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觀電影《誤殺2》後感範文(通用5篇)

電影3.24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誤殺2》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電影《誤殺2》後感範文(通用5篇)

觀電影《誤殺2》後感1

今天下午在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誤殺2》。《誤殺2》主要講述了:林日郎與妻子阿玲、兒子小蟲一直過着清貧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兒子小蟲突發意外急需救治,幾經周折,走投無路的林日郎爲了救兒子決定放手一搏,並制定了一個驚天計劃。

看了這部電影,我被林日郎的父愛所打動。是的,人生在世,最主要的就是感情,特別是親情。因爲親情更加的血濃於水,更加的穩定持久。這部電影慢慢的都是父愛,體現出了父愛的無私,一個父親爲了就孩子還真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什麼都肯付出。古往今來,父愛如山,父愛的無私更加不必多說,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不僅僅只有《誤殺2》這部電影有濃濃的父愛,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父親給兒子買橘子的那艱難的動作,父親爲了不讓兒子受苦,忍着困難爲兒子買來了橘子。那時的父愛,那時的背影,多麼讓人感動,猶如這部影片一樣,父愛是多麼的珍貴啊!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得心靈得寒冷得冬天也能感到溫暖。也許有人說母愛更加偉大,其實不是,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是當時可能無法細訴,然而過後則是越體會越有感動,一生一世都難以忘記。記得有一年的冬天,我從家裏溜出去,溜到網吧裏上網,我的父親開着他的摩托車到處找我,終於在某一個網吧把我抓了出去,父親舉起他那凍得通紅的手,我閉上了自己的眼睛,等待着一個耳光的來臨,誰知道那一記耳光並沒有打下來父親那凍得通紅得手在半空中顫抖了很久很久。在回家的路上,我被父親的這種行爲深深的感動了,以前,我總覺得,父親不喜歡我,老是批評我嫌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批評,也是一種愛。父親的愛,如大海般深而寬廣。父親的教誨,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方的路。父親的付出,如同一把大傘,爲我遮風擋雨。

看完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決定以後不再調皮搗蛋,做一個認真學習,認真做事的好孩子,不再不聽話,不再讓父親操心。

觀電影《誤殺2》後感2

年底這個賀歲檔的好壞,比往年有着加倍重要的意義,市場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爆款。明天開畫的《誤殺2》,能否撐起賀歲檔?不少提前觀影的反饋,讓大家的心裏還是樂觀的,它和前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那匹黑馬《誤殺》相比,直抵觀衆內心深處的情感撞擊更強烈了。這是一部用愛和勇氣征服觀衆的電影。

《誤殺2》改編自豆瓣評分高達8.4的電影《迫在眉梢》,由萬達從華納兄弟手上取得合法授權,但在改編的過程中,爲了和國內觀衆的認知、情感相匹配,增加、調整了很多本土化的細節,使其戲劇衝突感更能讓今天的中國觀衆感同身受。

故事仍然發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林日朗(肖央飾)的兒子小蟲,被診斷爲心臟病,只有換心才能活。夫妻倆砸鍋賣鐵籌到了換心的錢,但和兒子適配的那顆心臟,卻被人半途劫走了……林日朗走投無路,只好持槍闖進醫院挾持人質,逼警方找回心臟,換兒子一條生路。

因爲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一個虛構的東南亞國家,所以它同時具備某種異域風情和華人風俗文化。肖央所飾演的父親林日朗,很明顯凝聚着我們熟悉的中國式父親的性格——內斂、沉默,不輕易把愛說出口,不給社會添麻煩,將一切日常困難都限制在家庭和由身邊親朋構成的小圈子內去解決。

幾處頗具匠心的處理,比如林日朗和兒子之間的情感互動方式,是踢足球。踢足球在另外一層意義上,是隨時爲旁人考慮的集體生活方式,是強調個體需要融入到羣體之中。

再比如林日朗也會對兒子說「我愛你」。中國人都明白,當父母和子女說「我愛你」的時候,這是一件生活中不平常的大事,意味着生活即將來到某個關鍵的時刻,某種嚴肅的情感需要表達。

