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節的意義

中秋節3.21W
中秋節的意義1

因最近地球暖化,和溫室效應和石油產量逐漸漲價,生活中的水、電費跟着漲價,當然大家開始上班不開車,換騎腳踏車,創造一個新生活。

中秋節的意義

所以大家開始做環保和節能減碳,善用資源:例如:“不亂丟垃圾,要隨手關燈,少喝冷飲,不然除了節能減碳,也會造成了很多疾病,如氣喘等等之類。”

古時候大家都用樹枝,泥土塊烤東西來吃,但是現在中秋節都用木炭而且烤肉造成的影響是一種惡性循環木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上有溫室效應,臭氧層破一個大洞,才讓紫外線逐漸擴大,不但傷害地球的健康,也會導致地球溫度上升,暖化現象,近年發生珊瑚白化,北極的動物都面連了極大的危機,都和這些現象的引起有關。

中秋節應該把焦點環給月亮,孩子可以跟家長討論不烤肉的活動,例如:“全家出遊聚餐,觀星賞月等,不但和家人有親密和諧的關係,也爲地球盡一份力讓我們健康又環保。”而起烤肉已造成災難,和空氣污染也很不健康,希望大家不要舉辦烤肉活動,符合節能減碳的需求也是最好的環境生態教育,希望大家可以多進一份心力。

中秋節的意義2

今天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全體小記者和學校的留守兒童在學校的藝體館過中秋節。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情暖留守兒童,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首先樂樂老師給我們講中秋節的由來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和朱元璋起義。這讓我對中秋節的來歷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原來中秋不僅是現代人的節日,還是古代人的節日。

接下來,樂樂老師給我們發中秋節禮物兩個梨子,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這樣爲我們着想,此刻我的心裏暖洋洋的。接着留守兒童代表朗誦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我很能理解他們,他們也想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但是他們的父母爲了生活,不得不把他們交給他們的爺爺奶奶。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向他們學習,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爲我而驕傲。

接下來就是做燈籠的環節了,開始做燈芯,先用黃紙捲成一個圓,再把紅紙的寬對摺,再用美工刀在紅紙上劃,然後把折的寬打開,一卷,再一壓,把黃紙放在裏邊用雙面膠粘着一個燈籠的形狀就出來了,最後再加上黃色的燈穗,穿上繩子,一個燈籠就做好了。大家開開心心的把燈籠舉起來,並在把謎語藏在裏邊,互換着猜,我和王培樑互換,我看見了王培良的謎語,頭一臉蒙,王培良看到我的謎語也一臉懵,最後在我們的互相提示下,我們彼此知道了對方的答案。

不知不覺的,要吃月餅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着吃,可開心了!這次的活動特別有意義。

中秋節的意義3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不同,因爲這是我與弟弟度過的第一個中秋節。因爲弟弟還太小,我們一家沒有出去玩,一起在家吃月餅、團圓飯和賞月。

賞月時,我和媽媽一起暢想古詩。首先我想起了很多學過的古詩,例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媽媽講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最後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裏,我們想起了姥姥,想起了那句“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沒能出去旅行,但是和家人一起賞月吟古詩也很不錯,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意義4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眨眼間中秋節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

這天,婆婆端來了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蛋黃味的,有原味的,有水果味的……我和媽媽定睛一看,呀!怎麼只有一塊雲腿月餅,要知道,雲腿月餅可是我們娘倆的最愛,這可怎麼辦?我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提議道:“媽媽,既然我們都愛吃雲腿月餅,我們就來成語接龍吧!每個成語都要帶有月字,誰贏了就能獨享這塊月餅,如何?”話音剛落,媽媽一下子來了精神,迴應着:“好呀,你就放馬過來吧!”

