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什麼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及其影響的強弱程度。是在沒有儀器記錄的情況下,憑地震時人們的感覺或地震發生後器物反應的程度,工程建築物的損壞或破壞程度、地表的變化狀況而定的一種宏觀尺度。

什麼是地震烈度

含義概述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實際影響,表示地面運動的強度,也就是破壞程度。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爲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

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在不同的地方會表現出不同的強度,烈度一般分爲12°,它是根據人們的感覺和地震時地表產生的變動,還有對建築物的影響來確定的`。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

一次地震發生後,根據建築物破壞的程度和地表面變化的狀況,評定距震中不同地區的地震烈度,繪出等烈度線,作爲對該次地震破壞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說明已經發生的地震影響的程度。一個地區的烈度,不僅與這次地震的釋放能量(即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還與地震波傳播途徑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建築物的特性有關。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蓋上層淺的山區衰減快,而覆蓋土層厚的平原地區衰減慢。

烈度還用於地震區劃,表示將來一定期限內可能發生在某一區域內的最大烈度,估計一個建設地區可能發生的地震影響大小。

地震烈度分類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劃分爲五類:

1.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發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層板塊受地應力的作用,當所受的地應力太大,岩層不能承受時,就會發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錯動,岩層破裂或錯動時會激發出一種向四周傳播地地震波,當地震波傳到地表時,就會引起地面的震動。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災害的地震都屬於構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爆發引起的地震。

3.水庫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放水引起庫區發生地震。

4.陷落地震: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於核爆炸、開炮等人爲活動引起的地震

影響因素

影響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級;(2)震源深度;(3)震中距離;(4)土壤和地質條件;(5)建築物的性能;(6)震源機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覺及地震破壞情況劃分等級,依次排列成表,即爲地震烈度表。世界上有很多種地震烈度表,如日本採用的7度表,10度表等。中國採用12度表。

中國標準

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掛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掛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寧,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觀後果爲依據來劃分烈度等級。但宏觀烈度表不論制訂得如何完善,終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據,不能排除觀察者的主觀因素。爲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物理標準來評定烈度,這種物理標準既要同震害現象密切相關,又要便於用儀器測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時的地面加速度峯值。因爲一般認爲地震引起的破壞是地震慣性的力量造成的,而這種力量(不可稱作慣性力)又決定於地面加速度。這樣就給烈度的每一等級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峯值。結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約增加一倍。後來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還有地面速度峯值。中國現行的烈度表已經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兩項物理量數據。

標籤: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