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常用【15篇】

端午節2.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常用【15篇】

端午節作文1

我先給大家出個謎語:外是碧綠內卻白,要甜要鹹隨你挑,方形三角樣樣有,人人誇它味道好,無辜好人卻被捆。是什麼呢?嘻嘻!你猜對了!這就是端午節的主角——糉子。

說起端節,我心中就充滿着期盼,因爲我可以到外婆家過。我的外公、外婆可能幹了!每逢端午節外婆就像變戲法般大顯伸手--包糉子。外婆的糉子有豆沙餡的;有肉餡的;有花生的;有米豆的;有方形的;有三角的;有圓的;有“牛角”的……外婆的手可真巧!拿起兩片葉子兩手一轉就變成一個帶柄的圓錐,把糯米一抓、豆沙餡一放,把葉子再一轉,竹繩一繞,頭一拉,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出來了。一個、兩個……不一會兒就堆起一座山。丟下好玩的玩具和精彩的動畫片像只饞貓一樣的我早已看得眼花繚亂、垂涎三尺。別急!別急!這樣可不能吃呢。糉子還沒放進鍋裏煮呢。糉子才下鍋就飄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誘人的香味總是吸引着我不停地追問外婆熟了沒有?終於,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貪婪地大咬一口,啊!真香!真滑!咦?糉子裏面怎麼露出一個角?哈哈!外婆包的喜糉被我吃到了!喜糉就是糉媽媽裏面有個小小的糉寶寶。這種喜糉外婆每次都會包一個,誰吃到就會有好運。這麼好的事又被我吃到真得意!這也是我最喜歡到外婆家過端午節的`祕密哦。

在我享受着美味的糉子時,外婆又開始上演家鄉端午節的第二個風俗習慣:灑雄黃、薰艾葉。外婆說,每年端午這樣灑一灑,薰一薰,既可防蚊蟲驅蛇,還能辟邪。我聽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是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吧。

在外婆家過端午節,不僅能吃到醇香的糉子,還能嚐到外公做的春捲。吃春捲是家鄉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薄如白紙的春捲包上炒好的筍餡也是家鄉特有的美食。外公每到端午節就會擺出祖傳的用具,前一天晚上就開始通宵達旦地做春捲,外公的手抖一抖,抹一抹,揭一揭,新鮮的春捲皮出爐了。到了中午,一疊疊的春捲皮被慕名而來的人們搶購一空。外公的臉被爐火烤得通紅也沒有停下來休息,他一定是希望大家都能在午飯時和親人一起品嚐節日的傳統風味。

最讓我開心的是,這個小鎮過端午節可以過好多天呢!最熱鬧的是五月七年級,接下來是初五、十三、二十。這裏的端午節,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天都讓我那麼開心!不信,你就隨我到建甌的一個小鎮——我的外婆家一起過一個傳統有特色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作文2

放學後,我揹着沉沉的書包正往家走。當我走到步行街時,總感覺今天的步行街的氣氛很特別而且很熟悉。我邊走邊想:我走的還是平時走的路,街道上依舊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可是,我總覺得今日的街道變得好熱鬧,變得五顏六色的,與平時就是不一樣。我仔細一看,哦!原來是端午節快要到了,難怪街道上已經呈現出了節日快要來到的氣氛。

