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無名的

電影1.48W

電影無名的1

電影《無名之輩》上映當天,因爲喜歡任素汐,我就去家最近的電影院看了一場,很喜歡。很想你們也能去看一看,於是就有了這一篇。

電影無名的

看電影是非常非常非常個人的體驗,喜歡或者不喜歡,確實沒必要形成鄙視鏈,也當真用不着說服別人。這世上,沒有任何兩個人可以互相完全理解,任何人對別人的所謂解讀,本質上也不過是自我剖析和自我投射。就如和菜頭所說,“每個人對一件事情、對一個人的評價,其實跟他要評價的人或者事關係不大,他說的,是他自己。”

另外,曾經有不少家長問過我如何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我沒什麼高見,只能從自己的學習經歷裏拾掇出一些也許有用的經驗,分享給他們。而通常我能給出的建議,無非就是反覆進行事實與觀點的判斷性訓練——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事實還是觀點?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這是事實還是觀點?區分事實與觀點,是批判性思維建立的起始點,當你不再把“自己的觀點”當成“世界的事實”,你的思考才真正開始有了質量。

拍電影也一樣,導演用鏡頭表達的,是事實還是觀點?你把它當事實來看,就會不斷在人物命運的真僞上糾結煩惱,對故事的開始充滿警惕,對故事的結尾也心存懷疑。而如果你把它當成觀點來看,導演表達的是他對生活的認知、人世的理解,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因爲他所提供的另外一種觀察人生的視角,而收穫了另外一種理解上的可能性。

我認爲電影是觀點。同樣,我的這篇觀後感,也是觀點。

《無名之輩》是一部喜劇,看完之後也依然不會更改這個判斷。《無名之輩》的笑點沒有《西紅市首富》密集,但是它在人物的設定以及臺詞的琢磨上,一定是奔着讓觀衆笑起來的目標使勁。人爲什麼會笑呢?心理學上給出過結論——優越感。托馬斯·霍布斯說過:“笑,是發現事物的弱點,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種優越感時,那種突然的`榮耀感。”這也是爲什麼喜劇演員總是受人歡迎的原因,觀衆看到他們的時候,總是具有心理優勢,無論是智力上的優越感還是居高臨下的同情心,那都是一種極爲愉悅極爲舒坦的感覺。

說《無名之輩》是喜劇,就是這個原因。從影片的一開始,觀衆就收穫了極強的智識優越感。兩個憨賊,從一個愚蠢的慾望開始,做了一系列愚蠢的事情,看得人心裏既着急,又隱隱覺得活該,城市達爾文主義立刻在腦海裏佔據了制高點——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是你們自己沒文化沒腦子,所以活該成爲笑柄,活該沒有尊嚴。

直到,任素汐的出現。

任素汐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遭遇車禍而高位截癱的姑娘,從她的出場開始,影片開始變得小心而又剋制,明明底下蓄積着洶涌澎湃的情感力量,但導演就是不讓這種力量流於表面,於是造成了觀衆在理解上的巨大誤差。任素汐幾次盯着槍管看的眼神,總讓你以爲這不過是犯罪片慣用的伎倆,用眼神揭示內心活動,用眼神表達歹徒與受害者之間的角力。直到導演掀開了謎底,你才發現自己的理解全然是錯的,你才驚覺那些潛沉的情感力量。到此,你的優越感才能退場,才能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更爲艱難的思考。

好的電影往往具有文學性,而我對《無名之輩》突然的喜歡,也恰恰是因爲,它讓我不斷想起史鐵生的《我與地鐵》。在我試圖理解爲什麼任素汐想死的時候,在我想弄清楚悲劇爲何偏偏降臨在她身上的時候,在我努力分辨我究竟是出於優越感、還是出於對人世的理解才涌起同情的時候,我腦子裏全是史鐵生。

史鐵生和任素汐一樣,都是在最狂妄的年紀,忽然殘廢了雙腿。除了同樣地思考關於死的事,史鐵生還要思考人爲什麼要出生,他甚至試圖要把整個世界想個明白,最後他在《我與地壇》裏寫道:“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爲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併爲此享有崇高與驕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嗎?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麼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麼維繫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爲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

“看來差別永遠是要有的。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來上帝又一次對了。於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裏: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

“只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你看,人和人之間真正的理解,只能發生在拋棄了優越感之後。如果你明白,你之前那些虛幻的優越感,並不是你辛苦賺來的,那隻不過是上帝擲骰子,隨機所做的分配而已。你就不會高看自己的努力,也不會低估運氣的佔比。於是,你就可以站在全新的角度裏,重新審視電影裏的每一個無名之輩,就能感受到之前從未體會過的人間暖意。因爲,如果你恰好被命運分配了一張爛牌,如果你要質問活着還有什麼意義,《無名之輩》給了你至誠至真的答案。

如果不忙,去電影院找找答案吧。

“我常以爲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爲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爲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爲是衆生度化了佛祖。”——史鐵生

電影無名的2

看慣了大人物的是是非非,而今碰到一個冷門的,描述小人物驚天動地的事情。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到:人們寧願去看蹩腳的演員的吃喝拉撒,也不願意看一個平凡人內心世界的波濤洶涌。

這個奇葩的世界,對於大人物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也大肆報道,而對我們這些小人物內心的波濤洶涌卻毫不關心。

