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觀後感(通用14篇)

電影6.45K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通用14篇)

電影觀後感 篇1

喜歡寶蓮燈,只是一個偶然。打開電視的第一眼,就是二郎神那請俊的面容,然而遲鈍如我,卻只是微感放心而已,眼下的神話劇中那誇張的讓人頭皮發麻的造型終於沒有在這個二郎神身上再現,黑袍銀甲,乾淨而優雅,不禁讓人回想起小時候腦海中一遍一遍描繪的神仙的畫像,就好像那些活在老人口中的,古人書中的不朽的神祗,千百年來就該是那個樣的。

再看第二眼的時候,已經是最後一集了,看到那個黑衣的男子近乎絕望的訴說着一種憂傷而寂寞的心情,只好投降,買來碟片,從頭溫習。

也許是因爲知道了最後的轉折的關係的原因吧,看到原來高貴的面容曾經有過怎樣卑微,無恥,冷酷的表情時,不自禁的總會去想那一刻,他在想什麼?

當他聽到百花仙子和龍四是從嫦娥口中得知月宮玉樹之事時,他在想什麼?

當他初聽到玉帝願意赦免三聖母時,他在想什麼?

當他得到沉香大鬧地府,放出十萬惡鬼的消息的時候,他又在想什麼?

在對手面前被逼說出自己心事的時候,折磨孫悟空的時候,沉香放棄法力的時候,進入虛迷幻境的時候,貶哮天犬下凡,受山神土地羞辱,騙寶蓮燈口訣,指示牛魔王殺百花等等的時候,這個原本高高在上的,威震三界的二郎神都在想什麼?

他把公心隱藏在了下面,最後大家都知道了,那麼他就沒有私心了嗎?他對沉香說“愛心野心都是心”,沉香不懂,嫦娥不懂,劉彥昌不懂,即便是龍四也未必全都懂,真正懂他的,也許只有王母娘娘,因爲懂,所以不信任。

我想對於劉彥昌和孫悟空,楊戩是真的恨的,恨到咬牙切齒,恨到不用一點殘忍的手段,無法平服心中燃燒的痛楚。一個平凡的落弟書生,何德何能,得到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當楊戩看到那個一無是處的書生,在他的面前大聲的宣揚着他願意爲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的執着和堅貞的時候,就好像是生生的將他高傲的尊嚴踩在腳下,他看到他在他面前表現的不屈和怨恨的眼神,就好像是在嗤笑他那段埋藏心裏幾千年的無望的感情,有的時候傷害別人的人,心裏的痛並不亞於承受傷害的人,高傲如楊戩者,在劉彥昌的面前卻敗的潰不成軍,因爲那個凡人據以爲傲的,正是他即便付出一切也求之不得的東西。

而那個孫大聖呢,楊戩對於他的感覺是複雜的。他是他認可的可以作爲對等的敵手的人,他對他時時提防,步步爲營,可是他又把他寄以莫大希望的外甥放心的託付給他。他受他屢次三番的侮辱戲弄,甚至被逼在衆人面前袒露心事,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可以說,他最後的報復手段雖然令人髮指,到也不是空穴來風。不過從中到也可以看出,這兩個千百年來被人評價爲半斤八兩的鬥神,心中各自存有的芥蒂。一個對於大鬧天宮時的不公平一仗的結果耿耿於懷,平白的低了名頭,掃了威風,一個心高氣傲,總覺得因爲老君的不必要的幫忙,壞了名聲,原本清清楚楚的勝仗,卻被渲染的不明不白。孫悟空是個直性子,又是個鬼機靈,他看不慣二郎神把親妹妹壓在華山去邀功的做法,口頭上名面裏不肯讓步分毫,還挖空心思的出二郎神的洋相。然而孫悟空不深沉,心地光明,脾氣隨和,秉性幽默,所以他的動作有點點玩笑和鬧劇的成分,對他來說,看到二郎神氣到青白的臉色,就是人生一大樂事,加上他人頭熟,情面大,事情往往可以在談笑間解決,也確實不必鬥狠。二郎神則比較內斂,自恃身份,性格剛毅不輕許人,又極其高傲,所以他容不得孫悟空的玩笑般的手段,視之爲奇恥大辱,加之計劃屢屢爲這個自以爲是的猴子所阻,心內不忿之極,手段未免激烈。平心而論,這兩人還是互相吸引的,難道楊戩不羨慕悟空的灑脫,難道悟空不佩服楊戩的堅毅?這兩人,不遇對手,不會成朋友,然而這兩人,彼此間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互託生死。

而對於丁香,二郎神只有憐之一字。這個女子的人生只能用悲哀來形容了。愛的是不愛她的人,辜負的是愛她的人,嫉妒讓她失去理智,最後還要化身入斧,來贖清罪過。二郎神在不得已利用她的時候,心下是愧疚的,即便是法力有一次毀在她手裏,也沒有見其對她進行什麼報復,反而在她上天尋仇的時候,假裝爲龍八所制,放走了他們。聯想到孫悟空全身筋脈盡斷,劉彥昌十八層地獄打滾的經歷,二郎神對於丁香不可不謂仁慈。更有甚者,最後當他不得不點醒丁香的迷夢,失手殺了她時,一向堅毅的楊戩,竟然有了以死贖罪的念頭,可見二郎神對於這個女子,從頭至尾始終存有一份憐惜。也許是因爲,丁香感受到的那種即使付出一切也無法得到所愛的痛苦,只有二郎神能夠真正的體會。

電影觀後感 篇2

週末的晚上,很流暢、很動情地看完了這部擱在CD架上已有一段時間的《帝企鵝日記》。

一部如史詩般的記錄片。真的欽佩法國人的執著,能夠花一年多時間在零下40度的惡劣環境下去捕捉帝企鵝爲了延續生命與自然搏鬥的動人鏡頭。於是,在以親情日記形式串聯的完美畫面中,我們看到了這羣天才演員們蕩氣迴腸的演出。

片頭,一隻帝企鵝靈巧地躍出水面,隨後越來越多,白雪皚皚的南極大陸上,成千上萬的帝企鵝冒着昏天黑地的冰風暴,用蹣跚的雙腳在冰面上整齊地行走着,它們保持着一行“一字”,沒有一隻離隊。每年的三月,帝企鵝都會離開舒適的海洋家園,開始一個艱難而漫長的旅程,只是爲了尋找一個安全的環境,以便繁衍後代,延續種族。

奧默克,廣袤無際的冰雪世界,卻是它們的聖地,這是它們出生的地方,四面的地平線上,好像有一股冥冥力量在無聲指揮,無數排着隊的帝企鵝,就這麼憨態可鞠地,從“五湖四海”,朝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來了。

帝企鵝只有一個伴侶,它們在“人羣”中,準確無誤地找到了彼此,再一次演繹愛情的舞蹈,舉行莊重的婚禮。這應該是動物世界裏最盛大的集體婚禮。

婚禮上,情投意合的伴侶低下頭喃喃自語,此情此景與人類的兩情相悅又有何異?

此後,滿足的雌企鵝在冰面上三五成羣地昂首挺胸,原來,生命,已經在她們腹中的溫水裏,悄悄萌生。

又過了一些時日,雌企鵝低頭掀開足上的皮毛,露出了梨子形狀的蛋。“親愛的,我必須離開,孩子就交給你了。”因爲產蛋而筋疲力盡的雌企鵝必須要返回大海尋找食物補充能量。

於是我們看到年輕的帝企鵝夫婦凝神對立,許久,雌企鵝才下定了決心一樣,笨拙地從足下撥出那個需要時刻用自己的體溫包圍的小寶貝。

或許是由於緊張和沒有經驗,雄企鵝撲上前,卻怎麼也攏不住蛋。於是就在這短短的幾秒內,蛋,在酷寒中裂開,凍結。定格的畫面讓人的心揪緊。

成功抱住蛋的雄企鵝,則要把身體調整到一個剛剛好的角度,又可以包住寶貝蛋,又還可以走動,還要使小寶貝不會接觸冰冷的地面。

整整九十天,他們就用這樣的姿勢孵蛋。期間他們將面臨着肆無忌憚的冰雪風暴的鞭打,還要忍受幾個月沒有進食的肉體痛苦。爲了保護他們的小寶貝,大家在風雪中簇擁成一團,圍牆般地堅持着……

而在漫漫冰野中,雌企鵝們挺着肥碩不便的身軀困難而優雅的揮着前鰭,滑步前行。爲了那可愛的小生命,怎能停止跋涉?

廣袤寬闊下的背景,一隻落單的雌企鵝悲哀不屈的鳴叫,鏡頭沒有進一步述說她的命運,可我分明看見,天盡頭,有一抹淡紅的美美的斜陽。

終於,看到了狹小的冰洞。雌企鵝像箭一樣射入大海,有兩隻企鵝都爭着要與海水相擁,冰洞卡住了她們的身體,還好,掙扎了一番,都通過了。

海水,冰藍無際,深邃廣垠。海底穿行着無際的魚羣,那將是孩子們血,孩子們的溫。雌企鵝開始開心的爲襁褓們覓食。在她們看來,一條小魚都可能化作孩子的微笑。

陰影迅捷無聲的逼近,一隻雌企鵝的頭已探出冰洞,但柔軟而毫無保護的身體卻被利齒刺中,隨即它便被天敵海獅拖入了可怕的黑暗中。當它最後一眼看到藍天時,它一定在想,沒有我,孩子他爸和我的孩子,他們能否安好?