如果說林日朗的隱忍剋制讓觀衆深深共情,那他被逼上梁山之後的憤怒和爆發,則讓我們內心如決堤之河。我們印象中的父親,正是如此啊。

這個角色讓肖央來演,是完美匹配的。或者可以反過來說,因爲父親這個角色是肖央,編劇會爲他量身打造某些性格特質,以凸顯他演技中的反差性和爆發力。

不能忽視阿玲作爲一箇中國式母親在這個家庭中的重要意義。她一樣的靜默和堅定,不過在父母兩人的家庭分工中,她承受了更多的瑣碎和對困難的感知,因此在日積月累中,她成了先崩潰的那一個。

而這,最終催動了林日朗的孤注一擲,所以在遭到可用心臟突然被奪走的不公對待後,他纔不得不迅速做出抉擇,自行謀劃這場興許能夠扳回一城的行動。

整個過程中,他也充滿着內向性,比如總在觀察與調整,又比如事實原委是一點點吐露出來的。他始終感念的,是這個家庭的完整,以及不得不做的犧牲對妻兒會有怎樣的影響,連後路都有仔細鋪好。

能抓住這些微妙的中國式情感特徵,並細膩有加地表現出來,而且還能由此倒推人物的行事邏輯和處事方式,繼而把他們在短時間內牢固立起,《誤殺2》的改編確實動了腦子,也走了心。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還能看到它在思想性上的一些進擊,而這是包含着現代意義的。《誤殺2》和《誤殺》一樣,在聚焦普通人命運以及表現社會現實的同時,做了非常複雜的更新,它需要更多層面的角色,並由此構建出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

負責移植手術的醫生達馬(宋洋飾)知道醫院盈利與窮人救命之間的矛盾,奈何在抗衡中總是處在下風。可即便是在夾縫中身不由己,他也還是盡力爲小蟲的生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種狀態,恰恰在戲裏戲外屢見不鮮。現場的警方也是這樣,最正義的警官張正義(任達華飾)一腔熱血,哪怕屢屢遭到各種勢力方的阻撓,也還是竭力促成這起事件的圓滿解決,尤其是,想要幫助林日朗走出困局。

新聞媒體同樣如此,當紅記者李安琪(陳雨鍶飾)冒着生命危險,也要曝光這起事件的真相,爲林日朗以及跟他一樣權益受到侵害的普通人發聲。

可以看到,在符合本土語境的前提下,每個調整過的人物都很豐滿,他們的立場與心性,都對那個牽繫着衆多利益、把柄、欺瞞的場域形成左右的力量,不斷推動故事往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而且,即便對《迫在眉梢》瞭然於胸,觀衆也未必能夠猜對《誤殺2》的故事,會在什麼地方落腳。爲什麼一個故事講兩遍還有興頭,這個「意想不到」就是趣味所在。

還有一個地方我們不能忽略。「誤殺」這個概念,在第一部裏是意外的突發事件,是不得不反客爲主去佈局。但在這一部裏,誤殺是掌握之中的結果,是蓄謀已久死而無憾。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裏看到自己被「誤殺」的影子,那也許是網絡輿論,又也許是亂貼標籤……這電影的立意,就在持續走高。

在本片中,正因爲有足夠駭人的黑暗,電影裏「螢火蟲」的寓意,才格外動人。林日朗一家在外露營,小蟲在瓶子裏放了幾隻螢火蟲,在黑夜裏一閃一閃,十分漂亮。但是他一旦放到燈光下,螢火蟲的光就弱到看不見了。林日朗提醒他,這些看起來微弱的光,在黑暗中更明亮,也更重要。

那光,是他們一家人走下去的希望,是父母對孩子的守護,是孩子給父母的快樂。在更大的層面,那又代表着每個個體的堅守,林日朗與阿玲的,達馬的,張正義的,李安琪的。於是,醫院會重新調整政策,警方會站回正義一面,新聞良知也在名利之下復甦,這些都是微弱但光明的信號。

導演戴墨說過,懸疑色彩、犯罪細節在拍攝時都做了很多調整,而結尾那一幕,就是一處特別重大的改動,讓本片走向了一種完全不同的珍貴情緒。

走到現在,毫無疑問,「誤殺」已經算是國內一個不可忽視的IP。

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它用現實主義的視角,切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對社會景象中的各種具體細節體察準確。

二是,它的內核都是基於普通家庭難以招架的變故,社會弱勢人羣相互支持,用自身的餘熱去幫助他人渡過難關,最終所有這些微熱之火,積聚成不可忽視的能量,最終對事件的解決起到關鍵的作用,從而肯定了每個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意義。

