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精品】中秋節日記範文彙編6篇

中秋節3.22W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秋節日記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中秋節日記範文彙編6篇

中秋節日記 篇1

故鄉的中秋節別具一般情趣。這時的街上桃梨瓜果飄香,雞鴨魚肉豐盛,有錢和殷實的人家,可盡情採購。中午一頓豐盛的午餐是少不了的。晚餐過後,即準備賞月;在賞月之前,要準備祭月。祭月時,在一張大八仙桌上面,除放燭臺和香爐外,幾乎放得滿滿的——全是好吃的——不外乎菱藕瓜果,——當地的產品,家鄉的風味。各家的瓜果可以不同,可根據各人家的口味和喜好選擇,但祭月的桌上家家都少不了月餅。

人們在祭月、頂禮膜拜的同時,腦際也會浮現出月宮中嫦娥、吳剛忙碌的身影和玉兔的活潑可愛,以及吳剛用他釀製的桂花酒灑福人間。這時,天上人間一片和諧,空氣中瀰漫着桂花的芬芳,和人們祝福的景象。

故鄉的月餅,多種多樣,大中小都有,口味極佳,而且價格也不貴,窮人家的孩子多少也能吃一點。記得我十歲左右,離家不遠處,有一家姓謝的茶食店,老闆叫謝遠來,中秋前夕,忙做月餅幾乎是通宵達旦,街坊鄰里有時也去幫忙。我雖年齡不大,也要幫着摁月餅的包皮,可見月餅的熱銷,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故鄉的富庶。在衆多月餅中,慢慢產生了精品、名品、那就是自古以來的大名鼎鼎的“賴月”。

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吃到瓜埠的“賴月”,讚不絕口。按理說他定都南京,南京什麼好吃的沒有,但他中秋時偏偏要吃瓜埠的“賴月”。於是“賴月”自明朝以來,就成了年年進貢的貢品,這規矩一直延續到清朝。說也奇怪,朱元璋愛吃“賴月”是情有可原的,因爲他是安徽鳳陽人。安徽自古以來和我們江蘇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飲食口味等,大同小異,基本是一樣的。可你滿清是東北來的滿人,怎麼也湊熱鬧,愛上了小鎮瓜埠的“賴月”了了呢?可見“賴月”的口味、風味卻有獨到之處。“賴月”的配料和製法我不甚瞭解,但鬆籽、瓜籽、核桃、金橘餅、糖冬瓜等是少不了的,全用香油烤焙。它吃到嘴裏,給人以香而不釅,酥而不糯,甜而不過,油而不膩的特殊感覺,這是其他月餅很難齊備的。於是“賴月”便出了名,延續至今,人們依然愛吃有加,且讚不絕口。

祭月之後,全家人圍坐在桌旁,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情依依,其樂融融,好不快樂開心!

故鄉的中秋節,於我們小孩子,還有一種樂趣和玩法,那就是用磚堆成一座高高的寶塔。在堆的過程中,隨着一塊一塊磚的堆砌,寶塔也一層一層地增高,家鄉人美其名曰“步步高昇”,這對孩子的成長和年輕人的未來富有深刻的內涵——吉祥如意。堆好後,圍着寶塔嬉戲玩耍的孩子們,開心極了。

中秋節日記 篇2

秋天來了,天空萬里無雲。食品店裏早已是月餅的天下,有草莓月餅、哈密瓜月餅……應有盡有。哦,原來是我盼望已久的中秋節降臨了!

中午,姐姐和媽媽忙了好一會兒,準備了一桌好菜。桌子上有紅燒排骨、手撕烤板鴨……看得我眼花繚亂,饞得我口水垂涎三尺。媽媽笑着對我說:“小饞貓,還沒開飯呢,我們要來一次成語接龍。”“我先來”,姐姐自告奮勇,“雙喜臨門!”媽媽馬上接過話題:“門當戶對!”哥哥也毫不示弱:“對答如流!”輪到我了,廚房裏一片寂靜。忽然,“咕——嚕——”一聲,我裝出難忍的樣子:“流口水潺潺,肚子不聽使喚。”“哈哈……哈哈哈……!”笑聲灑遍了每個角落。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同學們,你們也一定過的很開心、快樂吧!