而在奧默克,無休止的等待已令很多雄企鵝再也支撐不住,他們絕望地倒下,倒下時還抱着妻子的託付和他們未出世的孩子。

望眼欲穿的丈夫終於等來了疲憊的妻子。

但更多的,是妻子無助的哀鳴,它再也找不到幾個月前一起共舞的愛人。

更多的,是丈夫焦急切切的張望,他再也望不到他的愛人。

幸運的家庭有的也只是短暫的團聚,新一輪的交接又要開始。雄企鵝出去覓食,輪到媽媽留下來帶着孩子經歷冬天最後的嚴寒。臨走前,他們會讓小企鵝記住自己的聲音和氣味,他們也會努力記住小企鵝的聲音和氣味,他們會把喉嚨裏最後的一點食物留給小企鵝。然後離開,奔向大海。而其實,很多企鵝爸爸根本就再也到不了大海了……

小朋友們出場了。活潑可愛,扇着短短的小翅膀到處撲騰。

嚴寒過去,卻有不少小企鵝夭折。悲痛欲絕的母親淒厲地喊叫。過去所有的努力,如今都成一場空。

悲傷的母親,做出了瘋狂的舉動,她們要搶回母親的身份,那怕是別人家的孩子。混戰,以孩子的名義。

孩子們終於上“幼兒園”了。它們一堆堆地聚在一起,在母親離開捕食的時候,玩得不亦樂乎。

天上有陰影掠過,一隻扁嘴鳥來了。它貪婪地向一隻落單的小企鵝撲去。快跑到母親的庇護下,可有冰縫擋了去路。

一個孤獨的母親竭盡全力保護着一羣孩子。而弱小的他們也懂得擠成毛茸茸的一團,相互扶持與依靠。

但冰縫處有幾隻小企鵝瑟瑟發抖,他們掉進去,還爬得上來麼?鏡頭殘忍地捕捉到他們黑漆漆的眸子,惹人心疼的無助。

還是有一隻小企鵝遭遇不幸,他還沒有觸摸到溫暖的海水,便被這可惡的大鳥帶離了這個世界。

終於,孩子們長大,他們優美地滑行,黑黑的背光滑,雪白的腹閃亮,頭側有鵝黃色樣的帶。

我看得恍然如夢,生命的循環在這裏完美地畫了一個圈。

不是很好嗎?

生命永不滅,無論是母親,父親,還是孩子,爲了生存,都在用生命去努力。

電影觀後感 篇3

按照黨委安排,4月21日,在黨員網觀看了系列片《踐行羣衆路線的好榜樣》當代雷鋒《郭明義》被郭明義的事蹟所感動,郭明義最爲感人之處是他無私奉獻精神。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郭明義卻做到了。郭明義同志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先後爲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羣衆捐款12萬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一串串驚人的數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郭明義不但自己默默做好事,還經常帶領同事做好事,更加彰顯了他的偉大。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有28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他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正是有了這樣一羣有愛心的人們,社會才這麼和諧美好。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郭明義那樣獻那麼多血、資助那麼多孩子,但是我們卻可以身體力行奉獻我們的愛心。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如果能堅持長久,也是難能可貴的。就我們黨員幹部而言,要根據自身的工作特點,履行好職責,服務好社會,造福好人民,全力以赴推動社會發展,一心一意爲百姓謀福利,千方百計爲羣衆解難題。作爲主要領導幹部,就要把握全局,搞好規劃,認真調研,科學決策,推動一個地方長遠發展。發展一項產業、開發一項工程要從羣衆的利益出發,而不是爲自己撈政績、得好處,要把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修路、修橋改善環境上,用在修渠、修壩農田基本建設上,用在送醫、送藥民生工程上。同時,也要關心同志冷暖,幫助體貼下屬,打造和諧團隊。作爲普通幹部,就要支持、配合領導,做好本職工作,力所能及爲羣衆服務,多深入到羣衆中,爲他們講解黨的政策,傳播科技知識,發佈技術信息,關心羣衆冷暖,成爲羣衆的貼心人。

郭明義可貴之處還有他對工作的不懈追求。郭明義負責43公里長公路的建設和管護工作,每天步行提前2小時到達採場並堅持15年,累計獻工1.5萬多小時;面對偷盜礦石的歹徒,他毫不退縮;參加統計員全國統考,當時礦山公司唯有他獲得了資質證書;曾得到外方公司欣賞,兩次勸他跳槽,並承諾收入可高出他當時工資的6—7倍,他絲毫不爲所動。從他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一個奮鬥者的身影。一個人的成功,不一定當多大官,取得多大成績,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是始終執着於一項工作,也是一種成功。正如全國組工幹部典型杜洪英所說,“幹好本職工作也是一種進步”。多年如一做一項工作,能夠沒有怨言,不計名利,就顯得更難。一項工作時間長了,就會有疲勞期,工作缺少激情,不思上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可是,郭明義卻不是那樣,能夠做到堅持始終。我們要學習他對工作的態度,要把心思用在幹好工作上,踏踏實實,不能投機取巧。要把做好工作作爲對黨和人民的最好回報,不要作爲向上攀爬的階梯。要多爲工作付出和奉獻,不要一加班,就想到加班費,沒有加班費,就不認真工作,滿口怨言。要堅持原則,不能假公濟私,徇私 舞弊,不被關係所累,不被親朋所擾,不被私情所困。要做到公平公正,讓自己的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幹事,在名利面前要有滿足感,在能力面前要有危機感,作一名合格的黨員幹部無論走到哪裏,從事什麼工作,他始終保持着軍人的本色,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履行着自己的入黨誓言。

所以,我們黨員學習郭明義,就應像他那樣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從最平常、最平凡的事做起,不畏艱難、勇挑重擔,誠誠懇懇待人,踏踏實實做事,始終以飽滿、樂觀的熱情投身工作,時刻嚴於律己,熬得住艱苦,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自覺多一些自律,少一些攀比;多一份沉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勤勉,少一些敷衍;多一些盡心盡力,少一些患得患失。

貴在持之以恆一個人感動一次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生活在感動之中;一個“典型”人物,得到幾個人的肯定並不難,難的是讓周圍人都認可;一個人,在別人關注下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默默無聞地做好事。“人要講誠信,我說過資助到孩子上大學,一定信守承諾……”,這就是綽號“郭大傻”、“郭大俠”、“郭大使”的郭明義。所以,黨員幹部學習郭明義,就應像他那樣踏實做事、對黨忠誠,淡泊名利、嚴於律己,心繫羣衆、堅持到底,不能學在一時、一處、一事,而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時時學、處處學、事事學,真正把郭明義精神內化於心、外踐於行,成爲一種習慣、一種自覺,做踐行羣衆路線的表率

電影觀後感 篇4

像一顆種子,100年前,播種在中華大地廣袤的土地上,今天茂盛繁衍,長成了中華民族的參天大樹;像一團星火,100年前,傳播在中華民族偉大人民的心坎裏,今天代代相傳,形成了浩瀚無垠的燎原之勢。

今天,城市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繁榮昌盛;今天,經濟發展迅速,GDP一路攀升,出口貿易不斷增長;今天,我們剛剛勝利舉辦了奧運又迎來了舉世矚目的世博盛會……您還記得100年前,那嘉興南湖上的一葉扁舟嗎?您還記得井岡山上的星星之火嗎?

高山仰首,大海揚波,大地溢滿了新世紀的朝暉。在這百花爭豔,風景怡人的季節,踏着時代節拍,穿越歲月時空,我們又走進火紅的七月。它是這樣令人心潮激盪,它是這樣令人信心倍增,它是這樣令人充滿希望。我熱血沸騰,浮想聯翩……1921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傳出巨人的吶喊,猶如春雷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拔開了數百年來籠罩於千萬仁人志士心頭的迷霧,亮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點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從此,炎黃子孫們的理想有了歸一,有了值得託付的導航人——中國共產黨。砸碎鐵牢的斧頭和收穫秋耕的鐮刀勃然相會,悠悠長夜下終於熬出了一盞燦爛的燈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進的方向。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國的大地上驅趕着黑暗,捲起改天換地般的紅色浪潮。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帶回了風雨飄搖的歲月。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不是爲了索取,而是隨時準備犧牲。血雨腥風之中倒下了無數的真正英雄,擊碎了許多無價的生命輝煌,他們以五千年長夜中亙古未有的榮光使歷代風流人物黯然失色。多少仁人志士的鮮血染紅了天邊的雲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軀體鑄就了中華民族堅挺的脊樑。

