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深入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形式及發展對策

摘要:2008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在通脹壓力明顯的同時出現了增速放緩趨勢。那麼,如何看待2008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和增速放緩趨勢?深入分析國際經濟走勢和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釐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約束性因素,並圍繞如何實現“保增長”和“控物價”兩個目標而提出對策性建議。

深入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形式及發展對策

關鍵詞:經濟發展;約束性因素;對策研究

國家統計局2008年10月20日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數字。數據顯示,第三季度GDP增長9.0%,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爲四年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如何看待2008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中深刻分析國際經濟走勢和中國經濟的整體形勢,釐清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約束性因素,並採取正確的經濟政策,以保持中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多變,尤其是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不斷飆升,世界經濟已出現了低增長高通脹的不良苗頭,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

(一)國際經濟形勢

1、國際市場物價飆升。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持續上漲。2003年初,國際石油28美元/桶,到了2008年1月2日,國際石油攀升至每桶100美元。同時,以銅、鋁、鋅等爲代表的金屬類產品價格近年來漲勢驚人,2008年國際銅價由2002年1800美元/噸飆升至8000美元/噸,目前基本維持在7600美元/噸上方。由於2006—2007年度,氣候造成的減產影響了世界大部分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國際市場小麥等糧食價格被推升至十年最高水平。

2、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金融市場的動盪日益加劇。2007年以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CenturyFinancialCorp)、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相繼宣佈申請破產保護。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進一步衝擊全世界資本市場,給美國甚至全球金融體系的未來發展造成重大影響。按格林斯潘的話說,這就是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危機還將誘發全球一系列經濟動盪。

3、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速下降。美國經濟減速明顯。由於美國次貸金融危機和房地產市場衰退的影響,使得美國總需求中超過了70%比重的消費支出出現下滑。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週一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2008年8月經濟活動再度放緩,受工業產出下滑和就業市場疲軟衝擊,美國2008年8月失業率上漲到五年高點6.1%。失業率的上漲可能打擊消費支出,加大經濟陷入更深衰退的風險。

日本經濟增長乏力。在世界經濟動盪的時期,日本2008年第二季度GDP環比負增長,GDP同比增速繼續保持下降的態勢,經濟擴張動力衰竭的跡象明顯。日本《分行業企業季度財務報表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08年1—3月當季企業利潤同比下滑17.5%,企業銷售收入下降導致企業利潤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滑。

高油價讓歐盟經濟負重運行。高油價對歐盟經濟的衝擊首先是抑制消費,進而拖累整體經濟增長。2008年9月1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最新《歐盟中期預測報告》。報告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歐盟27個和歐元區15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預計分別爲1.4%和1.3%。比2008年4月的預測值分別下降了0.6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隨着金融危機的不斷加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以及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住房市場的急劇下挫,歐盟經濟走勢將持續下滑的預期已成爲現實。

(二)中國經濟形勢

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9.9%,儘管與2007年同期比回落近3個百分點,但這個速度仍然快於改革開放以來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特別是這個速度是在國民經濟遭遇一系列重大的自然災害和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取得的,更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仍然十分強勁。

1、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企業利潤穩定增長。據初步統計,夏糧產量12041萬噸,同比增長2.6%;早稻產量3158萬噸,比上年略增6.2萬噸;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9月份增長11.4%),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而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685億元,同比增長19.4%。

2、國內市場銷售增速繼續加快,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繼續放緩。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886億元,同比增長22.0%(9月份增長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其中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3165億元,增長22.7%;縣及縣以下零售額24721億元,增長20.6%。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其中,9月份同比上漲6.2%,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新漲價因素佔2.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1.9個百分點。

3、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加。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額8931億美元,增長29.0%,加快9.9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44億美元,增長39.9%,比上年同期加快29.0個百分點。

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成因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在通脹壓力明顯的同時出現了增速放緩趨勢。這一經濟形勢不是某個因素造成的,而是源於特定經濟增長方式、並由多重因素交匯作用而產生的結果。