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去年的端午節,那是我10歲以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衆所周知,在端午節的早上,人們就要上山去採青,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習俗之一。聽說每年的五月初五是龍擡頭噴灑龍鬚水的日子,人們要趕在太陽還沒出來之前,就要上山採沾了龍鬚水的草藥,如艾草等。你們知道爲什麼只有去年的端午節我過得最有樂趣嗎?哈哈,因爲,那是我第一次早起,隨大人們一起體驗上山採青的'日子,所以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記得那天早上才4點多鐘,爸爸媽媽就早早地把我叫起來:“走,咱們爬山採青去。”我一聽“爬山採青”四個字,一下子蹦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穿好了衣服。太好了!全家總動員,Let’go!(我們出發!)我們一家興高采烈地剛出門,一陣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放眼一望,哦!我的天!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了,小攤上已擺上了花樣繁多的小香包,五彩線,紅燈籠……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瞭亂,應接不暇,不知看哪兒是好,我買了一串漂亮的五彩線,據說繫上五彩線後,身上的病害邪氣全都附在五彩線上了,待下雨時一定要取下五彩線扔進流水中,說病害邪氣就全都被沖走了。“快點走,一會兒太陽出來了。”爸爸媽媽在催我呢。快到山腳了,“哇!”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我看見人們從不同的道路涌在了一起,就好像好幾條小溪匯聚成了一條大河流,這條河流又像一條彩色的飄帶一樣伸向高高的北山,太美了!我也進入了這一股潮流,在人們歡樂的笑聲中走着走着,終於,我們來到了山上。“拿着!”看着爸爸採的幾根草,我很奇怪,就這普通的草能幹什麼呀?爸爸說:“這就是艾草,它能驅蚊蟲,回去懸掛在門上還能驅邪避瘟呢。”哦!原來這樣呀,我也找了好多根,我們滿載而歸。回到家,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把艾草懸掛在門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好開心的一次爬山採青啊!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覺得上山採青這個習俗的真正含意應該是讓我們一早鍛鍊身體吧。

還有幾天,今年的端午節就到了,不知道今年我會如何度過這個傳統的節日,到時候我再告訴你們,你們也別忘了,記下你們過節的樂趣,然後告訴我們喲。

端午節作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民間都有一個傳統的習俗:包糉子。

包糉子需要許多材料:棕葉、糯米、肥肉或瘦肉、醬油、棉線。糯米和醬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糉子的食材。當然,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來進行選擇,如果喜歡吃甜的話,可以不需要醬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糉葉儘量要綠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顯一些的,要有韌性的,不能太碎的糉葉,這樣包的時候容易裂開來,包的時候,米粒會漏出來,糉子的香味會大大減少。線得用棉線,棉線更粗,裹得更緊,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時候纔不會乾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準備好後,就可以做了。先把糉葉的二分之一卷成一個無底的圓錐,然後兜兩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醬油加到圓錐裏,加一塊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擠一擠,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滿爲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滿,像個無底洞一般,怎麼裝都裝不滿。可是我始終不知道爲什麼。後來我把糉子翻了個身一檢查,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卷的時候,沒卷好,“圓錐”的頭上有個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勁按一按,下面這個洞就會像沒捏緊的水龍頭一樣,時不時漏一些糯米下來。拆掉,重包!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爲了防止它再漏出來,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線,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幾圈。糉子到是兜滿了,總該蓋蓋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糉葉包上去,蓋住再折下去,它的兩邊就有兩個大口子開開來,會使糯米漏出來的。我重複了好幾遍,還是會有兩上大口子裂開來。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糉葉往口子上一蓋,就拿棉線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時候漏出來,所以橫着豎着斜着捆了有二十來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說我捆糉子像捆賊一樣,來了個五花大綁。而她們包的只有橫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還比我的結實呢!初學者嘛,沒事兒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糉葉包完,我們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個。我包的那幾個雖然一個比一個好,但是還是奇形怪狀的。在一大堆糉子裏,我包的糉子顯得特別與從不同。沒關係,我這叫有創意嘛!進鍋蒸糉子嘍!等一會兒吧,糉子很快就出鍋了。

吃糉子是端午節最主要最不可少的習俗。當然,還有其它很多習俗,例如: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包……這些傳統文化寄託着我們對先輩們的思念,也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顆閃耀的明珠!

端午節作文4

“吃糉子嘍!”媽媽端着香噴噴的糉子從廚房出來。我和爸爸立刻以旋風般的速度衝向餐桌。正當爸爸伸手想拿糉子的時候,我連忙阻止,笑嘻嘻地說道:“爸爸媽媽,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端午猜謎”的遊戲吧。”爸爸心裏只有糉子,很不情願地嘟着嘴,像個小孩似的.,說到:“猜謎有什麼好玩的,還是先吃糉子吧。”說完,又想伸手去拿糉子。我趕忙把糉子拉到了一邊,笑着說道:“彆着急嘛,我還沒說完呢。這一共有十個糉子,一共有十道題。你們兩人當選手,我當裁判。我出題,你們倆競爭,誰贏了,誰就拿走一個糉子。如何?”媽媽欣然“拍案”:“沒問題!”可爸爸卻不以爲然,邊搖頭邊說:“不好不好,遊戲有啥好玩的。”我神祕地湊到爸爸身邊,悄悄地說了幾句。沒想到,爸爸居然同意了。

