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議論文(合集15篇)

清明節3.26W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議論文(合集15篇)

清明節議論文1

每年的清明節,祭祖掃墓必不可少,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中華民族良好的古老傳統,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感恩品德的具體表現。

祭祀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具體表現,清明祭祀,更要文明祭祀、清明祭祀。

祭祀清明,文明祭祀,在心不在形式。一些地方對於逝去的親人祭祀,採用大操大辦的方式,看似風風光光,隆隆重重,實則爲己一私之利,即便不是爲了圖財,也是膚淺的圖名之舉,勞師動衆,勞民而傷財,根本沒有把祭祀當做一個莊重的事情。

現代社會,祭祀需要文明。以前的燒紙等行爲可以摒棄,那種燒房子甚至是其它低俗的做法更是又如先人,不值得提倡。清明祭祀,花祭更加環保清潔,網上祭祀亦是步社會大潮之舉,都可以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當然,清明時節,到烈士陵園,親故墓前,舉行一個莊重簡樸的祭祀儀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爲,我們的清明祭祀傳統,不僅僅只是祭祀先祖烈士,更在於要傳統祭祀的文明,在於祭祀的同時,還有踏青等一系列傳統活動。在文明祭祀之中,體現出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只有祭祀的文明,才能夠讓這一古老的文化傳統得到發揚光大,才能夠傳承下去,清明、文明!

清明節議論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年的清明,沒有落雨紛紛,沒有風沙飛揚。徐徐的微風和豔豔的朝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溫情脈脈地關照着前來祭奠的人。 城市裏不再允許焚燒紙錢,只有滿目的鮮花,在陽光下奼紫嫣紅,開得燦燦的。墓碑前,有火紅的康乃馨和鮮嫩的黃菊,它們不富貴,單純地流溢着平淡和真切。

陽光照耀下的墓地,瀰漫着略帶壓抑的溫暖。所有默默無語和熱淚長流的人,都在表述着他們的思念,而長眠於地下的,無論高低貴賤、男女老幼,都在承受着真情——這份永不泯滅的人間大愛。 活着是美好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就更顯示了活着本身的一種頑強,一種至美。

的確,行走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世界裏,能夠品嚐到苦辣酸甜,能表現喜怒哀樂,能發泄七情六慾,能看見河流山川…這是一個快樂、美妙又痛苦的過程。痛苦也是要有資格的。有生命的人,纔有資格痛苦,纔有資格感受“冬天過去不是秋”,纔可以在最後看見“柳暗花明”。

想起已故的親人,心裏總有一股酸酸的感覺,那些被歲月接走的親人們啊,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節議論文3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着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候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的眼中,“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爲,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爲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爲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爲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爲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纔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纔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清明節議論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着這句詩句,大家必須會說,這然後關於清明的,這還不完整,這就應然後關於清明掃墓踏青的,也就然後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就在今年,我親自經歷了一次掃墓活動。

清明節那一天,我要去掃我曾祖父和曾曾祖父的墓。我們三五成羣地來到墳墓邊,大家就忙忙碌碌地幹了起來,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掃地,還有的在閒聊,幹完了這些,只見旁邊幾個老人拿出打火機,拿出一張張紙錢,在墳墓前燒了起來,紙錢越燒越多,火也越來越旺,火堆裏還冒出一團團濃煙,撲鼻而來還散發着一陣陣臭味,整個墓場都烏煙瘴氣。突然,一陣風吹過,一張帶着火的紙錢就飄了起來,我心裏想會不會引起森林火災啊!我心裏正爲山上的樹木們着急,它們要瀕臨死亡了,這該怎樣辦呢?我正着急的時候,有個人拿着掃把上前制止了這個“火芯”,我的心才平靜了下來,之後,我就問媽媽:“他們爲什麼要燒紙錢?,這樣多危險啊?”媽媽說:“然後啊,他們還不懂科學 你也能夠投稿,以爲這樣做然後對過世親人的關愛,也想讓他們給自我及家人帶來好運,其實,這然後錯誤的,只要我們心裏對過世的親人存着懷念就夠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經過了這次掃墓,我明白了清明節的好處。我更期望每個人都能用科學環保去掃墓,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清明節議論文5

