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議論文合集15篇

清明節2.76W

現如今,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議論文合集15篇

清明節議論文1

清明原本然後一個普通的節氣,但早在周朝,清明就演化成一個節日,一向被流傳到這天。

我爸爸老家然後揚州人,所以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叫我一大早起來,一齊去揚州祭拜我爺爺(在我爸爸像我這麼大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這天,奶奶起來的也很早,因爲她要提前準備爺爺生前最喜愛吃的各種菜餚,當然還有爺爺最愛的紙質“麻將”和必備的黃紙做的“元寶”。鄉下的墳堆一般都在田野盡頭的偏僻處,我們提着這些供品去墳前。漫步走在春天的田野上,眼前然後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塊塊金黃色油菜花,一朵朵不知名的各色小野花開得正豔……除了遠處偶爾傳來的雞叫和狗叫,就只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真然後安靜極了,美麗極了!

到了墳前,我們把一條魚,一盤蔬菜、一盤豆腐和一碗肉放在爺爺墳前的一小塊水泥地上,還要倒一杯酒潑在墳堆上,然後在旁邊空曠的地方把“麻將”和“元寶”通通給燒了。燒的時候奶奶還要我們磕頭,期望爺爺能夠保佑我們吉祥、歡樂、美滿、聰明。最後我們還要插一根清明柳在上方,這然後有來歷的:春秋時,晉文公的大臣——介子推因隱居在介山,而使晉文公後悔。他明白介子推然後一個大孝子,便下令放火燒山(他認爲只要燒山就能夠讓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下來),不料他卻燒死了介子推和山上所有生物。但到了第二年,山上的老柳樹又復活了,晉文公便把這可柳樹叫做“清明柳”。而此刻,人們就給清明柳定了一個辟邪的功能。 祭掃完畢後,我一般去和鄉下多日不見的小夥伴們去放風箏,爸爸說這也然後清明節的一個習俗,以前他們小的時候都然後自我用篾片和報紙自我做風箏,此刻都然後在街上買了,據老人們說這有釋放邪氣或晦氣的功能。

這就然後我老家的清明節習俗,你們家裏的呢?

清明節議論文2

又是春草綠,又是清明時。隨着清明節的臨近,蘇州即將迎來新一批的掃墓大軍。去年的霧霾天,對於大多數蘇州市民來說,還歷歷在目。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鑑於此,“綠色清明”的呼聲,在我們的人羣當中也越來越高。如今,許多市民開始自覺選擇節儉低碳的綠色祭祀。

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在清明節,先要準備好魚肉等飯菜,還要備好酒水,然後帶上香、蠟燭、爆竹、紙錢等用品到墓地。全家人還要在墓前磕頭、燒化紙錢等物品,通過這些做法,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懷念之情。於是,在以往的很多個清明時節,墓地滿眼都是燒紙錢、放爆竹的現象,有些地方還因爲燒化紙錢甚至發生了山林火災。

可是近幾年,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燃放鞭炮和焚燒紙錢不僅污染環境,增加環衛工人的負擔,還有引發火災的危險,其帶來的喧鬧和煙塵對逝去親人安息的靈魂又何嘗不是一種驚擾?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我們年輕的一輩,開始選擇用環保的形式表達追憶,以節儉的方式寄託哀思。

一方面,很多人開始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這樣不僅避免了擁堵,也減輕了空氣污染。爲了滿足大家出行的需要,在去年,蘇州開通了八條掃墓公交專線。這意味着,很多前來祭祀的市民可以放棄駕車,選擇一種便捷且環保的出行方式。

另一方面,選擇通過敬獻鮮花、種植紀念樹等方式,來表達對先人追思之情的市民也越來越多。目前,在蘇州公墓內,已經明確禁止焚燒紙錢,且在入口處都張貼了提示語。在公墓門口,出現了許多販賣鮮花的商家,他們代替了原有售賣香火的小販。私自帶紙錢和香燭進山焚燒,已成爲一種被大家所反感的不文明行爲。

