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汕頭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3.11W

汕頭過端午節可引用一首詩來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糉球興滿懷。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印象中端午節有不少習俗,如忌拜祖先、賽龍舟、吃糉子、吃梔糉、插艾浴(喝)藥湯,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積驅蛔蟲。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洗龍鬚水,喝龍鬚水。遇到大暴雨被視爲吉祥的象徵,因爲傳說五月初五是龍王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

汕頭端午節的習俗

記憶中的糉子是甜鹹雙拼料餡,一個下肚,不僅填飽肚子,還解了饞,齒頰留香。汕頭糉子稱爲糉球,特別之處在於選料考究。製作方法特別。糉子採用顆粒飽滿且大小均勻的糯米。先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放置於竹篩晾乾,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入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用盆盛裝待用。甜料餡部分爲綠豆沙餡(或烏豆沙餡)、蓮蓉沙餡和水晶餡,有冬瓜糖和糖醃的白豬肉,外面用豬網?U包裹;鹹料餡部分爲鹹鴨蛋黃、香菇、蝦米、臘腸、方魚末、蓮子、栗子和經醃製的南乳鬃頭肉。然後用竹葉、鹹草包裹紮成六角球形,放進鍋內煮熟。煮糉子的湯料中放有十幾中藥材,且絕無任何添加劑,有食療之效。糉球平均四、五兩一個。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棱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鹹。

糉球在忌拜祖先後要放入已大鍋裏煮,鍋裏的水要滿,預示來日財運亨通。

汕頭端午節還有吃梔糉的習俗。梔糉(梔?)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俗稱黃枝或枝子)搗碎後浸泡取汁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鹼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後倒入鋪奠裸布的竹糉黃色,能助消化,增食慾,祛疫病。吃的時候用紗線牽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盛放於白瓷盤上,用白砂糖蘸粘着梔?吃,甜潤爽口,涼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汕頭人的喜愛。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異族家的婆婆端午節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風溼等。

“ 清明食葉,端午食藥”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潮汕飲食俗語。汕頭當地的民俗是,清明時節要吃食朴子樹葉,端午節則要吃食驅蟲良藥“聖甘枳(使君子)”。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端午節是驅毒“聖日”,吃了藥能立即見效,且效果顯著,非這一天吃效果不大。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家長會用 “聖甘枳(使君子)”炒雞蛋給小孩吃 ,輕鬆驅蛔蟲。

汕頭還有一句俗諺叫:“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盛夏,氣溫自然高了,也熱了。以前這一天開始大人才讓小孩穿短袖和裙子,家裏的毛衣,毛衣,棉被纔可收拾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