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9.31K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

  福州清明節食俗:菠菠稞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

福州人掃墓祭祖還要供奉供品,供品並不複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麪點等,但有一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稞”(也稱“清明粿”),所以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節前後,街上店鋪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稞皮,以豆沙、蘿蔔絲等做成餡捏製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倒是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飢的點心。

也有一種說法,正宗的福州“清明粿”則是以鼠麴草爲原料,先將其花葉榨汁,再混合糯米制成黃綠色的粿皮,然後在裏面裹上用紅豆沙和蘿蔔絲混合製成的餡。

糯米、鼠麴草汁液、紅豆沙和蘿蔔絲是製作福州傳統口味“清明粿”的4種主要原材料,這些原材料分別有不同的養生功效。

糯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鼠麴草是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通常在春季開花時採收。鼠麴草也是一種藥材,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其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溼等功效。

傳統“清明粿”中的主要混合餡料——紅豆沙和蘿蔔絲,紅豆在《本草綱目》中的正式名稱爲“赤小豆”,它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等效果。蘿蔔絲則有清熱生津的功效。

因此,用傳統手法烹製而成的“清明粿”極具清熱、健脾、平肝等功效,很適合在清明期間食用,但胃潰瘍患者或胃腸道功能不佳者應不食或少食。目前,市面上有一部分“清明粿”沒有鼠麴草汁液的成分,而是用人工色素着色而成,不提倡多食。

糯米本身的糖分很高,糖尿病患者要謹慎食用。另外,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和小孩食用清明粿要有所節制。年輕人一天食用2—3個爲宜,老人和小孩食用1—2個,嚐嚐鮮就可以了。

另外,福州民間有句諺語叫“(農曆)三月薺菜當靈丹”,意思是說清明期間的薺菜鮮嫩,營養價值高,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清明期間多吃些薺菜水餃、涼拌薺菜等菜餚有益健康。

  福建清明節其他食俗

在永定,有句俗話說:沒吃過“清明粄”,便不算過清明節。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種叫苧葉的野生植物,這葉子是綠面白背的,用它做出來的點心,吃起來有種特別的香味,多吃也不覺得飽膩。連城的“清明桃”也有些類似。皮是米漿做的,裏面加了鼠麴草或艾葉的汁,因此是綠色的,裏面包着筍、香菇和肉,或是芋頭和蝦米。

而在三明泰寧每家都要做的是一種叫“暖菇包子”的小吃。暖菇是由泰寧話音譯過來的,其實就是鼠麴草。上山掃墓時,帶些暖菇包子作爲祭品,還會配上茶。

永泰通常在清明時節制做一種名爲“鼠曲粿”的特色糕點,用以祭奠先人,饋贈親友。福清清明節並沒有吃菠菠稞的習俗,反而更注重光餅。福清人前往給祖先祭掃前,都必須帶上光餅,但光餅並不是祭品,是回程時候用來食用的點心。

  清明節介紹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2

冬至之後的第105天就是寒食節,一般跟清明節相差一兩天,因爲相近,人們常把這兩個節日看做是一個,講究吃寒食,而這個習俗也是來源於介子推的傳說。介子推母子是被燒死在綿山之上,因此在這一天人們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傳統的“寒食節”又稱“換火節”,說的是家家戶戶燒了一冬的爐膛,開春後要滅火清理了,所以家裏停火一兩日,只能吃涼食了。因此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的前一天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所謂“寒食十三絕”其實是清朝時睿親王府家清明節上墳祭祀的時候,在朝陽門外一家餑餑鋪訂購的食品,在祭祀時擺成了階梯狀的十三層,爲“十三階”。這個做法後來傳到海淀的八旗營房,被叫成了“十三絕”,滿族八旗營房的人們就用13種普通小吃組成“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麼?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蹄燒餅、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餜、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麪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饊子麻花、薑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麪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麪餑餑、芝麻醬燒餅。

北京清明節吃什麼?下面小編爲您一一介紹寒食十三絕。

1、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京味兒十足的北京小吃。雖然是道“北京名吃”,但自己在家做起來一點也不難。只需先用鮮姜泡水,再用生薑水和成麪糰,後擀成均勻光滑的薄片,然後在薄片上撒上澱粉面,疊起合成長條後,用刀切成約寬爲2釐米、長5釐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小火炸好。下一步將炸好的排叉過蜜,用生薑水熬開後撈出薑絲,放入白糖,開鍋後放飴糖,繼續熬開後移小火上,將炸得的排叉入薑絲熬出的薑糖稀中迅速過蜜,控幹放涼即可。

2、馬蹄燒餅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一夥子,西一夥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就說的是馬蹄燒餅。製作馬蹄燒餅用的是一個長方形的磚砌吊爐,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開有洞口,爐頂上帶有幾個馬蹄凹圓形的印模子。烙制燒餅時,將已在案板上和好的半發麪的小餅粘上些芝麻,再刷一層油和糖水,再往爐頂上的模子裏一貼,小餅即成馬蹄形了。烤熟後,外焦而中空,掰開正好夾進去一個油炸鬼,吃起來香酥甜美,十分可口。