不得不說,沒有一個大牌(陳建斌老師是個例外),沒有恢弘的場景,主人公沒有位高權重的,都是平平凡凡我們身邊能接觸到的人。所以觀影時特別能感同身受,彷彿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講的就是我們身邊的事情。剛開始讓人笑,後面讓人哭,最後讓人又笑又哭,好在最後是中國人喜歡的美好的結局,不然我想,豆瓣評分我肯定要給很低了。因爲這個世界已經很殘酷了,如果電影都那麼殘忍,一定會讓很多如我一般平凡的、相信美好的甲乙丙丁,徒增眼淚。

電影裏,感受最深的就是救贖這個詞了吧。

陳建斌老師,完全一個爛人的節奏,一個被警察系統開除的人,無奈在建築工地做保安,買了老闆樓盤的房子卻面臨老闆跑路,出車禍死了老婆、妹妹癱瘓,自己女兒也嫌棄自己的人。

感受最深的,就是買水果,一直覺得老闆裝多了,後面讓老闆記賬,記賬本上接着他的多筆欠款。到了學校,希望老師通融學費及住宿費,拉扯中水果掉落在地,卻又彎下腰撿起來的時候,是他不要尊嚴了嗎?在一個當着工地保安,自己血汗錢被房子給套住,又要負擔妹妹和女兒的生活,這個時候,尊嚴又能值多少錢。看到這裏,眼淚不聽使喚的奪眶欲出,眼裏出現的不是一個Loser,而是一個有擔當的真男人。

最後通過爲女兒擋子彈,成功抓到持槍搶劫的劫匪,獲得了警察(前同事)的表揚、妹妹的原諒、女兒的認可,開發商老闆也挺過了最難的一段日子,房子也有着落了。一手爛牌越打越漂亮,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任素汐和章宇這對CP,一個高位癱瘓,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心求死。一個被生活弄得千瘡百孔,卻又極力證明自己的人。

但是生活和他們開了那麼多的'玩笑,這要是換了一般人,肯定早就扛不住了,而他們頑強的挺過來了,最終也是兩個人相互抱團取暖,救贖了彼此。

這一對CP的演技簡直是炸裂,豆瓣短評,有的人坐着演戲就能封神,牢牢的在熱門短評排行榜第一名。

潘斌龍和馬吟吟這對CP,我簡直喜歡到爆。

潘斌龍,比Loser還Loser,沒錢沒能力,連搶劫這個事情上都顯得那麼笨拙,唯一出彩的就是打波仔的那一刻,爲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女人,簡直帥到爆。一萬塊買棒棒糖那個耿,不知道甜了多少少女的心,最大的事情就是娶自己心愛的女人,其它的都是小事情,角色越來越討喜。

馬吟吟,一個不願意吃生活的苦,而選擇做了坐檯小姐,起初以爲是個愛慕虛榮的女人,不可能會選擇回鄉下生活。在警察局說出波仔的名字保護潘斌龍那一刻,徹底改觀,後面爲了保護潘斌龍的種種舉措,讓我看到一個被社會折磨得千瘡百孔的Loser那麼小心翼翼的保護着自己那平凡的愛情,那一刻,簡直美得不像話。

兩個Loser的結合,彼此不嫌棄,彼此覺得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相互抱團取暖,救贖了彼此。我想,在這個無奈的世界裏,看到和自己一樣無奈的人,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其實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願這個世界,如我一般平凡的人,都可以遇到生活中的美好。

電影無名的3

“原來是這樣……”這是我看整部電影過程中,說最多的最一句話。甚至當我走出電影院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其中某一段情節的因果關係時,恨不得返回去再看一遍驗證一下猜想。

能讓觀影者有這樣的體驗,這一切要歸功於導演。

《無名》的敘事不是常規的線性敘事,而是採用逆向、閃回、重合等方法敘述,所以我一上來看的有些雲裏霧裏。但是我很快就發現,這是導演使用的障眼法。

你看到的開始,就未必是開始,你看到的結束,也不一定就真的結束。

《無名》像是導演一張精心編織的網,看客們的認知像是依附在網上密密麻麻的魚。每當網一抖落,總會有幾條漏網之魚,顛覆之前的認知。

等電影過半,那些細節、鋪墊不斷浮出水面,連接,重合,回溯,追因,觀影人的思路完全被導演帶動起來,你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開始認真回想前半段的那些可能會被遺漏的細節,反反覆覆,樂此不疲。

像是得到了一塊心儀已久的拼圖,雖然送給你的時候已經拼好了,但是當真正擁有它的那一刻,誰不想再重新過把親自拼裝的癮呢。

這時候,誰還顧得上打瞌睡,昏昏欲睡呢?

“拼圖給你了,因果也給了你。拼圖怎麼處理,就看你的了。”我彷彿聽到導演在我耳邊囂張的說道。

2、一部能讓人瞬間入戲的電影

民國,戰爭,潛伏。這樣的背景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那《無名》裏的人,也要如此。

何先生就不用說了,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存在。第一個鏡頭剛出來,他的眼裏就已經盛滿了波瀾壯闊。

同樣是“漢奸”,何先生不像易先生那樣的狠辣果決,而是給人老練厚重的感覺。尤其是是和黃磊初次交鋒中的運籌帷幄,氣勢直接拉滿,哪怕不清楚前因後果,也能讓人一秒入戲。

周迅出場的出彩也同樣精彩。往那裏一站,就是渾然天成的一齣戲。也許是導向的偏愛,這個影片裏的女性都給我一種暗夜玫瑰的神祕感,哪怕只是個小女孩,當純真的眼眸對上嗜過血的瞳孔,依然能展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女性的獨特魅力填補了這個電影裏很多未來得及說出口的故事留白。