流金的“一百年”,燃情的“一百年”,閃爍着真理的光芒,展現着信念與理想。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是“一百年”的晨曦撥開華夏大地重重迷霧,激勵着華夏兒女,爲了民族的自由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與火熔鑄的鐵錘、銀鐮砸碎舊世界的機器,剷平了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將共產主義信念的火種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徹強國之路,萬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渾壯麗;歷史的長河因此而波瀾壯闊,豪情萬丈。在戰爭年代裏的每一天,都會爲每時每刻發生在戰士身上的故事感動着。董存瑞、黃繼光、張思德、劉胡蘭每個熟悉的名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都給我們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爲了中國人民的事業,爲了共產主義事業,他們無怨無悔地奮勇向前。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以生在這樣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裏的雷鋒留給我們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他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象夏天般的火熱。雷鋒的精神鼓舞着幾輩人,教育了幾代人。雷鋒的名字與點點滴滴爲人民服務的事業連在一起,雷鋒成了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詞,雷鋒成了爲人民服務最閃光的符號。他圓圓的笑臉同五星紅旗下的晴朗連在一起,他100歲的年齡同中國共產黨永恆的青春連在一起。

光輝的“一百年”,絢麗的“一百年”,華夏兒女聚集在鮮紅的旗幟下,爲鋪就強國之路,幾代中華兒女揮舞着銀鐮披荊斬棘,奮發進取,用實踐的巨筆描繪出一幅幅嶄新的畫卷。在困難面前,有鐵人王進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業的谷文昌,有抗洪勇士李向羣;有獻身邊疆的“人民的好兒子”孔繁森,有頂天立地的共產黨人、人民的好公僕鄭培民。

強國之路在探索的腳步聲中不斷延伸,富強的夢想一天天實現。大慶油田燈火輝煌,長江大橋飛架南北,蘑菇雲直衝雲霄,雖然強國之路有過曲折,但探索的腳步從未停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縷縷春風吹開了改革開放的朵朵春蕾,殷殷熱土涌起滾滾浪潮;“一國兩制”的宏大胸懷,將失散在外的遊子擁入祖國懷抱,絢麗的紫荊花和醉人的金蓮綻露出久違的笑臉。申奧、申博成功、加入世貿……中華大地喜事連連。“一百年”宣言彙集了一代代仁人志士,托起了東方地平線上一輪不落的紅日。

我們的黨帶領我們一路走來,從弱小到強大,從貧窮到富強,今天我們站起來了,但是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中國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翻看黨的生命紀念冊吧,媽媽在他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認真的記錄着他的點點滴滴。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像綴在蒼穹中的閃耀的星星,每一顆都那麼耀眼,它是我們黨無窮智慧和理論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黨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腳印。正是在這些重要理論的正確指導下,我們纔有了今天的生活,有了今天的發展和壯大。

讓我們在黨的光輝的照耀下不斷成長起來吧,或許前行的路上充滿了荊棘和坎坷,但是隻要心中有黨,黨的光輝就能照耀我們前行的方向!

電影觀後感 篇5

單位組織觀看《鐵人》,影院裏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不少人在影片開始後纔來,遮擋熒幕,影片還未結束就走,心靜不得。不是自己想看的,自不知珍惜。亂哄哄地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尹力還是用心了,吳剛爲自己打100分還是有付出有底氣的。東北惡劣的氣候,梆硬的土地上,來了一幫鑽井挖石油的漢子。那個年代國家幾乎談不上經濟,簡陋的落伍的機械,從搬運到安裝,很多程序都需要肩擡手推。在今天看來沒有人能幹的活,沒有人能忍受的勞累,沒有人能堅持的極限,他們熱火朝天、蒸蒸騰騰地幹成了。時時處處都有悲壯的擊打,他們真的是把命給了國家,心無雜糅把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胸腔中充滿對國家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有十份力能使出十二分,時刻處在繃緊、欲斷的邊緣,但對國家、對事業的愛又一再地將這種邊緣推遠,將內在的能量汩汩爆發。

鐵人沒有處理成高大全、滿口大話、套話的形象,粗鄙化可信化,渾不吝化可愛化。他梗着脖子說:“我罵行,你罵就不行。”他責任一肩擔嘻笑說:“你說是你乾的,別人不信;我說是我乾的誰都信。”他就是那麼個生猛的罵咧咧的真實漢子,通過罵表達他的親熱,傳遞他的熱量。喊號子時候罵,在大會上發言罵,真情洋溢的狠狠罵,他不是念領導的文,不是傳達領導的意思,這就是他的粑粑地瓜話,沒有摻一點雜的肝腑話。真真切切、坦坦實實,把內心的火燃燒起來,把大家內心的心燃燒起來,連成一片,有這片火就能驅走季節的嚴冬、國家的嚴冬。人不能貧血,國不能貧油,就這麼淺顯的國家需要,就這麼淺顯的人民給予。那麼個破嗓子那麼個破話,卻比所有修飾過的美麗的話更有震撼更有力量,象他們親手打下的噴薄的油田。追隨在這樣人的身邊,你會超越自己,感覺自己無比的有氣節有骨氣,頂天立地,無堅不摧。就象那個時候的中國,儘管啥都沒有,但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心就能帶來一切,改變一切,建設一切。

零下三十多度,砸壞了的腿,跳進泥漿中充當人體攪拌機。在國家這個大機器中,他們是心甘情願的螺絲釘,哪怕在旋轉的過程中粉了自己的身碎了自己的骨,只要能成就國家的運轉,他們心裏也是樂呵呵。真的,他們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向國家求索,他們心裏面有紮實實的愛,是大愛推動他們這樣做,不需要招呼,不需要回報。

這麼些年,他們的可敬可愛,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學習弄得越來越假,越來越堂皇,被組織觀看羣體行動弄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牴觸,遮蓋了他們其實的很本真、很純粹。他們並不願意到臺上來讓你看,他們並不願意逼着你怎樣怎樣,他們就是那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源於實在,創造着實在。他們的創造力感染了身邊的人,一時幅射不到我們這裏,組織的強拉硬拽讓自然的心意行爲變了形。

冰梭梭老麼長的天,破棉爛襖的寒冷不可怕;全國性的饑荒,一天五兩飯吃不上的飢餓,還要乾重體力活。一天行,老這麼幹,劉文瑞吃不消,實在可以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鐵人的精神和承受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嚴寒的豁口處坐着睡,火車上逃跑的劉文瑞很窩囊、自慚地大哭着,那個年代似乎不允許有個人情況有特殊情況,沒有勞保意識,他們在一片的紅亮下暗淡地羞愧地悲情地活着。這個時候的鐵人也哭,哭隊伍裏少了一份知識,哭沒有能力讓徒弟活得好點、身上有力量,他鼻子下有凍上的鼻涕,傻乎乎地讓我哭。

鐵人一輩兒活得有勁,心裏有堅定不移的目標。

相形下年輕一輩兒有些茫然,劉思成的鐵人標兵還停留在多幹活上,不分份內份外上。在今天的時代,物質條件已經具備,吃能吃飽,穿能穿暖,似乎沒有理由不使勁幹,即使偶爾地到沙漠一趟,不喝水乾得渾身冒火,過後自有營養補充,無斷線之虞。但,劉思成的這種單純幹,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自己的不被自己理解,不被同事接受,他成了一個心理病患者。他需要解開自己的迷茫,需要給自己給同行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建設新時代的火熱核心。

這火熱核心,可以是勘探學的探索,可以是技術創新,可以是油質濾析,可以用頭腦進行新的石油會戰,可以將小青年多餘的能量集中到事業中去。老一輩人靠蠻力,靠激情,新一輩人要靠頭腦、靠知識,靠領先於別人的意識和視野。鐵人精神,絕不是靠一次沙漠救人來簡單傳承的。畢竟沙漠救人是偶然化的,工作進程是時時化的。在工作中如何體現鐵人教育,鐵人精神,不是靠一面鐵人遺物牆就可以說明的。

彩色的片段,尹力導演得無神無力。

還是要從心裏面,從工作中來,鐵人很可愛,別糟蹋了,別形式化。別要求學,請理解就可以了。

電影觀後感 篇6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畫花香兩岸……”每當聽到這首熟悉的歌《我的祖國》自然會想到70年代,在團場露天影院看電影的場景,《上甘嶺》《賣花姑娘》以及百看不厭的《地道戰》帶我們進入了那魂牽夢縈的艱苦年代。