媽媽率先開頭:“日新月異。”我隨即接:“月黑風高”。媽媽接着說:“長年累月。”我又接:“披星戴月。”媽媽繼續:“日積月累。”我一時接不上了,媽媽看我答不上來的樣子,好不得意。突然,我靈光一閃,得意地說:“月明星稀!”媽媽像被觸電似的,呆若木雞,嘴裏緩緩吐出幾個字:“好啊,你竟敢搶我臺詞,反將了我一軍。”我哈哈大笑:“你輸定了!”媽媽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放棄,眼珠子在眼眶裏不停轉動,說道:“花田月下。”說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懊悔不已,這麼常見的成語,早該想到的。我皺着眉頭、拍着腦袋、跺着腳來回走動,苦苦搜索腦海裏的詞彙。突然,我眼光掃過桌上擺放的插花,嘴裏不由自主蹦出了花好月圓這個成語,媽媽沒想到我還有這一招,她這回是真接不上了,只好認輸。

我如願以償地拿到了雲腿月餅,把它一分爲二,遞了一半給媽媽:“媽媽,有福同享。”媽媽接過去,眼裏滿是讚賞和欣慰。我們開心地享受着美味的月餅,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佳節。

中秋節的意義5

中秋節到了,在那天,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特別開心,因爲可以品嚐美味的月餅,又可以看到好似玉盤的月亮。

在去年中秋節的時候,奶奶做了許多好吃的菜,如:糖醋排骨、紅燒羊肉、清蒸魚……那時候,我們邊吃着菜,又舉着一大杯可樂還互相干杯呢!飽餐一頓後,我們全家沐浴在月光下吃着月餅,我的鄰居小夥伴也在陽臺上欣賞。我們時不時指着月亮,嘰嘰喳喳的談個不停,有人還說:“嫦娥正在向我們招手呢!”看着月亮高高得掛在天空上,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詩句:“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到了深夜,大人們催着我們去睡覺,我們才依依不捨的走回屋子裏。

盼啊盼,盼啊盼……終於盼到了今年的中秋節,可惜天公不作美,沒能給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不過,這並沒有影響自己的好心情。

到了傍晚的時候,我們坐在飯桌前,奶奶端來一樣樣好菜,其中有梭子蟹、糖醋排骨、羊肉等。爺爺給每人倒了一大杯可樂,一家人吃着美味的飯菜,喝着可口的可樂,還時不時拉拉家常。我“酒性大發”喝了六大杯可樂,肚子脹脹的,一股股氣體從我嘴巴往外冒,一停不停的打嗝,嗝中還有一股可樂味,媽媽笑了,爸爸笑了,爺爺笑了,我笑了,奶奶笑了,大家都笑了。空氣中洋溢着歡樂,大家熱熱鬧鬧的,有說有笑。吃好飯,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到了晚上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這次中秋節我覺得特別有意義,雖然天氣不好,沒見到圓圓的月亮,但與家人團聚的感覺是快樂的!

中秋節的意義6

團圓

“身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兵荒馬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天各一方。在淒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愁,於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幹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弘揚傳統、光大中華文化。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的來說是傳承歷史,傳遞親情,希望親人生活都團團圓圓。

中秋節的意義7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中秋節的習俗是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人們都吃月餅,家家戶戶都吃水餃。說起水餃,我發現包水餃是有很多步驟的。第一步是切菜,切肉;第二是調料;第三是和麪;第四是揉麪;第五是切塊;第六是擀皮;第七是放餃子餡;第八是包水餃;這樣才包一個餃子,步驟很繁瑣吧,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嘗試的包了一個,結果包錯了,在我的怒氣之下,我想把我用汗水包的餃子扔了。正當這時候,媽媽走過來跟我說:“每個人都有失敗的時候,人活在這個世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候,連科學家都失敗。”媽媽跟我說完這些,我把手中的餃子給媽媽,媽媽接過去,隨便捏了幾下,餃子出現了一個形狀。我驚呆了。我跟媽媽說:“我也要學”。媽媽答應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包餃子,原先笨手笨腳的我,現在變成了一個會包餃子的人。我爲自己感到自豪。

這個中秋節,我過得非常有意義,因爲我學會了包水餃。

中秋節的意義8

中秋節的象徵意義

1、團圓

“身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文化意義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爲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爲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朝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說:“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爲月餅。市肆至以果爲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遍的風俗,且製作技巧越來越高。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北京的月餅則以前門致美齋所製爲第一。遍觀全國,已形成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系列,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爲“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爲“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爲“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爲狀元,吃大塊;依次爲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與含義

