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2.2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端午節作文15篇

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們歡快清亮的曲調中到來,脆生生的歌聲喚醒了寧靜祥和的村莊。

外婆踏著一地細碎的露珠,在清涼的晨風中喚我起牀。起初我捨不得柔軟的被窩,但端午的香氣已從廚房飄出,瞌睡便隨着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來的端午的香,便是糉葉的香。修長的葉片暈染了一片青綠,散發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將幾片糉葉鋪開放在鐵盆裏,再澆一壺滾燙的熱水。絲絲縷縷的清香被嫋嫋水霧攜着,彌散在小院上空,樹梢的鳥兒似乎都被香氣吸引,忘記了歌唱,探頭探腦地向院裏窺視。

外婆再將那一顆顆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籮,糯米們你擠我我擠你,歡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愜意地游來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糉子的過程。外婆將三片糉葉錯落着搭好,輕輕抹平,然後,變魔術一般,雙手隨意一彎,便折出一個小小的漏斗來。再將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幾顆紅棗蓋在米上,最後把另一撮米壓在紅棗上。外婆不會讓紅棗露出米外,這樣,紅棗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卻更加甜蜜。外婆緊緊捏着盛滿餡兒的糉葉,將糉葉往下一折,隨手拽過繩緊緊纏兩圈,便將糉葉裹住,最後打上一個精巧的結,一個精緻的三角糉子就製作完工啦。我趕緊接過糉子,滿心滿眼的喜歡。

糉子在鍋裏咕嘟咕嘟地唱着歌,應和着端午的歌謠,香氣從廚房中爭先恐後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個滿懷。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嚥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氣全部吃進肚子裏。外婆看我這饞樣,笑道:“不急,外婆的糉子啊,越煮越香。”

終於,糉子出鍋了,我顧不得燙,一把拉開繩子,三片糉葉便應勢而開,露出裏面微黃透亮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脣齒間立即溢滿了端午的氣息,這是葉的清香,米的軟糯,棗的甜蜜,更是幾千年來人們對自己身邊親人們喜樂安康的祝願。

端午節作文2

他是屈原,站在江邊,神情凝重地望着江水的盡頭,心中的悲憤之情久久不能退去,臉上的悲傷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他轉身看這即將滅亡的國家最後一眼,縱身一躍,隨後他便離開了這個黑暗殘酷、充滿戰爭的世界。有一些人家爲了保存他完好的屍體而不被魚蝦吃掉,就製作了糉子;爲了打撈他的屍體,就造龍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小胖子鍋中沸騰

糉子,幾乎火遍全國大江南北了,尤其是江南水鄉人家,糉子的花樣和種類甚是繁多,有紅豆沙、蜜棗、肉、鹹蛋黃等餡料。包之前,先準備好用水充分浸泡的糯米,用糉葉摺疊成漏斗狀,將糯米和喜愛的餡料塞進去以後用糉葉包成三角狀。最後再用棉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把它放在鍋裏煮,熟了以後就可以吃了,咬進嘴裏有一種糉葉獨有的清香。在我看來,糉葉就像當時屈原的國家,把屈原裹的緊緊的,讓他滿腹的才華無處施展。裏面的糉子就像屈原,雖然遭受冷落卻依舊心中懷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不會因爲被“包裹”而粉身碎骨,而是反過來藉助它來使自己更加“方方正正”。

妖魔鬼怪快離開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爲端午前後,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於是人們就流行插艾葉、菖蒲來辟邪氣,也有些孩子去買了屬於自己生肖的香包,祈禱自己有好運氣。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幸福、和諧美滿生活的嚮往。不知屈原是不是希望國家,社會也是這樣美好的景象?我想是的。

一條條巨龍向遠方

從英文角度來看,端午節用中文翻譯是“龍舟節”,由此引出端午節主角之一—龍舟。它本質上是一條船,但給船頭船尾裝飾上龍頭龍尾,所以叫龍舟。龍舟有專門賽事,具體人數由龍舟大小決定。參賽的人分爲划槳手和擊鼓手。擊鼓手十分重要,是隊伍裏的核心人物,他負責掌握節奏、擊鼓鼓舞士氣。而其他人負責拼命地划船,這考驗一個團隊互相信任、合作,彼此有默契。