我的家在新疆農二師25團,那是個瀕臨博斯騰湖的小團場,近4千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軍墾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着這片塞外江南,用無私的奉獻書寫着團場翻天覆地的新篇章。70年代末團場並不富裕,全團工人走農業集體經濟職工掙工資,人們的生活水品也在不斷提高。爲了讓人們的業餘生活過得有意義。團場修建了當時最好的露天影院,添置了能放寬熒幕的放影機,當時我們是頭一次看到這麼清晰的電影,感覺真爽。雖然要自己搬凳子看,我們也樂意。每到團場晚上放好電影,就會在老團部商店的大黑板上,提前寫上海報,周圍公社的村民也會成羣結隊,步行20—30公里到團場看電影,晚上舉着火把回家,夜晚的路上歡呼聲,口哨聲匯成一片,團場的夜晚成了不夜城,凡是經歷過那一時代的人一定會記憶猶新,那是大家難也割捨的情懷。那時看一場電影大人一角錢,小孩子才5分錢。團場的一個老革命的兒子吳啞巴在電影院負責收票。別看他不會說話,可對待工作絕不馬虎,不會讓一個蹭票的傢伙漏網。那時我們小孩子沒有娛樂活動,只是盼着天早點黑,拿着自家的凳子到影院提前去佔位子,遇到好電影去晚的人只有買站票,擠在一起好是熱鬧。看電影成爲當時團場職工最期盼的娛樂活動。放正式影片之前都會放兩三集《新聞簡報》人們可以邊看簡報邊瞭解國家大事。當時看電影在我們這流傳着這樣的順口溜:“中國的‘新聞簡報、越南的飛機大炮,朝鮮的又哭又笑,羅馬尼亞的又摟又抱”通過看電影我們瞭解了外邊的世界,和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感覺電影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一起談論電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朝鮮的一部《賣花姑娘》讓我頭一次聽到團場的影院裏哭聲一片,那種對窮人的可伶對剝削者的痛恨成了共勉。看完朝鮮電影《摘蘋果的時候》團場就出了一個小插曲。有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對女主角產生愛慕,多次給朝鮮演員寫求愛信都被無情的退回原址。這一事件被當時傳爲笑柄。想想如果這事放在現在可能會成就一段跨國戀情。電影《三笑》創出了一晚上放映兩場,場場爆滿的記錄。越劇電影《紅樓夢》也是擠得水泄不通,一羣“上海鴨子”也跟着唱起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雖然我們都聽不懂,但是覺得那曲調挺優美的。看電影、談演員、學唱樣板戲成爲當時的時尚,團場的大喇叭一放歌曲,總會有一羣人學唱,爲此團場成立了宣傳隊,有的唱的像模像樣還有歌唱家風範,可惜缺少伯樂,一些鄉土歌唱家就這樣被埋沒了。記得有一年夏天看電影《報童》那是孩子們的最愛。天陰沉沉的爲了防雨我們帶了一大塊塑料布。開始的雨不大,等電影演到一半時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我們的雨布都失去了作用,個個都成了落湯雞,雨水順着頭髮往下流。電影也暫時不放了,一些人都淌着沒過腳面的雨水,連滾帶爬往家裏一路狂奔。我們可是堅持到底冒雨把電影看完,感冒了好幾天。由於電影院每週都有電影,我們的零花錢有限,可是我們這些電影迷,擺脫不了對電影的依賴,就打起來歪腦筋。我們發現有些大哥哥們,不買電影票每次都能看電影的祕密。原來他們是從電影院廁所的天窗上跳下來免費看電影,一些大人也參與其中。我們就學着他們的樣子,一人先買票進入影院的廁所,給我們望風,趁着沒人就從天窗跳下來。有的衣服掛破了、有的腳扭了。可是看電影的熱情一點沒有改變。後來電影院的管理員發現了把天窗堵了,也堵住了我們驛動的心。

就這樣我們在團場的影院裏汲取營養,在鎏金的電影長河裏感受苦辣酸甜,有些老電影的臺詞我們都會背了,閒暇之餘我們會自娛自樂“麪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董存瑞、張嘎子…..這些英雄形象也成爲我們幼小心靈不斷追求的目標。隨着社會的發展團場的露天影院早已被推平消失了,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取代它們的是電視、電腦和室內高檔影劇院。我現在很少光臨電影院,感覺它是年輕人的天下。雖然現在影院有現代科技做保障,看電影很享受,喝着可樂、吃着爆米花,但總覺得缺少一種味道,少了人與人間的親情。我的血液裏流淌着老一代軍墾戰士的基因,更懷念老軍墾艱苦創業、屯墾戍邊的時代精神。相信每個有兵團情結的人都會懷念那段歷史,都會在無數的回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啊!團場的露天影院,你沒有留下的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你卻記錄了老軍墾們建設團場的點點滴滴,你是兵團遊子的根,你是我們放飛夢想的帆。您影響了我們一代人,伴我們穿越時光隧道,重新回味電影裏的愛恨情仇。

電影觀後感 篇7

從《老男孩》知道了筷子兄弟,隨後也看了11度青春的其他電影。後來無意間看到了筷子兄弟的新作《父親》之父女篇,聽到了由王太利作詞作曲的同名歌曲《父親》,聽完的那一剎那,我已經淚流滿面了。

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已經看過幾遍了,網友對此的評論有很多,有人說拍的很感人,也有人說片子拍的太爛......我想無論好或是不好的評價都是源於不同角度。

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藝術,更不懂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欣賞,但是它確實讓我泣不成聲。或許在看電影或是電視劇時,我們總會被那些關於親情、愛情、友情的片段所感染,是他們拍的太精彩還是有意無意觸動了我們的記憶與心絃。所以我不想去說這部電影的成功與否、精彩與否,但我很想爲這裏的主題曲《父親》而鼓掌。尤其是那裏面的歌詞,那引人深思的愛深深的震撼着作爲兒女的我們的心。

影片《父親》從主人公“小燕燕”的童年對父親的崇拜開始,描述了一位普通少女成長過程中與父親之間感情關係的變化。父女間有崇拜與被崇拜、保護與被保護,也有因過度保護而引發的青春逆反。女兒長大後,開啓獨立生活時的離別之傷,最後落腳在女兒嫁人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父親身上有着男人身上的劣根性的集合,但是又對自己的女兒無限疼愛。

在片中,王太利飾演的警察形象,英勇帥氣,動作敏捷,不知道看過此片的朋友們是不是還記得兒時心目中那個警察叔叔的形象?在表演的過程中,無論是臺詞語氣的把握,還是肢體動作的展示,還是面部表情的呈現都是缺一不可的。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果希望在觀衆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話,在細節方面就需要下功夫,片中王太利的面目表情將遇到歹徒的那種憤怒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遇到衆歹徒瞪大雙眼的那一剎那尤爲突出。在遇到歹徒將一把尖到直指到眼前的時候,王太利表現出來的那種憤怒以及歇斯底里與歹徒負隅頑抗到底的表情都體現出了他對於警察形象的深入瞭解。當霍建國身負重傷住進醫院的時候,同事和自己深愛的女兒到醫院看望他的時候,他的一個軍禮表達了他作爲一名人民警察的驕傲和自豪。同事們心中的好榜樣,女兒心中的驕傲。當小燕燕高興的把滿分試卷拿給爸爸看的時候,霍建國臉上洋溢出的欣慰笑容是發自內心的,這個表情讓王太利詮釋得也很到位,看到女兒取得了好成績,相信每一個父親都會爲之驕傲和自豪。當霍建國在邊洗衣服邊陪小燕燕看動畫片的時候,動畫片裏的感人故事或許讓霍建國想到了一些傷心難過的事情,不禁潸然淚下。細心的爸爸發現小燕燕喜歡上了動畫片裏的卡通形象,不顧一天工作的勞累,在小燕燕的花裙子上一針一線地爲小燕燕繡上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小娃娃,希望第二天小燕燕起牀穿上花裙子的時候能夠開心。

父親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英勇的警察,老了以後是一個很矛盾的老人。作爲曾經的擁有自己的尊嚴,這導致了他和女兒在公交車上制止小偷的行爲。但在與小偷搏鬥中也哀求小偷說自己有病,此時按照他女兒的話說他沒有體檢過。也就是說他知道自己有病而不想體檢出來讓女人知道然後着急。隨後與女兒的爭吵中有讓女兒滾以後都不給女兒開門了,但最後自己滾了。在女兒帶肖利回來時也熱情的給女兒開門,像沒事兒人一樣,父女之間有什麼過不去的呢。當然當時他不知道,肖利就是那個從小被他認定爲壞孩子的人就在門外。到現在父親依然認定肖利不是個正經人。到父親被以前抓過的罪犯報復重傷導致腦子出現問題時,整個故事發生了轉折,從父親對女人的溺愛到容忍轉變爲女兒對父親的愛的表達。在腦子受損後父親記得三件事女兒、自己是個警察、肖利是個壞人。而肖利在晚上與女護士的談笑也更加堅定了父親認爲肖利不是正經人的思想。當女兒告訴父親她要和肖利結婚時,父親很淡定的尿了,這可以是病人的表現也可以理解爲父親的抗議。最後婚禮上父親穿着自己最輝煌時候的警服來到了現場,看似健康意氣風發。他來了他是來送他女兒的,但他不祝福這段婚姻,因爲肖利在他眼裏不是好人。所以他沒有把女兒交到新郎的手裏,而是說等你放學了爸爸在來接你。這句話的意思個人認爲是“去吧,按照你的想法和這個壞男人在一起吧,當你發現了他是個壞男人的時候,父親來接你回家。”這時父親恢復了病態,燕燕哭了,她想到了父親年輕時送她上學,英勇與歹徒搏鬥以及種種父親對她的愛。

從這個電影中,我看到父愛的偉大,父愛這字眼是多麼的平凡,但這種愛是多麼的不平凡。在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迷失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當自己還是懵懂孩子的時候,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和了解自己的父親以及父親的愛子之心以及撐負一個家的那份責任和艱辛,或許未來只有自己亦爲人父人母的時候,這份情感,這份責任纔會慢慢的體現,慢慢的清晰開來。可到那個時候再看看自己的父親,大多已然年邁白色鬢然,我們擁有的或許只是頗爲的辛酸,但是父親的眼中卻會留露出欣慰和自豪。因爲那個叛逆頑皮的孩子都已然立足於世,爲用於世了。父愛大於天,我們總會理解,也總會擁有和釋放。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趁着父親還未老邁的日子裏,做兒女的都早些領悟這份情吧!

