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實用】清明節日記範文八篇

清明節3.97K

一天即將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日記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清明節日記範文八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一會,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

衆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爲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過去,摘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日記 篇2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個人漫步於南湖畔,撐着傘,看着踏青的人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遠離家鄉,我無法回去掃墓,滿滿的鄉愁,濃濃的思念。

爲什麼我會在離家鄉千里之外的地方求學?因爲我的父母在這裏。爲什麼我的.父母在這裏?因爲他們想讓我更好的學習。這個答案,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跟我說了,但是我不明白。現在我又有了另一個答案,因爲在城市能夠掙錢,能夠更好的生活,而在鄉下卻很難,爲了我的前途,他們就來到了城市裏。但是,這一切都是因爲我們的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有朝一日,達到小康社會之後,我們就不用爲了掙錢兒背井離鄉了。但是,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的擔子很重。一步一個腳印的,我們要踏出去穩健的每一步。當全面小康到來之時,便是我們90後一展宏圖之日。爲了更美好的明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現在我們作爲學生,就應該好好地充實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清明節,是遊子思念家鄉的日子,但是遊子有哪一個不每時每刻的思念家鄉?我希望我能夠回到家鄉,幫助她的建設,但是我更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強大,能夠讓人民都幸福安康,共產主義的實現。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我們努力的時候了。在此之前,我們要成長起來,成熟起來。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去外婆那兒拜山。媽媽告訴我聽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間還有個故事: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

有一次,重耳累得不行,走不路,跟隨他的介子椎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後來,重耳回到晉國,作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然後封賞所有跟隨他的隨從,卻忘介子椎。一位大臣提到他後,重耳突然想起介子椎爲他充飢一事,便親自去找他。誰知他寧死也不從山上的屋子裏出來。爲讓介子椎出來,他下令放火燒山,這樣,介子椎一定會帶他的母親下來的。等重耳上山去看介子椎時,他和母親已經死在一棵柳樹旁邊。重耳爲紀念介子椎,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涼的食品。

來到目的地,已經是人山人海。我們走到媽媽的祖母的墳墓前拜祭她。我很傷心,因爲三年級的時後,媽媽的祖母悄然離開我……媽媽的祖母的去世,是我這兩年的痛苦。我和媽媽的祖母感情很深,她很愛我。我不願想意講太多我和她回憶,因爲我知道回憶往往只會讓我陷入無限的懷念,只會讓我沉浸在漫長的痛苦之中。我太想念她,我一定會永遠深愛着我媽媽的祖母!

拜祭完媽媽的祖母,我們回家。我回頭望着媽媽的外祖母,不禁傷地哭……

清明節日記 篇4

今天下午我們全家一起去同濟橋放風箏,一路上大家一直討論風箏到底該在哪裏放?奶奶說:“在同濟橋下面的小花園放。”媽媽和爸爸說:“在同濟橋上放。”我和爺爺也贊同媽媽,爸爸在橋上放。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橋上,我的爸爸,媽媽,爺爺開始準備放,而奶奶沒有發現繼續往前走。開始我負責拿風箏的線,爸爸負責拿着風箏。後來爸爸覺得我不太適合拿風箏線,就讓我拿風箏。最後,我們去橋下找奶奶。到了橋下,我們準備放起來,一陣大風吹來,我鬆手,風箏就飛起來了,我們的風箏越飛越高,我們手中的線也越來越少。突然,風小了,我們的風箏掉在了橋上了,這時我的心簡直就要蹦出來了。奶奶叫爸爸上橋去拿風箏,可以風箏的線斷了,風箏掉在了房子上。奶奶從賣花的商人那裏借來了梯子,把風箏拿了下來。

最後,我們決定還是去橋上放,爺爺想出一個辦法,把風箏放出河面,但是有了線,它一點都沒有掉入河裏,反而隨着風兒越飛越高。

放飛風箏,放飛我的好心情!

清明節日記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

我和爸爸回到了鄉下老家給祖先上墳。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爸爸用鐵杴把墳塋修繕了一番,然後把帶來的貢品放到墳前,帶着我給祖先磕了三個頭,起身倒了一碗酒,圍繞墳塋灑了一圈。上完墳,我們就在山裏踏青遊玩 ,高高的山上,有茂盛的樹林,有綠綠的青草,還有清澈的湖水,美麗極了!

