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端午節1.7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糉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糉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沾白糖。

鹹鴨蛋,噴噴香,龍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師爲幼兒設置區角遊戲環節:通過區角環境創設的端午主題,教師配合圖片和動畫給幼兒講解介紹有關端午節的習俗。

(1)掛艾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3)吃糉子:端午食糉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糉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爲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

(4)佩香包:節日習俗,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五彩繩:花繩既是五彩絲,又俗稱五色絲。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說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續漢書》、《後漢書》中,端午日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門戶裝飾,認爲可以抵防惡氣。

3、教師出示端午節吃的糉子,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分發糉子、幼兒吃糉子感受端午節的快樂。

(1)教師出示端午節糉子實物讓幼兒觀察糉子的外形和顏色。

(2)教師撥開糉子讓幼兒瞭解糉子的組成並讓幼兒認識糉葉。

(3)教師將糉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在幼兒園的端午活動內容。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音頻《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

3、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包糉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啓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三.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糉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 (鮮肉糉子、鹹肉糉子、 紅棗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 …… 你喜歡吃哪種糉子?

2、 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並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糉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糉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瞭解糉子的製作過程。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糉子,包糉子的材料(米、糉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糉子”,瞭解糉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麼糉子?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包糉子,瞭解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糉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糉子、煮糉子的過程。

3、品嚐糉子、交流糉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纔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

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教學反思: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裏學習了包糉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

端午節教案 篇7

一:引入部分 看圖猜節日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裏的人在幹什麼

(2)師:什麼節日要吃團圓飯 放鞭炮呢?那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

(3)師:什麼節日要放風箏 掃墓?還有最後一張圖片 這是什麼節日要吃的東西?今天我們就要來聊一聊端午節。端午節是哪一天有沒有人知道?端午節是紀念誰的?有誰知道端午節的故事?

(4)師:看來我們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長大了,這麼難的問題都沒有難倒大家。

二 基本部分

(一):1、師:端午節當天要吃糉子 你們吃過嗎?誰來說一說

(二):1、師:除了吃糉子以外 端午節還有一種遊戲叫划龍舟 那在我們新疆是很少見的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簡短的視屏 看看真正的划龍舟是什麼樣

2 師:現在我請所有的小朋友站起來跟我一起站起來嘗試一下划龍舟 做動作 我今天還帶了五個可以划龍舟的玩具 我需要兩組孩子 和我一起玩 其他的小朋友當觀衆 幫我們加油

3、師:進行划龍舟遊戲 沒有玩到的孩子 下午我們出去作遊戲的時候玩

(三):1、師:讓配班老師悄悄點燃艾葉)大家聞到什麼味道沒有?是什麼味道呢?哦 原來是艾草 誰知道艾草有什麼作用呢? 夏天會有很多蚊蟲 點燃的艾草有這樣一股特殊的味道 他可以趕走蟲子 剛纔我們只聞到了它的味道 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樣子

2、觀看圖片

三 結束部分

1、師:今天呀 我們小朋友一起感受了這麼多關於端午節的事情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在動畫片裏會告訴我們爲什麼會有端午節。

2、師:你記住了嗎?請男孩子慢慢的划着龍舟去上衛生間吧

四 活動延伸

1、手工課可以進行包糉子的活動

2、環境創設上進行端午節的佈置 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端午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調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過的傳統節日之一。

2、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練習包糉子,獲得更多端午節的經驗,體驗端午節的民俗氛圍。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糉葉、泡好的米、棗、細線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閱讀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這天爲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3)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瞭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3、節日體驗活動:包糉子。

用糉葉將泡好的米和棗包住,然後用繩子捆好。提醒幼兒用米不要太多,糉葉要把米包緊,紮結實。

4、節日分享:將包好的糉子分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師,進行分享活動。

活動反思

重新站上講臺,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學校裏上公開課,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做準備。在一番對課文和相關資料的細緻研讀後,大致的教學思路逐漸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講的東西很多,但要上好課顯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課一得”的有效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學習精彩的場景描寫”爲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案並付諸實施。

臨到上課時,教室後面坐着的一排老師讓我的學生們多少有些緊張,我自覺準備還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勵他們。整節課基本上順利地按計劃進行,也基本達到我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但課還沒上完,我已經有了遺憾之感。因爲臨場發揮的能力和經驗的欠缺,交流討論場景鑑賞和實踐場景描寫兩個板塊完成得比較倉促,未能達到應有的程度和水平。

現在想來,這些應該算是我對自己的教學所做的最原生態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聽了各位前輩和同仁的評價之後開始的。他們在給予肯定的同時,給了我很多切實有力、極富啓發性的指點。我歸納總結爲以下三點:

第一、語文課應該實現內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想,爲人、爲文固然要追求文質兼美,上課也應該以此爲旨歸。而我這節課在處理內容和形式時有些偏頗,執着於窮盡對描寫手法的鑑賞,而對課文本身的核心內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動的是濃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我卻未能加以強化,這是一處不容忽視的敗筆。另有,在PPT的製作上也有形式大於內容的傾向,多配的動畫圖片有點喧賓奪主。

第二,語文課應該實現方法的落實掌握。本課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場景描寫爲例子,系統地總結了文中所體現的各種描寫方法。遺憾的是,我在講授這個環節時沒有進行強化總結,這使得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流於倉促和浮泛,對這幾種描寫方法的認知不夠紮實。在隨後的對“追鴨競賽”的場景描寫中,有的學生就沒有能夠有意識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練習。

第三,語文課必須重視語文特有的感悟體驗。在本課中,我在強化方法的指導的同時,弱化了對朗讀的要求。我想,語文課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導,更要有朗讀感悟,這二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上課時當把二者有機結合,以理解促進朗讀,用朗讀體現理解。

再次回望開公開課的前前後後,感受最深的是那種無形的壓力,然而也深知這些壓力正是成長的契機。我想,也只有在不斷的歷練與反思中才能不斷地成長吧。

端午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初步瞭解中國農曆記年的方法。

2、幼兒用書:《快樂端午節》。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教師:今天是什麼日子?

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在全班面前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五日。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故事?

幼兒相互交流。

教師請兩名幼兒講述,大家分享端午節的傳說。

教師小結:古代楚國的詩人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在秦國攻破楚國京都時,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五月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3、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教師: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

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配香囊等。

4、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鞏固對端午節的瞭解。

教師:書上有許多活動,請你找出端午節里人們的活動。

幼兒認讀,並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