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葉先生。他和同伴是政府下的漢奸走狗,但最開始給我的印象並不刻板。這要感謝導演,給葉先生塑造了一個“吃貨”形象,(開玩笑,哈哈哈)。一個會搶同事幾塊排骨的人,會吐菸圈玩兒的人,總覺得他還沒有壞的那麼徹底。當然,葉先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面,是暴力輸出。這個影片裏,葉先生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精彩動作戲。和我一起看的家人跟我說,光看他洗了多少次手,就知道打了多少架。這是多少喜歡刺激場面的觀影者的福音。

除此之外,能看出導演在場景佈置、光影、構圖、配樂、隱喻上都下足了功夫,每一處都是“費盡心機”。比如我看到一半才發現,每次配樂一變激烈,哪怕表面情節多平淡,都暗喻着情節的高潮來了。雖然發現的有點晚遺漏了很多,但等我二刷的時候,相信一定會找到更多的亮點。

3、一部有感情的反戰電影

“我不想這樣,但我被逼到了這裏,我無處可躲。我只能選擇這樣直接血腥的'方式,最猙獰的人也最無力。”

這是我從這部電影裏,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感情觀,戰爭觀。

提及感情,首先是人物的愛情觀。

《無名》裏的感情戲不多,留白的卻很多。本身恰逢亂世,根本就沒有給他們太多時間去細數過去,就連提及都是多年之後。

亂世中不該兒女情長,潛伏者的愛,註定要銷聲匿跡。

但人有七情六慾。大愛更需小愛支撐。

何先生的愛情是提心吊膽,葉先生的愛情是心尖滴血。

他們都在爲愛報仇,都在爲同一個信仰努力。但不同的是選擇的路不同,一方爲愛前進,一方爲愛停留。不能說誰對誰錯,停留的也曾付出所有,前進的也曾迷茫無措。

退出本身也意味着傳承。

不過話說回來,何先生的奔赴美好何嘗不是葉先生期望的歸途?

但現實時,葉先生更加沒有退路。

他靠近的腳步被獵殺的獵物擋住,他只能暗處保護,只能小心提醒,只能暗自祈禱,忍受愛人尖刀撻伐。

“不妨再等一等,不再壓抑的那一刻。”

《無名》的片尾曲裏,這一句就像是葉先生的內心獨白。他心裏的千言萬語,一個字都沒法說,只能心底無數次安慰自己,只能在每次用暴力解決完問題後,一遍遍清洗血跡,一遍遍看鏡中面目全非的自己。

每一次水龍頭的沖刷,都帶着他對血的厭惡和無力。他厭惡暴力,厭惡麻木,但這不是他能選擇的,他也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就像電影裏那隻待宰的羔羊,那陰暗地表的總也洗不完的厚厚積血,那些被水泥封住的喉鼻,那些被侵略者強硬裹挾捲進戰爭洪流裏的普通種花人。

“我不想這樣,但我被逼到了這裏,我無處可躲。我只能選擇這樣血腥的方式反抗,最猙獰的人也最無力。”

如果可以選擇,誰不想做個普通人。沐浴在白天的日光裏,擁有最簡單的友情和愛情。

但戰爭在繼續,家園在失守。我們深陷迷霧泥沼,看不清來日方向。

不過那又如何,我們依然嚮往光明。

只有掙脫了一個半小時的陰暗,最後以葉先生爲代表的潛伏者走在光明裏的那一個鏡頭,才顯得如此珍貴。

那是無數暗中潛伏的夥伴,拼盡全力,獻出一切,才換來的。

這其中倒下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留下姓名,身份,甚至全屍、墳墓。

但這些無名者的心中有光,他們可以不問來處,不尋歸處。只期盼新世界的到來,等那一縷微光落下:

“等無名者陽光閃耀的那天。”

慶幸的是,它已經來到。

電影無名的4

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是個統計數據。或許長達3個小時的片長,讓很多人望而生畏,一想到本來就沉重的戰爭電影還要看得如此長,就心有慼慼。

但在一分一秒的劇情推進當中,你會完完全全的被這樣一場以芬蘭參加二戰的全程的電影所震撼,所吸引,所更加珍惜和平。

沒有絕對的主角,沒有酷炫的特效,沒有無腦的男性荷爾蒙,有的只是逼真到令人快要窒息的瀰漫在戰場上的空氣,戰爭從來就不是一件值得美化的`事情,只有漫長的等待和煎熬,只有生死未卜的緊張和活下去的希望,每一個應徵入伍的男人可能很多都不併非專業訓練出身的士兵,面對這樣的戰爭,有幾個人能夠做到淡定從容?能夠一笑置之?

影片最殘忍的地方反而就在於剋制和所謂的“平淡”,從沒有煽情一個士兵的壯烈犧牲,但你以爲的主角,寄託希望能活下去的士兵,一個場景的切換就不復存在了,你無處安放的情緒逐漸變得脆弱,你渴望在電影裏找到一個安慰自己內心的載體,但殘酷的戰爭告訴你,不要期望有主角的存在,即便是活到最後的人也在這個過程裏飽受煎熬。

隨着年紀的增長,每當看到戰爭電影,有的不再是小時候那種隱約的期待和熱血的上涌,只是更加珍惜和平,珍惜再不如意也能苟活的時代。

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是個統計數據。還是會想到某個人物說過的這句話,殘忍嗎?

