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元節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

中元節1.34W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1

爲什麼中元節晚上不要帶孩子外出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

中元節又稱七月半節、盂蘭盆節、地宮節等等。有關中元節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以佛教敘述的故事較爲精彩,據說中元節當天是地府特赦的日子,幾乎所有的“好兄弟”都會在當天出沒探望親戚,爲了緬懷“好兄弟”,民間巷子裏的村民,都會在中元節那天燒冥紙。

中元節當天天氣較爲陰冷,孩子容易感染風寒。農曆7月14日當天夜晚,天氣逐漸變得寒冷,由於早晚溫差大,部分夜間出行的小孩,很容易因爲天氣變化問題感冒着涼,其次夜間風比較大體質弱的孩子,還會出現頭暈打噴嚏的現象,因此農曆7月14日當晚,家長儘可能的不要帶着孩子到處溜達,以免感冒着涼。

孩子在中元節夜間出行,容易被搗蛋孩子捉摸。有些不懂事的孩子,還會在當晚戴着面具去捉弄夥伴,這麼一來孩子的心情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加上週邊路口都是村民焚香祭拜的身影,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傷感,而且晚上很有可能因此睡不好,影響次日讀書上學。

中元節當晚出行,加劇孩子的心理負擔。衆所周知,中元節當天主要是爲了緬懷“好兄弟”的,孩子們看到這些焚香燒紙的場景,心理難免產生焦慮,此外有些孩子出於好奇,就會向父母問東問西,此時父母也不好給孩子做過多的解釋,此外有些孩子聽到村民在十字路口唸叨,不知道情況的,還以爲村民在說胡話呢?一旦父母給孩子做解釋,勢必加劇孩子的心理負擔。因此,中元節當晚儘可能不要帶孩子在夜間出行。

中元節又稱爲什麼節

中元節,也叫七月半、鬼節、盂蘭盆節、齋孤、施孤、亡人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裏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爲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佛教說法

佛教將該節取名爲盂蘭盆節,據說盂蘭盆可以解先忙倒懸之苦,舉行盂蘭盆會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超度歷代祖先的佛事。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爲灰焰,佛祖告訴他,必須集合衆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爲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盆節這一節日。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爲“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爲“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爲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是爲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民間稱謂

施孤是潮汕地區對中元節的稱謂,齋孤是江淮一帶對中元節的稱謂,稍有不同的是,節日週期由七月初至七月底,可自己選擇。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2

中元節由來

古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中國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着重於爲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爲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爲人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爲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傳說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所以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爲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爲死者的靈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爲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們不單隻超度亡魂,而且更爲無主孤魂和那些爲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着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爲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佛祖,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衆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衆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衆的亡魂。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祭祀活動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七年級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衆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爲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爲“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爲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放河燈

人們認爲,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爲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爲陽,鬼爲陰;陸爲陽,水爲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裏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裏。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爲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着的正人君子們,對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送羊節

主詞條:送羊節、麪塑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爲“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爲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爲送一對面羊。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3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1、中元節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閤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爲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爲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2、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爲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着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3、道教的中元節既是道教的宗教節日,也成爲民俗節日。道教初起時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後稱之爲三官大帝。他們各有責司,天官爲上元賜福,地官爲中元赦罪,水官則稱下元解厄。道書中說,凡是這三天,三官都要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其中地官所管爲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衆了。所以這一天,衆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爲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衆也出資設齋爲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昇天堂。這是中元節成爲民俗節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節習俗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中元節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爲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祭鬼

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與清明不同之處在於,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這個特殊日子的關鍵詞。

在盂蘭盆會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這項活動的目的是超度亡靈、爲孤魂野鬼施食。“放焰口”在黃昏或晚上進行,活動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達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誦經、做法,最後由主持用米糧、淨水在四周揮灑,爲鬼魂施食。

在浙江的一些地方,民間於此日在地上供施酒食,叫“施野鬼食”,在路邊焚燒紙衣,叫“施野鬼衣”,有的還焚燒紙車、紙馬,意在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讓他們找見歸去的路,速速離開。

城隍出巡

明清年間,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七年級)都會舉行祭壇會,有聲勢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稱其爲“三巡會”。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4

一般在6點半以後,即天黑之後。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一般認爲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

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中元節爲什麼不能出門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曆七月是地府鬼門大開的時候,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

