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端午節日記模板集合9篇

端午節2.39W

一天即將過去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日記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端午節日記模板集合9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說到端午節,我就想起了喜歡吃的糉子。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兒童就會帶上五顏六色的香囊和長命縷。長命縷是由“五”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長命縷是用紅。黃。藍。白。黑五色 系成的。同時各家還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兒童也會唱着:“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去迎接端午節。

以前,我還不知道這些習俗,現在,我知道了。今年我也要帶上長命縷,保佑我平安。

端午節日記 篇2

20xx年xx月xx日,星期x,毛毛雨。

誰也沒想到昨天還是大晴天,今天過端午節卻又成了毛毛雨的天。單純是過端午節的話,毛毛雨的天是好天,可以好好在家吃糉子、掛菖蒲,靜悄悄地祭奠屈原。然而,每年的端午節也是我們這邊要賽龍舟的日子,下雨天總歸是有風險的。還好雨不大,毛毛雨而已。

因爲下雨,往年一大清早就會去賽龍舟現場去等着看比賽的我們一家,改變了往年端午節的習慣,將現場看的比賽安排在了家裏看電視直播,這樣也方便了媽媽在廚房裏煮出最新鮮的糉子,以供我們一家過端午節享用。媽媽在廚房裏忙活了一會兒後,忽然端了一桶糉葉和一盆糯米出來,她問我“要不要學着包糉子呢?”從來都只是吃糉子的我,因爲在電視上看龍舟賽直播沒有在現場看有意思,聽到媽媽的召喚,趕緊應聲“好”,洗了手來陪媽媽包糉子。

媽媽從泡在水桶裏的糉葉拿了兩片出來,又舀了一勺已經和勻了的糯米,在我的面前包了起來。只見媽媽動作極慢地把糉葉將糯米一層層地裹好,又示意我拿一根她已經剪好了的小細繩將裹好了糯米的糉葉裹成糉子的形狀。這一系列動作,媽媽做得非常的慢,可是當我學着媽媽的模樣,將糉葉和糯米放在一起操作時,我這才曉得包糉子的難了。

媽媽看着我不會包,笑了笑,又用極慢的速度讓我看着她做。她沒做一遍,我也學會一點點,但真正要將我包的糉子拿出來示人,媽媽還是忍不住笑了。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在外公那裏學着包糉子,也學了很久很久,包糉子是一個巧手活,等包得時間長了,也就會了。

今天因爲下雨沒有去現場看龍舟賽,卻在家裏跟着媽媽學會了一點點如何包糉子,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收穫吧!

端午節日記 篇3

古代,有一位楚國的大夫叫屈原。被某國追殺,爲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不惜自記的生命,屈原就跳進大江以死來抗爭。

果然,百姓合作吧追殺屈原的國家打敗了,百姓爲了紀念屈原,把五月五日定爲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4

農曆五月初五

今天是每年的端午節。早上一起牀,就看見奶奶把香噴噴的糉子和鴨蛋放在了桌子上。我趕緊刷牙洗臉,準備吃糉子,奶奶包了白米糉、肉糉、豆糉,其中,我最喜歡吃的是白米糉。我剝開墨綠的糉葉,把筷子插在糉子中間,蘸了點白糖,我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糉子甜甜的,很好吃。

我家樓道里面,每家每戶門口都放了一株艾草,奶奶說,艾草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還有避邪的功效呢。

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過端午節可真有意思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帶我來到郊區的舅舅家,和大家一起玩。

舅舅家真好,有一個小小的後院,院裏種着花草,還有一個鞦韆,我蕩了會鞦韆,就跟着舅舅一起來到山上的蒙古包中吃羊肉串。我大口大口的吃着羊肉串,覺得實在是太美味了。

吃飽喝足後,我召集全場的小朋友們一起來玩了一場跑步比賽,我來當裁判。

第一局開始了,我大喊道:“預備,開始!”小朋友們象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大家在激烈的競爭下,壯壯獲得了冠軍。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遊樂場裏的淘氣堡,玩了一個超大的滑梯,特別好玩,我們尖叫連連,遊樂場裏傳出陣陣我們的大笑聲和尖叫聲......

這一天就這麼飛快的過去了,我還沒玩夠呢。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個節日裏,家家戶戶包糉子、插艾草、喝雄黃酒,小朋友們還要戴上五顏六色的虎花呢!

端午節這天,我們家裏同樣也是喜氣洋洋。一大早,外婆就早早地起牀了,只見她把青翠的糉葉巧妙地裹成三角形,再把雪白的糯米放進去,最後用紅紅的細繩扎得緊緊的,一個個可愛的“糉娃娃”就這樣誕生啦!

經過客廳時,我驚奇地發現一把綠茵茵的草插在大門口。“咦,這是什麼呀?”我好奇地問着正在忙碌的外婆。外婆笑着說“這是艾草,是用來驅蚊蟲的,還可以用來泡澡了。”“哦,原來是這樣啊,小小艾草作用可不小啊!”我想。

這天,最快樂的還是我們一大家子團聚。我的哥哥特點從泰州趕回來過節,大家一邊品嚐着豐盛的飯菜,一邊聊着家常,而我和哥哥的話題則是學校的趣事,大家別提有多開心了。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端午節日記 篇7

五月初五成了 傳統習俗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吃糉子、吃雞蛋,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那就是我的媽媽。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美味糉子。媽媽在包糉子之 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糉子葉放在水裏煮一煮,泡好了,再洗乾淨。然後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放到盆子裏。準備工作就做好了。媽媽就開始包糉子 了。她先取出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做成一個窩,放進糯米和蜜棗,包出棱角,然後用線捆好。一個又肥又大的'糉子就包好了。活 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媽媽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大鍋裏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三四個小時。慢慢入味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出的糉子香噴噴的,香的只 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我也不知道媽媽包的糉子有什麼‘祕訣’,總是讓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的很多。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日記 篇8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綢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向江河,是爲了讓魚跤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的糉子,喝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日記 篇9

大街上,人人都在慶賀;市場上,還有人在買糉葉;房子裏,一個個巧奪天工的糉子正在誕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顯示端午節來了

今天,媽媽和奶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她們的樣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她們的樣子把糉葉鋪在手上,再在鋪好的糉葉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個糉子,把猛吞下去,結果被燙的臉就紅了。媽媽在旁邊笑我:“你的紅臉蛋好可愛啊!”我聽後“無語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