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臘八節

臘八節有什麼禁忌

臘八節3.24W

禁忌一:臘八節不回孃家

臘八節有什麼禁忌

按照過去的老說法,一年之中總有幾天時間,出嫁了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的,說是忌諱,是有講究的。

進入臘月以來,第一個忌日就是臘八。臘八這天回孃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後會趴着死。另外一種說法:“臘八不吃孃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會窮自己的家。有的說法甚至認爲,在臘月裏,臘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孃家過。

禁忌二:吃臘八粥不過午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一天起“年味”日漸濃郁起來。

在我國,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已流傳千年之久,但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每年臘八節前一天晚上人們就開始熬製臘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還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

禁忌三:臘月不搬家

從風水上說,臘月裏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話,寒冷的氣氛會阻隔家中的興旺氣氛,這聽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學道理的。

但是隨着家居技術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經實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過去那樣刻意請些朋友來新屋坐坐,旺旺人氣。之所以有“臘月不能搬家”的說法無非是顧忌人住進去會手腳冰冷,對身體不利,而現在對於擁有家居暖氣的人們來說,這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臘八節的相關介紹:

十二月初八日,稱爲臘八節。臘八節的淵源,應爲上古時代的蠟(音讀 Zha )祭。

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爲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爲大蜡。《郊特牲》之中記載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祭萬物而索鄉之也。”蜡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作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

最初的`蜡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內,後來發展成以祭祀祖宗爲主,稱爲臘祭。《風俗通》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反映了社會在不斷向文明進展的變化。

古代有“天子大蜡八”(見《郊特牲》)的記載。流傳下來,臘月初八日便成爲民間的風俗節日。《荊楚歲時記》說:“十二月八日爲臘日”,應是反映了民間承傳的大蜡傳統的日期。

佛教傳入我國後,藉助臘八祭祖與吃粥的民俗,進行佈道,又新編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的傳說故事。其大意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位牧女,送給他乳糜充飢。食後體力恢復,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爲紀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屆時供佛,稱爲臘八粥。

歷史上,每到臘月初七日,五臺山佛教界便忙乎起來。清掃佛殿,擦洗貢器,整理平時很少使用的大竈房。大竈房的銅鍋直徑達二米多。這一天要用米專門煮粥。原料主要是小米、黃米加紅豆、綠豆,佐以紅棗、松子及蘑菇等等,稱爲七寶五味粥。銅鍋煮粥要用溫火整整熬一個晚上。第二天,除了用來供佛及僧衆自食外,主要施捨窮人。今天,雖已不再施捨,大銅鍋也停歇不用了,臘八粥用料,也遠比歷史上精細豐富,但各寺廟仍然習慣多熬粥。仿效傳說中牧女獻乳糜的情節,在每尊佛、菩薩、羅漢像前獻供。同時要舉行誦經活動,八音鼓樂,香菸、蠟光,很是莊嚴隆重。

臘八節(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起源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爲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爲“嘉平”,商代爲“清祀”,周代爲“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爲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爲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標籤:臘八節 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