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

清明節1.4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徵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主題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

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已逝親人的傳統節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會有許許多多家庭爲逝去的親人掃墓,這種習俗已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來清明祭奠這個習俗卻慢慢變味了,變得奢侈化了。過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裏只用些黃色圓形紙(俗稱元寶)和幾碟小食一壺清酒即可。而現在卻演變成什麼小車、紙別墅、傭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門,而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燒掉,成爲嚴重的火災隱患,每年清明節都有失火燒山事件發生就是明證。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們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節當天早上,看着家人張羅着祭祖用品,嘴裏還唸唸有詞,說什麼百萬傢俬之類的,聽得我稀裏糊塗。正當我想上前問媽媽這樣做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忽然小侄子“哇”一聲:“好大的一隻燒豬啊,那個爆竹卷着有大鍋蓋一樣大!”我扭頭朝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個人擡着一隻大燒豬和一卷大爆竹,還有人擔着祭品跟在後面。這也太誇張了吧,不是明擺着炫耀嘛!看着那支隊伍浩浩蕩蕩地朝着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嘆了一口氣。

我們家也出發“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還真是驚歎連連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瀰漫着淡淡哀傷的節日裏,我想人們的心情也難免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吧?但是爲什麼今天全然不見了呢?雖然說清明前後也有踏青嬉遊、親近大自然的傳統習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墳不該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見浩浩蕩蕩的車隊,那些人擡着奢侈的祭品來到他們先人的墳上。在祭祀的整個過程中,根本沒有一點憂傷、莊重、肅穆的氣氛,反而看見他們臉帶笑容,還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們祭祀完之後,又燒了一大卷炮仗,後來還放了幾筒禮炮。天哪,禮炮不是在喜慶的日子才放的嗎?怎麼清明節祭奠親人也放啊?這到底是在紀念已逝的親人還是搞什麼新意?這樣過清明節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春雨濛濛,飄灑在我的臉上。望着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親人,那是多麼令人懷念。我默默地爲他們敬了酒,上了香,接着帶着哀愁與不捨,拖着疲憊的身軀踏上了歸途。想着剛纔見到的情景,我一路無語。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2

清明節,勾起了人們對親人之緬懷。或許是因爲近期要學幾篇關於革命烈士的課文,使我回想起那些革命先輩。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他們與敵人的殊死拼搏,他們對人民的熱愛與對革命的百折不撓,最後獻出了生命得來的。

想起那“昨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進行艱苦卓越的鬥爭。但革命先輩們卻不曾畏懼。他們一次次倒下,一次次埋葬身邊的戰友,又一次次站起來,一次次拼搏……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其實,這也是對所有革命烈士的讚譽。

《七律長征》寫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此時的腦海不禁浮想聯翩:想起了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看見了狼牙山五壯士窮途末路之時,寧可跳崖自盡也不肯投降的壯烈……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殊死拼搏。

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這時,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給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讓這些烈士白白的犧牲了,不能讓這些烈士的鮮血白流。我們應該繼承先烈的遺志,爲家鄉的建設,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緬懷先烈展望未來!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3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時,我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爲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上讓我們戰勝困難;在賽場上讓我們贏得榮譽;在集體生活中讓我們更加團結。我們胸前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陳贊賢烈士紀念亭。陳贊賢烈士作爲中共贛南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他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的事蹟將流芳千古!烈士紀念亭是那麼莊嚴、肅靜,迎亭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我們班排着隊來到烈士紀念亭,我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班主任講話,然後由班幹部代表發言,大隊輔導員深情地講述了陳贊賢烈士的英勇悲壯事蹟,還教育我們怎麼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勇敢的人。是啊,在那黑暗的舊社會裏,先烈們冒着生與死的考驗,不顧個人安危,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他們爲國捐軀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

最後爲陳贊賢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們爲我們創造出來的,是他們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於是,我暗自下定決心: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要繼承先烈遺志,爲了實現我們光榮的使命,爲中華之崛起而奮鬥。我必須努力學習,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爲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4

今年清明節來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爲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個麻煩,從家裏到學校就已經溼了全身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時候也是清明節後最後一天下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雨也有好處和壞處。

雨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國家都是缺水,像我老家那樣,那裏和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裏那條用來澆菜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裏還有被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和爺爺奶奶去他們種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水了。水都還是黑。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雨,老家那裏河水也夠種田地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下着,人也只好撐着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溼。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裏面養着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5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介紹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爲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得到官方的認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爲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爲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6