電影觀後感 篇8

故事簡介:由於命運使然,離過兩次婚,還有三個孩子,沒有工作經驗的艾琳·勞克維奇(朱莉婭·伯茨扮演)到了艾德-梅斯利(艾伯特·菲尼扮演)的律師事務蘇。她纏着梅斯利,勸誘,央求他給自己一份工作。他不情願地僱她爲文員。在查房地產檔案時,她發現一些病歷,之後,爲揭露一個大的公用事業公司的祕密她展開了調查,該公司涉嫌污染一個小鎮的供水。隨着事件的風險越來越大,沒有接受過教育和培訓的艾琳得用她的才智和天生的同情心來勸服小鎮居民,讓他們不要只做局外人,更應參與到這起事件中。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永不妥協》走的是以前電影的老路。《諾瑪蕾》已經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勇敢的藍領女性與大公司鬥爭的故事;《大審判》展現了不拉幫結派的律師們得面對讓人恐懼的法律挑戰的故事。隔壁自願照顧她三個孩子的鄰居哈雷。戴維森騎輛摩托車,甚至這兒也有點《面具》中被趕走的騎摩托車人的影子。一部有過這麼多影院歷史的電影,要想再次讓觀衆記住,只有兩種選擇:或另闢蹊徑,自探險路或按部就班,追隨大衆。編劇和導演可就故事內容和電影尋求新的出路。他們可以避開衆人的陳詞濫調和殷切期望,尋求完全獨創的東西。但若另闢險路,一步失誤,就會令普通觀衆和期望過高的影迷失望,這樣雙重的打擊會使電影徹底崩潰。

或者他們可以這樣想,在呈現現實生活的故事時,幾乎沒有新的選擇,他們只需確保觀衆興奮點的穩定。 史蒂文·索德博格和編劇蘇珊娜·格蘭特選擇了後者,因此從了衆。索德博格的《戰略高手》比《菩提樹下》給了我們更多看點。在這部影片中,不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表現方式,都不是原創。事實上,《永不妥協》是個出影星的地方,因此他沒有運用在最近兩部影片中非線性的剪輯方法,而那種方法正是他的專長。

索德博格之前說自己計劃拍《11號海域》以及要把BBC上的電視劇《非法交易》(關於一個販毒的頭兒最後發現自己的女兒也成了一個越境販毒者)拍成電影,想想這些胡話和自己最近的電影,他似乎正一部接一部地拍,因爲他自己搞製片。在開始拍《非法交易》前,他正在攝影棚裏製作《永不妥協》的圖片,這似乎也太遭了點。如果再拍一部更現實版的《永不妥協》(爲了比較,認真關注一下真艾琳·勞克維奇之前伴演的女服務員這一配角),也不必考慮和伯茨那樣有聲望的人合作,就應該會有很大的不同(很可能會更好),如果能看看,會很有趣吧!

這是個很引人注目的角色,伯茨很努力地拍。這部戲會使人記起她在《現代灰姑娘》中扮演的突破性的角色。《現代灰姑娘》主要講婦女的故事,可不幸的是,這部影片在最近電影流行之前就播出了。確實值得一試。她刻薄,但堅強而且樸實。唯一的問題是,伯茨給了自己太多的包袱,總覺得自己塑造不出個性獨特的角色。因此,對於朱莉婭·伯茨扮演的具有傳奇色彩的角色,我們從不會感到驚訝,這很糟糕。新澤西電影公司選用一個大家不熟知的女演員,還不降低該片的票房預算,真是個奇蹟。事實上,詹妮特·麥克蒂爾很像真正的艾琳,她在《雜草》中也有相似的巨大轉折,這使一些批評家稱她在該片的表演爲“1999年的表演”。

在接近晚年的演藝生涯中,這很有希望成爲菲尼事業一個有趣的開始,他始終給角色注入怪闢的個性和真實性情,這在伯茨的表演中是從來沒有的。恰好撞上那毫無意義又令人厭煩的《暗夜驚狂》(真是浪費了一個好名字,還有比這更糟糕的電影嗎)的人們很是不幸,他們覺得看他的電影還不如買一張賽馬券的想法可以得到寬恕,因爲枯燥無味的電影是梅斯利好電影的鋪墊。作爲一個兢兢業業,小心營生的人,他的命運更加坎坷,比因爲需要而工作的克勞維奇失去的還多。菲尼沒有不依不饒,自私自利,他在鐵石心腸和讓艾琳糊弄自己之間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如果在明年的下一屆頒獎季節來臨之時,有人還記得這部電影,真遺憾,那些不好的影片將要付出代價。

不幸的是,由於固定的觀衆,環球沒有給《永不妥協》留下推銷的機會。預告片埋沒了偉大的評論家,也揮霍了那些“告告他們,姑娘”的最佳時機。那些願意花8。5美元的人,想看看艾琳和她的故事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結果發現這個非常漂亮的人兒卻在環球市場部,於是確信影片沒什麼新奇的。喜歡《永不妥協》一點也不難。影片在女主人公不斷擴大的職業生活和由此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之間靈活地轉換。應該播什麼,跳過什麼,影片做出了許多明智的決擇。只要人們覺得好,它就會成爲永恆的主流明星雲集的影片。希望影片能安然無恙地上映。不過不要期望過高。在未來的半年內,不論是在多放映場電影院還是出租房,作爲一種絕對安全的外出活動,《永不妥協》都值得一看。不過記住奧林匹婭·杜卡基斯在《發暈》中對謝爾法的反駁“一個女人做的最愚蠢的事就是她的表演毫無風險,不會出錯。”

電影觀後感 篇9

.最後SAYA哭了.我也哭了BLOOD.指的就是那永遠斬不斷的血緣關係---

今天去看了中午場的BLOOD,這個禮拜最期待的事就是這個!XD大概是因爲比較早的場人還滿少的,不過這樣也比較安靜,但老實說我還滿在意BLOOD這次的票房如何(汗)我看過原作所已大致上都能理解劇情,雖然後半段有些改的跟原作差很多,不過沒看過原作的人應該很多都看不懂吧冏我想絕大多數的BLOOD前傳動畫迷應該還是會想至電影院一窺這部片子,(TV版的迷就不一定了==)不論覺得女主角是否是適合擔任詮釋SAYA的演員,因爲一開始一看到宣傳,知道是由全智賢主演的,我就有點納悶爲何是找韓國人演出SAYA?日本女演員沒有適合的人選嗎?(又或者是想藉以全智賢的國際巨星形象爲這支片子拉高票房和人氣,以上都只是個人的揣測,BLOOD電影觀後感。)在此我非常感謝導演將前傳動畫中的某些重要場面都呈現出來了(也是個人私心所喜歡的場面),但是也非常想跟導演抗議爲何不停屠殺翼手的SAYA臉上一滴血都沒濺到?!

=口=不過安排了兩位爆炸頭黑人翼手跟saya對打倒是很意外的驚喜XDD一開始的電車中獵殺場景,在動畫中就已經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特別是SAYA那種一瞬間的絲毫不猶豫向對方揮刀的過程和鏡頭拉距的速度感,但老實說這一幕我還是偏向於動畫XP,因爲運鏡方式不同感覺真的有差。最最精彩的部分我想還是SAYA跟真祖對戰時,特別是那股雙方互相以嘶吼鳴叫的壓迫感來攻擊對方的氣勢,個人還滿喜歡那段的@W@整體來說,對於全智賢在這裏所詮釋的SAYA,個人覺得還滿喜歡的,從說臺詞的語氣和態度,到揮刀武打的動作表現,以至於跟最終翼手對峙的心理交戰,還有對於憎恨自己的血統的無奈ˋ悲傷ˋ憤怒,想告訴自己"我是人類而非吸血鬼",這些種種BLOOD所要傳達的重要精髓,至少在我看完之後沒有一絲空虛和遺憾,反而流下之前看動畫時所沒有流下的眼淚,我想是全智賢傳達出SAYA的無奈和悲傷ˋ痛苦,讓我起了共鳴吧。

不過動畫中saya的幽默臺詞比真人電影多一些就是0_0(好可惜真人版沒有安排saya說那句:這是什麼鬼制服?)在漫畫和動畫中的一個主要劇情模式,就是saya爲了任務而必須出手保護另一名女性,漫畫裏是與saya同班的女高中生,與家人相處不睦而叛逆,這點在這部電影裏倒是相同,動畫則是跟一位保健室女老師,觀後感《BLOOD電影觀後感》。不過關於這位少女的內心世界,漫畫反而有比較多的詮釋,畢竟電影中的艾莉絲一直在忙著逃跑啊(笑)但是電影看著看著,心裏不禁產生出一個想法.能被saya保護真是幸福啊---!口對於saya的過往身世,則有了另一種說法和形式,她被一名叫加藤的老爺爺收養,所有武功也授自於他,雖然最後加藤爲了保護saya而遭翼手慘殺(死法真夠慘的),不過saya爲何那麼強倒是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劇情還安排讓她有一位意中人,只是後來被saya噬血的本性所殺害。漫畫裏的saya倒是對於"朋友"都毫無概念,所以顯得冷酷不易親近。