3、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麪粉爲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麪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麪糰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麪。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麪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然後在鍋內倒油,旺火燒至冒煙後,改用小火,此時將揉勻攪拌好的麪糰,500克分成40個均勻小球,人油鍋前用手摁成圓餅,逐個下人油中,待餅膨起如球狀,並呈金黃色時撈出,滾上白糖即成。

4、糖耳朵

又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爲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糖耳朵炸製成形後,要趁熱放入溫熱的飴糖中浸泡一分鐘“過蜜”。適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爲夏季炎熱,蜜容易脫落。蜜麻花色澤棕黃油亮,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寒食十三絕還有很多小吃沒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要記得往下看哦。

5、驢打滾

驢打滾來歷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黃米麪、黃豆麪、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足以符合營養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樣化這一條。它的製作分爲製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麪,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6、芝麻醬燒餅

北京人統稱燒餅,是大衆化的小吃品種。過去不少回民餐館都經營此類麪食,外皮多數帶有芝麻,也有不帶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樣,中間都是以塗麻醬爲酥層的。回民小吃經常是品種配套供應,如豆汁配鹹菜、焦圈,豆腐腦配麻醬燒餅,老豆腐配火燒,餡餅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餅。麻醬燒餅色澤金黃,外焦裏嫩,香味濃厚,一刀切開,層次清晰、均勻,一般十五六層的最爲地道。

7、硬麪餑餑

硬麪餑餑是過去北京小吃中夜間供應的一種麪食,也是常見品種。由於人們生活習慣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賣小吃的減少,這種小吃也斷了檔。硬麪餑餑的特點筋道香甜,過去均在夜間,有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出售,吆喝聲在夜間傳得很遠。

8、糖火燒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曆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缸爐燒餅原爲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爲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9、艾窩窩

“白色的粉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就是說的老北京的傳統小吃:艾窩窩。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10、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過去 “焦圈”一般都在粥鋪、豆汁店、小吃鋪裏賣。《北京土語辭典》中記載:“作環狀,大小如鍛,特別酥脆。”

11、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歡迎。也有叫它饊子、環餅的,是麻花類的花式品種。據說環餅遠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秦、漢以後,爲“寒食節”的必吃食品。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溫水溶化,再將麪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

12、螺螄轉兒

螺螄轉用標準粉、麻醬、油、鹽、花椒、茴香少許及鹼面爲原輔料。先用標準粉、發麪、鹼一起和麪搓成長條,揪成75克左右的小劑,擀開甩成薄片,抹上麻醬,捲成筒形,按扁,由中間切開,不要把層壓實,切完兩塊放在一起,層面向下,將背面的邊捏實,用手拿起兩頭,一頭爲中心,用一隻手穩住,另一隻手邊抻邊向一個方向轉,轉完按扁,放入烤盤內烤熟即成。

13、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九年級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產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芸豆卷一起傳入清宮。

14、糖卷餜

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

15、麪茶

麪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說:“午夢初醒熱麪茶,乾薑麻醬總須加”。喝麪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與品嚐麪茶的風味有關。它是用麪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麪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衝成漿糊狀即可。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3

清明飯

如果說清明上墳的別樣風俗是家鄉的一道風景,那麼我認爲清明飯可算得上是風景中的風景了。

家鄉的清明飯不是一般的米飯,它以糯米爲主,豆類及乾果爲輔,經過當地一種植物的花浸染之後蒸熟而成。剛蒸熟的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顏色黃亮黃亮的,香氣撲鼻,秀色可餐。所以每每米飯一出鍋,孩子們總會趁大人不注意伸出小手抓上一把,飛也似的躲到一邊兒有滋有味的嚼起來。

小時候的清明飯是單純的,只有用香花浸染成的黃糯米摻上紅豆做成,有些人家甚至紅豆都沒放,只是黃糯米,然而即使是這樣做出來的糯飯,也依然受到人們的歡迎。後來隨着生活條件改善之後,清明飯的成分更多了。有的摻進豌豆米,還有的摻進紅棗,葡萄乾等。我則喜歡摻進板栗做成板栗糯飯。因爲孩子喜歡吃板栗,所以凡是我用板栗做的飯食他都很喜歡吃。什麼板栗糉子呀,板栗稀飯呀,板栗糯飯呀。只要聽說我做這些,他一定嘴饞。

板栗糉子香氣清淡,鹹中帶甜;板栗稀飯軟中含香,入口即化;板栗糯飯呢有些健壯、硬朗,香味多樣,濃而不烈,既有花香,又有糯米香,還有板栗的果香。入口不甜,但是慢慢咀嚼,這種香味,甜味就會慢慢的在口中盪漾開來,而且嚼的越久,味道越好。這我讓想到了生活,你只有慢慢咀嚼,才能感受到它的味道一般。以前公公尚在,爲了照顧他老人家,請明時,我都會做紅豆的,豌豆的,還有板栗的,如今公公不在了,我只做板栗的了,不過有時我還會在裏面加上紅棗,葡萄乾,果仁等,不但孩子們喜歡吃,客人們也非常歡迎。尤其是外地的客人,一到我們家,總會問我:“有沒有板栗糯飯呀?”