每年清明前,我都要回去家鄉,和親人一起祭奠爺爺和奶奶,都會趴在爺爺和奶奶的墳上放聲大哭,哥哥攬着我哭着對我說:“別哭了,爺爺和奶奶在天堂看着你呢!”清明時節雨紛紛,郊外不時的響起一連串的爆竹聲,那是在呼喚飄忽在溼霧中的靈魂。那是祭念着另一個世界的人;黃黃的土堆青青的草地上燃燒着無數的紙錢在黑暗的夜晚飛舞,火勢頃刻間低下去,遠遠地忽明忽暗籠罩着神密與恐懼,似乎真有仙逝的人兒在接受人間寄去的錢物。古往今來,春花秋月,人就是這樣,一茬一茬地返青與枯萎;今天的人們懷念着離去的親人,百年之後的今天,又是誰立在此處懷念着我們?

一隻大蝴蝶領着一隻稍小一點的蝴蝶,總是圍繞着這一方土地在空中飛舞,她們一會兒高飛,一會兒又低旋,想必也是在尋找她們的親人吧,看着飛來飛去的兩隻蝴蝶,我直想流淚。

但在今天,我路過那一片青草地的時候,青草上一堆灰燼中的香火木樁上,我驚異地發現,兩隻一大一小的蝴蝶竟一直一動不動地伏在木樁上面,雙腿還在微微地顫動,我盯了很久很久,蝴蝶依然伏在上面,那豔麗的紋路,清晰可鑑,那麼專注而深情,周圍是一片青草與亂石。我心中涌起一陣陣異樣的情懷。蝴蝶是花變的,一隻蝴蝶就是一朵花,飛翔的花.花是蝴蝶的肉體,蝴蝶的是花的靈魂.蝴蝶似乎總在尋找花朵,其實她是在尋找她的前世和來生.

每隻蝴蝶都有破繭而出的美麗和香消玉損的瀰漫,沒有聲響,有的只是默默的找尋:沒有哭泣,有的只是無聲的眼淚.蝴蝶是清明時節的思念,帶着花的味道,花的誓願,花的靈魂,去追憶那飄然的過去。也許空氣中瀰漫着雨的味道,卻無法阻止思念的蔓延.蝴蝶振動她的雙臂,瘋狂的飛舞着.然而,她一次又一次的被雨滴擊中,跌落在茫茫無邊的雨裏,掙扎在無邊無際的荒野,無人知曉,無人理會,有的只是蜷縮在角落裏的孤單.

我不明白,一隻蝴蝶何以對她的花朵如此眷戀,如此思念.我不明白,一隻蝴蝶何以一次又一次躺在冰冷的雨中還振翅欲飛.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一隻蝴蝶是一個人的化身.她在追憶她過去的思念,追憶她的回憶.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微笑的傷痕,一邊流着血還要一邊微笑着說,我很幸福,我們逝去的親人,蝴蝶逝去的花朵,都是愛或被愛的微笑的傷口.我明白了是親人的愛讓我們有了一次次被擊落卻又振翅欲飛的渴望.是逝去的人的愛讓我們有了無數次輪迴的思念.雨,靜靜的,也許這是大地的眼淚,思念逝去的蝴蝶.歲月流逝,蝴蝶已飛走,是否還依稀記得那年花開花謝的季節?

我突然想起,春天來了,春天的期盼或許更多,蝴蝶也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呢?從今天這個淒冷的月夜開始,你的名字將被我塵封起來。在以後沒有你的歲月裏,我會一個人走下去,如同蝴蝶,飛在恰當的季節裏,留下無跡可尋的舞蹈。其實我們那些逝去的愛情,都一樣,過去了,再多的懷念,也無處審辯。能記起的快樂越多,越難過。我們總心疼那些不復存在的美好日子,像心疼現在百孔千瘡的自己。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能想像出幸福的模樣,可慢慢長大,我們就忘了它,像忘了兒時許許多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其實不是真的忘了,只是不願再提起。說過的話,做過的夢,愛過的人,回憶太多,便會暗然失色。每一種回憶,都沒有未來。