我拿着題,站在沙發上,望着臺下兩名選手,清了清嗓子說道:“比賽規則如下,裁判報完題後,會再說一句‘請搶答’,這時,選手就可以舉手回答,誰先舉手,誰回答。第一人答錯了,下一個人回答。”爸爸媽媽點點頭,表示明白。

第一局開始!我大聲地說道:“雄黃酒下肚,龍舟順水出。打一節日。請搶答。”媽媽率先舉手。我點了媽媽。媽媽信心十足地站了起來說:“端午節。”我滿意地點了點頭,拿了一個糉子給媽媽,。爸爸直勾勾地盯着媽媽的糉子,饞得直流口水。第二局開始!我故意出了一個難題:“潮退見日出,轉眼至黃昏。打一地名。請搶答。”這一道題可把爸爸媽媽難住了。連一向聰明的媽媽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我笑着說道:“沒有人能答出來嗎?那這個糉子我可就拿走了。”我開心地拿走了一個糉子。可爸爸就不高興了,眼睜睜地看着兩個糉子被拿走,而且沒有自己的,心裏別提有多難過了。從他的表情中,我猜他肯定在想:我一定要加油!糉子,等着我!第三局開始!我仍舊大聲地報着題:“三角四角樓,珍珠裏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打一食物。請搶答。”這一次爸爸可發威了,一聽我報完題目,就連忙把手舉了起來。我點了爸爸。爸爸昂着頭,挺着胸,胸有成竹地說道:“糉子。”我一邊拿糉子,一邊打趣地說:“爸爸,下次我真應該多出點關於吃的題目。”爸爸頑皮地吐了吐舌頭,說道:“那真應該多謝裁判大人。”我和媽媽被爸爸的話逗得前仰後合,半天直不起腰來……

精彩還在繼續,別走開呦!

端午節作文5

端午,這季節在我們這,正是收麥子的時候,田地裏一片金黃,麥浪滾滾,清晨在麥芒上凝結的點點露珠,在朝陽的輕柔普照下,偶爾閃動着光輝,農民在田地裏緊張的收割着,豐收的喜悅和勞累渾在一起,端午節的氣氛全都被這豐收時的忙碌淹沒了。這季節的雨水也多,如不能及時把麥子搶收到家,意味着豐收會被雨浸溼,多少讓人心情覺得晦澀,於是農民便淡忘了這端午的節氣,有時就在田邊地頭喝一口涼水,啃一口乾饃算是打發了這個節日。

城裏人無農事,爲平淡的日子所困,會用過節的快樂來沖淡平日的無聊和悠閒,在沒有市場經濟之前,街上很少有包好的糉子要賣,家家都會在端午節前兩天,把糉子包好,包糉子也有講究,葦葉要寬大,糯米要用清水浸泡,裏面放上紅棗、蜜棗、葡萄乾等,糉子包的要嚴緊,不能露餡,重要環節是煮糉子,把糉子在鍋裏擺放好,然後上面用石頭壓住,這樣煮熟的糉子很結實,也很精神,我一直不明白母親在煮糉子的時候爲什麼要用石頭壓住,當我自己試着做了一次糉子,沒有用石頭壓着煮,也可能是自己糉子包的太鬆散,結果煮成一鍋"八寶粥"了,還伴着葦葉的清香。

端午節這天起個大早要做糖糕,先用開水把面燙熟,用油把手擦一下,把面做成小窩,放點加生粉的白糖,壓扁,象一個小小的圓月亮,放在七成熱的油鍋裏炸,待炸成金黃色,就算是做好了糖糕,外脆裏嫩,香甜可口,小時候特喜歡吃,現在糉子可以工廠化生產,而糖糕卻不可以工廠化生產,只能是算做算吃。

