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彙編15篇)

清明節2.3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習俗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彙編15篇)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傳統,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會長符策超說,海南漢族人均爲大陸移民,唐以前漢族人遷居海南約有2萬人,宋代遷入約10萬人,清代激增至200多萬人。入瓊的姓氏約100多個,入瓊始祖約300多人。爲了紀念入瓊始祖,後人紛紛在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

“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符策超對唸誦小部分符氏族訓三字經,“愛祖國,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婦,篤親族,講團結,睦鄉鄰,慎交友……”今天聽來,這些祖訓歌謠仍具有教育意義。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後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爲祭“己祖”,以一戶或幾戶爲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乾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後爲祭“衆祖”,以幾十戶或幾百戶爲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2

清明節這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杏花開了,而且天氣非常地好。有一首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的。

清明節到了,我們當然應該去掃墓了,去紀念死去的親人和朋友,紀念死去的將軍們。他們雖然死的很早,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仍然活在世上。這個節日是既開心有悲傷的,如五一二大地震時,死了很多人,但是我們要去墳墓邊紀念他們。

清明節的時候踏青是最好不過的了。清明這天,青草、嫩柳都發芽了,出去玩一玩的話,可以有着清新的空氣,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到清明節,喜愛放風箏的人都會去外面放風箏,這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呀!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所以說,就有了清明節插柳的習俗。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3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4月4日-4月6日這幾天。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是掃墓和祭祀。清明節掃墓時,要帶上食物和酒去祭拜那些埋在墓裏的朋友和家人,心裏要有一種很傷心的感覺,因爲他們已經去世了。那些食物和酒擺放在墓前的地板上,給他們吃食物和酒;還要在墓前土地上燒紙錢,給土地上穿上新衣裳,還可以把柳枝或者鮮花插在他的墓土上面。清明節除了掃墓外,還有放風箏、踢毽子、踏青等風俗。

清明節還是農作物播種和植樹造林的好節氣。我還記得杜牧寫的關於清明節的詩,名字叫《清明》,詩句是這樣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好說明了清明的氣候是播種和植樹的好時節。

我愛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4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我們烈士陵園,沿着臺階向上走,兩邊高大的松樹丶柏樹都鬱郁蒼蒼掩映着臺階非常美麗。

很快,我們走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又肅穆,高高地聳立在烈士陵園中央。上面醒目地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樣。望着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肅然起敬。這時,大隊長宣佈”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現在開始“!下面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做完儀式後,我們圍着革命烈士的墓轉了一圈,大家個個神情嚴肅,紛紛向革命烈士的墓碑敬禮丶獻花。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參觀,剛進門,牆上掛着的革命英雄的相片映入我們的眼簾,正前方的牆上還掛着一塊大牌子,上面記載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館中間的一個玻璃櫥窗,裏面陳列着革命烈士的遺物:有記事本,有獎狀,有日記,這些都記錄着革命烈士的生活和工作。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感慨,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5

天灰了,人散了。街道上傳來一聲聲敲打的聲音,原來是人們在做好吃的清明果呀!雨下了起來,滴在做清明果的容器裏,滴在那綠綠的麪糰上,顯得更加誘人了。

雨細細的,就像千萬根尖針落下來,變成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小土坑。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一位大爺手拿一個粗長的棍子用力地敲打着麪糰,一邊敲,一邊還念着一首詩還是一個童謠,節奏感很好,旋律也很美妙,只可惜我一個字也沒聽懂。大爺敲打,大娘揉麪,真是“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我在一旁呆呆的看着他們,自己也想“玩一玩”。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拿起那粗壯的棍子,拿棍子可真重呀,就算我使出全身的力氣,它還是得意洋洋,紋身不動地站在那裏,還時不時對着我壞笑。

我拿它沒辦法,只好去幫他們印清明果。這“印”可不是把什麼東西印在清明果上,而是把清明果麪糰放在一個容器裏,讓它成形。

看着自己製作的清明果心裏別提多高興,再咬一口更是美滋滋的。這個清明節過得真是滋味!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6

