永遠留存在音樂揚起時在場所有人的心中。桂林是成功的,他雖然沒有錢,但是卻有着一幫鐵哥們,無論是偷琴還是造琴都跟着他義無反顧,他夠義氣、夠敞亮、夠朋友!

這部影片當年他它打動了無數觀衆,影片中不時想起悠揚的音樂,讓觀衆感受到在鍊鋼廠這樣一個純工業化的地方也有音樂家、歌唱家、手藝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任何人都擁有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人在衣食無憂時只把興趣當愛好,閒時拿出來玩玩,只有在走投無路時纔會發現興趣能成爲飯碗。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身處泥淖,我依舊有像百合一樣高潔的人格,身處城堡,我依舊也不會荒廢人生,人生要過的充實一些,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心靈上的空虛、無歸屬感,需要依靠外物填補自己內心,捱過時間。

  電影鋼的琴的觀後感5

看完《鋼的琴》,心潮澎湃。其實,高手在民間。

幾個鋼廠的工人,可以造出鋼琴。試想,如果讓他們造航母呢?他們會不會想出方法?

電影的一開頭,影片黃昏的顏色和極富浪漫色彩的煙囪,讓人一下子想到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難道這也是一部浪漫主義電影?隨着故事的推進,慢慢感受到,故事情節很好懂。雖沒有波瀾,但節奏緊湊。讓人不禁佩服張猛導演的時代感。如果換其他人執導,恐怕又會不斷的煽情,讓人不得不感到陣陣肉麻。

音樂是《鋼的琴》中非常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從頭至尾,一直貫穿着蘇聯歌曲,而且故事的背景是在鞍山。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大躍進時的大鍊鋼鐵。畢竟是喜劇片,在傳統的蘇俄風格音樂之間,出現了超級瑪麗的背景音效,讓人會心一笑。女一號的歌聲更是讓人耳中一新,無論是音腔的把握還是節奏的掌控,都無比的準確和到位。看完前半截時,我還誤以爲她最終能在電影中成爲著名的歌手呢!如果拍第二部,可能會這樣安排情節吧!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情感的電影。在2011年中國電影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鋼的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這麼好的口碑,的確離不開劇中人與人的情感:親情和愛情。鋼琴的外殼本身就需要用木材來做,受客觀條件限制,只能用鋼材。而最終的效果,非常震撼。銀質色的外殼,雖沒有木質鋼琴外觀那麼細膩,卻彰顯巍峨磅礴的大氣。當鋼的琴被吊着放下來時,整個氣勢煞然入目,所有人的心都爲之動容。我們不能不爲男一號陳桂林豎起大拇指。愛,到底是什麼?不是給你家財萬貫,而是願意爲你付出自己的全部。電影結尾時,小元的手指靜靜的在鍵盤上跳躍。故事最終沒有說小元跟誰走,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關於愛情,也是一大看點。大家看到了陳桂林和淑賢之間的感情,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早的結爲鴛鴦。但中途突然插進了那個“廚子”,這讓許多男性觀衆對淑賢的印象降了一格。其實,個人認爲,作爲男人,一定要給女人幸福。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身體上的。如果你一直讓她寂寞,她的身體很有可能背叛你,儘管她很愛你。還好,最後兩人還是成了一對,陳桂林和“廚子”也和好了,結果皆大歡喜。

《鋼的琴》的人物對白是非常幽默的。東北方言本身聽起來就很詼諧親切,再加上電影本身具有的喜劇感,在觀看此片時可以說是平均每三分鐘要笑一次。

提到喜劇電影,好多人會首先想到星爺的無厘頭和馮小剛的馮氏幽默。而東北話的幽默我們最早是從本山大叔身上看到的。在電影中出現東北方言,一股質樸純真的感覺油然而生,發自肺腑的笑覺不禁流出,讓人捧腹。

總而言之,《鋼的琴》非常優秀,是繼《瘋狂的石頭》後有一部驚駭世俗的小成本電影。而這種電影,纔是人民大衆所想要看到的。什麼《孤島驚魂》《白蛇傳說》,都是浮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