曾經的路,我們一起走過,回憶中的青澀與美好是陳年不變的酒;天真的微笑和淚水是記憶的憑證。曾經的曾經,我們一起見證,那年的花季和雨季是永不褪色的畫面。

拾起一片落葉,輕輕放在手中,用手指在上面畫下一張笑臉,透過陽光,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絲絲紋路,上面有我,有你,有他……

歲月流逝,蝴蝶已飛走,殘留的被撣落的花粉留在了曾過稚氣的臉上,綻開出清新物語的純真。

清明節議論文6

清明的氣氛越來越濃重了,天氣陰沉沉的,路邊的花草沒有了往日的生機,道旁的柳樹也停止了擺動,現在只是孤零零地站立着。整個城市有些寂靜了,因爲人們的心變得沉重了,不像前些天那樣活躍,而到處充滿着悲傷。

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主要是去悼念去世的親人,所以大家的心情也都,是難過的。回想起過去的一點一滴,誰能捨得他們對我們的關懷呢?回憶是美好的,但是懷念的過程卻是悲傷的。

我的姥爺是一個慈祥的人,雖然姥爺是在我還小的時候去世的,但是關於他的記憶,我還是記憶猶新。記得小時候,姥爺很認真地照顧我,每天不停地陪我做遊戲,還經常領我出去玩,雖然我那時很小,活潑好動,但是在姥爺的細心照顧下,我幾乎沒有受過傷,就連生病也是極少的。腦海裏不斷出現這樣一幅幅美好的畫面,突然間消逝了,真讓人無比的懷念與悲傷。

在這樣一個相思的日子裏,人們一定有好多的情感要對己故的親人去表達,既然我們不能再當面表達了,那我們就效仿古人吧,把相思寄託給明月,願它能替我們抒情。

清明節過後,我想,我們更應該珍惜身邊的親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幸福。

清明節議論文7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這裏,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情來到了這裏。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說自己的心聲。看望先人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裏還會有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沒有先人我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夠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我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己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爲先,只有把孝敬放在了最前面,才能擁有更多的做人的標準,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孝敬的人。

清明節拜祭的日子,是紀念先人的離別,是紀念先人們的一個節日。

清明節議論文8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議論文9

提着竹籃,看着身邊走過的人大都和我一樣,手提竹籃,竹籃裏有酒、齋飯、三牲、紙、香、鞭炮。可不知爲什麼,每每這個時候,我從來都不喜歡念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而是蘇軾的“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或者是白居易的“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健在,清明節要去掃墓也就是我父親過繼了的一位大婆。那時候我剛剛十一二歲,母親通常就讓我一個人去。在遂川掃墓不叫掃墓而是叫掛紙,意思就是要在墳墓周圍放上一圈的黃裱紙,這樣路過的人就知道這是有子孫的墳,不像那些孤墳野鬼,什麼時候也沒有人過問。而且遂川還有“清明掛紙掛一天,冬至掛紙掛一冬”的說法,所以到了每年的清明,我的家就是我一個人拿着一把鐮刀,提着一個竹籃去給我這位大婆掛紙。

每當走到她的墳前,我會說上一句:“大婆,我來看你了。”然後把墳墓旁邊的荊棘砍掉,點着香、點着燭、燃了鞭炮,跪了四跪。我就會倚着大婆的墳回憶一些有關大婆的事情,可這些事情十分的模糊,唯一記住的就是她罵我姐姐,因爲我姐不聽她的話不給她去泉江飯店打酒。

這樣給大婆上墳掛紙很多年後,忽然有一天,我的爺爺,我的奶奶,我的父親、我的叔叔……屬於我父輩的那一代人好多都被送進到墳裏,而我也成了家、生了小孩。我也終於明白,其實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這個時候此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所以我更多的以爲這是古人爲了讓人們能夠和大自然充分接觸,所以特意想出來的這麼一個節日,讓人們在和祖輩對話的時候,盡享人間春色。