糉子、各種香包、龍舟構成一幅美好別緻的端午景象,並將一直持續下去,永遠……

端午節作文3

“糉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

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

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作文4

端午節,隨着初夏的和風款款而來,家家戶戶的人們都忙碌了起來。

糯米是昨天晚上泡的,糉葉是今天早上洗的,我對糉子的盼望,是幾月前就開始的。

食材似乎準備的很慢,但也不過兩個小時就準備好了,爲了區分各種口味的糉子,奶奶用她那靈巧的手把糉子包成各種圖形,鹹口的是三角形的,甜的是枕頭型的,甚是別緻。到了傍晚,天邊的雲霞悄悄的離場了,糉子也隨之包好了。

它們一個個迫不及待得滾進了大鍋中,咕咕嚕嚕地泡起了溫泉澡。

竈裏的木柴噼啪作響,鍋中的水咕咕沸騰,不停地嘆氣,淡淡的糉葉清香,慢慢地侵佔我的鼻腔,勾起了我那嘴饞貪吃的“魂”,肚子不知爲何也瞬間感到了飢餓。必是在鍋中的糉子在召喚着我,這使我恨不得把時間爺爺的時鐘,向後撥轉十幾個小時!我幾次戰勝不了好奇心,想用手去掀開鍋蓋,可沒等手碰到鍋蓋,鍋邊的“守衛”,就立馬制止了我的行動。“還沒熟呢,把蓋掀了會讓蒸汽流失,導致煮的時間還要更長一些,還有可能夾生呢!”奶奶的“威脅”讓我再也不敢靠近鍋蓋半步,生怕吃不成。奶奶告訴我,煮生的糉子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要把糯米蒸的軟糯香甜,把裏面的餡兒蒸熟也得花費大量時間。彷彿過了幾個小時,大鍋中散發出陣陣香氣,糉葉的清香?糯米的油香?蜜棗的甜香?我只聞到滿屋子的香味,充溢着我,我實在忍不住了,託着肚子一副要哭的樣子,“奶奶,我餓了,什麼時候能吃啊?應該熟了吧,我聞到了,就是熟了!可奶奶卻摸摸我的急紅的臉,“馬上好啦,再煮30分鐘就好了,很快的`!”

30分鐘!快了快了!我緊緊盯着牆上的時鐘,圓圓的鐘盤,好像有一個個糉子在圍着它不停地轉呢。“好啦!好吃咯!”彷彿一道聖喻從天而降——“燙!小心點!”,我哪顧得上,剝開墨綠的箬葉,油白的米團裏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儼然一件珍奇的藝術品。忍不住嘗一口,軟糯香甜的味道直擊心腦,幸福不過此刻啊!不一會兒,我就倚在桌旁,肚子已然是一面小鼓了。

那一粒粒糯米,一個個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的心,隨着初夏的和風,吹拂大地。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的來源很多,其中就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每到端午節,處處都會洋溢着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農曆五月初五到了,家家戶戶東進入了忙碌狀態。這天人們買好糉葉,糯米,肉等物品包糉子。

有豆沙餡的,板栗餡兒的,蜜棗餡兒的……洋洋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到了夜晚,街上人非常多,你來我往,街道燈火通明。許多人手裏拿着糉子互相交換。整個夜晚人們都陶醉在快樂中。到了白天,精彩的龍舟比賽開演了。參賽選手都坐在一條條窄窄的,長長的舟上,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身體酷似一條飛龍,十多個人坐在一起,聽到了信號聲,立刻奮力的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達到終點。

儘管有時下着針兒般的雨點,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雨還是汗,但並沒有人會在意,一心想着贏了比賽是最重要的,當然拿獎並不重要,人們都喜歡那種團結協作的'精神和拼搏的快樂。端午節給了我們不少的喜悅和歡樂。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每次想到這我就想起了唐代詩人文秀曾寫過的一首詩: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飄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意思是端午節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爲什麼而設立的?只是民間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煙波浩渺,空空蕩蕩,我輕蔑的笑了,爲什麼如此寬闊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顆愛國的心,不能爲敢於說真話的人洗刷冤屈呢?