(一)城鄉居民擴大消費的腳步放緩

1、物價持續上漲弱化消費能力。一年多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漲價最爲兇猛。作爲居民生活首選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導致部分地區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日益弱化,多數家庭無奈之下只能壓縮其他消費品開支。據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調查,在農民生活消費的九種主要食品中,除蛋類消費量有較大幅度上升外,食用油和蔬菜的購買量僅小幅增長,其他食品消費量均呈下降趨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食品價格上漲使得城市低收入羣體生活負擔格外沉重。第一季度,北京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單是食品漲價19.1%就拉動總指數上升5.59個百分點。爲此,不少困難家庭被迫減少其他消費、降低生活標準和質量,以應對不斷襲來的食品漲價風潮。

2、實際收入增速放緩抑制需求。擴大消費要有收入可持續增長作保障。但是,當前中國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正在減緩。尤其是2008年滬深指數一路走低,致使上億基民股民不僅財產性收入大幅降低,甚至連多年的積蓄也蒸發近半。面對家庭財產轉瞬驟減、生活支出隨漲價疾增的嚴峻現實,投資者及其身後數以億計的家庭成員都或多或少地抑制了消費需求。有資料表明,第一季度,廣東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同比下降14.6%,於是,同期該省城市消費品市場零售額增幅便由上年同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變爲落後全國平均值3.9個百分點。

3、對未來預期不樂觀弱化消費者信心。由於受美國經濟衰退、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通脹壓力加大等消極因素影響,目前中國城鄉居民對未來支出預期普遍存有顧慮,消費信心不足,消費慾望減弱,都將制約整體消費規模和消費水平的提升。

(二)人民幣持續升值

人民幣持續升值使外貿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有關研究數據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行業的利潤總額將下降2%~6%,出口增長速度總體放慢0.3~0.4個百分點。事實上,由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已經在近期的相關數據中得以顯現,許多企業正在失去出口貿易的興趣。2008年2月份貿易數據顯示,當月中國對美國紡織服裝出口13.86億美元,出現了-17.60%的負增長。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各出口5.24億美元和8.6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幅度分別下降了8.23%和22.41%[1]。

雖然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中國出口產品的結構也在不斷升級,已經從最初以出口原材料和初級加工品爲主發展到現在出口具有中等技術含量的工業製成品爲主。但這些產品基本上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即它們既不是壟斷性行業,也不是壟斷性產品,因此進入的壁壘比較低。如果人民幣升值或者價格提高,這些產業就會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國家。而在目前出口企業已經處於國內原材料漲價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的重壓之下時,再加速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將面臨更加艱難的處境。

(三)礦產資源和糧食價格的持續攀升

隨着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的'不斷上升,中國經濟面臨國際初級產品持續大幅上漲的外部環境,承受着輸入型和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

1、引起物價指數上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8月份,中國的居民消費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0.3%。其中,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8.0%,糧食價格上漲8.0%,油脂價格上漲22.7%,水產品價格上漲16.4%,鮮果價格上漲13%,鮮蛋價格上漲2.7%。如果國際石油、糧食、鐵礦石等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會進一步推動中國CPI的增長,使中國經濟面臨更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2、加大企業成本,壓縮利潤空間。由於中國工業規模空前擴大,中國工業原來依託的國內能源、資源供應,已經難以滿足規模擴大的需要。巨大的生產規模,使中國許多產業的產業鏈條加速向國外延伸。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將推動工業中間投入的成本提高,從而在整體上推動工業品的成本提高,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導致嚴重虧損,企業可能收縮生產規模,全社會的經濟活力會因此下降。

3、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爲全球石油、糧食、鐵礦石等產品價格的上漲的承受者,今年以來,由於糧食以及國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中國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價格積聚攀升,明顯增加消費者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爲的產生。

(四)美國次貸危機引爆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1、出口和GDP增速將會放緩。中國出口佔GDP比重高達40%,歐、美、日居中國出口的前三位,合計出口額佔中國總出口額逾50%。金融危機導致美、歐、日消費需求下降,將降低中國產品的出口。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出口增速的減緩,必然減緩GDP增速。

2、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攀升。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元繼續貶值,以美元定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包括石油、礦產品等原材料的價格將進一步上漲。中國是世界上新增石油需求最高的國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鐵礦石進口國,所以受資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很大。據統計,2008年1月份,中國PPI同比上漲6.1%。

3、國際熱錢更多涌入。美國金融危機風暴下,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大量熱錢甩賣美元資產,轉而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加劇了貨幣流動性氾濫的問題,不利於抑制已很嚴重的通貨膨脹。

