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實用的端午節作文彙編八篇

端午節2.69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端午節作文彙編八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出生於70年代中期的我,父母都是很平凡的農民,他們那一代是集貧窮與磨難的一代。所以我們的童年也就是在貧窮與磨難中成長。

小時候並不知道有端午節,只知道發過大水以後,就有糉子吃。因爲還小,每每要包糉子時,母親都叫稍大一點的姐姐去摘竹葉。包糉子那天,我就特別的乖,無論哪個夥伴來叫,我都不出去玩。那時候糉子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奢侈品,糉子熟了,我一口氣吃了9個。母親笑着問我是什麼味道,我竟然飢不擇食的說不出來是什麼滋味,只覺得口中央留下一股清香味。我叫母親嚐嚐,母親總推脫說自己不喜歡吃而留給我們吃。而天真的我竟然嘟囊着‘媽,你嚼一口看,很好吃的’而母親總是裝着一種極不喜歡的表情令我信以爲真。母親做了一個長長的糉子,用稻草做成的.繩子捆着糉子的兩邊。而我揹着這個糉子,成了玩伴的中心,竟然背了它半個月之久,無論再餓,都捨不得吃。

童年的端午早已遠去了,許多的往事也遠去了,那種感覺在以後的歲月都未成有過,似夢似戲,又如此的真實。唯有那糉子的清香,母親潯樸,每每在端午節時,總會讓在外漂泊的我溝起懷戀。

端午節作文 篇2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是因爲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說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曆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自殺。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着,也有悠久的歷史了,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給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曆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糉子,一邊談天,包着包着,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着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大家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大家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着“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大家看這麼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麼樣子?到了溪邊,果然是景觀優美、碧水縈迴。這裏讓大家身心放鬆,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着玩着,到晚上了。大家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着。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着、吃完以後,大家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後一起拍照,爲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糉葉飄香,而且我是最喜歡吃糉子的,看到家裏包了那麼多的糉子,所以我更加開心了。在吃糉子是爸爸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的'原因。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爲屈原是在農曆5月5日投河死的,所以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農曆5月5日這一天就作爲紀念日,稱作端午節。因爲屈原是投河死的,當時的人們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包了好多糉子扔到河裏給魚蝦吃,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地就把糉子給自己吃了。

端午節作文 篇4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爲我很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老遠就可以聽到超市裏的工作人員清脆響亮的吆喝聲:“賣糉子啦,賣糉子啦,香甜可口的.糉子,快來買呀!”所有的顧客都被吸引了過來,挑選自己喜歡吃的各種口味的糉子。超市裏結賬的地方也排成了一條長龍,每個人都提着一個大袋子,露出滿意的笑容。回到家,左鄰右舍的廚房傳來鍋碗瓢盆撞擊的聲音,好像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原來他們在家裏包糉子呢。

我和媽媽把材料準備齊全,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們先把糉葉洗乾淨,煮四五分鐘,煮完後把糉葉放涼,再把糯米搓洗乾淨,然後將兩張糉葉摺疊成漏斗,放入少量的糯米,當糯米裝至漏斗的一半的時候,再放入我最喜歡的肉餡,最後蓋一層糯米,將糯米按實,用繩子將糉葉裹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們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蒸二三十分鐘。過了一會兒,我就聞到了一股誘人的香氣,口水直流,真想快點吃啊。

端午節真是一個難忘的節日,我期待今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答應教我做糉子,媽媽說:“做糉子要有耐心!”我說:“快點教我 吧,我都等不急了!”媽媽說:“先把糯米和紅豆放在水裏浸泡8——10個小時,同時也把糉 葉放進水裏 ,等把糯米和紅豆泡好了,用糉葉把糯米和紅豆包成三角形,用白線纏好扎着。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可怎麼也做不好,媽媽耐心的手把手教我,好不容易做成了第一個,還是個醜八怪,可是我不放棄,一直耐心的學,終於做的和媽媽做的'一樣漂亮啦,我很開心!然後把做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一個小時,就這樣香甜的糉子就做好了。

端午節作文 篇6

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沒有春節那般隆重熱鬧的景象,沒有清明節那樣的悲傷,沒有七夕節的浪漫,沒有國慶節的激動…但它在我的心中卻有無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媽媽帶我上街買絨線,魚食。吃玩飯,媽媽又帶我們去河邊割艾草。媽媽摸着我的頭笑着說:“傻孩子,你知道嗎?用艾草洗澡,帶艾草是爲了驅魔避邪。撒魚食是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雖然屈原投江是一個傳說,但經過日積月累,它已成爲人們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程序。