中秋節日記 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賞月、吃月餅,還要吃團圓飯。

媽媽說:“今天外婆準備做芝麻糯米餅,外婆已經準備好了做糯米餅的東西了,你要不要也去幫外婆做啊!”我說:“好啊,好啊!外婆會做糯米餅啊!”媽媽說:“當然了,你外婆啊什麼都會做。包糉子、包糰子、做饅頭···都會。”

於是我們去了外婆家,一進門,就看到外婆在忙,外婆看見我來了,笑得合不攏嘴,因爲我的學習,我好久沒去看外婆了。“外婆,媽媽說你要做糯米餅,所以我也來幫你做了,這樣我還能學會怎樣做餅。”我笑着對外婆說。

接着我們先洗手,洗好我們就開始做餅了。第一步是把糯米燒熟,然後冷一會兒。第二步是把糯米糰成團,再把糯米糰弄成碗狀,裏面放點芝麻然後揉成團,揉成團以後把團放在手裏壓扁,這樣一個糯米餅就做好了。外婆還誇我一點就通。

轉眼間我們一進做了20個餅了,我們做的可真快啊。外婆看看已經很多了,就開始熱鍋,鍋熱了就把餅一個一個放進去,在鍋裏煎一下,之後餅就熟了。

我在鍋裏找了一個自己做的,咬了一口,恩,真好吃!

在中秋節我學會了做餅,你們呢?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日記 篇4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晴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見月亮有點圓了,我又想到,我過了這麼多中秋節,還不知道它的來歷和習俗。

於是,我立刻上去讓媽媽上網去查,查了之後,我才知道來歷是: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十個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習俗是: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後由當家主婦切好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我還學會了一首古詩,那就是《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聲此夜不長好,明年明月何處看。

今天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有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真是高興呀!

中秋節日記 篇5

現在正是中秋前夕。每當春雨綿綿之時,我便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詩。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每年的4月5日中秋節前後的一段日子裏,人們都會以踏青、掃墓的形式,來懷念故去的親人。也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們活着的人會更加珍惜生命。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來珍惜生命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創造生命的奇蹟;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天,來報答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的恩情……

記得媽媽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片黃黃的油菜地,一個不太大的小池塘,旁邊有幾座墳墓。有一家人來到墳墓前,跪下。紙錢在燒着,只見得其中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裏唸叨着:“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這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中秋節。親人走了,卻給活着的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懷念。此時風兒正輕輕地吹着,悄悄地在將那些人的憂傷帶走。

讓我們去做該做的事,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這樣纔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家人,對得起自己。

中秋節日記 篇6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們全家人在陽臺上一起吃月餅,賞月。

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想:“就不能找幾個朋友一起在樓下賞月嗎?”於是我溜下樓找了幾個我的小夥伴,並順便帶了幾個月餅和蘋果。我們躺在樓下的滑梯上。只見天空中繁星點點,月亮有隱也有現,好像很怕我們似的,由於今天是多雲天氣,不是賞月的最好時光。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吃月餅賞月,就在這時,月兒又不知何時出來了。我們繞着月亮跑,月亮又好像在我們身後追。好有趣哦!

我們大家笑翻了天。一會兒我們來到家附近的古田大橋上,我還發現,月亮上時不時有幾朵烏雲。月亮出現時,月光照在河水裏,幾條小魚在水面游來游去,一隻小鳥用嘴在月影上啄來啄去,我不由想起“猴子撈月”的故事,該改成“小鳥啄月”了吧!玩了一會兒,大家都筋疲力盡了,大家都叫我們回家洗澡。於是大家就各奔東西了。

我回到家,不由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唸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和著名詩人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於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白天我又去了鄉下,我們回來時,爺爺奶奶沒有跟我們回來,所以我們只好在家裏過中秋。我真喜歡今年的中秋節,白天下鄉,晚上回來吃月餅賞月。希望明年的中秋節和今年一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