電影無名的5

這場沒有特效的戰爭,卻讓人看得靈魂顫抖

1941年6月25日,蘇聯空軍突然空襲了芬蘭18個城市的機場,壓抑三年的芬蘭正式向蘇聯宣戰,繼續戰爭爆發!

1941年8月31日,芬蘭部隊抵達維堡,宣佈收復1939年失去的全部領土。

1941年10月21日,攻佔蘇聯城市彼得羅扎沃茨克市。

1944年6月9日,蘇聯開始在卡累利阿反攻,第二天就攻破芬蘭防線。

1944年7月,芬蘭軍隊退回到冬季戰爭結束時的戰線,蘇聯停止進攻芬蘭。

作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蘇芬之間的戰爭卻鮮有人知。可偏偏有這樣一個故事,它完整講述了蘇芬“繼續戰爭”的全過程,並且被三次翻拍成了電影,它的名字叫《無名戰士》。

在1940年蘇芬冬季戰爭後,芬蘭失去了卡累利阿地區,其中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還割讓了巴倫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島,芬蘭灣中四個島嶼,部分薩拉區域,並將漢科半島租借給蘇聯作爲海軍基地,租借期30年。

對此,芬蘭始終耿耿於懷,在森林中訓練新兵等待時機收回領土。直到1941年6月德國閃擊蘇聯,芬蘭看到了收復國土的機會,毫不猶豫向蘇聯發起了進攻。從歷史角度來看,冬季戰爭裏贏得國際聲望的芬蘭完全可以將本片拍成一部“犯我國土、雖遠必誅”的熱血戰爭片。可偏偏長達3小時的《無名戰士》被拍得極爲剋制和冷靜,這種“冷靜”讓人感覺太過平淡、甚至是無聊。爲了將這種“冷靜”氛圍營造出來,全片的色調幾乎以灰暗的冷色調爲主。這倒將也挺符合芬蘭這個北歐**的性格,另一方面灰暗的畫面能夠更好地表達出戰爭的陰暗面。

不僅如此,客觀而真實的鏡頭將觀衆帶回到了那個悲壯而殘酷的戰爭歲月裏。戰場上的槍林彈雨猶如在眼前,被炸瞎雙眼後飆濺的鮮血、痛徹心扉的叫聲,從屍體上搜刮而來的麪包拿來就直接咬一口,即便是被運回的傷員也難逃敵方的埋伏而慘遭殺害。作爲一部描繪戰爭衆生相的電影,《無名戰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可每一個人物恰恰都是主角。初入戰場膽小怯弱的指揮官,在打了幾場勝仗後意氣風發;跟着戰爭一起成長的新兵從毫不留情地槍殺俘虜,到學會憐憫、主動把槍放到傷員的身旁,讓其解脫痛苦。還有初入伍的新兵蛋子,因爲沒經驗會擡頭過高而被爆頭身亡。

這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個身經百戰的老兵了。這個參加過冬季戰爭的老兵再次入伍,經常對於上級的命令不屑一顧,不爽時更是直接破口大罵、毫不留情。但他對戰友又十分照顧,不僅細心教導剛轉來的新兵如何巡邏,還冒着槍林彈雨將受傷的戰友背過河。別看人家整天一副老油條的樣子,打起仗來可絲毫都不含糊。不僅握槍姿勢極爲實用,連清戰壕的戰術都十分精準高效。

明明有着一身好本事,可以在戰爭裏建立豐功偉績的他,卻一臉不在乎:你想成爲英雄,我纔不在乎那種事,只有需要時才前進,否則就趴着,我們來這裏不是爲了被殺,而是殺戮。

他真正在乎的是,在家中的三個兒女和即將生產的`妻子。當他終於有假期回家照顧妻兒時,還不忘一起收割家中田地裏的黑麥,而這一幕是全片少有的暖色調的溫馨畫面。沒有真正意義主角的《無名戰士》,反倒每一個人物身上獨有的特點給刻畫了出來。即使看完電影的我們仍舊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卻能夠被人深深地記在腦海裏。

這種看似是“弱化”單一角色的講述方式,其實是用一種最直白的方式告訴我們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普通人在戰爭面前的無奈、悲傷,還有失去親人、失去生活的迷茫。這種影響其實是我們在超級英雄電影裏看不到的,因爲那些戰鬥力爆棚、能夠死而復生的超級英雄更多時候考慮的不是麪包,而是如何打敗敵人。或許我們在看這些超級英雄電影時會感覺熱血沸騰、興奮不已,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夠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但是他們卻不會告訴我們做一名光鮮的英雄背後所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即便芬蘭在這場戰爭裏佔據着聲譽優勢,但是在《無名戰士》裏我們幾乎看不到蘇聯方面大規模的軍隊,只有偶爾零星的幾個蘇聯小兵還提醒着我們這是一場戰爭。這種刻意不渲染敵方形象的做法,與去年諾蘭的《敦刻爾克》頗爲相似,這樣做的本意是想要讓觀衆去反思戰爭所來的影響,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而非去建立敵對情緒。在這場戰爭之後芬蘭選擇了維持中立外交政策,即便在東西冷戰時期也維持中立。這樣的深遠影響足以見得戰爭帶給芬蘭人民的傷痕有多麼的深。

那個老兵曾一語道出了這個傷疤: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可怕的,是誰發動的已經不重要了,所有經歷的人都會受難。當老兵在戰爭結束後回到家中,妻子飛撲入懷、女兒眼神裏的開心,我們纔會明白,家是最值得去守護的東西。