其實在看電影的時候腦子有點混亂,因爲一直把動漫畫的劇情放進來攪和,但最終還好電影給了個清楚的交代(也是我還能接受的交代啦)。先前期待這部電影中的"刀"的表現技法,果然沒讓我失望啊~!如此的運鏡方式搭配音效就真的很有FU,雖然血濺大多是用動畫表現,讓我想起了追殺比爾第一集中鄔瑪舒曼在日本餐廳跟日本人互砍的大屠殺場面,雖然用了黑白畫面降低血濺的恐怖感,但還是看得出來那血就像是真的從人身上噴出來,不過其實看了快2小時的屠殺還是有點頭暈目眩。==翼手的造型部份,在這裏我真的不禁要說"還是偏向於動畫版",電影中的翼手感覺似乎矮了一點(?)牠們變形的過程還讓我誤以爲是有人放煙霧彈(噗)雖然變身完的場面很有爆炸性啦。也很喜歡saya在跟翼手對戰時發出的嘶吼和眼睛變紅的樣子(呀~)雖然從這時就能強烈感受到saya其實是吸血鬼這件事,但這也是saya的魅力所在,身爲吸血鬼和人類的混血兒,但又具有人類的超我意識,是一個存在感十分強烈的角色。不論是動漫畫還是真人電影,SAYA那種無可取代的魅力正是我被吸引的地方。(啊~暑假場又想出COS了又想外拍了啊!會熱死冏不過這次會想找個女伴搭檔==)最後,希望BLOOD電影大賣啊!>口

開場穿著便服的小夜,這一場景就真的是跟動畫完全一致。SAYA擊敗了翼手之一,但是她刻意向翼手口中流下一些自己的血,知道這畢竟是自己的半個同類。

對戰最終BOSS-真祖其實還滿帥的幹員之一,雖然因爲叛變被SAYA幹掉了。(我本來還以爲他是不是翼手咧)

最後是回家後畫的SAYA,刀畫的很爛就是==

電影觀後感 篇10

故事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大山溝裏,講述了一羣正義的中國人民與外賊抵抗,剿滅侵略者的故事,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餘,我深深地爲他們英勇的行爲叫好,被他們大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我陷入了沉思:

這部電影以幽默的語言和搞笑的動作向我們呈現了一的歷史史實。翻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從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八國聯軍侵華,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踐踏到中國這片土地……一百年來,中華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壓,被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侵華戰爭,多少無辜的中國人被屠殺,被蹂躪,直至日本到現在還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爲什麼?因爲中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府的軟弱無能,自不量力,更是因爲中國的落後,貧窮才處處受人欺壓。“落後就要捱打。”中國歷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證了這句話嗎?

爲了使我們的祖國不再受欺侮,爲了不再發生戰爭中那些血腥的事件,爲了使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不再上演,我們就必須振興祖國,是祖國更加強大。梁啓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紀的曙光,是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希望,我們的努力奮鬥,關係着祖國的振興;我們的刻苦學習,關係着祖國的富強!

歷史爲我們敲響警鐘:知恥而後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齡人,讓我們努力吧,爲了我們的祖國而奮鬥!

我重溫了幾部經典的愛國主義電影,感觸頗多。李向陽之所以成爲英雄,樸志高之所以成爲叛徒,畢玉璽之所以成爲貪錢犯,有着種種原因。

當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時,是什麼力量決定他們(今後也許就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選擇正路還是邪路,如何堅定地走好正路。是信念!信念是人生的羅盤,決定人生的方向,決定人生的成敗。如何才能保持信念的正確性呢?我認爲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是確保信念正確性的關鍵途徑。

一個理論薄弱的政黨,不可能有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可能擔負起自己的領導職責;同樣一個思想貧乏的人,不可能勝任現代社會的重要工作,不可能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加強先進思想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綜合修養,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而在參加工作後更爲重要。每個人都是從社會中來的,並且今天還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經常和這個社會中一切不好的東西接觸,他會或多或少地帶有社會上的不良思想意識和習慣。爲了保持自身的純潔,提高思想品質和工作能力,每個人都必須從各方面加強先進思想理論的學習,提高自己修養。

那麼先進的思想理論都包括什麼呢?我認爲能夠指導人們適應自然和社會環境,積極改造現實,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等的思想理論就是先進的,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思想和理論,如馬列主義、中國傳統思想理論中積極的部分等。

通過什麼途徑可以獲得先進的思想理論資料呢?我認爲有以下四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瀏覽互聯網,觀後感《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當今世界是高度信息化的世界,互聯網是信息的海洋,裏面有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料。絕大部分書刊、資料都有電子稿,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如人民日報電子版不僅有時事,更有主流政治理論。方便、快捷、重要的是便宜,甚至免費。免費的精神食糧棄之不顧,實在是可惜。第二種途徑是閱讀圖書。圖書可以購買,或是借閱。第三種途徑是學校學習。這是傳統主流的,不必多言。第四種途徑是工作生活中的感悟。這一點我也是聽說的,年輕,還沒有太多的認識。

就我個人而言,怎樣做纔算加強先進的思想理論學習呢?第一,學習崗位知識技能。第二,學習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第三,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外文化的精華,多閱讀史書典籍,如《史記》、《資治通鑑》、《孟子》等。第四,知道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儘量保持與時代同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持之以恆,更要有嚴謹的計劃。同時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用實踐去發展豐富自身修養。

堅持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的學到些東西呢?思來想去,最後認爲還是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文中指出的共產黨員的修養方法是切實可行並且是受益終生的。雖然時代不同,但是精神、本質是不變的。對於個人來說,工作就是革命,就要有些革命的精神。下面是原文(用來提醒自己,時刻謹記並實行之):

對於我們最重要的,是無論怎樣都不能脫離當前的人民羣衆的革命鬥爭,而是必須結合這種鬥爭去總結、學習和運用歷史上的革命經驗。這就是說,要在革命的實踐中修養和鍛鍊,而這種修養和鍛鍊的唯一目的又是爲了人民,爲了革命的實踐。這就是說,我們要虛心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創始人的高貴的無產階級的品質,並且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去,運用到自己的生活、言論、行動和工作中去,不斷地改正、清洗自己思想意識中的一切與此相反的東西,增強自己無產階級共產主義的意識和品質。這就是說,我們要虛心地傾聽同志們和羣衆的意見和批評,仔細地研究生活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細心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並且根據這些去檢驗自己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瞭解是否正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是否正確,去檢查自己的缺點錯誤而加以糾正,去改進自己的工作。同時,我們要根據新的經驗,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哪些個別結論,在哪些個別方面,需要加以充實、豐富和發展。總之,我們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具體的革命實踐相結合。

電影觀後感 篇11

當第一次聽到《天那邊》這部電影的名字時還以爲它是一部十分浪漫的感情電影,但欣賞過後才發現,它主要不是講感情,而是一部十分有好處的電影。它既是一部詼諧幽默的喜劇,又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教育現狀的一部發人深思的教育影片,從中讓咱們領悟到了很多。

這部電影我總共看了三次,每次都會有新的啓發和感悟,也讓我對這部電影的名字“天那邊”有了更進一步的明白。透過三次的細心鑑賞和反思,我主要從這部影片中看出了中國當代教育現狀的以下一些問題。

首先,我國目前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異常嚴峻。影片中那個村長的一席話就直接點出了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最主要原因,他說“此刻咱們村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只剩下老的和小的”,可見,由於我國貧富差距的擴大,爲了生計,農村兒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以維持生計,這樣就直接導致了大批兒童留守農村,遠離父母。沒有了父母在身邊,直接導致了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隨之一系列問題也就出來了。例如影片中出現的學生帶家畜去學校、不講衛生、玩兒危險遊戲、社交潛質差、道德素質低下等,這些其實還是小問題,可怕的是兒童由於缺少父母的愛而產生的心理問題,如憂鬱、自閉、自卑等問題。就像影片中春秀和小根子一樣,由於缺少父母之愛,他們變得沉默寡言,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這樣遲早會會出問題的。小根子由於受其父親不良習性的影響和他父親給他的心理傷害,使得他由以前的活潑可愛、愛說愛笑變成之後的沉默寡言、抑鬱不振。影片中的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但現實中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是十分嚴重,例如自殺、攻擊別人等,如果沒有人去幫忙他們,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問題,那麼這些孩子遲早會出事的。從這些問題孩子能夠看出,家庭教育是多麼重要,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多麼重要。

其次,本影片也反映出了我國當前城市與農村教育發展極不平衡的現狀。在城市裏咱們有豐富的、優秀的教師資源和充足的教育資金和教育設施,但在一些偏遠農村,連個教師都難找,更別說有其他豐富的教學設施了。影片中一個水咕嚕村,一個學校才一位教師,而且還是一位“破羅”教師,連國中都沒有畢業。

在中國小教育中咱們把一句話常掛在嘴邊“爲了一切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但現實中咱們做到了嗎?政府也在一向說要均衡教育資源,均衡到哪兒了?也一向在講要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提高到哪兒了?尤其是農村的教師,爲什麼就不會多關注一下他們?他們對我國教育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是比那些在大城市裏享受舒服生活的教師們大得多。只有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纔可能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去那裏教書育人。