也有人說,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在唐朝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月餅",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一書,已有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纔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爲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功德林月餅等淨素月餅也深受消費者喜愛。

月餅象徵着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在古代,中秋月餅被作爲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這個習俗開始於唐朝年間。

北宋之時,該種餅被稱爲“宮餅”,剛開始只是在宮廷內流行,但後來也慢慢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今天,我國月餅品種繁多。

按產地分爲:京式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滇式月餅、港式月餅、潮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乾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中秋節的意義9

節已非節,中秋的夜裏,賞月,吃月餅,卻忘記了中秋被賦予的意義……

雲,遮擋了月的光彩,在這中秋,月,躲進了雲裏,不給在外的人途增悲傷,沒有月光的那原本屬於月的節日,一絲痛感,涌上心頭。

氤氳的天空中滿是團圓的`喜悅,即使沒有那一輪明月。中秋的月餅總是那麼香甜,那麼可口,歲月,磨滅了感情,那心底的有關家的情,卻如同那美酒,久釀纔是精品。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距離,抵擋不住對家的思念,在外的第二個中秋,除了今晚的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別的,彷彿還是一如既往的平淡。拿着月餅,細咬一口,忽然感到一絲苦澀,眼角的一滴淚無聲地落到月餅上,在這無月的中秋,一切關於家的說辭都是那麼無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想起小時候的中秋,團圓,歡樂,充滿家的氣息。其樂融融的景象再也看不到,有關家的記憶,淡淡的,卻刻骨銘心。

淡淡的中秋,一個在外的人與一顆歸家的心,卻在無月的夜迷失了家的方向……

中秋節的意義10

不知不覺,中秋節就已經來臨了。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節日,也是親人與親人團聚的日子。

聽爸爸講,許多身在異國的遊子是最盼望這個日子的,有很多人常常用“悲歡離合”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就如:宋代的王安石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唐代的李白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杜甫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對親人的絲絲懷念。

中秋節的團聚是最令人激動的,當然,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傳說中的月神的祭品,直到後來人們才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賞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所以,每當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的賞月亮、吃月餅,就表明他們過得很幸福。

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爲了慶祝勝利的喜悅,但是,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伯伯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的意義11

9月22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我們全家一起去外婆家,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來到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就等我等得伸長了脖子,一看到我,都興奮地圍在我的身邊,嚷着一起做遊戲。於是,我們開始玩捉迷藏,說好誰贏了誰就能得到一個月餅。由於外婆家的房子有三層樓,所以,玩起這個遊戲可帶勁呢,我把自己藏在小小的貯藏室裏,弟弟妹妹怎麼都找不到我,急得直叫:“哥哥,你在哪裏,快出來吧!”我這才笑嘻嘻地從貯藏室裏走出來,獲勝的我得到了一箇中秋月餅的獎勵。但是,我可沒有一個人獨吞,我把月餅切成三份,和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大家直誇我是個懂事又可愛的好孩子。

下午,大雨終於停了,天彷彿格外地藍。看着外婆家門後的羽毛球拍,我興奮地拿了下來,讓外公陪我一起去打羽毛球。一開始,我根本就不會打,連球也發不過去,更不用說對攻了,我有些不耐煩了,但是,外公始終耐心地教我,讓我不要泄氣。看着在一旁爲我加油的弟弟妹妹,我更加用心練習了。過了不久,我終於能夠發球、接球,也能和外公展開對攻了。我開心極了,雖然玩得滿頭大汗,但是,我還是堅持到最後。等到快吃晚飯進屋時,我已經筋疲力盡,但我心裏卻是非常開心,因爲,我學會了打羽毛球,而且,我也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這真是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啊!

