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話題徵文

清明節2.9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藉助徵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話題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話題徵文

清明節話題徵文1

清明時節,不禁憶起了我的相思。一切都是斷魂!一切故事猶新!

小時候,真不知清明時節是幹啥來的?自己還沒會走路就跟着大人們到墳墓裏祭奠太公太婆什麼的,在家鄉,如其說祭奠,用家鄉的土話還不如說是分太公肉吃。在南方山坡丘陵的,哪有什麼公墓,墓地只有一堆土。在家鄉,土堆墓隨處可見,不論是外頭的還是本地的,簡單一句話,只要死的,在誰的山地埋都可以。所以每至清明,墓地總不免長起密密的草根來,墓在我們這裏人們常稱它爲草墳。輩份較高的死人,往往要一族人去拜。(我們土話把祭奠稱掃墓,簡稱拜。)例如說太太公,太公等。

掃墓其實就是拿把鋤頭與刀把草墳修理乾淨。然後捧上雞公,有錢的就燒豬,沒錢的就豬肉。加飯茶等。最後燒香蠟燭放鞭炮轟天雷等,這樣一個山就拜完了。不過就是不慣祭花。若說公家,也就是說拜太公等,因爲當太公的子孫後代多,往往要湊錢一起拜的。在這裏有個習俗,要是拿一年誰家新添個小人兒,誰就要主持湊錢管理清明關於掃墓的事,如買雞豬啊香寶蠟燭鞭炮等,還要在自家搞好然後奉神,最後再分配一個個擔子到各個地方的草墳裏,一拜就得兼併拜幾個,分好主。若全村沒有添兒子的呢,就新添女兒家的主持事物。

在草墳一切修理好了,拜上幾拜。我們拿飯去的,就要拿出來放在平平的墳地上,並揭開蓋子。大人們常對我們說,如果拿有飯來不拿出供奉,孩子就會讀書不聰明,我總記得這個。當拜完之後,負責擔擔的人就叫人切肉。然後分成一小盤一小盤的,

然而我們就只在一旁用小刀削筷子。很快就可以享受這墓中之餐了,人們說這是“太公分的龍肉”其實就是一大塊一大塊的豬肉。我們通常八個人做在一起,其中餐盤還有一點炒得脆香香的花生。所以到清明,總有許多人咳嗽。若是晴天,這肉倒被太陽照得挺香,這時人們總會得意說太公保佑。若有時碰到大雨,他們總不好說什麼。當然,這是我回想很就以前的事了。

記得多年前,清明的前一天,要去很遠的一個草墳拜,還下起了很大的雨。一路的泥濘,開車不好走,走路也難。有的喜歡熱鬧,多遠也喜歡去,一路的顛簸,衣服鞋子又溼又髒。那年村裏人還開了一部拖拉機去,上面車倉坐完了人,所以坐車也難受,不知那屁股多疼!因爲當時很少有人有車,回想起來還真是一把辛酸。不過人面對這大雨仍然不改日期,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奔去,不管路是多麼崎嶇。一日奔走也夠勞累的了。於是小孩子們一回到家就只顧躺在椅子上打盹。他們高興得斷了魂,也疲累得斷了魂。

往事真的不堪回首。如今清明倒怎麼也找不到那種感覺。

細細想起,清明前後總是多雨的。真是個清明雨紛紛。可這又知無奈了多少人?又苦了多少人?或許,雨是一種淚,一種祭奠死者的淚。這樣,或許是人類祭奠不知其是什麼目的。於是,一大卷一大堆的鞭炮響個不絕,從而代替了哭聲。小時候在清明不知道是多麼興奮。單點鞭炮就顯得過隱。長大後呢,就一切都變得惆悵了,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爲了親人與自己隔離一塊土而哀傷。

清明時節。我不能不說這是令人愁腸斷魂的日子!