讀完這首詩,我更感覺到端午節是多麼值得紀念,因爲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靈魂。祖國的節日是一種嚮往,是一種古老的文明,所以我們應該去尊重,去熱愛,並世代傳承下去,永世不衰。

端午節作文6

每一年陰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每每這一天,我們家就繁華起來了。

端午那一天,奶奶一直很早的取出自身採來的糉子葉(便是葦葉),把它煮一遍,隨後放到冷水使得它變冷預留。我奇怪地問:“奶奶,爲什麼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說:“不煮得話它太脆,非常容易斷,無法包的。”哦,原先也有那樣的大學問呀!然後奶奶便會把早已泡好的檽米和煮好的豆餡都提前準備回來,那樣就逐漸包了,我激動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包。”奶奶望着我摩拳擦掌的模樣笑着說:“行吧,最先我們要先把豆餡攥好。”因此大家先把豆餡搞成一個個豆餡團。下面大家就逐漸包了,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我先從水中取出幾塊糉子葉,疊起來在一起,然後把他們疊成布氏漏斗形,可是底端不可以有洞,奶奶跟我說:“你剛開始學,就不必放豆餡了,立即放米就可以了,先試一下包一個“瞎”糉子。”我一聽現在很多在加工廠有過經驗的客戶,想必都知道有關原料的就笑了,嘿嘿,原先沒有餡的糉子叫“瞎”糉子呀!笑歸笑我還是照奶奶說的去幹了,我往布氏漏斗形的糉子葉裏裝滿檽米,再把糉子葉剩餘的部分沿着口一壓,把米封在裏面,我正提前準備開展最後一步,把它繫住,但是,這時候,它確像一個頑皮的小朋友伸開了嘴,把米嘔吐出去,也沒有捨棄,在奶奶的具體指導下又從頭開始,坦白說,這一確實不太好學,在奶奶基本上包完全部的糉子的情況下,我終於也包好啦自己的糉子,換句話說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了,我興高采烈跳了起來,奶奶望着我包的的糉子興高采烈說:“沒得說,琦琦確實學會了呀,模樣儘管不好看點,可是早已不漏米了,再好好地訓練訓練,20xx年奶奶可就會有助手了”。聽了奶奶得話,我高興極了,我一定會好好地訓練的,20xx年我一定能幫奶奶一起包糉子。

奶奶樂滋滋地把糉子放到髙壓鍋中,過去了40分鐘,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就起鍋了,我吃着甘甜的糉子,很高興,感覺尤其美味,由於這終究就是我的勞動所得!

這就是我們家的端午,熱烈歡迎你們下一次端午來我們家,吃我給大家包的糉子哦!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也很多,其中最廣爲流傳的要數屈原投江了: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愛國人士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楚王流放至汨羅江一帶。不久後楚國就滅亡了。悲痛欲絕的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抱着一塊石頭投汨羅江自盡。江邊的居民悲痛到了極點,他們駕着小船在江上打撈屈原的屍骨,卻始終沒有撈到,他們還把米飯包裹在葉子裏扔進大江,只求魚兒吃了糉子就不要再吃屈原的屍體了。這些習俗慢慢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吃糉子和賽龍舟。

受疫情影響,我們不能親自去看賽龍舟,只好在網上觀看。我們打開電腦,在網上選擇了一個賽龍舟的視頻,津津有味地觀看起來:

只見一條龍船遙遙領先,迅速趕超所有龍船,速度越來越快,與其他龍船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過了一會兒,又有了後來者。另一條龍船突然發力,它很快追上最前面那條龍傳並趕超了它。而被趕超的那條龍船不甘示弱,更加拼命劃,卻始終趕不上。最後它只能屈居第二,將第一名拱手讓給了那條追上它的.龍船。我們看得如癡如醉,似乎身臨其境。

看完賽龍舟,我們便開始包糉子,只剩下弟弟一人在看電視。包着包着,我的腦海裏閃出一個邪惡的念頭:弟弟總喜歡整我,今天我也來整整他!說幹就幹,我在米飯和餡料上面加了整整一管芥末,然後用糉葉包裹,還在葉子上面加了個小小的記號,簡直天衣無縫。我偷笑着離開了。

糉子出爐了,我拿出芥末糉給弟弟吃。他剝開糉葉咬了一大口,狠狠地咀嚼着。幾秒鐘後,他的臉色變得鐵青,眼淚和鼻涕像噴泉似的噴了出來。看着他那狼狽的樣子,我忍不住笑出了聲音。

今年的端午節是有趣的,快樂的(然而對我那可憐的弟弟來說,可能並不是這樣的),而這個端午節你又過得怎麼樣呢?快來和我一起分享吧!

