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教案模板七篇

端午節9.97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教案模板七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爲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曆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糉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糉子2、圖片: 賽龍舟,糉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

1、談話導入,展示糉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呢?(糉子),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鮮肉糉子、鹹肉糉子、紅豆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糉子?

(2) 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麼節日裏都要包糉子、吃糉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

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 1 ) 農曆五月五是什麼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爲什麼這個節日要吃糉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

(1)瞭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瞭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徵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裏,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裏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糉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糉子"本義是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爲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製作,裏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糉子"

四、遊戲部分——蘿蔔蹲

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

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端午節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①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糉子、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目標

中班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瞭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糉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佈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糉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爲主題更換主題牆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穫與體驗: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爲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裏”爲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遊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遊戲;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糉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嚐嚐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並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二)中班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於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爲什麼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麼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活動二:童謠《拍手歌》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

2.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麼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裏,你聽到了什麼?②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瞭解拍手遊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遊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並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活動三:觀看賽龍舟

主要涉及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活動準備:

瞭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繫,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四:美麗的龍舟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

2.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徵,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麼樣的?上面有什麼?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麼?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龍舟競賽

主要涉及領域:健康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划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皮筋龍舟”若干。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遊戲:《划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划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划龍舟。

(3)划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鬆動作。

活動六:我愛吃糉子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糉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瞭解糉子的製作過程。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糉子,包糉子的材料(米、糉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糉子”,瞭解糉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麼糉子?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包糉子,瞭解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糉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糉子、煮糉子的過程。

3.品嚐糉子、交流糉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活動七:端午節親子活動

主要涉及領域:綜合

活動目標:

通過唱唱、跳跳、講講、嚐嚐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教師、幼兒、家長共同過端午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帶、表演材料等。

2.邀請幼兒家長參加活動。

3.各種端午美食(糉子、綠豆糕、鴨蛋等)。

活動建議:

1.開展家長、幼兒互動式智力競賽,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指導語:端午節是哪一天?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爲什麼要過端午節?

2.幼兒節目表演。

3.家長、幼兒的親子游戲(如:包糉子比賽等)。

4.端午節美食自助餐活動。

六、資料鏈接

1.知識資料。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古稱“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九”之意相同,又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艾節、夏節、龍日等。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最爲人們所知曉的一段傳說,是爲了紀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國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民間有賽龍舟、吃糉子、吃五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黃豆芽)、掛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佩香囊等習俗。在民俗文化領域,人們常把賽龍舟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二起。古時,五月五日又稱爲“惡月惡日”,吃五黃飲雄黃、掛五端於門庭、採雜藥做香囊等風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於驅邪避魔、驅毒避蟲。現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習俗漸已消失外,其餘的習俗已流傳鄰近諸國,如:賽龍舟等,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2.教學資料。

(1)故事。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楚國。他愛護百姓,幫助楚王治理國家,使楚國變得很強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姦臣們看見楚王這麼信任屈原,心裏很不高興,經常湊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們拼命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動員楚王相信最強大的敵國——秦國的話,放棄跟其他小國家做朋友。屈原堅決反對楚王相信敵人的話,一再勸說楚王不要與周圍的國家絕交。楚王非常生氣,撤掉了屈原的官職,將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堅持與周圍的國家斷絕了朋友關係。

秦國見楚王中了計,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國。楚國被打敗了,楚王也被秦國捉去,最後死在了秦國。

屈原雖然被免除了官職,但他非常關心自己的國家,他擔心楚國的命運,常常整夜睡不着。在聽到楚國被打敗、楚王死在秦國的消息後,他非常傷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來到了汨羅江邊,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老百姓們聽說後,爭着划船,到處去撈屈原,賽船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爲了紀念屈原,人們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傷害屈原。

(2)童謠《拍手歌》參見蓋國樑:《節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頁。

(3)歌曲《包糉子》參見許卓婭主編:《韻律活動》,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第181頁。

(4)自制香包的步驟。

①在紙上畫出想做的香包形狀(心形、葉形、三角形等)。

②剪裁出相應的紙樣。

③按照紙樣剪出兩面布形。

④正面對正面,對好縫合,注意留一開口。

⑤將縫好的立體翻出正面。

⑥由開口處放入乾花、艾草等。

⑦將口縫合,綁上繩結。

⑧根據自己的意願裝飾香包。

(5)摺紙糉的步驟(如圖所示)。

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並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麼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麼?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裏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曆五月七年級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糉子:這是什麼?你們知道糉子是怎麼做的嗎?(介紹糉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糉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幹什麼?(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糉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爲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着等方面瞭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於屈原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爲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裏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着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糉子和雄黃酒倒進江裏。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端午節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閱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說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 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說,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爲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糉子。(學生介紹糉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糉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習俗以及關於端午詩詞歌謠有更全面的瞭解。

2、能力目標:

通過蒐集、分析、整理資料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覺、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 交流的樂趣,通過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板書課題)有誰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候?那你們都想了解端午節什麼知識呢?