清明節話題徵文2

每年的清明節,媽媽都要煎一鍋鍋貼,吃着香酥酥的鍋貼,老外婆的音容笑貌便清楚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外婆是貴州人,生前最愛吃鍋貼了,不用說了,包鍋貼肯定就是俺老外婆的絕活,記得我7歲那年,一天老外婆在廚房裏忙活着摘菜,洗菜、切菜,一會兒一大鍋香噴噴的“匯菜”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很好奇,便問老外婆:“老外婆,您不煮飯,光炒菜,而且還這麼大一鍋,我們怎麼吃得完?”老外婆笑咪咪的對我說:“小饞貓,別急,好東西在後頭,一會兒保準你饞得流口水。”老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從櫥櫃下端出一盆早已揉好的麪糰,拿起趕麪杖開始忙了起來。哦,原來老外婆是要包鍋貼給我們吃。

原來只知道吃現成的,我還從來沒看過鍋貼是怎麼包出來的。看着老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心裏癢癢的,總想去包幾個試試,嗨,這包鍋貼有啥難的,不就是麪皮裏包點菜,再把麪皮合攏,鍋貼不就完成了嗎!於是我就自告奮勇地對老外婆說:“老外婆我和您一起包好嗎?”“好吧”老外婆慈詳地說,只見老外婆手裏拿着一張麪皮兒,輕鬆地打了一匙菜放在麪皮上兩手一合然後捏幾下“面嘴”一個鍋貼就包好了,像個吃飽了的小船,可再看我手上的,麪皮上放着一大坨菜,不是麪皮包不攏,就是菜跑到皮兒下邊去了怎麼包也包不攏,再看看老外婆,已經包了好幾個放在盤子裏了!急得我團團轉,真不想包了,可又要面子,只好硬着頭皮包!

老外婆似乎看到了我的心思說:“雯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要急躁,否則一事無成!”我聽了,心裏愧疚極了,真想找地縫鑽進去。總結經驗,自己就特殊仔細地觀察老外婆包鍋貼的每一個動作,看了幾次以後,我學着老外婆的樣子,拿一塊麪皮放在手心裏,從菜盆裏打一小匙菜放在麪皮上,然後雙手一合,把兩個半圓的麪皮捏緊,一個鼓鼓的小船就“遊”在了我的手上,老外婆表揚了我,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呢!……

如今,老外婆去世也有幾年了,每當清明節,我就想起老外婆教我做鍋貼的情形。

清明節話題徵文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稱爲“寒食節”。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晉文公想請介子推回朝做官,可是介子推卻隱居山林。有人給晉文公獻計說“放火燒山,介子推一定會逃出山林”。晉文公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便派人放火燒山,然而,介子推並沒有逃出山。當大火被撲滅後,人們發現介子推揹着母親被燒死在大叔下,晉文公得知後悔不已。爲了紀念他,每年的四月五日便定爲清明節。

提到清明節大家一定會想到掃墓。我們家也不例外。

清明節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到湯山給爺爺掃墓。爸爸開着汽車停到了山腳下,我們乘着板車上山。剛上板車的時候我很興奮,因爲在市中心沒有那種板車,我也是第一次坐這種車子。而且在開往湯山的路上,只見一簇簇、一叢叢金黃色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擺舞。但是當我在半山腰上看到了一座私家墳墓的時候,心情就像從山頂跌到了山谷,變得非常沉重。那一刻我希望時間能夠停留,不想面對見到爺爺墳墓時的悲痛。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爺爺的墳前。只見一塊大石碑上刻着我們全家人的名字,還有爺爺生前的照片。爺爺一副慈祥的面孔,面帶微笑地看着我們,彷彿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很高興。媽媽把帶來的糕點和水果擺在了爺爺的墳前,我獻上了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來的一束菊花,給爺爺磕了三個頭。並對爺爺說:“爺爺,您在那裏生活的好嗎?我們看您了!”給爺爺燒完紙錢我們就下山了。

回來的路上,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希望爺爺在另一個世界裏能生活的和我們一樣幸福。

清明節話題徵文4

清明時節前夕,我們全校師生來到岱山公園門前,開展了“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清明時節主題大隊會活動。

主題大隊會開始了,經過出旗後,一位大哥哥向我們講述了陳岱山同志的事蹟。大家都知道,清明時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親人所設立的節日,而我們來到岱山公園,也正是爲了紀念在熊熊烈火中爲搶救國家財產而英勇犧牲的青年陳岱山。聽了這位大哥哥的介紹,更讓我們懂得了岱山公園的紀念意義和汽車工業對人類的重要性。聽着大哥哥的訴說,眼前彷彿呈現出了一片火海,隆隆的聲音在耳邊轟鳴,火光在眼前跳動,年僅二十幾歲的陳岱山同志拎着油桶在火海中倒下了………想着想着,一種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也爲國家少了這麼一位好同志而感到惋惜。