端午節作文8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元旦節……,可讓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香甜的糉子,帶我們走進端午的歷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傳說屈原抱着楚國的石頭投汩羅江死後,百姓們十分傷心,人們爲了不讓江中魚蝦來啃咬屈原的屍體,便把米、雞蛋等物投入江中,從而演變爲如今的糉子。有個藥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迷暈了龍,不讓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條死去的蛟龍浮在了水面,鬍鬚上還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們把這條龍筋須拔了,纏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後來就演變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線,門口插的.艾葉。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哈哈,那就是糉子,我,也不例外。

糉子外形多變,有三角形、桶形、圓椎形、寶塔形、圓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糉子的味道,有棗糉、豆沙糉、蛋黃糉、還有肉糉,可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只見奶媽把糉葉、紅棗、米等都拿了出來,我好奇的指着米,問奶奶:“這米怎麼和平常的不一樣呀?”“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說。開始包了,奶奶拿上糉葉,嫺熟的一彎,糉葉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狀,放入了一顆大紅棗,又放上了一層米,又放了一個棗,然後一折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飛快的纏了兩圈,一個大而香的糉子成了!我一看,呀!這麼簡單,我一會就能做好幾個哪,我心想,可是把糉葉成漏斗狀就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剛把棗和米放進去,糉葉又開了,棗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訴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細心,我又試了一次,這一次我把有縫的地方包緊,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個不像糉子卻又是糉子的玩意兒。

經過了三四個鐘頭的蒸煮,終於熟了,我也顧不上燙,抓起糉子拔開就美滋滋的吃了起來。因爲它不僅美味,而且還有我的付出,所以糉子格外香甜。

端午節作文9

農曆五月初五,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溫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包糉子

一到五月初四,奶奶就要包糉子。我總以爲天下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本小姐的,可這包糉子卻讓我手足無措。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糉葉裏放入一些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或蜜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可手法嫺熟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樂開了花:“璐娜,肉太大了,糉葉太小,你看米都逃出來了,是不是想吃成一個小胖豬啊!”我連忙給糉葉減負,再次穿上衣服。接下來就要給糉子綁“絲帶”了,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剛接到糉繩,我就使出渾身解數給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一個個可愛的糉子寶寶誕生了,我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它們……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瑤族:瑤族做糉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糉”;畲族:畲族糉子,民間稱“牯角”;毛南族:用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作餡包糉食用; 傣族:用糉子來紀念一對爲愛殉情的男女並求偶……

划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製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爲可保佑船平安……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遊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划着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

……

如今,青草不再漫遍山野,石板橋下,不再有墨綠的水流動。可糉香依舊撲鼻而來,槳與水的摩擦聲依舊在耳畔迴盪……

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吃過午飯,我們興致勃勃地到行政中心去看賽龍舟。只見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河岸的兩邊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有些小孩鑽進人海中,索性爬到了護攔上。我望着起了點點風浪的河面,焦急地等待龍舟划來。

隨着一陣響亮的敲鼓聲,賽龍舟開始了。一條條打着鮮豔旗幟的龍舟乘風破浪,徐徐前進,彷彿一條條真龍在水面上雄糾糾,氣昂昂地遊行。船尾的白旗上“憑弔屈原”這幾個字格外顯眼。劃漿手鼓作了氣,脹紅了臉,使勁地划着船漿。每條龍舟的龍尾,都有一名搖着一把大刀似的船櫓的舵手,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沉着。弟弟指着一個白色的劃漿,興奮地說:“劃漿上有一條俯臥的青龍,看起來多像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漸漸地,觀衆的情緒推向了高潮。我跟弟弟也爲劃漿手們加起油來,連聲喊:“加油,加油!”劃漿手們聽到了吶喊聲,更加用力劃了起來,衝到橋頭,摘下了從橋上垂掛下來的紅球,然後穩穩當當地調了個頭,又奮力划起漿來,向終點駛去……

龍舟賽接近了尾聲,比賽結果揭曉了,我們也在喊鬧聲中慢慢離開了行政中心。這時,我想到了家中還有各種口味的綠豆糕等着我們去品嚐,心情又變得特別興奮了。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外婆都要包糉子,給我和弟弟做香囊包,今天我也包糉子了,我覺得還挺好,挺有意義的!