電影無名的6

這次《無名》出世,很多人都禁不住揣測,非線性敘事是不是對大衆不友好,存在觀影門檻,從而變成羅曼那樣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所以這一次程耳在預告裏幽默,“超級商業片”。一開始以爲是他自嘲,後來發現他確實是真的在試圖探索如何模糊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本不應該存在的鴻溝。他希望“比文藝更文藝,比商業更商業”,與其說是文藝片商業化,他更想這部電影是商業片文藝化。

但是《無名》的非線性敘事又大有不同。他非常大膽地把時間和空間都打亂,變成魔方,變成珍珠,變成拼圖,或者是九連環的`環扣。先是把每一個細節不慌不忙一個一個展示在你面前,讓你清晰地看清楚每一個細節,然後囑咐你:要記得哦,不過忘了也沒關係,你很快會記起,它一直在你腦子裏。這是電影的前半段,你能看到每個出場人物的日常,他們的身份以及可能的身份,他們在一起做什麼,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們之間可能是怎樣的情感和立場。然後後半段開始,通過一個片段疊一個片段然後加入一些新東西的方式,把所有的環在你眼前一個一個扣住、連接,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然後你恍然大悟。但是你去回想時間線的時候,你可能會混淆某些情節在影片出現的時間段和實際的時間線的位置。這神奇的感覺讓我想起電影《降臨》裏外星生物七肢桶的非線性語言體系和時間體系。你恍然大悟之後是興奮的,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原來竟是這樣,如此簡單。

電影無名的7

“誰不願千古留名,只怕無名英雄無名碑。”看完《無名》久久不能回神,感觸頗深。

首先我覺得很絕的一點是,這個電影剛開始有很多伏筆,而且是片段性的講述,同時這個片段又是倒敘加插敘,所以剛開始會有點看不懂,覺得有點零碎。但往後看,就會發現在細節的地方能推出來前因後果,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其次就是導演對人物以及故事的構造和立意。不僅寫出了當時戰爭時期的動盪,還寫出了每個人在混亂時局下交織的選擇。有的人因爲懦弱選擇叛變,有的人隱忍,有的`人奮鬥,有的人無奈。

程耳導演真正表達出了《無名》的精神內核:致敬無名英雄,讓無名的人成爲站在陽光下的英雄,他們有姓無名,但都爲了目標,爲了國家,堅守自己,爲之奮鬥。同時揭露出日本人的醜陋行徑也很真實。他們會玷污婦女後殘忍殺害她們及其家人;會對無辜羣衆進行殘忍殺戮;會在他國土地上大放厥詞;會在戰敗後無任何悔改之心,忽視手上條條人命、滴滴鮮血,這讓人感到痛心。且王一博也完美地呈現出了“葉祕”這個角色。

瘋批美人隱忍堅持內心強大而又柔軟

這表現在愛人對他說“我厭惡你衣冠楚楚的樣子”你卻不能告訴她真相的無奈與痛苦;表現在得知愛人被玷污殺害後的崩潰悲傷,卻不能在日本人面前顯露分毫;表現在爲了贏得日本人信任,在卡車上進監獄的前一秒,臉上還有嘲諷挑釁的神色(救命這一段真的很帥);表現在洗手池旁殺掉日本軍官前說的“你不能脫下軍裝。我不同意。憑什麼你可以當一個平凡的農夫”時對爲在軍官手下死去的中國人、共產黨同胞的不平,和對他的厭惡痛恨;還表現在最後在香港,在曾經朋友的父母開的小店吃飯和在佛堂祈禱時,反映出內心的柔軟與重感情。

這些都是存在於他演繹出“葉祕”這個角色的複雜情感。他真的很棒,看完這個電影,更加佩服和喜愛他了。希望他會越來越好。

《無名》值得一看。電影表現手法值得,內容值得,精神值得,導演和演員們的努力值得。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是孤單的長途,以及愈來愈真實的渺小感。”感謝。致敬無名英雄。

電影無名的8

相比《邊境風雲》的略顯稚嫩和《羅曼蒂克消亡史》在敘事上的略有不足,程耳七年磨一劍的《無名》保留了這位導演所有的優點:唯美卻衝突的畫面、對複雜人性的探討、服道化精細到每一根頭髮絲的精良製作……此外風格更純熟、每一處細節和伏筆更經得起推敲。

樑生和迅哥的表演依然很穩,黃老師大鵬哥王傳君江疏影張靜儀都展示了不同的一面。值得提到的是另一位男主演王一博,這位流量明星第一部走進觀衆視野的電影,真的讓人刮目相看,表演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一個微表情、每一個眼神都很到位並且出人意料,觀看影片的時候會忘了他是一個“愛豆”,他就是那個時代下蓬勃但壓抑的人物,角色魅力爆棚。

其實看完《無名》就明白,程耳本次一改以往低調的宣傳風格,不僅高調宣傳,更不吝於讚美自己的.電影和自己一手調教出的新人演員,完全是因爲《無名》值得,“不好的電影我是不會向大家推薦的”;“尊重觀衆”、“恭喜王一博轉型成功”……這位話不多甚至有點社恐的導演真誠得可愛。

電影無名的9

今天才有空去看了《無名》,說實話,看之前我看了很多討論貼,對裏面的一些情節也大概知道。但今天第一次去看的時候,我還是有很大驚喜的。

我知道這部電影構圖很美,但是還是美的驚豔,真的是驚豔!