三是,它在現實困境上的主題昇華,最終都能落到當下觀衆關切的民生問題與社會議題上,由此引起共情以及反思,又不忘留給觀衆一些酸甜兼具的希冀。

這希冀,在本片中主要是由林日朗對小蟲的父愛所牽動的,因爲那實在是太濃烈,太厚重,太感人至深了。小蟲確診後的煎熬歷程,讓我們看到一個父親,可以爲孩子走到哪一步,而每一步,又是如何讓他血淋淋地付着代價。

在不斷抗衡冰冷僵硬的外界時,他給兒子寫溫暖柔和的信,當中一句,「我曾經以爲,我能夠一輩子陪在你的身邊,但仔細想想,誰又能陪誰一輩子呢?」令人淚崩。

明天就是12月17日了,《誤殺2》全面上映的日子,去感受一番親情的燃燒吧。

觀電影《誤殺2》後感3

今天看了《誤殺2》,淺聊一下我對它的感受和我對於它所表達故事的理解。作品由主角兒子的心臟移植爲基點展開敘述,講述了一位父親是如何遭受命運的不公從而奮起抗爭的故事。

主角林日朗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編劇,他和妻子阿玲得知了兒子需要做心臟移植手術但是手術費不夠,於是兩人開始拼命湊錢。用盡了各種辦法,兩人籌足了錢,卻在兒子馬上就要開始手術的關口上,得知了那顆原本屬於他兒子的心臟被“搶走了”。焦急萬分的阿玲無意中聽到了醫院主任宋民和達馬醫生的對話,知曉了心臟是被某一位大人物給“奪走”。

陷入絕望的林日朗選擇用一個極端的方式來揭露這個黑暗的社會,他劫持了醫院,之後在和警察一次次的博弈中向大衆展示了事件的真相、背後的器官交易,以及那顆心臟最終的歸屬——市長的兒子。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向觀衆傳達了兩件事,一是父愛,二是社會的公平。

先談談故事中的兩位父親。第一位,主角林日朗。他爲了孩子的手術費到處借錢、打工、借高利貸,甚至給自己和孩子做了心臟配型,已經有了最壞的打算——用自己的命來換回孩子的命;第二位,市長。導演戴墨並沒有用很大的篇幅來描繪他,但影片中幾處細節都體現出了這位父親對兒子的付出。市長在得知兒子需要立即做心臟移植手術,而有一顆合適的心臟就在“眼前”時,他心動了,他“拜託”祕書長薩丁進行非法的器官交易。我們先不談他是否知道薩丁在私下裏做了很多次的器官交易。總之他被拉上了這條船,爲此他深表慚愧,他爲市民開設了孩子的重疾險借款,之後在得知了林日朗在爲此事“發聲”時站出來面對,做好了用自己的生命來承擔責任的準備。從一位父親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偉大的。

回過頭,再來聊聊薩丁,影片中的大boss,真正的“壞人”,他作爲市祕書長,借用公職之便,控制手下的人進行非法的器官交易。這也就引出了本作要表達的另一件事——社會的公平,導演用幾處細節對小人物和大人物進行了區分,首先是在着裝上,薩丁一身筆挺的西裝,配上他發亮的大背頭,全身上下無不彰顯着他“高貴”的身份,相比之下林日朗等一衆小人物都是一番樸素的穿着。

導演用到螢火蟲這個意向來象徵小人物,用燈光來象徵大人物,劇中小兒子提出的問題“爲什麼在燈光下就看不到螢火蟲的光了”,正是在暗示着小人物的吶喊,他們的聲音在真正的大人物眼裏,根本就不值一提,他們的需求也不被重視。但影片的最後,林日朗一家人圍坐在草坪上,周圍無數只螢火蟲的光點亮了他們的笑容,這個場景又讓人感覺甚是溫暖,一羣人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在社會真相的揭露上,戴墨導演基本是屬於點到爲止:薩丁對衛生部長的威逼,衛生部長對醫院的強硬要求,院長對醫生的警告。劇中都是用一小段劇情直接告訴了我們,在這一維度上沒有做過多的闡釋。