清明節,在陰曆四月五日,最適合農耕。其前後氣溫回暖,最大機率下小雨,杜牧寫的《清明》就讚頌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中午,回到奶奶家裏。本來想着能大吃一頓,但奶奶只是端出了一盤饅頭,旁邊還有一碟鹹菜。我跑過去拿了一個大的,以爲是饅頭糕。結果,咬了一大口。“怎麼這麼硬?好涼啊,跟冰塊是的好難吃。”說着就要扔到水泥地上,卻被奶奶一把抓住,說:“你就將就着吃吧!”我死活不吃,腦裏卻閃出一個想法:四月四日爲什麼要吃涼的?我搶來爸爸的手機,在網上查了查。原來,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是爲了紀念介子推,所以這天要吃涼的。到了晚上,吃了幾個饅頭,我便悻悻地睡了……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7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重要節日之一,在這個季節裏,很多人都會掃墓以及外出踏青。相信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明節由來是什麼,下面與大家來分享清明節由來。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晉文公。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 亡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這一天就定爲清明節了,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食物,這就是寒食節來源,也就是清明節由來。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8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點半,天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爺爺冒雨到香溪洞的路邊給太爺,太太掃墓。我們先在興安門坐4路公交車到香溪路口下車,然後和爺爺步行20多分鐘纔來到香溪路旁邊的墓前。我的太爺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師,生前在漢濱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一輩子辛勤努力,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我很敬重他(她)們,我要學習他(她)們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以後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爺爺和我拿着掃把將墳前打掃乾淨,儘管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爺爺還是忙前忙後,終於將整個墳墓打掃乾淨。爺爺和我將準備好的花籃放在墳的兩旁,又把買好的清明吊掛在墳的兩邊。爺爺點燃了一把香,爺爺先給太爺太太上香,我也學着爺爺的樣子,把點燃的三根香插在墳前的香臺上。我們又待了一會兒,才離開了墳墓。

這是我第一次給太爺、太太清明時節上墳,回家的路上雖然雨已經慢慢停了,但我的心裏還是有點悲傷。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跟前多盡孝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顧好他(她)們。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9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0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爲“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爲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由於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1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我國傳統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農諺。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一種活動。

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習俗。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又叫寒食節,這是一個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爲中心,將寒食風俗與祭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外,植樹也被確定爲常規項目。

週日上午,我和媽媽走在外婆家那邊的山路上,溪水緩緩的流,路邊的小草又被春風吹綠了,不時可以看到有人挑着擔子和紙錢,匆匆而走;也不時可以從林中傳來一陣一陣的哭聲和鞭炮聲和哭聲;也不時有從山上掃墓歸來的傷心人,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慢走在山路上,看到外公以及其他的叔叔阿姨,都在田地中幹活。有的在田地上翻地,田間一片忙碌;有的在翻好的地上撒菜籽、種菜苗,綠油油的一壠一壠;有的在插豆棒,整整齊齊,相互交叉依靠;有的在山地上種植果樹苗。田地間一片生機勃勃,真好看!正所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我和媽媽繼續往山上走,看着山腳下嫩綠的野草,半山坡上的桑樹張開着嫩葉,毛竹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筍,清明到了,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我喜歡這春意濃濃的清明節。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着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着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大家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豔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麼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大家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說話,因爲大家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隻會讓大家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裏許了一個願: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說:“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爲止。外公,我真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大家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纔會感覺到幸福。

清明節習俗的作文15

清明節前一天,吃過晚飯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去睡覺了,爲的是養足精神,明天早上和大舅他們一塊到山上去上墳。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我和大哥哥就早早地起來了,連早餐都顧不上吃,就想和大舅他們一塊到山上去上墳。可是大舅說,剛下過雨,路不好走,要大家留在家裏,下午再去。

到了下午,太陽終於露出了笑臉,大家心想:“下午一定能去山上上墳。”

到了2點左右,大舅說:“路幹了,我帶你們去上墳吧!”

大家走着走着,一位大大哥哥騎着摩托車過來了,說:“我也要去上墳,我送你們一程吧。”

很快,我就來到了目的地,到了那裏,大舅教大哥哥和我“掛親”,我心想爲什麼家鄉的人把上墳稱作“掛親”呢?“掛親”大概就是牽掛親人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