儘管,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文明祭掃的必要性,但還是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在我們的周圍發生。去年的清明節,我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祭祀,就看到旁邊的墓地還殘留着,剛來祭掃的人留下來擺放食物的塑料垃圾。還有些人,甚至偷偷將紙錢和香燭帶上山焚燒。

文明祭掃呼籲了多年,之所以積習難除,是因爲還是有個別人非要注重“形式”這種東西。其實,祭奠只要是懷着最真摯的情懷去進行和完成的,心靈上的感受遠勝於形式上的樣態。“綠色清明”不只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付諸行動。相信,在今年的清明節,會有更多的市民懷着真摯的情懷,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到墓地獻上一束鮮花,或者通過網絡祭祀的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獅山宣)

清明節議論文3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着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裏,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着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擡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着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議論文4

轉眼,又是一個清明,在這個清明,我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回爺爺家祭拜奶奶。

奶奶已經過世一年多了,在這個雨水紛飛的節日,我不禁回想起了奶奶那慈愛、祥和的面孔。奶奶那面孔彷彿又再次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回想起奶奶在世時的情形,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奶奶生前對我的好,一一像幻燈片似的,在我的腦海裏不停地閃過。奶奶那親切的話語彷彿就在我的耳邊響起。至今,奶奶的願望還在我的心中:我能帶奶奶坐一次飛機,能去重慶我們的新房子一趟。可是,這些願望都成爲了幻想,直到奶奶生命的終結,都沒能完成這些心願……

在此,希望奶奶在另一個世界能過得好一些。這個清明裏,折一朵白菊花,寄託我對奶奶無限的思念……

那些時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這膾炙人口的詩句便會在耳邊響起,一遍,兩遍……書桌上泛黃的日記,依舊是童年的回憶,一個個細節鐫刻於心;人來人往的街道,仍舊散發着曾經的氣息,那若即若離的味道啊,牽伴着...

清明節議論文5

節然後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的時候,清明節然後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而非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然後寒食節,那才然後真正的節日。而作爲節氣的清明節,卻晚了一天,可然後他卻意味着春天的到來。

清明時,氣溫升高,正然後春耕純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

寫到那裏有人會問掃墓的習俗呢?—掃墓的習俗出此刻漢代,最初的清明節僅僅只有踏青的習俗,清明代表的然後踏青的最好季節。

掃墓的出現然後因爲漢朝的皇帝經常在清明節時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們也開始在這一時節掃墓了。唐朝時,皇帝在這一節日裏還發過禁令,‘禁止在清明節然後掃墓和踏青一齊進行。’因爲很多人在掃墓時哭哭啼啼,踏青時有嘻嘻哈哈,朝廷覺得不嚴肅所以才發佈的。

可然後實際上,古故人們把清明這個節氣看作生命轉化的節氣,因爲它意味着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匯。

此刻的清明節,它不僅僅僅然後人們祖先和緬懷先人的節日,也然後中華民族之人認祖歸宗的紐帶,更然後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維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議論文6

每年清明前,我都要回去家鄉,和親人一起祭奠爺爺和奶奶,都會趴在爺爺和奶奶的墳上放聲大哭,哥哥攬着我哭着對我說:“別哭了,爺爺和奶奶在天堂看着你呢!”清明時節雨紛紛,郊外不時的響起一連串的爆竹聲,那是在呼喚飄忽在溼霧中的靈魂。那是祭念着另一個世界的人;黃黃的土堆青青的草地上燃燒着無數的紙錢在黑暗的夜晚飛舞,火勢頃刻間低下去,遠遠地忽明忽暗籠罩着神密與恐懼,似乎真有仙逝的人兒在接受人間寄去的錢物。古往今來,春花秋月,人就是這樣,一茬一茬地返青與枯萎;今天的人們懷念着離去的親人,百年之後的今天,又是誰立在此處懷念着我們?