二、小組彙報

1、師導語:上節課,老師要求同學們按設計 好的活動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關端午節的資料,老師將根據你們收集情況爲你們小組加分,下面就請各小組爲我們介紹吧!哪一組先來?

第一組

生:我們組收集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組把它歸納以下三種:

(生1.紀念屈原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生2.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生3.迎濤神伍子胥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屍首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後化爲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師評價:這個小組同學以講故事形式展現他們收集來的關於端午由來的傳說,真叫我們大飽耳福。

師問:你們是去哪裏收集這些材料呢?

師:老師相信這次的查找中你們一定對端午節的由來,有更深的瞭解。做得不錯給加一分。(板書:由來)

師:關於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剛纔這一組同學說的紀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師還知道另一種傳說。

龍的節日 (課件展示)

2、師導語:同學們,傳說異彩紛呈,那麼古往今來的人們又是怎樣歡度這一節日的呢?下面請整理端午節的習俗的小組爲我們介紹。

第二組

生:我們組收集的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們把它做成了手抄報。

師:能爲我們講解一下你們收集的習俗嗎?

(兩張展示,一個學生進行介紹)

師:能說說你們都是哪裏收集這些材料的?

師總結 :看了小組同學精心準備的手抄報,真是大開眼界,他們不僅收集材料並用巧手展現給我們。做得很好給加一分。(板書:習俗)

3、師:還有其它習俗嗎?

第三組

生1:我們小組也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還給小孩佩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玲瓏可愛。據說是爲了驅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怎麼找到這些材料的嗎?

(很多同學會說去網上查找的,這裏教育一下善用網絡,不要沉迷於網絡)

老師把這些習俗總結 一下: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鐘馗像,飲用雄黃酒,吃糉子。

3 師導語:說到吃糉子,我們知道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有哪組收集這方面資料的嗎?  第五組

生:我們組爲了瞭解糉子,我們特地去商場轉了轉,瞭解了糉子的價格和種類,除了肉糉還有黑米糉,八寶糉, 五穀糉,鹼糉,我們還在網上找到了糉子的做法。(視頻)

師:老師似乎已經聞到糉子的香味了,你們做得很好,親自去嘗試,知道糉子的配料,種類,就連價錢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給你們組加一分。

5 師導語:端午節的習俗如些豐富,難怪就連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端午節留下自己的詩詞佳句,收集端午詩詞歌謠的同學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第六組

生1:我帶來一首詩

端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帶來一首詩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爲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帶大家帶來的是閩南童謠《扒龍船》

五月節,扒龍船,大人孩子嘩嘩滾。

海面一排四隻。

端午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和2個偏旁;會寫7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繫實際,瞭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着”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糉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瞭解端午節包糉子、吃糉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2、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糉子的樣子、味道等。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吃過糉子嗎?糉子什麼樣子?吃起來味道如何?

2、板書課題,學習“端、糉”和這兩個字的偏旁。

二、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教師指導學生認讀生詞。

2、學生認讀生字。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指名分節讀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總會”說明了什麼?

2、“盼着”又說明了什麼?

五、學寫生字“午、節、葉、米、分”

1、觀察字形結構。

2、師範寫生書空。

3、描紅練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齊讀、開火車讀詞語。

二、誦讀課文,品味內容

1、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朗讀。

(1)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糉子是什麼樣的。

(3)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4)指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描述糉子的外形特點。

預設:糉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5)詞語填空讀課文。

①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糉子是用________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間有一顆________棗。

預設: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②教師追問:爲什麼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紅的”?

③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朗讀比較有什麼不同。

糉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

糉子是用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的棗。

④指導朗讀:這樣AAB式的重疊詞更能體現出糉子的特點,各種顏色相間,色香味美。朗讀時彷彿讓人品嚐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學生彙報朗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課件出示:依據課文內容,說一說,端午節爲什麼會有吃糉子的習俗?

預設:①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②指名學生彙報詩人屈原的歷史事蹟。

③教師總結屈原的人物事蹟,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三、指導觀察,正確書寫

1.創設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美味香甜的糉子,同學們想不想吃?

(2)課件出示:寫有生字的糉子圖片。

(3)導學: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來學寫這幾個生字,寫得好的同學會得到香甜美味的糉子。

2.教師指導學生學寫生字

四、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每年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糉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糉》,我們不僅“品嚐”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糉,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每當我們吃美味香甜的糉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糉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糉子···吃糉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糉子賽龍舟是爲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糉子嗎?糉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糉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糉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糉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糉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糉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糉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糉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

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

經驗重點指導:

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