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實用】清明節國小生作文彙編9篇

清明節2.59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清明節國小生作文彙編9篇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1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如果按農曆計算,沒有確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過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陽曆計算則在4月4日或5日(以當年二月平或閏而差異),太陽到達了黃經15度時,清明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萬木凋零的寒冬已經過去,草木茂盛,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兩字,根據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所說:“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清明時節,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改變冬季寒冷枯黃景象,大地一片清淨明潔。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中寫到:“春分後……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這裏說的“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所以有“三月節”之稱。《歲時百問》一書也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是由它所處的時令,在氣溫、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所以,國家通過立法,將清明節納入法定的節假日。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2

4月5日清明節的下午,咱們四年級的學生到烈士陵園去跟烈士掃墓。從學校出發,咱們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像一隻長龍似的。我是班上的領隊,拿着旗杆,帶着咱們的同學在街上行走,朝着烈士陵園的地方去。

到了山腳下,我看見兩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地上的花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不一會兒咱們就來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師叫咱們不要大聲喧譁,接着,咱們向英雄們默哀3分鐘,在這3分鐘裏,我想到了他們爲了咱們的祖國而犧牲真是一個大英雄。3分鐘完以後。有學生代表講話,講的是英雄爲祖國頑強戰鬥,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壯舉,抒發了他們愛國的精神。再是,爲這些英雄們唱歌獻花環。最後,爲這些烈士英雄們獻白花表達了咱們對英雄們的崇敬。

獻完白花,咱們又來到了烈士英雄的紀念博物館。在這裏面我看到了黃繼光、趙一曼。。。。。。這些都是爲了咱們的祖國和平、解放而犧牲的,纔有了今天。參觀完以後,咱們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烈士陵園,在回來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沒有了這些保衛祖國的英雄,就沒有了咱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咱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3

4月5日是清明節,我們放了三天假。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早上荔灣湖公園那裏人山人海。那裏有舞獅爬杆表演、踢毽子、打羽毛球、舞蹈。早上有很多人來看舞獅爬杆表演,踢毽子的人很棒,打羽毛球是我很喜歡的項目。高興極了。

舞獅爬杆最受人歡迎,首先是由隊長出隊。隊員們都在響徹夜空地爲自己隊的隊長加油,下面的觀衆都被吸引住了。舞蹈是夜晚的,當時人們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優點,轉動的裙子徐徐張開。

昨天的清明節多麼節目,多麼美好阿。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4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節,那纔是真正的節日。而作爲節氣的清明,卻晚了一天,可是他卻意味着春天的到來。

清明時,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純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

寫到那裏有人會問掃墓的習俗呢?—掃墓的習俗出此刻漢代,最初的清明僅僅只有踏青的習俗,清明代表的是踏青的最好季節。

掃墓的出現是因爲漢朝的皇帝經常在清明時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們也開始在這一時節掃墓了。唐朝時,皇帝在這一節日裏還發過禁令,‘禁止在清明是掃墓和踏青一齊進行。’因爲很多人在掃墓時哭哭啼啼,踏青時有嘻嘻哈哈,朝廷覺得不嚴肅所以才發佈的。

可是實際上,古故人們把清明這個節氣看作生命轉化的節氣,因爲它意味着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匯。

此刻的清明,它不僅僅僅是人們祖先和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之人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維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既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很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爲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後,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非常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着老母親躲到綿山裏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能夠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爲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個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爲“寒食節”。第二年,重耳領羣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爲“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我們知道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爲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我們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們祖國的兒女,肩負着先烈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肩負着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6

清明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去沙澧公園踏青。

我詢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清明節是爲了紀念晉國叫介子推的大忠臣。後來,人們就在清明節這天祭拜祖先和烈士。人們經常把柳條插在房前屋後,把柳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

桃花開了,綻放出柔軟的花朵,露着那紅紅的笑臉;柳樹也長出了新的“頭髮”,春風搖搖柳樹,柳枝變綠了;它吹吹柳樹的枝條,枝條搖晃起來,好像是美麗的小姑娘在跳舞一樣;真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

足球場上,還有小朋友在放風箏,做遊戲。我和小夥伴們玩起了人打殭屍的遊戲,跑着,笑着。清明踏青可真快樂呀!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7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爲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裏埋葬着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後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後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與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裏對英烈們說安息吧!心裏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了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後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於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軍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裏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與哀思。雖然這裏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爲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着細雨,我的眼裏飽含着淚滴。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的詮釋吧!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8

放風箏就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爲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樑正武帝在臺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就是軍事上傳遞消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爲一種娛樂玩具。

放風箏,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唐代詩人高駢寫有《風箏》一詩:“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入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真正的命名,《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爲對,後於鳶首以竹爲笛,風入笛管發出悅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

起初只限於皇宮貴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賞,到了宋代以後,才成爲民間羣衆喜愛的一種活動了。風箏既就是一種美麗的民間工藝品,又就是大衆娛樂品,歷來愛到文學家的傳唱。《北京竹枝詞》也對風箏有生動的描繪:“風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習上碧雲端。”早在清朝時,風箏已在扎、糊、繪、放四藝上發展到相當精緻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窮居著書”時,細究風箏扎糊之法,還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翼燕、雙鯉、彩蝶、螃蟹、寵妃、雙童等四五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此外,古代放風箏又就是與放晦氣聯繫在一起的。《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林黛玉不妨將製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紉勸她:“放風箏圖的就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病根兒帶去就好了。”而當紫鵑要去拾斷了線的無主風箏時,探春又勸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可見古時放風箏就是人們消災祛難的手段,不能去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別人的晦氣。也有人在放風箏時,把所有的煩惱寫在紙上,讓它隨風箏飛上藍天,認爲一切煩惱都會隨風而去。

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9

今天是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它大約起始於周代,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一天,除了傳統的掃墓,紀念先人的活動外,還有踏青、春遊等一系列風俗。

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先人生死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真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就在這一天,我們小記者團全體師生在烈士公墓前,祭奠先烈。首先,我們脫帽,行注目禮、唱國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了公墓的建造和結構,接着,我們集體朗誦詩歌,“都說這個節日的春色,非常濃稠;都說……”公墓前回蕩着我們深情的朗誦聲。接着,我們爲先烈們獻花,老師還帶我們去踏青了呢。

這是一個綠色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堅信,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我們堅信,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牽着清明的手,我們情繫九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着炎黃的骨肉。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