每每這個時候,母親還會用些絲綢布頭,到中藥店買些麝香,給妹妹做香包,形狀多似那種燈籠和小動物之類的,上學的時候掛在胸前,一路飄香,直到那香包裏的香氣散盡的時候,才戀戀不捨摘下放在家裏。

父親還會從地裏割些艾草回來,插在屋前,那時是茅草房屋,夏季的傍晚,蚊子聚在房屋前,嗡嗡的.亂飛,插上艾草後,蚊子就沒了,在潮溼的日子裏,如果用點燃的幹艾草去燻蚊子,比現在的蚊香快,一會就把蚊子攆跑了,只是空氣中的煙要好長時間才能散去。現在多是防盜門,整個門做的連插針的空都沒有,有時候只能是用膠帶紙把艾草粘在鐵門上,算是起個驅邪的作用。

上了國中以後,還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想老先生汩羅江一去,給後世帶來了許多的遺憾,於是這日子也多了幾分的傷感。

農忙也好,快樂也好,傷感也好,就如這季節的風,偶爾也會有狂風大作時,但總是以徐徐清爽的風吹過居多,我們不能記住太多的沉重,同樣也不會忘記那些淡淡平靜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每逢端午節,潮人都舉行了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賽龍舟、食糉、插艾、浴或喝藥湯,就是主要的習俗。

1、賽龍舟習俗。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2、食糉習俗。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糉,曰角黍。”潮汕人俗稱“糉”爲“糉球”。潮汕話“糉”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糉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糉,是祭弔屈原遺風之一。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人食糉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糉球(糉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爲餡,有的一半爲鹹餡一半爲甜豆沙,稱爲雙糉球;還有山裏人尤其喜愛製作“大糯糉”。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後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裏,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糉”,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溼、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3、插艾浴(喝)藥湯習俗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習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端午節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茱萸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着外婆蒲、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多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天氣突變,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爲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爲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一個小妹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身體的顏色刷的漆。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衆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爲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還讓我瞭解了許多知識。

端午節作文8

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有許多慶祝活動,比如:掛艾蒿、包糉子、賽龍舟等等。在這個節日裏,我最喜歡的活動是掛艾蒿和包糉子。

端午節這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牀,準備和姥姥一起去採艾蒿。一路上,呼吸着新鮮的空氣,迎着路邊花兒、草兒的歡笑,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田地裏。精挑細選之後,我們找到了一叢長得又長又健壯的艾蒿。接下來,就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剪刀,剪了12根艾蒿條。我們非常開心,我拿着剪好的艾蒿條蹦蹦跳跳的跟着姥姥回家了。走到我家的大門口時,姥姥讓我把艾蒿條分成兩份,我不解地問:“姥姥爲什麼要這樣分呀?”姥姥慈祥地望着我說:“好孫子,艾蒿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可以使我們身體健康。你看我,把這六根插在大門的左邊,把那六根插在大門的右邊。兩個六,‘六六大順’,希望能保佑我們全家‘事事順心’。”雖然我有些聽不懂,但我明白姥姥是在祈禱我們全家幸福、平安。一陣微風吹過,我看見插在大門兩邊的艾蒿彷彿在跟我微笑,在祝福我們。我也在心裏默默的祝福,希望我們永遠健康、快樂。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媽媽。插完艾蒿條,我跟媽媽學習包糉子。糉葉、小棗、江米都是媽媽在前一天洗好、泡好的,準備今天包糉子用。媽媽先取兩片葉子,然後把這兩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兩片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糉葉的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接着,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和小棗放在裏面,然後,把剩下的部分糉葉順着之前卷好的圓錐形繞着包,包成一個三角體。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媽媽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

晚飯時,全家坐在一起,共同品嚐着勞動的果實——糉子。聽着家人的說笑聲,看着家人的微笑,聞着誘人的糉香,我在心裏默默的祝福家人:祝福家人永遠健康、快樂!