接着同學們表演了各種各樣的節目,如:跳舞、詩朗誦………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一、二年級小同學們跳的舞蹈。看得出來,那些小同學跳得特別賣力,舞姿是那麼優美。她們的一顰一笑,都是那麼可愛,那麼的富有童真,而又不乏成熟的氣息。然後,就輪到一年級入隊儀式了,他們是繼我們之後的又一代,承接着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應了大隊會的標題“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

最後,我們遊覽了岱山公園,祭奠了陳岱山烈士,天空是那麼蒼涼,彷彿也在悼念陳岱山烈士,崇敬之情再一次涌上我的心頭……

這次清明祭掃,給我的心靈留下了莫名的震憾。我們是汽車城的下一代,我們要“承傳民族精神,爭做車城主人!”

清明節話題徵文5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裏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爺爺的清明節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在也不回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還有那無人採摘的碧綠的青蓬。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哪個緊隨其後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爺爺嗎,他的臉色爲何這樣蒼白,爲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爺爺乖乖地採青蓬。再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

知道無奈的離開人世。

爺爺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爺爺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話題徵文6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個清明節的前幾天,爲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幾天來掃墓。但這次掃墓並不像以前那麼單純,這次掃墓也許會帶給我們許多快樂的事情。

一路上,我們再次聞到了農村獨有的風味——“空氣清新”。在繁華的城市裏什麼都好,唯獨空氣受着工業的影響而變得到處是一層煙霧,讓這天空慢慢地變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從此在城市裏消失了。回到了這裏,感到在我們頭上的天空是那麼的藍,白雲是那麼的白,我真想永遠的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聞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聯想。山上,一棵棵野鬆挺拔的生在懸崖陡壁的土裏;一簌簌映山紅向我們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漸漸的長出來,彷彿在向我們報到春的來臨;梨樹的枝頭上長滿了白梨花,在春風的呼喚下把它小小的花瓣灑入人間,在路上鋪上了一條白色大道,好像正歡迎着我們在它這裏通行。春天的氣息注入到我的腦海間,讓我心曠神怡。

觀賞完美好春光後,我們開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飯。心靈手巧的姑父早就把應該帶的工具給帶來了。“噠噠噠”傳來了姑父砍竹子的聲音,隨後又開始鋸,經過了一番周折後,終於可以把竹筒飯放在火上烤了,我們耐心的等待了好一會兒,竹筒飯終於烤好了,肚子已經哇哇叫的我們,迫不及待地吃了,因爲大家都沒有經驗,所以,有的竹筒飯還是半生半熟的。這可害死我了,不能過癮的嚐到竹筒飯的香味,但這總給我們吸取了一點教訓,讓我們下一次做竹筒飯更好了。

吃完飯,我們上山了,我們帶着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讓世界太平,讓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讓公平來結果這場無必要的戰爭。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按着次序辦完後,我們向着太公太婆說着再見,便又下山了。

清明節話題徵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我看到這句詩句時,我總是想起了革命先烈們。想起了劉胡蘭的堅貞不屈;想起了邱少雲的勇敢堅強……想起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們,他們爲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敬愛的革命先烈們,我們向你致敬!

先烈們,是你們在國家危難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長城,與日本侵略者頑強鬥爭,你們雖然倒下了,但更多“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聲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完成你們未完成的使命;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祖國中許許多多受難的同胞們的愛化成了在戰鬥中努力拼搏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新中國;先烈們,是你們爲了祖國,爲了人民,離開自己的親人,離開自己的家,不顧自己的一切,就連自己寶貴的生命都獻給了祖國,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大地。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立?你們的輝煌業績,深深刻在了歷史的記憶中,你們的事蹟將化成高高矗立的豐碑,永不磨滅,永遠矗立在我們後人的心中。你們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正是有了你們,有了你們的崇高,要了你們的奮勇殺敵,才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要是沒有你們,我們至今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一想起戰爭年代,我的腦海裏便會發現出革命先烈們那奮勇殺敵的身影,這是在那特殊的日子裏,造就了你們的頑強,拼搏。再一想現在的美好生活,爲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們有了對祖國做貢獻的機會。我們有你們這樣的榜樣,讓我們有了目標,有了信心。我們是時代的辛運兒,我們要懂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記住革命先烈們奮勇殺敵的身影,記住他們爲祖國,爲人民拋灑熱血的精神。“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愛祖國,愛人民……”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爲祖國爭光。爲了祖國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努力吧!

向革命先烈們致敬!

標籤:徵文 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