我也喜歡吃這種糯飯,但不是用碗裝着,用筷子挑着吃,而是用手抓着,擠成團,有時還會用力擠一下,弄成半爛不爛的狀態纔開始吃。這樣的吃法,

在很多人看來有些怪怪的,好像也極不衛生,但我卻情有獨鍾,而且樂此不疲。也許這是很多年齡漸長的人,而且是有過我們那個年代的記憶的人特有的一種習慣吧,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對於我的吃法,孩子也喜歡,有時他也會像我一樣用手抓着吃,但是同樣的清明飯,同樣的吃法,滋味應該是不一樣的吧?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4

一、蒿粑

清明節吃蒿粑,是長江以南一帶漢族民間傳統習俗,大都以艾蒿、糯米爲原料。勤勞的人們採摘新鮮的艾蒿嫩芽,搗碎煮制去汁,然後加上糯米粉拌勻,做成圓形,餡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做成有芝麻、糖的甜餡或是製成肉餡、蔬菜餡等。清明吃蒿粑有祝願健康長壽,不爲邪惡所侵之意。

二、五色糯米飯

每年清明節時節,廣西一帶基本都會製作五香糯米飯,採來紫蕃藤、黃花、楓葉、紅藍,浸泡出液,分別拌着糯米蒸煮,最後糯米飯呈現出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象徵着吉祥如意,五穀豐登。

三、薄餅

廈門有清明吃薄餅的習俗,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聚在一起吃薄餅。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着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裏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

四、糉子

看到糉子,你是不是不禁會懷疑是不是跑錯了場?然則並沒有,要知道,最開始吃糉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糉子的風俗。俗話說“清明糉子穩牢牢”,“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五、明前茶

清明飲茶,中國自古就有清明飲茶的習慣,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稱爲明前茶。明前茶採自茶葉的嫩芽,是新春的第一齣茶,茶色翠綠,葉質柔軟,香高味醇,爲一年之中的佳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飲用過量濃茶會引起茶醉,渾身無力,不僅如此,長期飲用濃度過高的茶,體內的草酸含量會明顯偏高,患腎結石、腎臟鈣化、腎功能衰竭等草酸鹽腎病的機率也將增加。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5

1、清明節吃什麼水果

1.1、甜橙:不僅可以有效補充水分,還富含維生素C及花青素,踏青路上能量滿滿。

1.2、香蕉:香蕉不僅富含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還有鈣、磷、鋅以及胡蘿蔔素,被稱爲“能量水果”。

1.3、青棗:古人有“日食三棗、長生不老”之說。果實營養豐富,有淨化血液,助消化,養顏美容等保健作用。鮮食肉質脆嫩多汁,甜度高,因而有“熱帶小蘋果”“維生素丸”之美稱。

2、清明節的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3、清明節的由來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也是清明節的由來。

中國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1、青糰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

2、艾粄: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饊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1、盪鞦韆: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2、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4、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6

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糰子又稱“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是中東部一帶清明節前後的特有美食習俗。清明糰子的製作技藝最爲上乘的當屬浙江東部台州的黃岩地區,黃岩當地有清明節前後食用清明糰子的傳統,有上千年的歷史。

大多數杭州人,生前身後都講究一日三餐的菜餚口味,認爲一頓好菜好飯是莫大的解壓和享受。因此,如果晚輩給長輩上墳,只帶了清明糰子、水果等等,那麼不免被視爲簡陋。

一般認真隆重的人家,是要帶親手烹製的菜餚的。比如滷鴨、紅燒雞爪、煎鯽魚、走油肉、白斬雞……如果一戶人家有5個子女,他們大都會提前3天商量好,一人準備一兩隻菜餚帶上墳頭。鹹鴨蛋也是很重要的祭祀菜餚,很多杭州人認爲,這道菜是清明祭祀的必備菜餚。

當然,青糰子對杭州人來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如果沒有帶青糰子去上墳,那簡直就像沒上過墳;如果春天沒有吃過江南春糕團店的青糰子,那簡直就像從冬天直接跳到了夏天。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7

即便你平日裏對二十四節氣並不是很注意,或者你從沒刻意數過中國到底有多少個節氣,清明節,也不會讓你感到陌生,因爲這一天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一個紀念祖先、懷念已故親友的日子。

談到清明節,我想有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歷史故事:史書記載,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快要餓死的時候,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於是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一直效忠於他的隨從們,可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而是選擇帶母親隱居山中,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了。故事說完了,我們再來說說清明養生,當然不能吃“寒食”嘍,實際上,清明開始,氣候上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出現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季又開始出現,氣溫會隨着降雨而略有降低,但是雨後天晴,氣溫又會不斷升高。

在這個節氣裏,大家千萬不要整日窩在家中,要經常外出到樹林河邊或者公園,綠色植物多的地方散步,保持樂觀的.心情,多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適當的運動。飲食方面,清明時節的飲食仍以春季養肝、養陽、護脾胃爲主,但要開始增加補益肺氣的食物了,這是因爲4月已經接近春季的尾聲,夏季的主氣是火,五行中心火克肺金,因此要補益肺氣,未病先防啦。

服一些適時的滋補品,如煲點銀耳湯(銀耳甘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泡杯菊花茶(菊花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也算提前爲即將到來的夏季,心之主氣做做準備。這個季節常會有新鮮的桑椹兒上市,有條件的朋友可拿它與菊花一起泡茶喝,桑椹益腎潤肺,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8