回家的路上,迎春花、梨花、櫻花爭相盛開,花香四處飄蕩,好多遊人在花前拍照留影,一張張笑臉和鮮花一樣美麗,多麼幸福呀!爸爸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烈、祭拜祖先的節日,也是春暖花開、遊玩踏青的節日。他還給我講了先烈們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故事。我聽了很感動,正是先輩們流血流汗、艱辛創業,纔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健康成長,長大了貢獻力量、報效國家!

清明節日記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人們都會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大家對先人的思念之情,而今年我卻發現了一股邪氣。

我們全家回老家給奶奶掃墓。我們步行上山時,發現山路被封了,一些人在收過路錢,每人二十塊,不交就不讓過去。爸爸氣憤地準備打110,媽媽急忙攔住他說:“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罪這些人幹嘛呢?20元又不是什麼大數字,給他們就是了。你不想想:我們走了,他們要是來破壞墳地怎麼辦?”爸爸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交完了錢上山的路上,我一直忿忿不平地想:這些人想錢想瘋啦?這種招都能想出來?他們就不怕遭報應?

來到奶奶的墳前,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然後我們點上香燭,把摺好的錫箔元寶、紙錢燒給先人,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念與祝福。

爸爸媽媽在給奶奶的墳培土,我就四處走走、看看。我驚奇地發現別人家的祭祀用品五花八門:有紙糊的別墅、奔馳,他們說是要給老人過過好日子;還有紙糊的美女,他們笑着說是要給老爺子享受享受;更搞笑的是,還有一家請了一個“大仙”作法,“大仙”在那兒又蹦又跳的,而那家人都跪在地上頂禮膜拜……

我覺得這也太不應該了,盡孝道應該是在老人活着的時候對老人好一點,而不是在人死後擺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封建迷信,這些不僅褻瀆了先人,也玷污了清明節的“清明”。

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既是民族習俗,也是人之常情。文明的掃墓的方式很多——有送上一束鮮花,以此寄託哀思;借培土之機,在墳旁栽上一棵樹,既莊重節儉,又綠化環境……

我希望警察能管管那些收所謂“過路費”的村民,我還希望大家能夠文明掃墓,讓清明節真正變得“清明”起來。

清明節日記 篇7

清明節放假,爸爸媽媽帶我去鄞州公園放風箏。一到公園門口,就看到許多小朋友拿着風箏,我心想我一定要放得。

公園裏的風不大不小,吹在臉上暖暖的。五顏六色的風箏爭先恐後地飛上瓦藍瓦藍的天空。啊!風箏的式樣真多:喜羊羊、蜻蜓、孫悟空、金魚,他們在空中隨風飛舞,讓我目不暇接。我拿着自己的蝴蝶風箏,飛快的跑到廣場中央。爸爸說:“你拿着線軸,我幫你拿風箏。”爸爸端端正正地舉起我的風箏。我拿着線軸迎着風一邊往後退,一邊放線。等退到十幾米的時候,爸爸說:“跑!”我轉身拉着風箏飛快地跑起來。跑着跑着,我覺得有一股力量讓風箏慢慢地往天上飛,我想:風箏已經飛上天了吧。我回頭一看,啊!風箏真在天上了。我邊跑邊拉線,不時再放一放。風箏越飛越高。看,我的大蝴蝶多漂亮啊!翅膀一扇一扇的,彷彿在空中跳舞一樣。別的小朋友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我。

放風箏的人越來越多,空中慢慢出現一片五彩繽紛的風箏大賽。特別是我的“大蝴蝶”,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他東飛飛,西瞧瞧,好像在告訴人們我多美麗啊!

今天我玩得可痛快了!小小的風箏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清明節日記 篇8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是上墳的日子。晴明節有一個來歷:

以前有一個人爲了不被抓背井離鄉。他身邊有一位忠實的大臣對他忠心耿耿,還和他一起逃。他們逃到一個荒山野嶺的地方,那裏什麼吃的也沒有,那人忽然倒在了地上。那位忠心的大臣馬上從自己的胳膊上割下一塊肉給他吃,本來以爲他的傷不會被發現,但還是被細心的他發現,那個人說:等我當了皇上一定會好好的賞賜你的。幾十年後他當上了皇上。他賞賜了好幾個大臣,就是把對他最忠實的那位大臣給忘了。當想起來的時候那位大臣已經隱居到了森林裏,皇上趕到是正趕上大火封山。皇上立刻派人救火,歷經三天三夜的撲救大火滅了。但那位大臣也去世了。爲了悼念那位大臣,皇上就把每年的四月四日定爲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