終於到了端午節!上午,我幫奶奶包糉子。看奶奶那靈活嫺熟的動作,可真讓我羨慕啊!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的糉子便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問奶奶:“奶奶,你怎麼這麼會包糉子啊!教教我唄?”奶奶笑着說:“好啊!”於是,我便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先那一片荷葉,舀點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幾個我愛吃的蜜棗,往中間這麼一放。果真像瑪瑙一般,讓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接下來的重點來了。我笨拙的將荷葉圍繞糯米弄起來。啊,慘!糯米弄多了,都露出來了!我趕忙向奶奶求救。幸好及時送到,經過搶救,平安脫險。我望着眼前這個形狀不怎麼規則的糉子,心裏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飯後,媽媽讓我們去洗艾草澡。這是我的弟弟怎樣都不去。我便取笑他膽小鬼,他便和我鬧起來。我們兩人在奶奶旁邊打打鬧鬧。媽媽也只是說:“小心點,別傷着奶奶!”這時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謠:“端午節,快來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糉葉青青糯米香,歡樂融融盼佳節。端午節,已來到,剝殼嘗棕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紅綢黃袍做香囊。”我和弟弟也不鬧了,坐下來靜靜地聽奶奶唱歌。過了一會兒,弟弟吵着說:“奶奶,奶奶,我還要聽!”奶奶和媽媽笑着說:“好啊,不過你得先去洗澡哦!”弟弟嘟着小嘴說:“那好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我們洗完澡後,媽媽給我們扣絨線,看着手上五顏六色的絨線,我們開心極了!

現在的孩子們,漸漸的遺忘了傳統節日。他們就得傳統節日毫無樂趣可言,反之坐進他們心中的卻是西方的節日,即所謂的“洋節”。我自認爲傳統節日是一個國家的“根”,是我們國家兩千多年曆史的見證!因此,我呼籲:不要遺忘傳統節日。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沒錯,但也不要忘記我們的“根”,要時刻謹記我們是炎黃子孫!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精靈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籠中進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的起牀,媽媽帶我去集市,今天的集市特別熱鬧,我們買了葫蘆、艾葉草、五彩繩、香囊,回到家把艾葉草和葫蘆掛在門上,我把一根漂亮的五彩繩系在媽媽手上。

吃過早餐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材料是提前準備好的,糯米、糉葉、蜜棗、五花肉、鹹蛋黃,媽媽包的糉子是五角的,我也學着媽媽包起來,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往裏面放了一把米,接着放了一個蜜棗,再加糯米,然後把糉葉包起來,但總是包不好,後來還是媽媽幫忙才包好,看着媽媽包着很簡單,但我包起來覺得很難。包了一個便放棄了。媽媽包完後把糉子下鍋煮熟,出鍋時濃濃的糉香飄滿屋,我解開一個糉子吃起來,太香了、太好吃了,一口氣吃下3個糉子。

五月五,過端午。端午習俗傳千古。

端午節作文 篇8

“玉糉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在描寫端午節的詩句中,我很喜歡這首《端陽採擷》。玉糉飄香,百舸爭流,艾葉青青,黃酒盈盈,慈父稚子佩戴香囊,俊俏媳婦巧笑倩兮,簡直是一幅絕妙的端午民俗畫。

我的家鄉端午節沒有賽龍舟的習俗,採艾草和縫香囊卻自古有之。每到春天,和風煦暖,艾草便綠意蔥蘢、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了。看,一叢叢,一簇簇,遍佈田埂地頭,綠得耀眼,像綠色的翡翠,煞是喜人。

端午節那天早上,當我還在酣睡的時候,就有毛茸茸的東西在撩撥耳朵,瞬間淡淡清香直鑽鼻孔,沁人心脾。哦,是爸爸起了大早,在日出之前從野外採了青青的艾草回來。媽媽會把最鮮嫩的`挑出來,輕輕掛在我們耳邊,意在保佑我們百病不生,平安長大。

在氤氳的藥香中,我睜開蒙矓的睡眼,穿好衣服。揹着書包出門的時候,媽媽會把一個用五色絲線縫成的香囊,莊重地放在我的衣兜裏。媽媽那一本正經的樣子,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神聖感,一顆小小的心陡然被幸福塞得滿滿的。

媽媽像突然想起什麼來似的,又抓起兩個香囊塞到我的書包裏,叮囑道,別忘了,送給老師。

當我們剛剛走進學校,空氣中就瀰漫着一股清香。大家翕動鼻翼,四處打探,最後斷定香味是從老師的屋裏傳出來的。

當我們誦讀課文的時候,老師走進了教室,大家放下課本,爭先恐後地跑到老師身邊,這個給老師耳朵上掛幾枝艾草,那個給老師的衣袋裏塞個香囊,還有的把五色絲線系在老師的手腕上。

這時,師母端着個盆子進來了,裏面堆滿了綠色三角的東西,熱氣騰騰,香氣嫋嫋。老師說,嚐嚐我做的鹹肉糉子嘍!我們趕緊規規矩矩地坐好,師母把糉子一個個放在我們面前。吃完後,老師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吃糉子是紀念誰嗎?

我們搖頭。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屈原。老師說,屈原是愛國主義詩人,他一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冤屈,但是他始終熱愛自己的祖國。你們長大後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落天涯,但是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家鄉、忘記祖國。

接下來,老師就開始吟誦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而今,又逢端午,爸媽已是耄耋之年,再也沒有人爲我採艾草縫香囊了。青青的艾草和糉子的清香穿透了幾十年的歲月滄桑,還有那兩鬢斑白的老師誦讀《離騷》的情景,一一浮現眼前,鮮活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