外婆昨天,就把蘆葦葉、米、豆子泡好了,今天上午,包糉子開始了,外婆教我,先把葉子折成一個漏斗狀,把米和豆子,紅棗放進去填滿,然後把長的的葉子折過來,把米和豆子、棗包住,最後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和外婆比賽誰包的又快又好,外婆包的很快,可我總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葉,再看外婆,一會兒就包好了十幾個,外婆看到我包糉子這麼難,笑着說:“要吃上你包的糉子得猴年馬月。”沒想到小小的糉子是這麼難包,不過我還是成功地包了兩個,不過也挺開心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總會幹好的。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看着電視上的龍舟比賽,這個端午節過的好開心啊!

端午節作文11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像往常一樣回饒平老家過節。在我們老家饒平過端午節有很多習俗。

一大清早,奶奶就一手提着一桶水,一手拿着一枝樹枝在屋子裏轉,只見她用枝條蘸着桶裏的水灑向屋子各個角落。我覺得奇怪,忙問:“奶奶,你手裏拿的.是什麼?你幹嗎往屋裏灑水啊?”奶奶笑着說:“這是我們這裏的習俗,這是艾條,奶奶往屋裏灑水是在驅邪避瘟啊!”哦,原來如此啊!

忙完這項任務,奶奶又和媽媽準備祭品祭拜祖宗了。

祭拜完祖宗,奶奶端出幾碗黑乎乎的水來給我們兄弟姐妹喝,這又是什麼玩意呢?其實呀,這是我們這裏又一習俗。聽媽媽說這黑乎乎的水是用使君子和螃蟹熬出來的,我們小孩子在端午節要喝這水,據說可以除去腹中的毒質,消疳去積,對身體大有好處呢!我喝了一口,覺得味道不是很好,但媽媽說一定要喝下去,我只好閉眼,咬緊牙關一口氣喝光了!

12點整,奶奶又出新招了,她下令我們兄弟姐妹去洗澡。這個招兒,我懂,這就叫洗“龍鬚水”,我想這洗“龍鬚水”一定是大人們希望我們小孩子吸收點龍的靈氣吧。我把我的想法告訴媽媽,媽媽誇獎我說得有創意,她又告訴我,其實洗“龍鬚水”據說是這一天正午龍擡頭噴出的水能使人身體健壯,能治好疾病。所以大家就紛紛洗“龍鬚水”以求能消災祛病保平安。

洗完澡就吃午飯,午飯當然少不了糉子。

吃過午飯,爸爸就帶我到黃岡河岸觀看賽龍舟,河岸彩旗飄揚,鑼鼓喧天,觀衆已密集兩岸,大家紛紛助威吶喊,熱鬧非凡。而賽龍舟選手們個個意氣奮發,划槳如翼,競奪錦標。比賽結果:奪得錦標者則喜氣揚眉,落後者同樣喜形於色。我問爸爸爲什麼他們輸了還那麼高興,爸爸說:“他們是重在參與,不是爲爭名次的。”原來竟有比賽不是爲了名次啊,真怪。

看完龍舟賽已近傍晚,爸爸催我快點回潮州,我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我盼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

端午節作文12

聽父親說,他小時候糯米一般是買不起的,只有端午節才吃得上糉子。正值收麥的季節,奶奶提前將糉子包好,等收麥收累了,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糉子,糉子下肚,便忘記了勞累,繼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再把糉子用涼水一冰,一天的疲勞被拋於腦後。吃糉子,儼然成爲了一年中不多的享受。

多年過去,家裏不僅能買得起糯米,已經連包好的糉子也買得起了,如今糉子的'品種更是多樣:肉糉、蛋黃糉、水晶糉……可家裏依然保留着包糉子的習俗,包的依然是最普通的糉子。

父親買好糉葉、糯米,母親剪好細線。準備工作做好後,一家圍在餐桌旁,開始包糉子。我包的時候總是包不緊,母親就來教我包糉子的方法:卷糉葉的時候下面不要留空,米要牙得緊一些……一次次的嘗試後,我也漸漸成爲了包糉子的能手。父親一向點子最多,會包三角糉了,就來學習怎麼包四角糉,再向糉子裏添些棗、豆沙、肉鬆……我和母親也樂於學習,包四角糉時容易漏米,於是就兩片糉葉合着包;不能最後再放棗,應該先放一層糯米,再把棗放進去,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不斷創新,也不斷探索,導致家裏每次過端午都有不同的糉子。

等糉子蒸好後,將糉子包開,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藝術品便呈現在眼前。品嚐着自己包的糉子,心中洋溢着快樂與滿足。