去年清明節,我兒子說要和我一起去掃墓掛紙,他和我一樣在墳前四跪四拜,然後說一些有關我父親的話題,說他小時候我父親怎麼樣,怎麼樣。忽然兒子像是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一樣,他仰起他的臉問我:“爸爸,你下次死了是不是也要送到這樣的墳裏。”我忽然間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後來看看天空,看看行走在春天裏的人們,我對兒子說:“我不需要墳墓,等到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把我燒了,然後把我的骨灰當成花肥,或者是你把它灑到山谷、河川。”兒子馬上問:“如果我想你怎麼辦?”我說:“如果你想我的時候,就在清明這天,尋一塊草地,然後對着天空跟我說說話,我想我會聽到的。”

這應該是我在墳墓前對我兒子交待我的遺言吧,但想想也挺好的。

今年,清明節又要來了,我忽然間感覺我也要和我的父親說說話了,過去一年了,有許多話憋在心裏,倚着父親的墳說一說,也許就像兒子以後躺在草地上,心底盡是一片春色。

清明節議論文10

清明,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期之一,約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具體的說清明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草木蔥綠、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銀裝素裹、淒涼的景象。農業生產也多忙於春耕、春播了。江南諺語:“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爲了不違農時,清明節前後也搶着播種小麥了,並有“清明忙種麥”的諺語。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多彩而極其有趣的,除了禁菸火、吃冷食、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

清明節在山東省膠東地區人們普遍叫“過寒食”。寒食節在魯膠東地區人們的心目中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燈節,都要慶賀三天。孩子們都要脫去穿了一冬的舊棉衣,換上新做的單衣。民間有傳說:“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後變兔子”。民間還有傳說:“老牛老馬也要過個寒食節”。這三天也要給牛、馬一些好草、好飼料,並休耕三天。

記得兒時,每逢寒食節學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師帶領學生到效外踏青、郊遊。山東呂劇中有一段唱詞:“清明佳節三月三,老師踏青去遊玩……”充分說明清明節老師與學生們的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一項很有意義的健身活動。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種活動。每到清明節,家長都要帶上供品、香、紙、扛着鐵鍬、舉着掃帚,領着孩子們去自家的祖墳祭掃墳墓,將供品擺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供品回家。

記得兒時寒食節玩得最有興趣的當數放風箏,盪鞦韆了。盪鞦韆不但能夠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夠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特別是兒童最喜愛盪鞦韆。放風箏是兒童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牽着高高飛翔的風箏的牽線,仰望着風箏悠哉,悠哉飛翔的形態,踏着綠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鮮空氣,彷彿進入了仙境,別說有多開心了。

清明不但是祭祖的祭日,同時又是兒童們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玩耍的好時光。

清明節議論文11

一年一度的清明又要到了,這是中華民族一年之中祭祀先人,緬懷先烈的特殊日子。每到這個日子,人們的心情就不由的顯得沉重起來,在清明前後的日子裏,人們自然地會把自己的心裏融合進一種莊重、肅穆的氛圍之中。

在這個日子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盛唐詩人杜牧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現在讀來,這首詩之所以能流傳千古,被世人爭相傳誦,除了那朗朗上口的詩韻之外,就是詩中出神入化地刻畫出每到清明的時候,人們在“天亦有情化爲雨”的傷感日子裏,悲痛悲痛難以抑制的心情,在這時,什麼能化解這種哀傷的心情,就只有“借酒消愁”這種方式了……

“欲斷魂”這三個字真乃是整首詩的詩眼所在,詩人通過這三個字就很真實地描述了人們在清明時節那種哀傷的沉重心情……

提到清明,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很多的趣事,就會想去很多有關清明的故事。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對於清明這樣的日子,還不是太懂的,對於清明裏的一些習俗也是不清楚的,就記得在清明裏家裏要做一桌子的吃的,還要燒紙,掃墓這些事情吧。

每年的清明,奶奶都會用冥紙折很多元寶,很多的紙幣,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樣的,就是紙折的小船嗎?什麼元寶呀,就是騙我這樣的寶寶,那時,對很多的東西都是不懂的,對於很多的習俗禮教也是不知道的,就是知道每年的這一天,奶奶都會做很多的吃的,而且做的菜相當的豐盛,想想就會留口水,還是在奶奶身邊好呀,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就等着吃哦。