廣東清明節食物1、雞蛋

清明節因與上巳節相近,食俗也有吃煮雞蛋。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又清明節蛋,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後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吃雞蛋,是源於古代的上祀節,人們爲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裏,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現在清明節吃雞蛋象徵圓圓滿滿。

廣東清明節食物2、蕎菜

蕎菜是廣東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着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纔算完成。

廣東清明節食物3、薺菜

薺菜是陽春三月的應季時蔬,又因其與“聚財”的諧音,而頗受百姓喜愛。關於薺菜,有這樣一種民間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藉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每人吃一碗,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另外,因“薺”與“吉”諧音,所以,薺菜也有“吉菜”的說法。

“農曆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清明節最常用的做法。具體做法其實很簡單:先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2-3片生薑,可以煮成一大鍋,全家吃。

廣東清明節食物4、菜包餈

清明前夕生活在粵北山區的南雄客家人除了掃墓祭祖、緬懷先輩外,還一直流傳着吃“菜包餈”的傳統習俗。相傳,清明時節吃了黃梔子和粘米做成的包餈,不但可以避邪,還能清熱去溼。

不起眼的菜包餈其實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菜包餈原本是南雄湞江一帶船民的小吃,所以又名“船佬餈”,南雄珠璣巷是著名的廣府人南遷的中轉驛站,也是客家人的聚集地,相傳唐宋時南遷的中原地區先民春夏季節原本習慣用麥子做成麪粉來做菜包,一路南遷至嶺南後,由於麥子甚少,便用水磨將白米磨成的米粉來替代麪粉,做傳統的菜包餈的風俗也由此在南雄地區流傳至今。

廣東清明節食物5、糉子

爲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習俗的“寒食節”吃糉子,要比端午吃糉子早得多。現今仍有許多地方流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吃糉子的民間風俗。據XX縣誌記載,當地清明祭奠祖先的祭品中,糉子必不可少。“糉子”是“衆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廣式糉子的著名品種有“鹼水糉”、“燒鴨糉”、“豬油豆沙糉”、“叉燒蛋黃糉”、“鮮肉蛋黃糉”、“椰蓉糉”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糉”、“五角糉”,其中“什錦裹蒸糉”,一隻重量達500克。

廣東清明節食物6、艾粄

清明節吃艾粄是廣東的傳統風俗。清明節的艾粄被稱爲“清明粄”,清明節前夕,市民到野外採摘艾葉,剁爛成漿後與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後分給大家吃。由於艾葉有祛溼、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粄身體強健之說。

做艾粄,一般要先將搗碎的艾草加上糯米粉、水、糖,一起拌成團,然後把麪糰捏成一小團,搓圓捏扁,把搗碎的花生、芝麻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扁圓形等形狀,墊在芭蕉葉上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0分鐘,清香怡人的艾粄就可以出爐了。

廣東清明節食物7、螺螄

清明時節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爲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廣東和廣西人炒螺螄時,喜歡用蒜頭和鮮紫蘇葉做作料,這不僅能使螺肉的味道更加鮮美,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廣東清明節食物8、甘蔗

廣州人稱掃墓爲“拜山”或“行清”。拜山後分食甘蔗,並將吃過的蔗渣丟於墳前,還要將包子掰碎撒於墳前。甘蔗寓意節節高。清明節肇慶也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纔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挑選甘蔗可以注意3個原則。一是摸,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第二看,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有變色;三是聞,鑑別一下甘蔗有沒有異味。黴變的甘蔗質地較軟,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聞之略有酒糟味。除了看外觀,商家剝皮時大家還要注意看甘蔗的中心和表皮,如果是紅心的話就不要購買了。有些不法商販有可能會把黴變甘蔗榨成蔗汁出手,所以建議來源不明的甘蔗汁大家最好也不要購買飲用了。

清明節食物9、烤乳豬

在廣東地區,烤乳豬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廣東人也給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頭的名字—“鴻運當頭”、“紅皮赤壯”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豬,希望保佑子孫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宏圖大展。

南北朝賈思勰在《齊民要術》對烤乳豬更有詳細記載:“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根據記載,“取正在吃乳的小豬,擊殺後洗刷乾淨,除去五臟,用茅草塞滿肚腹,用一根柞木棒穿過,架到火上,緩火遙炙急轉勿停,以酒塗乳豬之表皮,表皮易於髮色。”最後乳豬表面變成琥珀色,便大功告成。

廣東清明節食物10、樸籽粿

樸籽粿是潮人清明掃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據傳昔年元兵於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區,殺戮掠奪,民不聊生,百姓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樸籽葉、果籽充飢,後人爲永記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葉”民諺。潮人世代相傳清明節加工蒸制“樸籽粿”的風俗,沿襲至今。

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爲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

廣東清明節食物11、薄餅

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幾乎每家每戶都不例外。據說這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演變而來的。明郭子章《潮中雜記》說:“潮之蔥糖,極白極鬆,絕無渣滓。”由此可見,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蔥薄餅之俗。