一隻大蝴蝶領着一隻稍小一點的蝴蝶,總是圍繞着這一方土地在空中飛舞,她們一會兒高飛,一會兒又低旋,想必也是在尋找她們的親人吧,看着飛來飛去的兩隻蝴蝶,我直想流淚。

但在今天,我路過那一片青草地的時候,青草上一堆灰燼中的香火木樁上,我驚異地發現,兩隻一大一小的蝴蝶竟一直一動不動地伏在木樁上面,雙腿還在微微地顫動,我盯了很久很久,蝴蝶依然伏在上面,那豔麗的紋路,清晰可鑑,那麼專注而深情,周圍是一片青草與亂石。我心中涌起一陣陣異樣的情懷。蝴蝶是花變的,一隻蝴蝶就是一朵花,飛翔的花.花是蝴蝶的肉體,蝴蝶的是花的靈魂.蝴蝶似乎總在尋找花朵,其實她是在尋找她的前世和來生.

每隻蝴蝶都有破繭而出的美麗和香消玉損的瀰漫,沒有聲響,有的只是默默的找尋:沒有哭泣,有的只是無聲的眼淚.蝴蝶是清明時節的思念,帶着花的味道,花的誓願,花的靈魂,去追憶那飄然的過去。也許空氣中瀰漫着雨的味道,卻無法阻止思念的蔓延.蝴蝶振動她的雙臂,瘋狂的飛舞着.然而,她一次又一次的被雨滴擊中,跌落在茫茫無邊的雨裏,掙扎在無邊無際的荒野,無人知曉,無人理會,有的只是蜷縮在角落裏的孤單.

我不明白,一隻蝴蝶何以對她的花朵如此眷戀,如此思念.我不明白,一隻蝴蝶何以一次又一次躺在冰冷的雨中還振翅欲飛.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一隻蝴蝶是一個人的化身.她在追憶她過去的思念,追憶她的回憶.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微笑的傷痕,一邊流着血還要一邊微笑着說,我很幸福,我們逝去的親人,蝴蝶逝去的花朵,都是愛或被愛的微笑的傷口.我明白了是親人的愛讓我們有了一次次被擊落卻又振翅欲飛的渴望.是逝去的人的愛讓我們有了無數次輪迴的思念.雨,靜靜的,也許這是大地的眼淚,思念逝去的蝴蝶.歲月流逝,蝴蝶已飛走,是否還依稀記得那年花開花謝的季節?

我突然想起,春天來了,春天的期盼或許更多,蝴蝶也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呢?從今天這個淒冷的月夜開始,你的名字將被我塵封起來。在以後沒有你的歲月裏,我會一個人走下去,如同蝴蝶,飛在恰當的季節裏,留下無跡可尋的舞蹈。其實我們那些逝去的愛情,都一樣,過去了,再多的懷念,也無處審辯。能記起的快樂越多,越難過。我們總心疼那些不復存在的美好日子,像心疼現在百孔千瘡的自己。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能想像出幸福的模樣,可慢慢長大,我們就忘了它,像忘了兒時許許多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其實不是真的忘了,只是不願再提起。說過的話,做過的夢,愛過的人,回憶太多,便會暗然失色。每一種回憶,都沒有未來。

曾經的路,我們一起走過,回憶中的青澀與美好是陳年不變的酒;天真的微笑和淚水是記憶的憑證。曾經的曾經,我們一起見證,那年的花季和雨季是永不褪色的畫面。

拾起一片落葉,輕輕放在手中,用手指在上面畫下一張笑臉,透過陽光,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絲絲紋路,上面有我,有你,有他……

歲月流逝,蝴蝶已飛走,殘留的被撣落的花粉留在了曾過稚氣的臉上,綻開出清新物語的純真。

清明節議論文7

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來臨,促使人們祭祖燒香的情緒越加強烈,回念祖先繼承他們優良思想,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而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意味着春天的雨季來臨了,農田開始耕種了,燕子回到來了,桃樹,梨樹就要開花了,蝴蝶,蜜蜂也要敢個趟,春天裏最美的時刻也要來臨了,二月清明清見清三月清明不見清,就是啊,春風吹拂着柳條吐露着嫩芽,清明時人們揮去冬日的寒氣露出春天的笑臉,煥發出心裏的喜悅。