第三,透過這部電影,也暴露出了大學生鄉村支教過程中的一些弊端。由於鄉村的兒童長期受傳統教師的傳統方式教學,突然來一個比較“時尚”的老師,並且用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給他們上課,雖然這是貼合時代潮流的,但是他們在理解這種新式教學方法的時候也需要一段時刻適應,由於支教老師大多不會長期盼在那裏,因此造成新舊教學方法不斷變換,在變換過程中需要學生花一段時刻去適應,也必須程度上浪費了學生很多時刻和精力,這也是劇情中那個羅老師之因此不給許小萌很多上課機會的原因。雖然之後許小萌走時孩子們依依不捨的場景很感人,但是仔細想一下,她走後給孩子們留下的那種留戀也會在必須程度上和必須時期內影響孩子以後和羅老師的關聯和上課的氛圍、態度等。半途而廢的事情,往往會給人留下一些傷痛。

第四,這部影片也讓我聯想到了此刻老一代教師對新一代教師的壓制。雖然本影片中那個羅老師對許小萌這個新老師的一些嫉妒和壓制是事出有因,但這並不能說明咱們此刻一些學校老一代教師對新一代教師的嫉妒和壓制。這種“老的不退,新的上不去”的現象是逆時代潮流的,是阻礙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我覺得前不久上海北京等地提出的教師資格終身制被打破的這一舉動是很好的,是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正確舉動。每五年考試一次,不合格者就就應退下去,讓能者居之,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進取意識,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教師質量的提高,才更加有利與我國教育的發展。

第五,這部影片從側面也反映了我國當代青年人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精神的缺失,也反映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那種浮躁心理,劇中的江可可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因此,不管咱們是作爲家長,還是老師,都就應從小培養一下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給他們一些挫折教育,增強他們的挫商,以有利於他們以後的成長與發展。

最後,講一下這部電影的名字吧,《天那邊》,剛開始還真不太懂,覺得跟這部電影沒什麼關聯,但之後細心品味後發現這個名字起的十分好,十分貼合這部影片。劇中故事發生的地方是在一個偏遠的農村,遠離大城市,交通、信號等都不好,另外那些留守兒童也是不被重視的一些孩子,那裏的教育也是不爲人知的落後教育,他們所經歷的東西跟普通城市裏的人經歷的都不一樣,好想和咱們不是生活在一片藍天下的一樣,因此好像是在“天那邊”。用《天那邊》做劇名,就應也是表達了作者對鄉村教育的明天的一種完美祝福和期盼吧。總之,這部影片是很不錯的一部影片,值得咱們一看,也值得咱們從中反思。

電影觀後感 篇12

——題記

有一個叫小祁的女孩,7歲,她是單親兒童,爸爸說去美國,就一直不回來了。總來遊樂園玩,呆呆地看着摩天輪,卻總也不說話。

“小祁,走吧!”媽媽在催她,可是她不動,她想一直陪伴着摩天輪。

“媽媽,再玩一次吧!”小祁純潔無暇的目光裏,有一種深不可測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她的媽媽在她一再哀求下,同意了。

小祁又坐上摩天輪,輕輕地說着什麼,誰也不知道,媽媽也沒去聽。

……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過去,小祁每天都來這玩摩天輪——她歲數小,不用買票,媽媽是她的監護人,也不用買票。

終於有一天,小祁個子高了,年齡大了,她去遊樂園要買票了,她也懂事了。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免費坐進去逛上一圈又一圈,她改爲每月來一次,但還是總要玩摩天輪,一圈又一圈地轉,嘴裏依舊小聲說着什麼,依舊沒人去聽,儘管長大了一點,可她還是小孩子……

小祁上國中了,學習任務重了,不過她總能很早寫完作業帶着同學一起去遊樂園,但經濟不允許,她3個月去一次。別人去遊樂園都玩“激流勇進”、“峽谷漂流”、“極地飛車”……而她呢?依舊只去玩摩天輪。同學們笑她俗氣,沒膽量,不時尚,她總是笑笑,不語……有什麼可說的呢?她就是喜歡摩天輪!在她的世界裏,摩天輪有一種無法替代的位置,到底是什麼,到底爲什麼,誰都不懂。就連一向最明白她的媽媽……也開始反對她再去玩摩天輪——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哪有那麼多閒工夫去遊樂園!即使去,也要玩點刺激的,勇敢的,鄰居都笑話媽媽有個女兒整天玩摩天輪……

小祁聽着這話總是不說話,她學習得更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依舊去遊樂園,玩摩天輪。

小祁上高中了,面對着要上大學的壓力,她每隔半年的寒、暑假纔去遊樂園一次,可是,玩的仍舊是摩天輪……

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終於有一天,小祁的爸爸回來了,小祁眼裏含淚,撲上去,緊抱着爸爸不放手。可爸爸卻一把推開小祁,對她搖搖頭,轉身離去。

小祁驚愕。

當天晚上,小祁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她的媽媽、同學、鄰居都來看她——其中有當時嘲笑她和她媽媽的鄰居和同學。

她的媽媽第一次翻開小祁的日記——那是個很漂亮的本子,封面是個摩天輪的圖片,上面有一小行話:

日記裏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這時,小祁的一位同學不小心把旁邊那杯水弄灑在本子上,立刻,本子上有字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個標題:只有這一篇日記。

大家都驚訝起來,繼續看:

媽媽,小祁從來沒告訴你,在爸爸去美國之前,他自己沒通知你帶我去了醫院檢查身體,醫生說我有心臟病。還告訴爸爸,從那時開始我就再也不能去遊樂園玩刺激的遊戲,會導致病發更快;若能安穩地過着,能活到16歲的夏天!爸爸當時很驚訝,我卻什麼都不懂。他以要去打工的理由,離開了我們倆。他去美國是爲了兩件事——1.賺錢2.探求名醫。昨天,他回來時對我搖頭,我已經明白我沒治了。我在當時寫了這篇日記,是爸爸告訴我——我在臨終前,要給媽媽一個交代。媽媽,2006年的夏天已經開始了,在今後的日子裏,爸爸會回來陪你,你們要再生一個我的妹妹,起的名字也叫小祁,但我不要她有心臟病,我要在天堂保護小天使小祁,讓她安穩地過一生。媽媽,今天是初夏第一天哦,祝我節日快樂吧!

——小祁

頓時,屋子裏所有人都驚異地睜大眼睛,他們一直嘲笑小祁,可有誰真的心疼過、關注過小祁?她是那麼平淡地走過一生!這時,小祁的爸爸回來了。他看見所有人都那麼詫異、那麼傷心,“你們都知道了?”

“恩。”小祁的媽媽迴應,她眼裏噙滿淚花,她很纖悔——她從來都不知道小祁有心臟病,卻還一悶地不讓小祁去體驗生命中唯一的享受——摩天輪!

爸爸摟住了媽媽,讓媽媽的淚留在自己懷裏,“今天是小祁的生日啊!”牆上的照片裏那個天使一樣的孩子甜美地笑着……她是真的天使……

一年後的初夏,2007年的初夏,又有一個女孩來到人間,長得和小祁嬰兒時很像,像得簡直要一模一樣!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小祁!她的父母——是當年小祁的父母……小祁臨終的願望實現了。

後記:

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只要能安穩度過屬於自己的一輩子,不留下任何遺憾,走得就是最瀟灑的!小祁,你說對嗎?

電影觀後感 篇13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淺談電影《青蛇》的靈動之美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少游的一句詞,很多人都喜歡用它來形容電影《青蛇》的那種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縹緲靈動的意境之美。而在我看來,卻也是十分妥帖的,一句話勾勒出溫婉纏綿的煙雨江南,恍惚間耳畔如傳來幽幽的古琴聲,流光飛舞的水面之上樓閣林立,少年書聲朗朗:“春城無處不飛花。”沐浴於月色之下的白蛇妖嬈一笑,霎時間花雨飄零,桃色漫天。

美,由此處而始。

在我看來,《青蛇》的藝術審美是遠遠勝過於它的故事與內涵的,而我對它的鐘情也在於此:一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美感,不同於《畫皮》的精緻雕琢,更多的是自然的靈動與超凡脫俗的飄逸。

徐克早期的片子大多都拍得超脫,但是最空靈的,應該要屬《青蛇》。將李碧華原着的妖冶詭譎展現得淋漓盡致,融合了《倩女幽魂》的飄逸悽美,在此基礎上,平添幾筆遊弋的靈動,將整部片子拍成了一軸轉動的畫卷。

《青蛇》太美了,我想表達的太多,以致不知如何下筆,思來想,就挑三樣影片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來說吧。

先是雪紡。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雪紡與輕紗,加上大風鼓吹,讓人覺得飄逸輕盈。二蛇的造型應是張叔平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吧,在此且不提那經典的崑劇式的片子頭,單說二蛇的衣裙,清一色雪紡紗,柔軟的質地足夠輕盈,行動間水袖飛揚,裙襬翩翩,加上戲曲的唸白,王祖賢和張曼玉演得入骨的媚態,真讓觀者覺得嬌柔似水,媚若無骨,步履移動間似縹緲的畫影,靈動異常。