中秋節的意義12

這天是中秋節,已經許久沒和父母一起出門的我決定在今天晚上和家人一同去愛蓮湖公園散步。

晚上,剛踏出家門,一擡頭便瞧見了掛在天上如月餅般的月亮,月亮是深黃色,圓圓的,周圍還有一圈模糊的黃色。大家從家裏走了出來,騎上摩托車,向着愛蓮湖公園進發了。

快到目的地時,我下意識地擡頭看了下,月亮的顏色是淡黃的,周圍那一圈模糊的黃色少了許多,變得愈發清晰。走進愛蓮湖公園,我又擡起頭去看看月亮,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這才繼續往前走。

走了不知多長時間,我只覺腿有些累,而此時正好看到有可以近觀愛蓮湖的地方可以休息,我們便走了過去。觀湖的那個地方,地板是木質的,踩在上面會發出嘎吱嘎吱、很響的聲音。我踏着木板走過去,趴在木質圍欄上。欄杆外離欄杆比較近的地方有一些稀疏的小草,在欄杆上裝着的綠燈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

這時,我注意到了水中的一輪明月,從我所在的位置上看,水中那似圓盤的明月比天上掛着的小一點。一陣風吹來,拂去了我們身上的汗水,帶走了我們身上的熱氣,還調皮地推了下水中的圓盤。

回到家後,我到陽臺去收衣服,發現此時的月亮顏色近乎全白,散發着明亮的光,如一盞明燈。月光的照射下,即使是在黑夜中關着燈,也能看清眼前的景物。

中秋的月亮果真不僅圓,並且明亮!

中秋節的意義13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夜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裏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閒,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羣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爲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爲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篇二: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1.《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析:

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爲著名的一首。

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爲內容七言絕句。以兩句爲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譯文: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裏,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露無聲溼桂花”。由於夜深,秋露打溼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你看他選取“無聲”二字,那麼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美的聯想。

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裏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低迴賞月,神馳意遠呢?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明點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誰家”,就是“誰”,“家”是語尾助詞,無實義)。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2. 《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小詞 ,題爲“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 》,則又涉及

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 ,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爲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3. 《水調歌頭》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望月懷遠》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一輪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了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憐愛,披起衣服,露水沾掛溼衣衫。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牀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你歡聚一堂。

註釋

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友。此句寫處身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裏懷着同樣的情懷共看明月。

2.情人:有情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一整夜。

3.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4.遙夜:漫長的夜晚。

5.末兩句說:月光雖可愛,卻不能用手抓: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寫作背景

作者離鄉,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

鑑賞一

這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起句高華渾融,歷來被人傳誦。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委委道來,親切感人。

鑑賞二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爲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鑑賞三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後句即景生情: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輪明月。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混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後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裏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使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按照律詩的格律,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溼。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緻。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書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親友,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裏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詩意,並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意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篇三: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漢魏詩

1、古詩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古詩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爲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唐詩

1.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2.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李白: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4.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現代詩歌1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難演的戲在衆人圍成的舞臺上

沒有燈火 沒有音樂

只有用我嘹亮的聲音

唱那首忘了名字的歌

那又怎麼樣呢

歲月還將繼續

不知到哪一天 又要分離

2 月已升至半空

原來湖水也會有潮聲

原來自始至終永恆不變的

只是月圓月缺

蒼白的林中

秋菊綻放

月下

你我含淚揮別

外國詩歌1. 威尼斯船歌〔英〕穆爾 屋○尚家驤 譯 當晚風吹過那彼亞採塔的時候, 啊,妮娜,你可知道,有誰在此等候? 雖然你戴上面罩輕紗,我也能分辨, 你知道我的心中愛情如火燃燒。 我披上船伕的僞裝在此等候, 我戰慄地告訴你:“小船已準備好了。” 啊,來吧!趁烏雲還遮掩著明月, 快來吧!讓我們趁此月夜飛奔他鄉! 2. 皓 月 〔法〕魏爾倫 ○葛 雷 譯 皓月閃爍在樹林, 枝幹上 樹葉下 發出一種聲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鏡,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風在柳梢啜泣嚶嚶?? 夢幻吧,是時候了。 遼闊,溫馨的寧靜 似乎走下 星光閃爍的蒼穹 這正是美滿的時刻。

