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傳說主要內容解析

清明節1.1W

每年的清明節都在四月五日前後,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茂盛之意。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清明節的傳說主要內容解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明節的傳說主要內容解析

  清明節的傳說主要內容篇1:

在我的家鄉對清明節有這樣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太子爲了躲避禍害,在流亡期間,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跟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回國做了君主。就是後來傳說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向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揹着老母躲進了山裏。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想讓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天,晉文公率衆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爲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爲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清明節的傳說主要內容篇2:

清明,今年首次成爲法定假日。清明節的休假制度,爲人們祭祖掃墓帶來了便利,但祭掃只是清明節的一個方面,清明節作爲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和豐富的節日習俗,今天不妨讓古人來教教我們怎麼樣過清明節。

清明: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唐代詩人杜牧有詩《清明》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又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從清代乾隆時期開始,乾隆皇帝就曾下令製作年節專用瓷器,而到了道光時期特製,亦有燒造,其中就有一隻粉彩清明詩意圖碗,碗心繪青花花卉圖,外壁繪杏花開放之際,高士舉傘問路,童子遙指田間村舍,恰合唐代詩人杜牧名詩《清明》之意旨。

踏青:春光明媚草木吐綠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宋代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在清代大畫家蔣廷錫在丙申(1716年)創作的《清明雙燕圖》立軸中就展現了這樣的景象。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舊時,清明時節的郊野之中,衆人春遊的場景是非常盛大熱鬧的。當時遊樂活動在清明節俗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與祭祀平分秋色,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說法。清明節自唐宋成爲民俗節日之後,清明踏青的活動非常豐富,常見的活動有盪鞦韆、拔河、撲蝶、採百草、放風箏、插柳、植樹等習俗。正是“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國畫中國寶級的第一長卷《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這一時日的民間百態,其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

標籤:清明節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