瞧,這就是我們家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我也知道端午節的起源。據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感人詩詞已被廣泛接受。因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吃糉子與紀念屈原

聯繫在一起,這一天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是喜慶的日子。我們不僅可以享受美食,還可以享受節日的溫暖

衆所周知,糉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家家戶戶都在爲做糉子這個大工程做準備。雖然家裏沒做,但前幾天我在舅舅家經歷了整個製作過程,讓我回味無窮

天亮時,我和堂兄弟姐妹去摘棕色的葉子。棕櫚葉枝薄,葉大,生長在陰涼的山谷底,一棵樹上生長得很茂盛,經過我們精心挑選,過了一會兒,袋子就滿了。回山路雖然有點崎嶇,但在碧水、青山、潺潺溪流、香林

的自然風光中,我們依然輕快地走着,下午,我們進行了包糉子的活動。一大鍋生糯米,一鍋美味的豬肉和花生,椅子上還掛着幾根細細的白繩,方便穿衣和節省空間。我和我的堂兄弟姐妹都很想嘗試,所以我們也照做,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一般來說,他們是三角形的糉子,但他們也可以作出新的'模式,如長的和微型的。一個接一個,糉子被緊緊地綁在空中,四個在一根小繩子裏,八個在一根大繩子裏。一串串地躺在大鐵鍋裏,燒了很久,美味的餃子

它慢慢地從鍋裏出來。我們在廚房裏徘徊,環顧四周,吞嚥着口水,聊着以後想吃多少。我們必須吃夠!鍋蓋終於掀開了,糉子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個接一個地吃。我們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

今天,我品嚐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味道。午餐是節日的高潮。Zongzi仍占主導地位,一大塊糉子在中間,靛藍色外套,四角如菱,戴着淡綠色的腰帶。皮帶繫有一個鬆結,一拉就可以展開;如果是結,就叫罵糉子。我急着吃,但解不開,就罵它。第二道是腐乳,這是我家節日裏的一道特色菜。從字面上說,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實際上並不難。在肉末上放些香料,然後在豆腐上挖一個小洞,把豬肉擠進去。這只是個好產品。然後把它一個接一個地放進油裏炸。就像黃色的方形黃金。味道更誘人。它讓人垂涎三尺。只有幾道家常菜。雖然這不是很豐富,但我還是很開心,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新聞也在電視上報道過。最新奇的是“糉子王”被放在大廳前供人們觀看。有些人甚至擁抱它,感受它的巨大。報道說,它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吃得飽,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龍舟競渡場面壯觀,鼓聲隆隆,人聲鼎沸,勾勒出龍舟競渡的精彩畫面

端午節正從洛江的波濤中悄然而來。幾千年前的浪花就像一滴墨水,把中國大地染成了一片綠褐色的葉子。在端午節,那種過程,那種氛圍,那種樂趣,讓我們回味無窮

端午節作文10

陪伴即安康。

——題記

清早,晨曦從窗簾縫隙中溜進來,似乎伴着米糉和菖蒲的清香,和早晨的微風相攜,在空氣中悠悠飄蕩。“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今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端者,初也;午者,同五。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晨起,先向父母道一聲:“端午安康。”

我家的端午節,掛菖蒲是少不了的。父母一早就出門買了菖蒲。淺淡的綠色,長長的一把。父親仰着頭,高高舉着胳膊,踮起腳,把菖蒲掛在我家門前。菖蒲清涼的味道卻早已隨着晨風漫溢,也飄進門來。

我家的端午節,似乎離不開一個“吃”字。而糉子,則是端午節最最必不可少的。古語云:“仲夏端午,烹鶩角黍。”以箬葉包裹稻米,即爲糉子。剛巧,昨日鄰居家奶奶送來新包好的糉子,今早,只需上鍋蒸一蒸,就作爲我家的早點——先開鍋蓋,白色的`霧氣蒸騰,撲面而來。母親用毛巾裹住盤子端出來,放在桌上。白底藍紋的圓盤中,深綠的糉葉包裹着圓鼓鼓的糉子。撕開糉葉,雪白的糯米糉滾出來,立即灑上白糖,亮晶晶的糖粉黏上糯米,還未入口,清香撲面而來。我湊在跟前,不禁回想起,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是這樣,白糖配糯米糉,年復一年,鐫刻在記憶的深處。咬一口糉子,甜甜糯糯,和父母坐在一起,共享這一份甜蜜,這是端午的味道。相傳,古人以端午食糉紀念屈原,如今,我們端午食糉,更多的是那一份流傳下來的習俗,那一份與家人相伴的溫暖。