今天是清明節,另外興趣班都停課了,只有早上的一節語文課。也就是說,上完語文課,我必須馬上趕往老家吼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語文課出來,媽媽已經帶着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車像離線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由於心急,開錯了好幾次。不過路上的風景美得讓人驚歎,一開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濛濛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

汽車行得很快,一會兒就到老家。拉上了偉偉哥哥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墓地。由於偉偉的指點,這次總算沒有開錯。到了墓地,一打開車門,一股新鮮的空氣夾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撲面而來,讓大家忍不住做了幾個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見一片片茂盛的叢林,裏面不時傳出幾聲清脆的鳥叫。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抹鮮豔的紅色——映山紅!鳥聲開始密集,樹反而越來越少了。到了,到了!媽媽把堆在墳前的荊棘和樹枝掃到了一旁。這時大大姐帶着一家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燃放了煙花,又在墳頭插了一支松樹枝,便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竹林,裏面長着不少筍,經得主人同意後,我們挑了幾支剛探出頭來的嫩筍挖回了家。

下午,我們還去了吼山,吼山風景還是一層不變。但是,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清明節的一天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穫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愉快的心情和放鬆的心態。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7

今天是清明節,爲了拜祭祖先,我們來到了墓前掃墓。大家知道爲什麼要掃墓嗎?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爲,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爲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號召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着自行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後,我們開始上山,大概由於剛下過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鋪成的,所以格外溼滑,十分難走,一路上我的名牌運動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羣山,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叫聲……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見墓前有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此時,我腦海裏突然浮現出一句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鉅,於是我拿出鐮刀去割草。我拿起鐮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沒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還被割出血來。爸爸看到這情景急忙過來教我割草,爸爸對我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於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許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然後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掃墓了吧?不妨把你們的掃墓過程也告訴我吧!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朝詩人杜牧所描繪的清明氛圍,是我之前無數次想象的情景。但今年清明節,卻是春意盎然,晴空萬里,此時的清明景象,雖與我想象相差甚遠,但我們一家人卻情緒高揚,備好所需貢品,驅車回家鄉爲先人掃墓。

回到家鄉已是響午,族人們早已整裝待發,一行人浩浩蕩蕩向先人的墓地出發,有的扛鋤頭、有的拿鐮刀、有的挑貢品……,隊伍蔚爲壯觀。

在向先人墓地行進的過程中,一路上我們披荊斬棘,克服了山路崎嶇不平等困難,終於到達了先人的墓地。聽老爸講,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墓地前方視野開闊,近處有一個湖,遠處有一座象“筆架”的山峯,這個墓址當初是專門請出名的風水先生經無數次選址而定。據說,它能保佑我們蘇氏家族興旺發達,人才輩出!爺爺還摸着我的頭,殷切地希望我能努力學習,將來爲家族爭光,爲社會做貢獻!

約半個小時,在族人的齊心協力下,有的除草、有的整地、有的獻紙錢、有的用毛筆沾上紅漆描字……,原本雜草叢生的墓地被修葺一新。祭拜先人的時刻終於到來了,前輩們在墓碑前擺上貢品,點燃蠟燭、香、金箔,後集體向先人行跪拜禮,以表示對先人的感恩與懷念!整個祭拜儀式在“噼噼啪啪”的炮竹聲中宣告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掃墓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插曲。對面的一座山發生了火災,火焰在山風的助推下,瞬間燒紅了半邊天,讓人看了毛骨悚然。據分析,肯定是有人掃墓不小心引發了火災。慶幸的是,我們族人掃墓都很有經驗,把水帶上山,祭拜儀式結束後,澆滅所有的火苗才下山,以防反生類似災情。

傍晚時分,我們一家人在習習涼風的吹拂下回到了泉州。在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一個問題,清明掃墓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習俗,點香燒紙,緬懷先人,本無可厚非。但若由此而發生火災,造成生態破壞,豈不違背了先人的本意。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意識的不斷提高,文明掃墓、科學掃墓,必將深入人心,社會也必將變得更加和諧!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9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裏,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爲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0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着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爲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着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着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爲什麼清明要上墳呢?”於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着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着、看着,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1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

河南的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的祖墳分佈在風景秀麗的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着,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乾淨了許多,接着還要把五顏六色的墓錢插在墳頭的新土中,並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最後大家要按從大到小的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的口中還唸唸有詞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讓我大學聯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的事呢,爺爺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着給奶奶逝世後才能寫上的,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的腳步一瘸一瘸的,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的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的親情。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2