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電影通過構圖對比反映了很多的殘酷:比如太平洋的蔚藍景色對比轟炸後的廣州;比如猶如野外踏青的景象對比被水泥活活悶死的.工人;夜間被殺的人和一邊一家人吃飯的安寧;戰爭的行動和酒醉燈迷的夜生活…

當然還有隱喻:那在血水罐子裏蹦的活蝦卻怎麼也跳不出來;那隻無法自保被吞入腹中的羊羔;那個黑雲壓境的草地;76號審問犯人時不斷出現的狗叫;唐先生站在日本與國民黨旗幟的中間等等

在這其中,對比陳小姐和張小姐的一貫而終的挺直腰桿的站姿,何先生、葉先生哪怕是張先生他們的站姿中都帶點駝背有點承受重壓的樣子,這和他們的身份是呼應的。

當然,看影片的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好像作爲一個旁觀者,感受當時不同身份的人在時局下的不同選擇,這是一個羣像戲,有種無奈感。

整個片子給我一種壓抑感和寂寞感,出了影院,突然感覺現在真的挺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放鬆了!

PS.我本身專業歷史,所以裏面的時間線對我來說問題不大,更不用說已經說的很清晰了。通過無名,真切的感受到歷史書上的那些背誦起來簡單的事件其實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經歷和過往,他們不是簡單的名字,是和我們一樣曾經活生生的人構成的生活,只是不是一個時代而已

電影無名的10

在這擁有14億人口的熱土上有着一羣羣祖國守護者。出生於1889年的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他擁有一顆赤熱的愛國之心,無論面對敵人怎樣嚴酷的拷打都堅強,堅定。面對不公的條約他絕不屈服,領導並參與了“五四”運動。1927年4月28日是李大釘同志的被難日,雖然他的身軀死了,但他熱愛祖國的心長留於人世。啊!偉大的愛國英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國時期的'大詩人屈原,偉大的愛國文人。屈原向來正直不畏權勢,但因多次受到了貴族的排斥,身爲楚國大將由於楚王漸漸疏遠了自己而日夜鬱鬱寡歡。屈原的愛國之情從未暗淡,在看到秦軍攻破了楚國首都後,他的`內心無比傷痛,不忍心見到自己的國土破滅、衰敗。無奈之中投江自殺。屈原是歷史上一位十分偉大的愛國英雄,他爲自己的國土做出的貢獻無法估量。

在今天的疫情中有一羣祖國守護者閃閃發光,他們就是白衣天使。堅定的背影,洪亮的聲音,佈滿勒痕的臉龐……都令我們留下了熱淚。鍾南山爺爺在疫情暴發時對全國人民說:“不要去武漢!”可鍾南山爺爺疲倦地坐在去往武漢的列車上的身影,不禁令我鼻頭一酸流下眼淚。鍾南山爺爺不辭辛苦地工作,毫無怨言去到各地奔波忙碌,爲人民定心,解疑疫情的情況。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支撐着鍾南山爺爺在戰場上拼搏,一顆決要保衛家園的心讓他堅定地走向病房。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英雄,我想在今天,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的無數的白衣天們就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愛國英雄。

大火中奔馳的身影,不畏犧牲的決心,從不猶豫的果斷出警。偉大的消防員叔叔令我很是敬佩。近日西昌一地着火,明知火勢嚴峻十分危險,可消防員叔叔還是迅速出警。在火災中18位消防員英勇犧牲。奔向大火的身影和一顆堅決保衛祖國疆土,熱愛祖國的心正熊熊燃燒,在人們的心中永不熄滅。

啊!終於我懂得了如何熱愛祖國。熱愛祖國就是在各自的崗位盡職盡業,努力爲國做貢獻。我作爲一名國小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國家未來的棟樑!

電影無名的11

在年七年級去電影院觀影是近幾年我家的新節日儀式感,所看影片選了《無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抗戰時期的諜戰題材全家人都喜歡。

本來我是帶着點兒“可能這是一部主要觀看對象爲粉絲”的影片的心態的,但是從一開場,我就徹底改觀了這種多少有些戲謔的心情,不得不被電影鏡頭帶入其中情境,認真觀看起來。

結論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從昨晚看完影片到現在過去24小時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細節。

所以這將是一篇比較認真的觀後感,優點缺點我都會談到。爲了不劇透,我將盡力不談情節,只說令我非常喜歡的關於電影表達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覺到稍顯不足的部分。

首先談談我喜歡的部分。最喜歡的就是本片的鏡頭表達,通過不同風格的畫面來替故事訴說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純淨平和的潔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鍋胡亂燉着的肉,甚至連能令人產生食慾的好顏色都沒有。這種反差畫面鏡頭,在本片裏出現很多次,或許希望觀衆感受到視覺衝擊,或許僅僅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着現實的殘酷。不論是什麼,這些不需要臺詞的畫面,就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直觀的一種表達。

攝影畫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對比,暗色調和明色調的運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較深刻記住的是那碗噼啪亂跳的蝦。環境的顏色都不鮮明,唯獨那碗活蝦的料汁的暗紅色令我感覺刺眼,那顏色和牢房裏的地面上永遠洗不乾淨的血污豈不是一樣?而蝦這個掙扎跳躍的主角雖然被泡在料汁裏,卻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導演想說什麼欲言又止,但恐怕觀衆是可以領會到的了。這就是鏡頭的語言,是攝影的溝通方法,是電影的表達藝術。