薄餅分皮、餡兩部分,皮是烙成圓形的熟麪皮,以薄得像紙的那一種最好;餡有鹹的、甜的兩種。鹹的主要是用蛋、鮮肉、臘肉等製作,可以把蔥末混入香菇、豆芽、韭菜等已經做成的熟料中,混合起來。如果做的是甜餡的薄餅,就經過特殊加工成爲‘糖蔥’,做好後就放起來,到時候就用薄餅皮捲起來吃。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9

踏着春天的節奏,4月5日(三月九年級)我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清明節氣,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除此之外,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也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

清明果

清明果也有叫清明稞的。

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裏的棉菜(又稱鼠麴草),中草藥書上稱“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蔔絲與春筍,製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來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着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羣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鄉親們總也忘不了在城裏的親朋好友,總在清明時節給我們送來自己做的清明果,那親情,那美味至今都難以忘懷。時過境遷,清明果已不再是單純的清明祭祖的意義了,他含着濃濃的親情,帶着純純的鄉情。如今,遠離故土的我一想起那青青綠綠的清明果,便會從心底裏涌起淡淡的鄉愁和甜甜的回憶。

又是一年清明至,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到家鄉給外公、外婆掃墓,但父母卻捎回了家鄉的清明果。見果如見人,我又想起了鄉里鄉親親親熱熱在一起製作清明果的情景,那份融洽,那份自然,那份親暱是那麼溫馨和美,但這些在都市裏,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已很難找到了。只有這青青香香的清明果依然充滿誘惑,依然耐人尋味。

清明時節雨綿綿,艾果柔柔鄉情牽,春風伴夢迴家去,又見村頭起炊煙。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爲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爲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麪爲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爲有名。

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山東清明節吃什麼

山東清明節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清明節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清明節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山東清明節吃什麼總和一些“有趣說法”相關。

北京清明節吃什麼

北京清明節時在古時吃麥糕、環餅、冷粥等,老北京人清明時喜歡吃饊子麻花、驢打滾和麪茶等,而如今則更注重“應令嘗新”--應時應景、新鮮而有季節特色的食物。看來北京清明節吃什麼是是隨着時代季節略有變化的。

山西清明節吃什麼

寒食節,是山西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傳說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曾割股爲他充飢。後來晉文公到綿山命手下放火焚山,本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母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爲了紀念他,後人在介子推死難之日吃冷食,稱爲寒食節。漢時要禁火一個月表示紀念。三國歸晉後,寒食習俗時間爲三天。同時,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說法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據說山西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山西舊有“清明細雨催人哀,漠漠(土番)頭野花開,手端祭品肩扛鍬,都爲先墳上土來”的民謠,生動地概括了時人的心情與掃墓的特點。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爲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蓆上搓拉,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綵勝(頭飾)貼在兩鬢。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麪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面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火”。看來山西清明節吃什麼是很有講究的。

浙江清明節吃什麼

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採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麴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淨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餡兒有豆腐乾和着韭菜的,有薰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糰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餃子樣但更精緻些的,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在浙江湖州,清明節家家裹糉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糉子穩牢牢。”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爲主,素以豆腐青菜爲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爲主。浙江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這幾樣菜都跟養蠶有關。把吃剩的螺螄殼往屋裏拋,據說聲音能嚇跑老鼠,毛毛蟲會鑽進殼裏做巢,不再出來騷擾蠶。

四川清明節吃什麼

四川清明節吃歡喜團。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兩湖、四川盆地的部分居民清明節有吃糉子的習俗,既可以用於上墳祭祖,也可以在出遊時自己食用。

福建清明節吃什麼

閩東閩南,家家戶戶則要煮烏稔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這也是廣東清明節必吃的食物。在泉州及閩南一帶清明姐還常吃潤餅菜——用麪粉等擦制烘成薄皮,再捲入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葷素搭配,美味可口。溫州和潮汕人清明節還吃清明餅。

上海清明節吃什麼

上海清明節吃什麼呢?上海清明節吃什麼和江浙一帶清明節飲食差別不大。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上海清明節有吃青團、吃藕的習俗。吃藕是祝願蠶寶寶吐的絲又常又好。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江南清明節吃什麼

三月江南好風光。江南清明節吃什麼呢?江南一帶清明節吃青糰子——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製成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爲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南方、北方清明節其它飲食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還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爲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麪爲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爲有名。有些地區在清明佳節還有食蛋糕、夾心餅、清明糉、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食品的習俗。

清明節吃什麼呢?筆者看來清明節吃什麼是很有講究的,而各地也略有不同。其實對於清明節吃什麼而言,更重要的是遙祭古人思來者及對健康幸福生活的祈福。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糉、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0

1、北京清明節吃什麼

1.1、馬蹄燒餅

老北京有句俗語“東一夥子,西一夥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就說的是馬蹄燒餅。製作馬蹄燒餅用的是一個長方形的磚砌吊爐,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開有洞口,爐頂上帶有幾個馬蹄凹圓形的印模子。

1.2、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麪粉爲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麪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麪糰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麪。

1.3、糖耳朵

又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爲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糖耳朵炸製成形後,要趁熱放入溫熱的飴糖中浸泡一分鐘“過蜜”。適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爲夏季炎熱,蜜容易脫落。蜜麻花色澤棕黃油亮,綿潤鬆軟,甜蜜可口。

