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集錦8篇

中秋節2.97W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1

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集錦8篇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翻譯/譯文

天上升起一輪明月,

都說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月色。

哪裏知道遠在千里之外,

就沒有急風暴雨呢?

註釋

1.圓魄:指中秋圓月。

2.安知:哪裏知道。

賞析/鑑賞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着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麼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着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並不取決於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爲是的,也要敢於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雲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衆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爲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2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譯文及註釋

圓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夜空中升起一輪明月,都說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月色。

圓魄:指中秋圓月。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哪裏知道遠在千里之外,就沒有急風暴雨呢?

安知:哪裏知道。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夜空中升起一輪明月,都說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月色。

哪裏知道遠在千里之外,就沒有急風暴雨呢?

註釋

圓魄:指中秋圓月。

安知:哪裏知道。

賞析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着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麼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着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並不取決於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爲是的,也要敢於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雲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衆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爲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3

原文: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爲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晚間雲霧全都收盡,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銀河悄然無聲,天上緩緩移動着白玉圓盤。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終這樣美好,明年的明月將在什麼地方賞觀?

註釋

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雲:《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屬雙調,又屬大石調。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

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銀漢:銀河。

玉盤:指月亮。

賞析:

這首小詞,題爲“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轉覺清光更多。句中並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銀漢無聲”並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此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歎“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

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爲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4

《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原文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爲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作者簡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爲進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樑陳以下名臣述作爲《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5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嶠〔唐代〕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賞析

這首詩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一樣,存在着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風”呢?千里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你怎麼會知道外邊千里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着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一種認識的正確與否,並不取決於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爲是的,也要敢於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雲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輪明月照射大地,衆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一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里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爲題,揭示了一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一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李嶠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6

中秋月·中秋月 明朝 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月·中秋月》譯文

月亮到中秋節的時候顯得比其他時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月亮經歷的陰晴圓缺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算啦吧,不管什麼陰晴圓缺,還是珍惜人世間的好時光吧!好時光呀好時光,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中秋月·中秋月》註釋

皎潔:形容月光明亮。

《中秋月·中秋月》評解

此詞之聲律,上片全同《憶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與上片末句頂針,復以下片末句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迴環,有如迴文。雖少傷纖巧,但亦頗見匠心。

《中秋月·中秋月》賞析

古來關於月的詩詞很多,有關陰晴圓缺的感慨也很多。徐有貞在中秋月的“皎潔”中想到了“陰晴圓缺”,但沒有沉迷於感傷之中,一句“且喜”很是灑脫,末句的常見中秋月更是體現了對中秋佳節的喜愛,比起大多數詩人最後落點於來年的悲傷更顯精妙,而從該詞的結構讀來很有趣,上片和下片中“偏皎潔”、“好時節”均有上下句頂針,並且下片首句“陰晴圓缺”與上片末句頂針下片末句“中秋月”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迴環,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各位小夥伴們,中秋節是團圓之日,多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時光吧!希望以後的每個中秋節我們都是開開心心。畢竟“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7

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爲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註釋

⑴陽關曲:本名《渭城曲》。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宋秦觀雲:《渭城曲》絕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曲》。屬雙調,又屬大石調。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

⑵溢:滿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⑶銀漢:銀河。唐袁暉《七月閨情》:“不如銀漢女,歲歲鵲成橋。”

⑷玉盤:喻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中秋月原文及翻譯8

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及註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jī)人獨向隅(yú)。

月光下梧桐樹影隨着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着,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着角落。

羈人:旅人。隅:角落。

未必素娥(é)無悵恨,玉蟾(chán)清冷桂花孤。

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素娥:指嫦娥。玉蟾:月亮的別稱。

譯文

月光下梧桐樹影隨着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着,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着角落。

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註釋

羈人:旅人。

隅:角落。

素娥:指嫦娥。

玉蟾:月亮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