我家的端午節,每年都要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外婆是主廚,在廚房,她就是女王,外公和母親則幫些小忙,最後的洗碗是父親的。今天上午十點多,我就早早的到了外婆家。先去廚房裏溜一圈。涼菜已經做好了,我湊近聞聞拌黃瓜,又轉過去,忍不住拈起一片切好的血粑粑,率先品嚐。然後,轉過身,笑嘻嘻地對外婆說:“您做的菜真是一如既往地好吃!”正午時分,飯桌上,我們端起酒杯——其實真真喝酒的只有外公和父親,互道一聲“端午安康”,才正式開飯。其實,每年每月每天回到外婆家,外婆外公做的飯菜都是老一樣,每次過節,不只是端午節,也都會一家五口相聚。吃的是什麼、爲的是什麼,似乎並不重要,但在我心裏,如果我家的端午節少了這一次家宴,就不像端午節了,即使菖蒲再清香,即使糉子再甜蜜,若是沒有一家人借節日之時相伴,便也失去了意義。

“端午安康。”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我們都會向親朋好友互道一聲。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陪伴即安康。只有家人之間在此時此刻相依相伴,共享傳統節日的韻味,於我們家而言,纔是真正的安康。

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帶我到珍珠泉去看劃竹排比賽。中午吃過飯,爸爸騎着電瓶車帶着我出發了。路上,爸爸給我講端午節和屈原的故事,當爸爸講到屈原投江的時候,我心中不由自得對這位偉大的詩人感到肅然起敬。故事講完了,我們也到達了目的地——珍珠泉。一進公園大門,寬大的湖面上游動着許多竹排,竹排上的.人奮力地划着漿,大家你追我趕,爭先恐後,有的還用水槍相互對射,他們身上個個溼淋淋,人人的臉上笑開了花。岸上的觀衆歡呼一浪高過一浪,都希望自己的心中的竹排能得冠軍。

看過劃竹排比賽,爸爸又讓我去玩碰碰車。我坐上碰碰車,用腳一踩開關,碰碰車啓動了。我開着碰碰車,一下子左轉彎,一下子右轉彎,一下子我碰你,一下子你碰我,真好玩。後來,爸爸還讓我玩小蹦極,開始我心裏很害怕,只敢像蜻蜓點水那樣輕輕點地,蹦也蹦不高。這時,我看到旁邊一個比我還小的小朋友,動作熟練,蹦得很高。我想,我不能比小朋友還不如吧!在爸爸的鼓勵下,我的膽子越來越大,蹦得也越來越高,還引來了陣陣的掌聲。

最後,我玩累了,就和爸爸一起找個陰涼的地方,下起了國際象棋。聽爸爸說,珍珠泉每年都要舉行國際象棋比賽呢!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棋藝,長大了也要參加國際象棋比賽。端午節多快樂啊!

今天是端午節。對於我這隻小饞貓來說,端午節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吃糉子。那美味的糉子讓我常常是“口水直下三千尺”。這不,一大早,爸爸就買回了一堆口味不同的糉子。

糉子在鍋裏煮了十幾分鍾後,就可以吃了。我把“魔爪”伸向一個大大的糉子。顧不得燙手,撕開裹得緊緊的糉葉,狠狠地咬了一口。哇,是蜜棗味的。香香的糯米配上甜甜的蜜棗,真令人回味無窮。我一口氣把它吃了個精光,又抓起一個小個兒的糉子咬了起來。嗯,真好吃。原來是玉米甜香腸的。玉米香加上香腸甜使糉子非常可口。“嵐嵐,來吃個滷雞蛋。”聽了爸爸的話,我連忙拿起一個滷蛋吃了一口。這滷蛋又鮮又香,好吃極了。

這時,媽媽突然說:“別隻顧着吃,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哈,這可難不倒我。我擦了擦嘴,娓娓道來:“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爲他的一個對國家很有用的提議沒被國王採納,反而還被逐出王宮。悲憤之中,他縱身跳進汩羅江自盡。老百姓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身,就划船把米飯等食物投入江中。後來,爲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節日。”說到這兒,媽媽笑了:“回答正確。獎勵一支雪糕。”哈哈哈,意外收穫!