觀電影《誤殺2》後感4

思維縝密的佈局,跌宕起伏的劇情,偉岸如山的父愛,抗爭黑暗的正義等等匯聚成好看的電影《誤殺2》。一位父親憑藉一己之力如何拯救病危的兒子,如何扳倒黑暗權貴。這孤膽英雄感動了無數的.觀衆,震撼了無數的靈魂。

一、父愛如山

“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是達芬奇的名言。電影《誤殺2》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這愛是那麼的偉大;這愛是那麼的炙熱;這愛是那麼的厚重。

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男主可愛的兒子突發疾病,需要儘快做心臟移植手術。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他收入甚微,鉅額的醫療費用無疑於雪上加霜。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像世間絕大多數父母那樣,會想盡一切辦法,到處奔走,東拼西湊,賣掉房子,敢借高利貸,這其間受盡了委屈,不作爲的政府工作人員,人情的冷漠,世態的炎涼。這一切都默默地承受着,只爲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相比活下去的希望,一切的不公平又算什麼呢?

相匹配的心臟也有了,手術的費用終於湊擠了。然而劇情反轉了,有權有勢的人“竊取”了本該給他兒子的心臟。不在黑暗中沉默,就要在黑暗中爆發。男主選擇了在非常之時用非常手段,從而達到非常目的。通過策劃在急救中心劫持人質,通過媒體揭露黑暗,尋找心臟拯救兒子,完成了一位父親所能做的一切。

善良的人不會傷害他人,這位父親已經清楚事態的後果。唯有犧牲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地揭露黑暗,唯有犧牲自己才能用自己的心臟挽救兒子的生命,唯有犧牲自己才能彰顯公平和正義。官官相護的集團掌握着社會優質的資源,而普通的基層人生存權利就應該被掠奪嗎?生如螻蟻,卻有不屈之心,男主林日朗向着不公的世道發出了怒吼!

二、人性的光輝和醜陋

人之初,性本善。廣大的圍觀羣衆都是善良的,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當憤怒和正義匯聚成滔天巨浪時,任何高高在上的“大船”都可以被掀翻。 電影中那位好醫生,那位好記者,那位好警察用良知維護了正義,用行動捍衛了公平。

權利可以扭曲人性,爲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他人的生命,爲了自己的地位可以顛倒黑白,電影惟妙惟肖,生動細膩地刻畫出了他們的奸詐狡猾,虛僞陰暗。高光的外表下都是小人行徑,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因果報應誰又能逃脫。

三、營銷策劃的高手

從營銷上講,如何快速的製造品牌效應?男主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首先,製造熱點事件。大衆關注的,突發的,時效性強的事件容易引發大衆的圍觀。要麼抓住熱點,要麼創造熱點,才能吸引眼球。男主在醫院劫持人質,製造衝突,衝突越大,事場越大。

其次,有效的傳播力。幾何倍增的傳播才能帶來更多的流量。藉助權威媒體,意見領袖,IP大咖的力量,瞬間引爆全網,實現病毒式的擴散,形成最大的傳播力量。揭露事件的真相,捍衛正義的力量,羣衆的憤怒產生了蝴蝶效應,引發了情緒的海嘯。

最後,走心的品牌力。 一位善良的父親 犧牲在警察的誤殺之下,同情的力量被點燃,正義的怒火被聚集,民衆的反抗被喚醒。男主正是用那偉大的父愛產生了海量的品牌共鳴。走心的品牌力就要刺痛受衆內心被柔軟的那一塊。

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有的人活着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着。男主永遠活在了觀衆的心中。

觀電影《誤殺2》後感5

哭着看完了《誤殺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用自己的心臟換取孩子的一生,是否是作爲父母能想到的最佳方式?當然,小蟲爸爸做的遠不止這些,他還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聰明才智把幕後黑手繩之以法,甚至讓黑色交易浮出水面,所以這真的是個好爸爸。

我想如果是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事,大部分情況下,家屬不太可能知道真實原因,而最後很有可能是夫妻再生一個,我想着也許就是電影與生活的差異。

小蟲爸爸死前的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說出了普通人的心聲,勤勤懇懇工作,本本分分生活,卻過不好這短暫一生。所以得拼勁了全力試圖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但似乎離原本的自我和初心漸行漸遠,害怕自己得不償失,但是更怕自己一事無成,所以加油吧,繼續讓自己更好,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