清明節議論文8

微微清風,吹來清明的悠悠寂寥,今年,我們要懷着怎樣的心,去祭掃。

小時候,爺爺對我:“烈士的心是炙熱的,感動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我問爺爺:“烈士是什麼。”

爺爺說:“烈士是爲我們開闢光明大道的人,是無畏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默唸着。

直到我上了國小,去祭掃烈士墓時,是夏天,烈日炎炎麼,可烈士會怎麼面對呢?無畏麼。可我明明是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也不想再走了。耳邊又迴盪起爺爺的話語:“當烈士倒下時,不會再站起來,因爲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着,就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念!”我心裏想,這是怎樣沉重,揹負着信念的壓力。我自己硬挺着來到烈士碑前,耀眼的太陽照在烈士碑上,很莊嚴,很莊嚴的……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耳邊傳來的是教師鏗鏘有力的致辭,我的心也忽然間沉重了,是烈士的威懾力麼?

不是的。是他們的那熾熱的心感染着我,多少年長眠在地下,他的信念感染着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的信念啊!於是我的心,在惆悵之中盪漾了……

又是清明,我們循着歷代鴻山人的足跡走到了現在。

今年,我已升入了國中,再次去掃墓時,又是懷着別樣的心啊,帶來的是別樣的蒼茫,也少了些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舅,那樸實善良的小舅,他一生沒做過壞事,我捨不得他,也離不開他。

可他偏偏就走了,走得那麼幹脆,走得那麼坦然,我還有那麼多的話沒對他講。

母親告訴我,不能在外婆面前哭,怕她傷心。我只能在角落裏哭,但哭得越傷心,就越難忘記,或許我永遠都不能忘記。

今年,我自己打算追逐春天,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爲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像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於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清明節議論文9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人都忙碌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離我們遠去外婆,想着他以前疼愛我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乾枯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斷惡化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爲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爲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爲她支付鉅額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外婆病情惡化,唯一能做,只是減輕她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爲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爲她陷入經濟上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着她之時,她選擇偷偷服食眠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一剎那,我們懸着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目光所刺痛。媽媽摟着我哭,她說:“該自責是我們呀!你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學,這就夠。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爲將是一個美好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說她是一個教一輩子書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感動××”人一樣,感動着村裏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我感到生命悲涼與母愛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憂患中,她生命書寫多麼深刻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思念。

清明節議論文10

清明,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期之一,約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具體的說清明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草木蔥綠、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銀裝素裹、淒涼的景象。農業生產也多忙於春耕、春播了。江南諺語:“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爲了不違農時,清明節前後也搶着播種小麥了,並有“清明忙種麥”的諺語。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多彩而極其有趣的,除了禁菸火、吃冷食、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

清明節在山東省膠東地區人們普遍叫“過寒食”。寒食節在魯膠東地區人們的心目中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燈節,都要慶賀三天。孩子們都要脫去穿了一冬的舊棉衣,換上新做的單衣。民間有傳說:“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後變兔子”。民間還有傳說:“老牛老馬也要過個寒食節”。這三天也要給牛、馬一些好草、好飼料,並休耕三天。

記得兒時,每逢寒食節學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師帶領學生到效外踏青、郊遊。山東呂劇中有一段唱詞:“清明佳節三月三,老師踏青去遊玩……”充分說明清明節老師與學生們的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一項很有意義的健身活動。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種活動。每到清明節,家長都要帶上供品、香、紙、扛着鐵鍬、舉着掃帚,領着孩子們去自家的祖墳祭掃墳墓,將供品擺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供品回家。

記得兒時寒食節玩得最有興趣的當數放風箏,盪鞦韆了。盪鞦韆不但能夠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夠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特別是兒童最喜愛盪鞦韆。放風箏是兒童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牽着高高飛翔的風箏的牽線,仰望着風箏悠哉,悠哉飛翔的形態,踏着綠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鮮空氣,彷彿進入了仙境,別說有多開心了。