三、實現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思考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顯著而經濟增長放緩並存的難題。如何實現“保增長”和“控物價”的兩個目標?我們認爲,實現“保增長”和“控物價”兩個目標不能依賴單向的經濟政策,必須發揮多種政策工具的組合效力。

(一)實行差別性貨幣政策和多元化財政政策

1、所謂差別性貨幣政策,就是貨幣當局在採用從緊政策以控制物價上漲的同時,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原則,助於有限的信貸擴張推動農業發展,並降低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拓寬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2、所謂多元化財政政策,就是財政當局在實施穩健性財政政策的基礎上,按照“分類指導、結構調整”原則提升政策的調控效力。當前,從“保增長”的角度看,在財政收入高速增長而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的背景下,通過調高個稅起徵點、降低或取消利息稅、促進以擴大抵扣範圍爲主要內容的增值稅轉型、適度擴大出口退稅政策的適用行業等刺激內部需求、減輕企業壓力。從“控物價”的角度看,建立嚴格、透明的財政支出管理體系,抑制公共支出過快增長而誘發物價持續走高,同時應繼續加大對農業的直接補貼,通過農產品增產緩解農產品主導型的通貨膨脹壓力,並加大對低收入地區和羣體的財政轉移支付,以對衝物價上漲對這些地區和人羣的財富再分配效應。

(二)加大支持中小企業出口力度

2008年統計局數據顯示: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針對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對外出口增速放慢、珠三角以及浙江的中小企業發生破產的情況,在10月17日國務院召開的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特別關注勞動密集型企業當前面臨的融資困難,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

當前,根據國內外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中央銀行提高調控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引導信貸資源向三農、中小企業和災區恢復重建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金融機構要更加重視中小企業信貸工作,不斷完善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模式,部分金融機構成立了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門和專營機構,爲中小企業量身定製的多元化創新產品也不斷豐富。地方性銀行也要結合當地和自身特點,立足於縣域和社區金融服務,在滿足審慎監管要求、確保穩健經營的同時,充分運用自籌資金加強對當地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2]。

(三)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中低收入羣體收入

1、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拉動消費,擴大內需,是近年來每次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提出的要求,而進一步完善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則是減少儲蓄存款和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完善基礎義務教育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失業救濟制度等基本保障體系,加大資助困難學生、優撫救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實保障低收入羣衆和特殊羣體的基本生活,消解百姓的後顧之憂,給消費者創造敢於消費、願意消費和可持續消費的良好環境。

2、增加中低收入羣體貨幣收入。消費拉而難動的根本癥結在於老百姓的消費實力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充分釋放居民的消費潛力。

在當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的背景下,與其動用財力平抑物價平均水平,不如增加對中低收入羣體的補貼。事實上,物價上漲在相當程度上是對一部分產品(主要是農產品、資源品和勞動力)長期以來形成的低價格的一種矯正,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政策上不宜對這部分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漲進行過度干預。當前,政府重點要做好對城鄉居民中低收入羣體的保護工作,加大對這部分羣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擴大內需的着力點應放在啓動農民的消費上。

(四)加強區域合作力度,應對金融危機

區域合作是應對當今全球金融危機的良策。目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比十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要大,沒有哪個國家能單獨應對。因此,區域合作顯得非常重要。東盟祕書處祕書長素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域合作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將其影響降至最低的良策。在此關鍵時期,如果中國和東盟雙方攜起手來,就能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緩解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壓力。”

2008年5月,中日韓3國和東盟10國決定設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以提高本地區集體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按照協議即將籌建的共同外匯儲備基金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如果這13個參與國家中任何一國的金融形勢出現緊急情況,或國際收支出現嚴重不平衡並危及其金融體系時,均可申請動用該外匯儲備基金。

此外,日本和印度2008年6月還簽署了一項總額爲60億美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預防金融危機發生。貿易依存度上,中日韓與東盟(10+3)區域內的貿易已佔其外貿總量的40%~50%。2007年度日本出口額的28.6%流向亞洲新興國家,而對美出口已下降到19.5%。區域內貿易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亞洲國家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增強了集體自保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輝.人民幣飛速升值外貿企業展開存亡競賽[N].中國證券報,2008-04-02.

[2]張文績.央行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N].上海金融報,2008-10-24.

標籤:深入分析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