3月30日晚,老爺爺(爸爸的爺爺)去世了,按照農村風俗,三天後出殯。

4月2日—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早晨6點30分,親戚們齊聚在老爺爺的靈堂前。大家身穿孝服,腰間繫一根稻草繩,手拿竹棍。女的頭戴白巾,男的頭上則多了一個三角帽。出殯儀式正式開始,靈柩被擡出了屋外,我們便按輩份依次跪好。村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開始念悼文,講述了老爺爺一到八十六歲的生平事蹟。幾分鐘後,我的膝蓋疼痛起來,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十幾分鍾後,大部分的人由雙膝變成單膝跪地,老爺爺的兒女還在彎着腰,低着頭,規規距距地跪着。爸爸跪在爺爺後面,豆大的汗珠順着他的臉頰流下來,頭上的白巾和衣服溼透了,也顧不上擦。半個小時之後,悼文唸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一條白布從隊伍的前頭傳到後頭,大家左手拿着白布,緩緩地往前走。手拿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龍、舞獅隊在後面。在一塊空地上,老爺爺的靈柩被放下來,爺爺奶奶們便又跪着。舞獅隊開始表演啦!兩隻“獅子”一會兒跳得比樹還高,一會兒又趴在地上嬉戲,行人都紛紛停下腳步觀看。有些親戚將零錢扔到空地上,“獅子”馬上張開“血盆大口|”,將錢吞了進去。七爺爺手拿百元大鈔在頭頂搖晃,“獅子們”反應迅速,一口就“吃掉了”。舞龍隊出場了,它們使勁擺頭甩尾,看得我眼花瞭亂。表演結束之後,隊伍繼續前行。

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我們被告知取下腰間的稻草繩,丟掉手中的竹棍。十點左右,終於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小山。靈柩停放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旁,裏面放滿了稻草和紙錢。一位叔叔點燃了稻草和紙錢。我們在老爺爺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候,一位老態龍鍾的老奶奶提着一小桶米飯,給每人舀了一小勺。剛開始,我還不想吃,奶奶說:“這是風俗。”我就一口把米飯吃了。我們又來到老奶奶的墳前,燒紙錢,做揖。這時,奶奶遞給我一根樟樹枝,再三叮囑回去以後,要將樟樹枝放在老爺爺的廚房裏。我和媽媽、姑姑們往回走,爸爸和爺爺們留下來安葬老爺爺。中午一點半,老爺爺門前的空地上擺滿了桌子,到處都是人。聽奶奶說,有78桌呢!吃飯的時候好不熱鬧!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感受到了農村那不一樣的風俗!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3

星期四,一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麼特殊的?只是一個平凡而並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是我並不覺得,因爲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着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是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是這裏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麼直,這麼高,這麼綠,這就像是烈士的精神!爲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麼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爲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後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禦寇殺敵英雄事蹟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裏面記載着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爲,竟然使用槍殺酷_刑等行爲,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4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氣候多變。但不管是細雨紛飛還是春光明媚,我們總是按照傳統,與家人一起去掃墓踏青。清明掃墓是古代中國文化以孝爲中心的具體表現,成爲相沿積久的社會風尚。這樣的時節,我們對先人的懷念愈濃、思念愈切。

過去,墓地一般就在鄉下荒野或城郊山坡。現如今,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建設的需要,城市周邊有了景色秀麗的標準化陵園,爲先人提供安息的場所,也方便後人適時前往祭奠。

清明,更是在祭祖、踏青過程中感悟生命本身的過程。清明祭祖,追憶已故的親人,是一次生者與死者對話、思考生命的意義、尋求內心平靜的過程。在這樣的時節,我們走進環境優美的陵園,手捧鮮花祭品獻給先人,緬懷他們與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感恩他們對家庭、家族的貢獻。同時,腳踏草地,用心呼吸郊外清新的空氣,手插楊柳,植樹造綠,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會生命的珍貴和生活的美好。在祭掃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淨化與昇華。

但是,這悠揚的春之序曲裏,有時也會出現不和諧的音符:有人違章違規亂停車輛,阻礙交通;有人亂丟垃圾,不講衛生;有人違規燃放煙花爆竹,我行我素;有人對勸阻者惡語相加,甚至打架鬥毆……相比較“煙霧繚繞”式的祭祀儀式,新時期的祭祀更應提倡綠色、創新,比如一束鮮花、一杯清酒、一聲問候,足以表達我們心底的思念。

爲了不負春光,爲了盡情表達對先人的感恩和懷念,我們應以一種文明、低碳環保的方式來過清明節,做到遵章守紀,出入有序;互諒互讓,與人爲善。在祥和的氣氛中度過清明節。只有迴歸“清淨”與“文明”,清明節的優良傳統才能得以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清明節才能真正“清明”起來。

清明節的主題徵文15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能增進健康,而且還能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着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爲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可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