鏡頭裏的一些特寫細節,也是在講述線索,彷彿是猜謎,每一點蛛絲馬跡都是在幫觀衆推測出情節的鏈條關係。至於這些鏡頭所透射出的種種隱喻和思索,則是另一種讓觀衆回味的地方,各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所以產生的後勁也是很大的。

敘述。電影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展順序講述故事,也就是說,是非線性敘事模式。可能這種方式不是每個觀衆都適應或者喜歡的,我很喜歡,並且我驚喜地聞到了一點黑澤明的味道。

其實這個故事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把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重排,觀衆會發現其實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是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因爲在那個年代,我們那些爲了民族抗爭奮鬥在隱祕戰線的先輩們的故事,大體上都是沒有驚天動地精彩紛呈的`,他們越是平常才越是勝利的保證,甚至很多生死攸關的經歷是能用一句話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覺得這個非常規的講述方式更合適,更容易讓觀衆印象深刻。

開篇看起來的“東一句西一句”的講述,我認爲是一種對每個人物的素描,然後針對每個人物開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說,這種插敘倒敘和人物視角的切換,是將每個人物逐步豐滿立體的過程。比起平鋪直敘的講故事方式有利於故事情節理解來說,這個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方式顯然更有利於塑造人物的層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樣,“形散意不散”。

這也呼應了片名《無名》,它想講的是一羣人,而不僅僅是講一個故事。對於一個並不算複雜的故事來說,這個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給人物樹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夠完美的部分。前面說了很多的畫面和色彩的表達,搭配上相對簡單的故事情節,可能會讓一些觀衆覺得影片有點形式大於內容了。我認爲影片想引起人們注意的那些過於龐雜的歷史過往的方方面面,實在不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能說得完的,能用鏡頭語言給觀衆留下一些記憶,已經是一部好電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豐滿一些,一定會讓對信息量和邏輯性上要求更高的觀衆得到滿足和享受。

演員方面只說說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適配度其實是超出我的預想的,他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點。日語臺詞和上海話臺詞都非常加分,武戲也是個加分項。

可我也不得不說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偉以及日諜長官對戲的時候還好,因爲有年齡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現得謙遜和弱勢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合適。反而是與平輩的“同僚和朋友”的王傳君對戲的時候,讓我感覺略顯不足。尤其是最後和王傳君對峙一段,明顯沒有接住王的氣場,若能體現出內心情感衝突後更堅定強烈的“必殺”的殺氣,就完美了。

說了這麼多,肯定有我沒有講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歡和覺得有遺憾的點基本上是交代完了。總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各種細節,欣賞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種種的細膩之處的影片。

也借《無名》向那些生前無名,故後仍然無名的英雄們致敬。

電影無名的12

這部電影是非常“程耳”式的,在看《無名》前 ,可以先看一下《羅曼蒂克消亡史》感受一下,不同於其他電影,有屬於自己的呈現方式和鏡頭美學,說實話 ,跟現在浮躁的社會環境有些“格格不入”。

《無名》不同於其他“快餐式”的電影,在你拿到餐食時,裏面的內容已一覽無餘,電影沒有采用一般電影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而是用了拼拼圖式的倒序、插敘相交織的形式,你需要看到電影最後一秒,才能拿到所有拼圖,還原整個故事呈現內容。所有的電影到最後都是給觀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而《無名》的特別在於電影中有大塊的留白,所以我說就算你看完最後一秒,你當下能做到也只是把故事完整串聯,還原呈現內容的邏輯,但電影內容的外延卻讓人忍不住深思,那些留白,那些橫跨的時間,那面牆,那個天坑、那幾只狗,那幾個人,那碗醉蝦,那塊拿破崙蛋糕,那盤排骨……看似簡單的故事,卻讓那樣悲壯的時代全景式的呈現在你面前。

電影裏的主要角色都沒有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看電影有這種設定,尤其是這樣的年代劇,是極其少見的,但深想一下,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在那個時代是無數人的縮影,人存活於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角色定位,基於親情的父子、兄弟,基於愛情的夫妻和未婚夫妻、基於友情的朋友…這些電影中存在的尋常人倫關係定位,卻因爲在那個時代都被另一個角色“無名者”所取代,情不由己,信仰永存,一切只爲了黎明的到來,電影中沒有那麼多宏大悲壯的敘述,但卻讓人真實的感受到那個時代是怎樣的。

凡是電影,總有主角和配角,但這部電影你看到時候不會去這樣定義,凡是出現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縮影,他們說着不同的方言,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一員,他們都有故事。

拋開粉絲濾鏡,我相信每一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對葉先生印象深刻,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番描述,我卻不禁在那大塊的.留白中去想,他原本是什麼樣子,他從黑夜走到黎明經歷了哪些,除了電影裏呈現的,還有哪些故事,這就是我說的,我忍不住想爲他寫一部小說。

作爲粉絲而言,說實話我向來是人劇分離的,上一次把人和劇放在一起說還是陳情令的時候,《無名》讓我看到了一博想做演員的決心和無限的可能,這兩天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首先得真的看了哈姆雷特才能評說,我是帶父母一起去看的,看完後,他們說:“這個年輕演員真厲害,幾種語言都會,打戲也很好,演的好真呀!”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路註定充滿波譎,但我相信他會堅定的走下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希望在未來可以更多從演員的角色來見到他。