2、北京清明節習俗

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裏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竈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爲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爲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臺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擡大轎擡着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3、清明的天氣特點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節氣喝什麼湯養生

1、桑葚薏米燉白鴿

材料: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鴿1只,姜、鹽、香油少許。

做法:桑葚和薏米洗淨;洗淨宰好的鴿子,氽水撈起;煮沸清水,倒入大燉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嚐。

功效:利水滲溼,補中益氣,養血舒筋。

2、河蚌豆腐湯

材料:豆腐,河蚌,香菇,小白菜,料酒,香油,大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成長條片;豆腐片與生蚌肉分別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湯鍋置火上,放入清湯、料酒、精鹽、味精、蔥末、薑末、香菇、蚌肉片、豆腐片、小白菜心;待湯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煮10分鐘;起鍋盛入湯盆內,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3、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幹淮山等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幹淮山洗淨,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裏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溼,驅除疲勞。

清明時節踏青的好處

1、改善血液循環:清明時節,氣溫轉暖,郊野春遊,做些輕微活動,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和筋鍵的活力,靈活百骸,使氣血運轉,冠狀動脈血循環得到改善,是強心最佳法。

2、按摩人體臟器:清明時節,芳草萋萋,心戀崎嶇,信步閒遊,全身都會受到震盪,這種震盪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現沉澱物,加速裏面渣滓的散退;有節奏的步行,低頻、適度的顫動,對內臟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3、調整人體代謝:清明時節,春和景明,大地綠遍,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1

清明節吃什麼菜,清明節在即,很多朋友在問,清明節吃什麼蔬菜更養生,那麼清明節都有什麼菜,清明節吃什麼菜好呢?下面一起去了解看看吧!

苦菜

苦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又有叫苦蕈菜、苣菜、敗醬等。苦菜顧名就能知其屬性是味苦性寒,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排膿。

苦菜中還含維生素C及大量鐵質,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及鈣、磷等。此時食用清熱涼血,降內熱減少因內熱而外感風寒的疾病。

馬頭蘭

馬蘭頭,又有叫馬蘭、螃蜞頭草、田邊菊等,我國大部分地區路邊及田野有生長,也有人工栽培。其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味辛性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口腔潰瘍、咽喉

腫痛、,衄血,血痢等都有一定食療作用。

我們把馬蘭熟加調味後,美味可口,爲家庭喜食的蔬菜之一,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可達清火明目之目的。如把馬蘭洗淨燙熟切碎,拌香豆腐乾絲,經常食。

適用於咽腫痛,目糊,內火重,能清熱涼血。馬蘭洗淨,搗爛取汁分服,適用於吐血,衄血,牙齦出血,高血壓,皮下出血,創傷出血及淋濁,能涼血止血。

薺菜

說起薺菜,也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帶根全草,具有十字花科的植物抗氧化的能力,在盛產的季節吃鮮又有保健功效,可爲一舉兩得了。薺菜又叫護生草、薺、芊菜、雞心菜,目前除野生外,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在傳統醫書中皆有記載如:《本草綱目》:“明目益胃”;《名醫別錄》:“甘、溫,無毒。和肝氣,和

中爲上品”;《日用本草》:“涼肝明目”。也恰在春季調養肝之時,食點薺菜正適時令。 薺菜味甘性平,內含草酸、酒石酸、蘋果酸、延胡索酸、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胡蘿蔔素和

多種維生素等,薺菜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那麼薺菜能涼肝止血,明目降壓,利溼通淋,常應用於痢疾,水腫,淋病,吐血,便血,目赤疼痛等症。

在食用時爲了不影響對鈣質的吸收,食用前先焯水去草酸爲宜。同時選用嫩葉可食,以扁莖葉細小者爲佳,全草曬乾及花葉子可入藥。據報道,薺菜煎水有預防麻疹作用,還有降低血壓作用。 食療小方:自制涼血止血鮮薺菜汁,用洗淨的鮮薺菜搗汁250ml,慢慢飲。適用於咳血,吐血,便血,血蹦。

刺兒菜

我們說起刺兒菜,其實它是菊科菊科植物小薊的全草或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常在路旁、溝岸、田間可見,人們常稱爲小薊、薊薊菜。刺兒菜特別含生物鹼、皁苷等,味甘、苦,微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而早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着:“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損傷,血崩白帶”,還在《本草拾遺》有:“破宿血,止新血”,《上海常用中草藥》說:“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症,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現在臨牀應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高血壓及一切出血,但體虛胃弱者慎食。那麼雨季採取,洗淨,蘸醬生食。據報道,小薊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曩球菌、結核桿菌有

抑制作用。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2

其實對於在清明節時期裏吃的傳統食物其實和寒食節也是有所關係的,而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也是一直保留着在清明節時期裏吃冷食的習慣,而在山東就有着吃冷餑餑的食俗,而這些都是會有着不這樣的話都是會容易會遭遇到冰雹自然天氣的傷害的哦,而對於如果是吃了的話那麼就是會讓眼睛也很明亮的,一起來看看中國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吧。