狂喜中……

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蘸白糖……”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

早晨我早早的起了牀,心想:今天可是端午節呀,媽媽肯定又在做糉子啦!就在這時,一股糉子的香味飄了進來,我翻了個跟頭,跳下牀,“咯噔,咯噔”地跟着香味跑出了房間。

就這樣,我被香味引到了廚房裏,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媽媽真的在做糉子!咦?可是媽媽身邊怎麼還有個忙碌的身影在忙着煮糉子?我愣了一下,接着,那個身影向我走近了——呀!是奶奶!我喜出望外,激動得一頭鑽進奶奶的懷裏,興奮地說:“奶奶,你來我們家了!我太開心了!”奶奶也樂開了花,笑眯眯地說道:“哎喲,我的小孫女兒喲,想奶奶了吧?”

“好,糉子已經煮熟了,大家快來吃吧。”媽媽一邊說,一邊把煮好的糉子端上桌。“耶!終於可以吃糉子啦!”我一蹦三尺高,立即跑到餐桌前,盯着那盤堆成了一座小山的糉子,口水流個不停。

這些糉子形態萬千,各不相同。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菱形的……一個個用綠色的糉葉包裹着,顯得格外可愛。我拿起一個三角形的糉子,糉葉被一層一層地剝開,頓時四周彌散開一股特有的.清香,我貪婪地嗅着,心裏美滋滋的。這小巧精緻的糉子可是我最愛的棗糉呢!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頓時紅棗的甜、糯米的香以及糉葉的特有風味融爲一體,在脣齒之間迸發出來。那味道如三月的柔風,一次又一次拂過我的心潭,蕩起一片漣漪,使我回味無窮。每當我滿足地狼吞虎嚥每一個糉子,奶奶總是一邊慈愛地看着我,一邊笑着說:“瞧你這副模樣,慢點吃,可沒人跟你搶!”

吃完了糉子,我們坐在沙發上一起觀看賽龍舟的節目。參加賽龍舟的三支隊伍都準備好了,在裁判員的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剛開始,第二支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着,一下子就領先排在了前面,而第三隻隊伍卻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後,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勢氣高漲,我也暗暗爲他們加油鼓氣。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於選手們來說,可以算是到了衝刺階段。第三隊奮起直追,在比賽的最後一刻超過了第一隊,獲得了第二名。我情不自禁地爲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暗暗叫好。

其實,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習俗。

我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3

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着岸邊,意欲緊擁着碣石,無奈卻濺落,墜去,隨滾滾江水東逝大海。浪聲鏗鏘,執著也毅然,不僅使人浮想翩躚想到你,。你與激浪一般想攥住荊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但你找尋了一輩子,卻伴着你的綺夢葬身汨羅。

淌過亙古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燭光中望見了你。你無奈地脫去的衣胞,恨得咬牙切齒,揚起筆鋒疾書,狂嘯出你滿腹的怨恨與牢騷。昔日任左徒圖議國事,接遇諸侯的年華不再,你粲然笑顏亦鬢微霜,大楚聯齊抗秦的修明盛世漸漸地也被一心貪享貴族特權的投降派的排擠讒言所腐蝕,吞噬。回首有恨無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燒,恨徹心扉。但寫完橫世的後,你卻長嘆,熱淚縱橫悽然望楚。“,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清楚,爲了找尋理想的美政,“亦餘心之所善”,它必將履行,“雖九死,其猶未悔!”

歷史重重地行進着,不曾停輟,無論多少橫屍碾死在它的車轍上。那一年,懷王聽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顧大局,縱虎歸山而爆發了又一場殺戮。怎奈黃鐘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大廈將傾。數十萬的將士血灑刑場,載着猩紅的幽嘆匯成了賁張的.波濤。號角嘶鳴,黃沙漫天,你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潸然涕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目睹了遍野衰頹後,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熱忱苦心化作篇篇,“魂魄毅兮爲鬼雄”以奠國殤。秋冬之緒風,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盡傷痕,但你對荊楚富強的赤誠,對庶民安泰的追尋卻在累累傷痛中潛滋蔓延,汩汩噴涌。痛哭數日,你炯然的瞳仁依舊如炬,“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帝王朝代的更迭並沒使你還官,在頃襄王的殘杯冷炙旁,你找尋的夢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輝薄霧,縹緲得虛無,美好得令人心碎。“被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你深知仕途無望,仍死死堅守着平生找尋的綺夢,行吟江畔如墜痛淵。有人勸誡你要與世推移,你卻笑笑,笑顏如蘇世獨立的清溪,在濁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最終,你還是懷石孑立於畔。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汨羅清清清幾許,你,,找尋了一輩子清白與安泰卻終究不得志,載着汨羅清水的蕩地下,夙願得以在理想中彰顯,人格得以在長眠中永生。