我們都走在旅途上,行路匆匆,《無名》卻想讓我們學會慢下來,去看,去思,去想,如果你趕路不是那麼急的話,不妨去看看這個故事。

電影無名的13

因爲任素汐去看的,也因爲任素汐的戲覺得這片子還不錯首先是衆人都在說的敘事方式,影片用《瘋狂的石頭》式的多線敘事,讓觀衆過了一把上帝視角的癮,但缺少了部分“來龍去脈”,導致開發商、開發商兒子、男主眼鏡幾個人的角色有點難以代入,沒有動因,也沒有解釋,看似留白,實則留憾。

整部片子兩個部分最受觀衆好評:戲骨們的演技、眼鏡和馬嘉祺的感情線。

演技自不必多說,素汐的演技已經被粉絲捧上了天,陳建斌、潘斌龍、章宇也都基本不是靠顏值吃飯的,所以片子能演出大家說的“生活氣”,不過是他們真的會演而已。

而實際上片子的故事卻並不是很生活氣的,開發商跑路、買的房子沒了、癱瘓、搶劫、集體鬥毆、車禍……這在生活中都屬於【節點】一樣的'事件,是足以改變人生軌跡的,這裏將多件【節點】事件穿梭在一起,本就不是爲了所謂的生活氣,而是爲了讓觀衆看看,無名之輩們在這樣的人生遭遇面前,各自的決斷和掙扎——卻多少是無用的。

實際上這個目的並沒有很好達成,全片給人看下來,似乎只有眼睛和馬嘉祺的感情線有一些看頭,其他的,學校的感情線不敢講、熱血高校的插入太突兀、開發商的跑路和幡然醒悟不明不白、小三的定位莫名尬、按摩女真真和大頭的感情缺少鋪墊、警察—不知道在幹嗎、保安找槍看起來是主線,後半段卻幾乎遊離在外,最後還出來了兩把槍。

在影片的高潮,幾條巧合而又衝突的故事線衝撞在橋上,本應該是最令人緊張興奮的一段戲,卻開展的過於井井有條,節奏比之前的亂序還要慢,一件事一件事發生,就像是一條故事線一條故事線畫上不完美的句號,最終在mv中結局,只留下我們滿腹的百味。

所以本片對我來說,是一部演技滿分、手法尋常、敘事相對有缺憾的好片子,希望導演再接再厲,愈發成熟。

電影無名的14

大年七年級《無名》上映了,老戲骨和新演員的結合,前期的宣傳造勢,大家早就想一看究竟了。第一場也已經結束了,大部分的人還都沒有來得及看吧。我來分享下我的觀後感。

電影剛開頭的時候,有點沒看下去,不過很快就開始鋪墊,環環相扣的情節,如果走神的話就會看不懂接下來內容,因爲到了中場以後的那段節奏特別快,情節跌宕起伏,無限反轉。我個人是確確實實的沒跟上,到了後期的解密纔看懂。

在觀影過程中,很多鏡頭語言和反覆銜接的`情節多次讓我感動落淚。

這部電影絕大多數是衝着王一博來的,我不是王一博粉絲,之前也沒有get到他的顏值吧,近期也因爲他的各種熱搜所以對他確實也抱有一種好奇心理。

看完無名後,算是重新認識了他吧,他的打戲部分乾淨利落很有感覺,看完覺得特別爽,確實有被他帥到,面對梁朝偉這樣的老戲骨,他能接住戲,我覺得很厲害了。他飾演的葉祕,孤獨又狠辣,他有他的選擇,也有柔情,讓我特別揪心,我身邊的大姐好恨他,一直在罵,但這也證實了他的.演技確實進度很多吧。還有結束的時候,王一博在卡車上的笑,給我好大的視覺衝擊,可惜我時候手機沒電了沒拍下來。

導演真的很會拍美女,江疏影,周迅,張婧儀,戲份都不多,但是真的很驚豔,特別是周迅的眼睛,寫滿了故事。

我剛纔看了一下別人的影評,發現很對人在吐槽演技,個人感覺是爲了黑而硬黑吧,反正我們這個廳,在最後一聲槍響黑幕之後電影散場,幾乎沒有走,也沒有說話,沉浸在劇情裏,好久才反應過來電影結束了。

最後,《無名》真的很絕,我不是影片中任何人的粉絲,但是我真的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導演的敘述方法很奇特,審美也超強,臺詞也打動人心。天涼了,風大了,隧道盡頭終會有光。

電影無名的15

喜迎新年,20xx年大年七年級,漵浦縣同心公益志願服務中心組織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的志願者以及留守兒童、事實孤兒等人員觀看由梁朝偉、王一博主演的《無名》。

《無名》電影講的是一個諜戰故事,時代背景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方突襲美國珍珠港,成爲打響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線。中國境內,親日派汪僞政敵府甘爲爪牙,令反侵略戰爭雪上加霜。爲了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一批正義之士甘願犧牲自己傳遞寶貴的情報。

《無名》給觀衆了一種複雜而豐富的情感。電影揭露了抗戰時期中國政治體制的黑暗面,展現了政治迫害對平民百姓的殘酷影響。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的嚴重扭曲,政治極端主義導致的大規模迫害和衝突。走出電影院以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不是廉價的直接刺激,而是自身處於驚濤翻涌,勾連着遙遠的過往,叩問着當下。結尾那一句“我也是”,沒能淹沒在風聲裏,是這個時代的我們,給予無名者最崇高的敬意,與最動人的溫柔。

愛國是義無反顧的抉擇,是不卑不亢的無畏,是憂國憂民的`感慨;愛國是以天下爲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後繼的執着。無數中國共產黨人奉獻了寶貴的生命,才構建了一個和平美好的新中國,才讓中國人民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標籤:無名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