中秋節的意義14

以前,過中秋節總是吃月餅和家人團聚,而今年我和媽媽參加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珠江街社區舉行的“義工探訪送月餅活動”。

早上,我們來到了珠江街社區,接受“任務”,“任務”是向四家貧困戶送月餅。通過狹小的木樓梯來到了曾伯伯家,曾伯伯82歲,房間是用板間成的,他的房間不大,只放得下一張小牀,一臺小電視機,一個小衣櫃。他見我們的到訪,笑容滿面。曾伯伯是獨居老人,中風行動不便,幾年沒外出過,低保戶,我們送上了月餅和祝福。我們可以在操場上自由地奔跑,而他卻只能躺在牀上,我忽然覺得我非常、非常、非常地幸福。

我們來到了第二戶人的家,他們的屋子也是木板間隔而成的,裏面住着兩兄弟,他們是精神殘疾人,過着低保生活。因爲我們看見他們,好像不太願意讓我們在他的房子裏逗留下去,所以我們便很快地告辭了。

接着走進第三戶人的家,一進屋,只聞到一股刺鼻的藥味,這位老伯伯是得了侏儒症,體弱多病,手足無力。我們在這位老伯伯的家裏和他談了幾句話便告辭了。

李哥哥是我們探訪的最後一位戶人家,他得了腦癱,先天性智力殘疾一級,生活不能自理,他是由他爸爸全職照顧的。他用愉快的眼神望着我們,從他的眼裏,我們可以知道,他很少可以見到人,他非常平靜,他很高興有人去探訪他,最後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我們要探訪了最後一家。我們很幸福,因爲我們可以上學,他只能用眼神來表達,我們有健康的體魄,他卻需要爸爸來照顧……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通過這次活動,我得知了社會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該多聆聽他們的心聲,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幫助他們。

中秋節的意義15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人聚餐話團圓。今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我們全體小記者家人們和留守兒童一起過團圓節。

一大早,我就穿着整潔的校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激動地來到了藝體館。八點鐘,活動準時開始了。樂樂老師向我們講述了月餅的來源,中秋節的來歷。說實話,我只知道中秋節大家要一起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但爲什麼要過節還真不清楚。聽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朱元璋起義的故事後,我才明白這些美麗的傳說、悠久的歷史。我們確實要弘揚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過好我們中華自己的節日,守好我們民族的根。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樂樂老師還進行了相關的提問,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我真佩服他們的知識是那麼豐富,我以後還要多讀書,使自己的知識更廣。

爲了慶祝節日,關愛我們的留守兒童和小記者們,學校還我們準備了很多香梨。爲了弘揚互相謙讓的優良傳統,老師又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四五班的耿佳豪爲我們重溫的。果然,大家去拿梨的時候既不擁擠又懂得謙讓,都是挑最小的拿,這個鏡頭是那麼美麗,永遠地刻在我的腦海。

手工製作燈籠開始啦!爸爸在早晨已經和我製作了一隻精美的花燈。但我的技術如何還不清楚。我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步驟,先拿一張黃色長方形紙卡紙捲成圓筒做燈芯,再拿一張同樣大小的紅色卡紙,在長的兩邊折出一釐米的摺痕,用美工刀分別割出一釐米寬做燈籠的外罩,再製作一個提繩,完美手工!最後黃老師還給我拍了照,留下了難忘的鏡頭。

最後,大家共享美味的月餅啦!我和耿嘉豪一起,把大大的圓圓的月餅分成好多小份,拿給了老師和留守兒童。看着他們品嚐月餅的開心笑容,我想起了老家的堂哥和堂妹。小爸和小媽也長年不在家,他們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雖然他們很愛哥哥和小妹,但哥哥和妹妹不會的題沒人講,不能和父母見面,更不能在她們面前撒嬌,每當看到我投入媽媽的懷抱,他們就不說話了,眼裏充滿了羨慕。我真希望,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都能和孩子在一起,即使錢少一些也會很幸福!

今天中午既瞭解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又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活動,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中秋節!

標籤: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