因此,在傳統觀念中,這段時間中的一部分“鬼”被認爲是與現世的人們有着血緣聯繫的祖先的靈魂。這些“鬼”是需要各家各戶祭祀的。

當然,被放出來的不會只是“祖先鬼”。中國傳統的清明與中元都祭祀祖先,但中元這個“鬼節”與清明不同之處在於,它不但旨在讓故去的先人早日解脫超生,而且還顧及孤魂野鬼。所以“普度亡魂”也是這個特殊日子的關鍵詞。

有鬼門大開的時候就有鬼門關閉的時候,按人的邏輯來說,鬼也不會在人間停留太長時間。一種說法認爲,在接受祭祀和供奉後,鬼們會在農曆七月底返回陰間;而另一種說法就大大延長了鬼在人間停留的時間,該說法認爲七月半是“放鬼之時”,經農曆十月的寒衣節,再到次年的清明纔是“收鬼之時”。所以,按照這兩種不同說法,鬼們可能要在人間停留一個月或者半年多的時間。

中元節晚上不能做的10件事

1、一定不可以梳頭髮

梳頭髮是屬於禁忌的,按照古時的情況,晚上十二點人們都睡覺了,人們認爲那是鬼魂活動的時間,你若在那個時候梳頭,也就是說你在鬼魂剛剛起牀的'時候梳頭,恰好和鬼魂同時梳。所以說,在是一定不可以梳頭髮的。

2、一定不可以打雨傘

打傘也是屬於風水禁忌之一的,風水上是說家裏如果有把傘撐開就會容易引來陰間的人,所以在風水上看來,家裏撐傘是萬萬不得的,平日不行,在鬼月裏更不行,而在陰氣最重的鬼節,更是不可在家中打傘,否則可能給家中招來黴運災禍。

3、一定不可以照鏡子

照鏡子也是屬於風水禁忌之一的,老人都說鏡子裏是另外一個世界,如果半夜照鏡子會把它們驚醒,如果照了必須馬上把鏡子朝下蓋上壓制住怨靈。這是半夜10件不要做的事當中被提起最多的。

4、一定不可以和陌生人對視的

偏僻處遇見陌生人,不要打量對方,特別不要直視對方的眼睛;遇到吆喝讓道的,馬上閃開。

5、倒垃圾也是非常的忌諱的

晚上倒垃圾,意味着家裏空了,財走了。還有個說法,晚上出門倒垃圾,會沾上不乾淨的東西回來。比如,你倒垃圾用的桶子。因爲髒,容易招來不乾淨的東西回家。

6、一定不可以吹口哨

吹口哨也是屬於非常禁忌之一的,在吹口哨,是非常的容易引出死了不甘心的冤魂。

7、一定不可以回頭

按照說法,人的肩膀上有三把火,分別是神火、靈活、天火,晚上陰盛陽虛,是鬼怪橫行的時刻,如果晚上回頭,你會碰了鬼怪的眉頭,會生病,鬼怪的陰氣把你的陽氣驅除出身體,最後就會流年不利。

8、一定不可以數樓梯

據說數着數着就會多出半個階梯,那多出來的階梯下面埋藏着屍體。當然這種說法也是沒什麼依據的,只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9、一定不可以走十字路口

老人常說陰暗的地方容易有鬼魂觸摸,但有一個地方更厲害,那就是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的冤魂最多,也是怪事多發地,所以也有十字路口的零錢千萬別撿的說法。

10、一定不可以撿東西踢東西

半夜,不要揀路邊的東西或者踢地上的瓶瓶罐罐的東西,傳說這個時候,它極有可能是鬼魂的臨時寄身物品,它正在找合適的人上身,你一踢它,它就會從裏面出來立刻上你身。

中元節節日知識集合5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也是,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裏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相傳,農曆的七月七年級鬼門大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魂會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拜,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節節日意義

從有關七月十四/十五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七月十四/十五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就其文化內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之一,其文化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信仰。七月十四/十五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中元節是怎麼過的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爲“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爲“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麪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麪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爲“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爲“麪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爲“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爲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

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爲“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爲“田旛”。

廣西省

桂林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爲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爲複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爲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爲“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爲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意爲野鬼不得搶奪。

貴州省

畢節地區、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燒包”時,以包砌塔,用香燭繞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陣型,寓意亡者領取紙錢之路,紙錢包均爲寸厚,每兩包之間夾上畫有駿馬的紙片一張,稱之爲“駝錢馬”。燒包前,於圈外置金屬質盆一個,內盛半盆清水。盆上擱有貴州用來夾取煤炭的“夾鉗”一個(也稱“火鉗”,類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爲防止無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雲南省

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陽人於農歷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後閤家聚筵。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標籤:中元節 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