  1、青糰子

青糰子,一直都是會在江南一帶裏都是會有着這個的食俗,而對於青糰子其實也是通過一種“漿麥草”的植物搗爛之後做成汁,和糯米一起來均勻的腳板而製作成糰子,而糰子的餡兒其實也就是一種很細膩的糖豆莎做成的,而這個也是慢慢把它們放到了籠去整數起來,然後這樣就大功告成可以吃了。

  2、艾粄

大家都吃過艾粄嗎?而在客家人的一句老話也一直都是會說着“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易生病”,所以在清明節的時期裏,客家人都是會有着吃艾粄的習慣,而且這個也是一個傳統的小吃的哦,而且對於艾粄裏都是會有着製造的方法都是很講究的。

  3、暖菇包

在泰寧,每逢清明節的時期的時候都是會吃上“暖菇包”,而所以暖菇包也是成爲了泰寧的一個清明節的傳統特色的小吃哦,而且在對於泰寧的地方而製作出暖菇包也是會有着一些的差異的,而對於這些的差異就在於在南北片方面裏,而且北方片的話就是類似於彎月,而如果是南片的話就類似於圓月的哦。

  4、饊

在中國的南北各地都是會有着習慣吃的食俗就是吃“饊”了,而“饊”就是一種油炸的食物哦,也是很受到孩子們喜歡的,而對於“饊”一直都是會有着很香脆很精美的形狀,而且對於做“饊”的時候在南北方都是會有着極大的差異的,北方的“饊”都是基本上都是大方瀟灑,而南方的“饊”都是很精巧很細緻的。

  5、清明飯

在清明節時期裏,大家都是會從野外上都是會採集打一些可以使用的青草藥哦,而這個也是用來去製造“清明飯”的,而對於清明飯也是一直都是清明食俗裏的重要食俗之一,而這個也是會是對人體有着很好的健康的。

  6、棗糕

其實對棗糕也就是類似於糕的一種,其實也是爲了紀念介子推的一個高尚品質做出來的一個食俗,而對於在北方都是會習慣把棗糕都是變成了飛燕形的哦,而也是會是有着可以用在一些柳條而串起在門上的,都是可以進行起冷食的哦,而且在春天的時候養生其實也是可以有着增強到的一定功能,都是會可以增加脾的功能的。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3

醬爆螺螄——清明螺,頂只鵝

做法:

螺螄反覆用清水搓洗乾淨,剪去尾部,瀝乾水份。準備一湯匙郫縣豆瓣醬、把薑切片、蔥白切段、蔥青切蔥花

鍋中放油燒熱,放入薑片和蔥白爆香

放入一湯匙郫縣豆瓣醬,爆炒出香味

倒入螺螄一起翻炒一分鐘

加一湯匙料酒翻炒一分鐘

加半湯匙老抽炒勻

加半湯匙白糖,加點水,大火快炒一分鐘

加點雞精,撒入蔥花,炒勻出鍋

烹飪小技巧:

1、我買的螺螄是攤主已經養過吐淨髒物的,所以買回來洗乾淨就可以烹飪了。螺螄買回來如果髒,需要用清水養半天,水裏滴幾滴香油,讓螺螄把髒東西吐淨,期間換幾次水,再搓洗乾淨就可以了。

2、螺螄炒的時間不要太長,我一般螺螄入鍋後炒3~4分鐘。受熱時間長了螺螄肉會縮,這樣口感就老了,而且會導致吃的時候唆不出來。

3、炒的時候要加點水,這樣螺螄纔會入味。

4、豆瓣醬可以用郫縣豆瓣醬,老乾媽或者其它,口味各有不同看自己喜歡了。不吃辣的可以選六月香的豆瓣醬或者甜麪醬。

家常春餅

做法:

麪粉置於一大盆中

一邊緩緩倒入開水,一邊用一根筷子快速攪拌

直至攪拌至麪糰呈絮狀,基本無干粉狀態時,停止加水

倒在砧板上,揉成光滑的麪糰

搓成長條,分切成約40克一個的小劑子

逐一搓圓

砧板抹少許撲粉,擀開成薄薄的圓形面片

煎鍋開最小火,抹少許油預熱

下入麪皮烙制

一面烙約1-2分鐘後轉烙另一面,再烙一分鐘即可取出,然後重複擀皮烙餅的動作,直至全部烙完

豬肉事先切成絲,加鹽、生粉、雞精、料酒、老抽拌勻,醃漬5分鐘左右

煎鍋倒適量油燒熱後下入肉絲扒熟

加入甜麪醬和少量水,翻炒均勻後關火

大蔥切細絲

取一張烙好的麪皮,中間放上肉絲和大蔥絲

捲起即可(12個的份量)

推薦理由:

春餅“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美食之一。中國自古就有立春吃春餅的習俗,立春季節,春回大地,大蔥出嫩芽稱羊角蔥,鮮嫩香濃,吃春餅抹甜麪醬,卷羊角蔥,稱爲”咬春“,如今春暖花開依然是適宜吃春餅的季節。

春筍薺菜炒蝦仁——一口吃進春天的味道

做法:

明蝦去頭剝殼,剔除泥腸後擠幹水分,調入少許鹽、雞精、料酒、胡椒粉及生粉抓勻醃製10分鐘備用;鍋中放水燒開後加入薺菜氽燙30秒撈出備用

春筍切薄片;薺菜徹底擠幹水分後切成碎末;鍋中放油燒熱後放入蝦仁滑炒至變色撈出;用餘油接着放入春筍煸炒

稍後加入薺菜末一同翻炒,放入適量鹽、雞精後加入蝦仁一起翻炒至完全成熟;將所有食材拌勻後,加入小半碗生粉水勾薄芡即可

烹飪小技巧:

1、春筍切去根部老頭口感才鮮嫩;

2、薺菜熱水裏氽燙後撈出可放到冷水下過涼後用手徹底擠幹水分再切成末;

3、最後一步勾薄芡可入味且顏色好。

推薦理由:

春天的時令野菜中薺菜絕對算是耀眼的明星,口感清新,營養豐富,將應季的春筍與薺菜相結合,加入蝦仁,整體口感和視覺都很清新的一道菜,適合做爲春季餐桌上的一道當季小炒。另外,20種野菜辨別及推薦DIY菜品請點擊:這裏。

鍋塌香椿豆腐

做法:

豆腐洗淨後切成片放在盤中,均勻的撒上鹽、雞精、料酒、蔥花,醃製10分鐘(這樣做讓豆腐更入味)

香椿洗淨後放入開水中焯燙一下

將焯燙好的香椿切成碎末備用

將醃製好的豆腐蘸上面粉

再放入打散雞蛋液中沾上蛋液

鍋中放油燒熱,逐塊的放入豆腐

炸至金黃色撈出

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花炒香

再放入豆腐,淋上1匙料酒,再加少許清水

放入香椿翻炒

最後加少許鹽、雞精調味,淋少許香油即可出鍋

烹飪小技巧:

1、香椿中亞硝酸鹽含量高,因此一定要焯燙後食用,這樣可以去除三分之二以上的亞硝酸鹽和,食用起來才最健康。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4

清明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三月七年級前後(公曆4月4-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溫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清明的時間點在公曆每年4月4-6日,而在農曆上的日期並不固定,爲每年三月七年級前後,此因農曆是陰陽曆。

中國古代從清明起的15天內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爲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北方清明節相對來說沒那麼有氣氛,但是由於歷史的遺傳,北方清明節的飲食也是很講究的。那麼北方清明節吃什麼呢?

1.醴酪與環餅

《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鄴中記》也說:「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種以麥芽糖調製的杏仁麥粥。一直到隋唐時,都還是寒食節的主要食品。另外,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另一種寒食節的食品─環餅。「環餅,一名寒具,以蜜調水溲麪」。油炸至金黃色後即可食用,味道極爲脆美,相當近似現在的點心。

2.吃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爲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麪爲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爲有名。

3.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爲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糉、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4.面花

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麪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麪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爲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5.清明果

每到清明,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着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女人們手提竹藍,三五成羣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藍子裏,煞是好看誘人。艾葉採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們又像摩術師,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6.子推饃

在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在清明時節總要吃上一子推饃。子推饃外形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饃面中夾有核桃、紅棗、花生,稱爲“子福”。子推饃可以長期保存慢慢使用,風乾後能保存到來年清明。

2021年清明節吃什麼15

1、清明節吃什麼養生

1.1、螺螄: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

1.2、蝦:“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黎燜苦瓜。”關於清明蝦,曾經有詩這樣描述:“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說的正是清明春雨淅瀝,河鮮生長讓人垂涎的景象。

1.3、河蚌:據說和螺螄一樣,清明前後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湯,不生痱子不長瘡”。老揚州常見的做法是河蚌燒豆腐、鹹肉燒河蚌,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都說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

1.4、菠菜:菠菜爲春天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對春季因肝陰不足所致的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等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清明節的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前二天爲小寒食。

3、清明節的由來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也是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禁忌有哪些

1、黑氣運低:掃墓當日早晨,洗臉清面時,照鏡子若發現額頭有烏黑起色,表示運勢低迷,儘量避免掃墓,若一定要去,可攜帶開光護身物品(如:護身符等),以作化解。

2、食齋禁葷:掃墓當日早晨起身至到達掃墓地點,儘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齊素嚴,以示對先人禮貌和尊重。

3、注意安全:焚燒紙錢,置放供品,應注意防火,確保安全,物品儘量自己攜帶,避免購買祭祀地點附近的小販兜售器物。

4、擇日祭掃:儘量避免雙休日或其他掃墓高峯時段,蓋因如今市民私家車增多,高峯祭掃,會因交通擁堵爲出行帶來麻煩,可選擇乘坐各類公共交通工具,或將掃墓時間拉長(早出晚歸)或錯開重點時段,以緩解人多車多給道路交通帶來的壓力。

清明節家居方位的風水擺設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然而,在清明掃墓的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是你該避免的。下面的家居風水相關知識爲您理清如何避開煞氣、擋抵厄運!

1、清明節早上爲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儘量當日避開掃墓爲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古玉效應更好),以作化解。

2、清明節拜祭會將陰氣帶回家嗎? 很不好說清這個問題,當然我們可以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其實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時懷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應當不會有問題。拜祭回家後,必要時可以進行過火盆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