清明不但是祭祖的祭日,同時又是兒童們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玩耍的好時光。

清明節議論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明白這然後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那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我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然後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然後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然後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然後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然後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纔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說說不做然後沒有用的,而然後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清明節議論文12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着紙錢,領着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就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爲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着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就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着什麼“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鬥”,而且他還就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爲什麼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着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擡頭,只就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爲他上墳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裏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爲您上過墳,您一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麼,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就是個功臣,如今屍骨卻流落他鄉,我爲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就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着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瞭,由於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於就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着吧!小遠(我的舅舅)拿着……”

清明節議論文13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道,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明低碳祭掃,少了煙火味,多了文化氣息。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古書《歲時百問》解釋清明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草長鶯飛之時,掃墓祭祖、緬懷英烈、寄託哀思,既是一種節日儀式,也是一種沿襲千年的社會心理。從民間到官方,從傳統節日到法定節日,清明節越來越被注重。這種注重,本質上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內心愈加深厚的根脈之思、愈加清晰的文化認同。

如何過好清明節?文明祭掃是大勢所趨。每到清明,各地都會倡導文明祭掃。除了家庭追思、網上祭掃、集體公祭之外,今年,植樹獻花、讀家書、寫家書等又成了流行方式。聚攏家人,捧讀先人所遺家書,聞先輩慈音、感撫育之恩、聆祖宗訓示,何嘗不是一種家風家訓的薰陶?給逝去的親人寫封情真意切的家書,爲長眠的英烈作首氣貫長虹的悼詩,何嘗不是一種與逝者的精神對話呢?芬芳的花束、新種的樹苗,何嘗不是寄託哀思的極好介質呢?

過去,每逢清明,人們習慣用燒紙錢等方式祭掃。傳統的祭掃方式固然是自悠遠的文化中積澱而來,有着深厚的心理基礎。但比這些形式上的祭掃更重要的,是靜思懷想和心誠意至。孔子論祭說“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當如祖先真正在場一樣,滿懷敬重。思故舊、念親恩,豈能追求嘈雜熱鬧?更何況,陵園墓地屬公共場合,焚香等方式攪擾他人凝思,更污染環境、威脅安全,也有悖公德,實不足取。

至於一些所謂的“孝子賢孫”不惜重金焚燒“香車”“別墅”,乃至真鈔、股票等,則與清明“慎終追遠”的本意完全背離,陷入了庸俗的境地。“清明”就應風清氣正,心至誠、情至真,勝過磕頭焚物等繁文縟節,講排場、比闊氣、爭規格、攀比揮霍豈是祖先所願?清明應是一種理性的、人文化的信仰,一種道德教化的載體,通過掃墓祭祖,把家國天下凝聚爲一個“道德之團體”,促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修齊治平,豈不比執拗於對陋俗的迷信更靠譜?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的畫風應該清新向上,充滿詩意情懷,教人明德向善。既繼承傳統又移風易俗,少一些污染,多一些綠色;少一些迷信,多一些清新;少一些庸俗,多一些詩意,正是今人對清明這個具有2500多年曆史的中華傳統節日最契合本意的撫摸。

清明節議論文14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這裏,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情來到了這裏。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說自己的心聲。看望先人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裏還會有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沒有先人我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夠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我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己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爲先,只有把孝敬放在了最前面,才能擁有更多的做人的標準,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孝敬的人。

清明節拜祭的日子,是紀念先人的離別,是紀念先人們的一個節日。

清明節議論文15

清明節到,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蔥小草微風,我知道我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時候就死,是四老之中最早走一位,也是最疼我一位。外婆死讓我第一次懵懂走近死亡,也知道葬禮是怎麼樣。老老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陌生、男、女、老、少;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逝去而哭,因爲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我躲在母親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外婆,哭鬧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滿臉皺紋也就更多更深。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蠟燭小屋裏,我蜷在外婆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溫暖體溫。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什麼,但那親切帶着濃重方音話語和那緩緩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爲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在飯桌上發現一塊糖。那時我,單純地以爲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人都以爲沒事,我也以爲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手,以爲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父母親,也引來外婆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思念親人!

標籤:議論文 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