,你找尋了一輩子,雖只展現墜江時的絢爛,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輕息,但也足夠了,畢竟江岸的青草知曉,畢竟後代的世人爲你嘆息,畢竟舉世的志士向你景慕。勿需頌“魂歸來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靜靜安睡,夢中一享找尋一世的歌舞昇平的頌歌。

端午節作文14

去年的端午節我還記得是6月7號,一個週五。因爲不用上學,那天我睡了個懶覺,躺在牀上還睡意朦朧的時候就聞到廚房裏飄來的糉子的香味,那是一種稻米混着荷葉的清香,讓人慾罷不能,我頓時沒了睡意。起牀刷了牙,我來到餐桌前,媽媽正好將兩個熱騰騰的糉子端上來。我趕緊坐下來,看着媽媽翻來還冒着熱氣的葉子,露出棕色中泛着點金黃的大米,我拿着筷子把弄着翻開大米,冒着油光的肥瘦相間的肉出現的我的眼中。我想:這一定很好吃!我湊上嘴咬了一口,肉中的油汁已經完全滲透到大米當中了,這樣的大米吃起來回味無窮,而肉中也帶着大米和荷葉的清香,吃起來肥而不膩,簡直絕配!

這時,從窗外傳來了陣陣的吶喊助威聲。外面好像很熱鬧的樣子。

我三下五除二吃完美味的糉子,穿上衣服便往外跑,越靠近河道聲音越大。來到河邊已經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吶喊助威的人。河面上,兩艘威武的龍舟正在激烈角逐,你追我趕,戰況焦灼。領頭的`那艘龍舟造型我很喜歡:高高揚起的龍頭,作爲裝飾的龍眼中透露出必勝的氣魄。舟上的人動作整齊劃一,彷彿是一個人在動,上面還有一個人在擊鼓,我想起爸爸對我說過:這個人是鼓手,是整個龍舟隊的靈魂!鼓點要準,要把握好節奏,還要時刻關注整條船的突發事件!吶喊聲和鼓聲震耳欲聾,彷彿真的有兩條真龍在河中爭鬥。看完龍舟,我陪着媽媽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也包了糉子,這的糉子種類可是更多了,除了家裏吃過的鮮肉糉外,還有回味濃郁的蛋黃糉、口味清甜的紅棗糉,甚至還有氣味獨特的榴蓮糉。我們一家人在這個端午節相聚在一起,吃了糉子、看着龍舟,聊着生活中的瑣事,大概這種感覺就是幸福吧!

這個端午節,我遇見了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那天,我和大家一樣都是河邊看着龍舟賽,我突然注意到一位電力維修工人正在河邊房子旁的電線杆上做着什麼。雖然場面十分熱鬧,但是他卻神情專注地做着自己的事。大約十來分鐘後,我注意到他順着梯子爬下來了。這是一位佝僂着背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去,將手裏的盒子提給那個工人叔叔。叔叔打開了盒子,原來是一盒還冒着熱氣的糉子,只見那個叔叔撥開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那個叔叔一定很餓吧。我想。吃着吃着,那個叔叔就眼眶漸紅。我突然明白了,那個老奶奶一定是叔叔的親人,來給節假日還在工作的叔叔送糉子。我突然覺得很感動。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孝順父母。

端午節作文15

看着那東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着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聖。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鍊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揹着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着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岩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走着走着,終於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岩石上,欣賞着美麗的風景,吃着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祕和絢麗。伴隨着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着濛濛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着媽媽包着美好願望的糉子,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着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標籤: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