而白蛇的屋宅更是虛幻飄逸得不似人間。雷楚雄是我挺喜歡的一個美術指導,他在佈置白府的時候確實是很聰明的,用大幅飄揚的雪紡代替冰冷生硬的牆壁,或隨風盪漾,或綴地輕垂,四周煙霧繚繞,襯着芭蕉翠竹,鬆靄紅蓮,燈光從後面打過來,陰影透在紗簾上,宛若一幅水墨畫。這是一種隨意的,寫意的美,美得靈動自然,絲毫不覺矯揉造作。這便是,明明同出一人之手,爲何《畫皮》的佈景那般精緻用心卻仍舊遠遠比不上《青蛇》的原因。

然後我要說的便是“水”。若要營造出一種靈動的氛圍,又怎能少了水?影片的片頭便是潺潺的流水,水上漂過流蕩的青紗。如果細心一點,便可發現這個片段是截自青蛇和法海打賭的那一場戲,天真妖嬈的青蛇在水中極盡魅惑,綠色的裙帶逐水漂流,一切都是流動的、盪漾的,包括法海那蠢蠢欲動的妄念。

二蛇的出場是伴隨着淅瀝的雨聲的,不論是在紫竹林裏以蛇身替產子的村婦擋雨,還是初次幻化成人形後在屋檐上纏綿戲雨。白蛇更是利用了一場以酒化之的傾盆大雨來製造與許仙初次偶遇的機緣。

江南除了煙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小橋流水。流水在這部影片裏的出場率是極高的。同一條河,白蛇在水中邂逅了許仙,少年少女於此間夜放荷花水燈,青蛇和盲道士在水上鬥法……導演甚至還覺得意猶未盡,將小橋流水也搬到白蛇的府邸,於是白府便有如懸於荷塘之上的水榭樓臺。

水波盪漾,光影流轉,水與光的結合是最富靈動詩意的。而我要說的第三點便是光影。影片對光影加以巧妙的利用,營造出一種靈動的美感。白蛇初見許仙之際,躲在暗處笑意盈然,月色襯着粼粼的水光,半明半滅地打在她素白的臉上,漫天都是飛舞的花瓣,整個畫面唯美至極。許仙第一次至白蛇家探訪,二人相對而坐,曖昧調情,背景是大幅雪白的輕紗帷幔,燈光將或疏或密的竹影投在帷幔之上,彷彿宣紙上一杆杆林立的墨竹,風吹動帷幔,竹影隨之晃動。畫面中明明無月,卻讓人如見朦朧月色,明明寂寂,卻讓人如聞風聲。

荷塘裏水聲潺潺,霧靄繚繞,明滅的光影斑駁地打在飄揚的帷幔上,這三者的巧妙結合,將白蛇的屋宅虛化得如同仙境,空靈得不惹塵埃。

除此之外,我還不得不提一下《青蛇》的配樂。這部影片的配樂堪稱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雷頌德和黃沾天衣無縫的配合爲《青蛇》增色不少。古典而空靈的旋律將整個氛圍烘托得如同虛煙一樣輕靈縹緲,時而歡快地躍動,時而委婉地抒情,聲音和畫面和諧地相融,鏡頭配合着音樂旋律有節奏地快速轉換,達到一種極爲靈動的藝術美感。

我不知徐克是否是因爲主角乃蛇精的關係,而有意將這種靈動貫穿於她們出現的每一個畫面,從二蛇盪漾的褶皺紗裙而起,至她們柳腰款擺的身姿,眄睞的嫵媚神情,再至江南飄搖的濃煙霧雨,隨處可聞的流動的水聲,搖曳的光影,白府裏翻飛的帷幔,嫋嫋的檀香,以及與每一處情節都配合得天衣無縫的躍動的旋律……從畫面到聲音,從色彩到佈景,從人物造型到道具,竟是無處不美。

“自在飛花輕似夢”,年少時讀秦少游是這句詞,以爲這已足夠輕靈,直至看了《青蛇》,才知何謂真正的自然靈動之美,美得這般超凡脫俗,像濯清漣而不妖的紅蓮,一面冶豔,一面空靈。

其實本來是想借這部片子談談美術指導對於電影的重要性,可能是我個人看東西偏重於審美,所以對藝術更感興趣,覺得一部有價值的好電影,應該是更富有藝術性的,即便是商業片,只要能巧妙合理地對美學加以利用,一樣可以有藝術的價值在裏面,做到即叫好,又叫座。

電影觀後感 篇14

現在不大會有人看這部電影了,只有這首歌一直流傳至今,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

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看着這熟悉的字眼,相信很多人都能不由自主的唱出那首傳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插曲《我的祖國》,即而回憶起那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故事片——《上甘嶺》。《我的祖國》是詩人喬羽和作曲家劉熾合作完成的,由郭蘭英演唱。也正是達到了導演沙蒙的意圖:即便是以後人們不再記得這部電影,但仍有人會唱這首歌。

昨天看了小崔的《電影傳奇》---一條大河和戰場,說的就是《上甘嶺》拍攝的幕後花絮。

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1954年,作家林杉和導演沙蒙分別來到朝鮮上甘嶺,站在被炮火燒灼得寸草不生的山頭,他們被震驚了。林杉採訪了志願軍趙毛臣,記下了厚厚的採訪筆記,就是這些筆記和上甘嶺上的焦土,觸發了他創作《上甘嶺》的念頭。同樣被震驚的還有去體驗生活的演員張亮和高保成,戰後三年,上甘嶺高地依然黑糊糊的,沒有一棵完整的活着的樹,而其他山上的樹木和金達萊花卻那麼漂亮。

由志願軍戰士佟心良、劉學堯、張繼發、劉永泉、鍾仁杰、王惠侗等人講述這段白熱化的戰鬥,描述那段遠比電影慘烈的真實故事。

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3天內,敵我雙方投入兵力超過10萬,每平方米遭受70次以上的轟炸。

以上這些數字,是對上甘嶺戰役的概括。50年前,再現上甘嶺戰役的電影《上甘嶺》感動了億萬觀衆。50年後電影《上甘嶺》中楊德才的扮演者、著名演員張亮爲我們講述了電影《上甘嶺》誕生的臺前幕後。

今年72歲的著名演員張亮,1956年被《上甘嶺》劇組選中去演電影中的楊德才。楊德才是以黃繼光爲原型創作的銀幕形象,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故事人所共知,而張亮一直不能忘懷的《上甘嶺》的一個鏡頭,是電影中的楊德才堵槍眼之前回過頭看連長並高喊一聲“連長”那場戲。“當時那場戲是我把爆破筒插碉堡,被扔出來,我再把爆破筒壓進碉堡,並用胸口頂住了爆破筒,堵住了槍眼。這場戲是我們當天的最後一場戲,拍完之後,導演沙蒙說加個鏡頭,只留下了我和管遮光板的,加了一個我回頭高喊連長的面部特寫。”

爲什麼加這樣一個鏡頭?黃繼光的戰友鍾仁杰後來在接受央視《電影傳奇》採訪時透露,當時志願軍正要發起衝鋒,突然發現了一個還沒有被排除掉的敵人的碉堡,黃繼光去炸這個碉堡。根據鍾仁杰的回憶,黃繼光在堵槍眼炸碉堡之前,曾經回頭對戰友說了句話,但是因爲離得太遠和槍炮聲太響,戰友們沒有聽清。

電影中的楊德才回頭喊“連長”,顯然是對黃繼光事蹟的藝術創作,張亮的理解是,這樣是爲觀衆留出一個感情釋放的出口,“後來電影公映的時候,我的一個電影界的朋友看了《上甘嶺》之後讚不絕口,特別是對我最後回頭高喊的鏡頭讚賞有加,他說,他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眼淚不自覺地就流出來了。黃繼光最後這句話也許就是爲了不辜負連長的信任,他最後看連長一眼,也許就是爲了告訴連長,他衝上去了,他做到了,這是讓觀衆產生強烈共鳴的一個鏡頭。”

張亮介紹,作爲世界戰爭史上的經典戰例,上甘嶺戰役遠比電影中表現的要慘烈很多倍。“拍攝之前,劇組組織演員到上甘嶺實地體驗場地,那時候正是陰曆的四月份,朝鮮漫山遍野都是漂亮的金達萊花,沒到上甘嶺之前,大家的心情是比較舒暢的;一到上甘嶺那個山頭,大家的心情馬上灰暗起來了。當時上甘嶺戰役已經過去三年多了,但整個上甘嶺山頭還是黑乎乎的一片,沒有一棵活着的樹,沒有一棵完整的樹,那場戰役把整個山頭劈掉了一大塊。”

對這種真切的現實有感觸的,還有《上甘嶺》的導演沙蒙和編劇林杉,他們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劇本的創作也持續了一年的時間。不僅劇本貼近真實,沙蒙選的演員也大都是有過多年部隊生活經驗的演員。

但實際上,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比電影中表現的要慘烈、艱苦很多倍,據該片的軍事顧問、曾經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趙毛臣回憶,當時戰場上的坑道實際更爲凌亂、更髒。張亮介紹說,電影裏的坑道比上甘嶺戰鬥的坑道更爲乾淨、寬敞,“《上甘嶺》雖然戰爭場面激烈,但很多地方導演是要營造一種樂觀的情緒,比如王蘭含着熱淚唱起了《我的祖國》,戰士們也隨即與王蘭一起唱了起來這樣的場景;比如戰士們在坑道里追趕小松鼠的戲。”

看這樣一部片子,居然還能有一種久違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