奶奶做了很多的吃的,還要在家裏客廳裏燒紙,每次都是家裏都是黑乎乎的紙屑,連臥室裏都會有,只要窗戶稍微打開一下,那麼家裏的被子上,沙發上,椅子上,桌子上,都會有這些黑乎乎的紙屑,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麼費神,又要做豐富的菜,又要燒紙,又要打掃,真是個使人勞動的好日子,可能是爲了懶惰的人能夠勤勞而設定的節日吧,我小時候是這樣理解的,現在想想真是覺得好有意思的想法。

清明裏,奶奶都會裹糉子,奶奶都會做很多的口味的,有豆沙的,有醃肉的,有鮮肉的,有香腸的,有紅豆的,有豆莢的.,都是奶奶做的,我都喜歡吃,可不知道爲什麼?我不知道吃白米的糉子,什麼味道都沒有,我也吃不下去,我吃糉子還與其他人不一樣,喜歡吃糉子還吃點鹹的菜,不然就咽不下去,很奇怪,我不喜歡沾糖吃的糉子,感覺太甜了,不喜歡。

想想,今年的清明都要到了,奶奶又要忙了,我又要有吃的嘍,好像是在高興的吶喊,在這樣的日子裏,有奶奶的美食,有奶奶的祝福,好溫馨哦。

記得,在學校裏的日子,也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在國小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都要去紀念館參觀,看看烈士們的事蹟,然後在第二天裏都要寫篇有關清明的事情的作文,那時候,也不懂什麼是作文,什麼是感想,就是寫我在紀念館裏看了很多叔叔,也有阿姨,老師看了我的作文,居然說我寫的很認真,說寫了很多的人物,看來,我去紀念館裏參觀的時候,看的很仔細,現在,想想小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在回頭看看自己的寫的作文時,就會覺得好有意思的寫字,好有意思的作文。

在小時候裏,在清明裏,在紀念館裏,在家裏,在學校裏,都是我回憶的地方,都是我的記憶,我在那天的快樂,那天的童趣,那天的紀念,那天的瞭解,那天對祖先的祭拜,那天裏的糉子,很多很多的清明故事,很多的感想,很多的思念。

清明節議論文12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着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裏,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着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擡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着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議論文13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着紙錢,領着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就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爲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着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就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着什麼“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鬥”,而且他還就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爲什麼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着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擡頭,只就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爲他上墳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裏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爲您上過墳,您一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麼,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就是個功臣,如今屍骨卻流落他鄉,我爲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就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着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瞭,由於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於就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着吧!小遠(我的舅舅)拿着……”

清明節議論文14

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來臨,促使人們祭祖燒香的情緒越加強烈,回念祖先繼承他們優良思想,祈求他們保佑子孫後代興旺發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而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意味着春天的雨季來臨了,農田開始耕種了,燕子回到來了,桃樹,梨樹就要開花了,蝴蝶,蜜蜂也要敢個趟,春天裏最美的時刻也要來臨了,二月清明清見清三月清明不見清,就是啊,春風吹拂着柳條吐露着嫩芽,清明時人們揮去冬日的寒氣露出春天的笑臉,煥發出心裏的喜悅。

清明節議論文15

很小的時候,我並不清楚清明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只是覺得這一天沒有國慶節、兒童節那樣歡慶熱鬧。人們的臉上少了一份歡笑,多的卻是一份沉重與憂傷。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後,我纔對清明節有所瞭解。婆婆三年前離開了我們,還記得婆婆的棺木被黃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嘩嘩直流。我也說不出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長這麼大第一位親眼目睹離去的親人,我傷心,的是不捨。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乾淨,並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說是爲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幹什麼呀?”爸爸回答說:“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點點頭再也不願多問,因爲我知道,他們心裏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

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我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着隨風搖曳的燭火,彷彿看到了婆婆那張佈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唸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着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爲做布匹生意成爲當地的一戶富裕人家。後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並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爲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我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後代。

灰濛濛的天依然下着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我們又來看您啦!知道我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我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着我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

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溼溼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標籤:議論文 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