但其實比起品嚐糉子的美味,更令人享受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包糉子。包失敗了一起大笑,然後再一起思索。包的時候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也許放在平時,我們沒有這樣的時間一起聊天,一起歡笑,我有緊張的學業,父母有繁忙的工作。是端午,是糉子,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家人一起,包着最普通的糉子,說着最平常的話。

糉子是甜的,它包含着家人們之間的愛;糉子是黏的,它將一家人的心,牢牢地黏在了一起。

端午節作文13

當糉子的葉子又香了的時候,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端午節誰爲自己說話,傳聞千古是屈原”。端午節是一個深刻而悠久的傳統節日,體現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這時,孩子們會在胳膊上繫上彩色的繩子,帶着漂亮的香包和父母一起去郊遊。

對於北方人來說,端午節是郊遊的好時機。此時的果園、草原、路旁、田野,生機盎然,滿眼綠意,滿山綠,爲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自古以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人們不禁陶醉於山河之樂。

今年,我和父母去了叔叔的果園。綠色出現在我的眼睛裏,我可以隱約看到一兩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我走進去,發現是一顆迷人的櫻桃。小巧玲瓏掛在枝頭的時候很可愛。摘下來洗了洗,全部放進嘴裏,不禁感受到端午節的甜蜜。

然後,我們去了泰乃家,在那裏吃了好吃的糉子。糉子裏的果香穿梭在脣齒間,黏軟的口感令人陶醉。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偉大的詩人屈原,他曾吟誦“路漫漫修遠忙,吾將上下求索”。

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怕河裏的魚吃了他的屍體,就回家帶飯糰扔到河裏,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身體。後來吃糉子成了習俗。自古以來就有“糉子葉飄十里,酒伴傈僳族”的.詩句,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節很強。

根據資料,香囊也叫香囊或錢包,裏面的香料通常是由白朮、白芷等植物的根粉碎混合而成。這時,孩子們會展示和玩他們最喜歡的香包和朋友。淡淡的香味在風中盪漾,讓人陶醉。原來端午節很香。

香包中還包含一個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和四片冬雪,構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禮盒;父母和老人用五顏六色的絲帶和九分真誠和熱情無限地愛着他們的子孫。

“輕煙雨幽幽,輕月上西樓,輕魚游水,輕蝶落繡球,輕胭脂輕酒,輕酒化解輕愁,輕思贈友。”牽着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

端午節作文14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5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大家知道它的傳統文化嗎?據說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他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但是楚懷王昏庸無道,將忠君愛民的屈原放逐。最終,屈原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纔有了端午節。

五月初五到了,我早早地起來了,看見媽媽正在廚房忙着什麼,好奇的我走進廚房,發現媽媽正在包糉子。盆裏的小糯米白白的,摸起來軟軟的,像一個個娃娃在盆子裏呼呼睡大覺,非常可愛!糉葉綠油油的,長長的像一條長長的.綠絲。我興奮地說:“媽媽,我也要包糉子。”媽媽笑着說:“好,好,好!”說完遞給我一個糉葉。

我拿起一片糉葉發放在手中,把糉葉的一角輕輕的折了起來,變成了一個三角形,拿起了一個勺子,輕輕的舀了一點兒糯米放進了三角形裏。可是我剛剛放進去,一不小心沒有把糉葉捏好,糯米像一個調皮的娃娃順着棕葉坐着滑梯滑落下來。我皺皺眉說:“哎呀,這個小娃娃可真調皮。”沒有辦法,我只好又把糉葉鋪開,把糯米弄掉,心想,這次我可要小心啦!我重新把糉葉折成一個三角形,這次裹得更緊。我小心地用勺子又舀了一點糯米放進了糉葉裏,把糉葉另一頭捲了過來,又捲了好幾圈,可是這還不算一個完整的糉子,我又拿起一根小繩子纏來纏去的,可是總也纏不好。我苦着臉拿糉子拿去問媽媽:“媽媽,我不會纏糉子,你能教一下我嗎?”媽媽叫我站在旁邊看着她做,她纏得非常的細心,我認真看着,不一會兒我就學會了,做了好幾個糉子。

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那外面青綠色的糉葉,露出乳白色的糯米,它就像一個雪白的胖娃娃,可愛極啦!我咬了一口,真好吃,軟軟的,糯糯的。

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覺得不僅收穫了動手的快樂,還收穫了愉快的心情,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呀!

標籤:端午節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