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精品】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1.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

我已經十四歲了,要說過端午節,也應該過了十四個了。

端午節嘛,就是看賽龍舟、吃糉子。說來慚愧,這些活動我一次沒做過。

印象中第一次見糉子是在親戚家。五六個穿着綠衣服的小糉子坐在素白的盤子裏。許是剛蒸完桑拿有點熱,他們個個頭上冒着白氣。我抓起一個,因爲燙手便兩隻手來回換着拿,演雜技似的。

我小心翼翼地解開繩子,將葉子一片一片剝下。一股似臘肉的氣味充斥着我的鼻息媽說是葉子的清香,那就估且當它是香氣吧。(我聞着就想吐的芹菜她也說是清香)。

糉子是純種的'亞洲黃皮膚,三棱柱的身體上油嘰嘰的,我頓時沒了想吃的慾望,打發給了我弟。

印象中第二次見糉子是在爸爸提的盒子裏。每個糉子都被裝在真空袋裏,分成甜糉、鹹糉。媽媽把他們一個個下鍋,我看着他們在水裏沉浮。

印象中第三次見糉子是今年端午節的早上。平淡的早上,我扒拉着碗裏的稀飯,聽爸媽在廚房裏討論把糉子切成小塊。不知怎的,話題到引到了我身上。我心中警鈴大作,幾口吃完碗裏的飯,起身想走。誰知“如來佛”一隻大手就將我按在了五指山下。

“你太挑食了,看看都餓成什麼樣了?今天必須給我吃一塊糉子。”

我不願就此放棄,掙扎着說要上廁所,可是老爸把我摁得死死的,我只能聽天由命。

還是那和糯米飯一樣的顏色,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抗拒。我眼疾手快夾了個最小的塞進嘴裏,一入口,我就想吐。爸爸夾起塊最大的:

“來!”

我頭搖得像波浪鼓,拼命展示我已經吃了一塊。許是天公作美,老爸的糉子“啪嘰”摔桌子上了,我趕緊溜之大吉。

剋制住想吐的本能,我想:再也不吃糉子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

我的家鄉在吉林梅河口市,城市不算大,但卻是個漂亮的城市,也有着濃厚的風土人情。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每年在端午節快到的時候。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賣五彩繩和紙葫蘆的小攤,到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氛圍。母親給我買了兩個五彩繩,那上面還攜帶兩個金黃色的小鈴鐺,發出“叮呤呤”的聲音。我很喜歡。

陰曆5月,青草長滿了家鄉的`山野,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了。清晨,父親早早就把紙葫蘆和艾蒿掛在了我家的門上,母親還在屋裏掛了一個大葫蘆呃!我好奇的問母親:“爲何要在家掛葫蘆呢?”母親說:“以前聽老大家說過,掛葫蘆能保平安和健康”。雖然有的迷信,但是它卻有着美好的心願。

今天,家家都吃着香甜可口的大糉子,我也不例外,向母親要了錢,買了一袋大糉子。關於糉子還有一個傳聞呢!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位大官叫屈原,他很愛國,可是當時的楚國國君不聽他的建議,還把他貶官流放。後來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眼看着我們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一直不忍捨棄我們的祖國,在5月初五那天,抱石投入了汨羅江,以我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觀秀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千百年過去了,每到陰曆的5月初五,吃糉子,以紀念偉大的屈原,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就如此流傳下來了。

家鄉的端節節雖然沒南方賽龍舟的場面壯觀,但是卻有着濃濃鄉情。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

從甜甜的睡夢中醒來,我伸了伸懶腰,一想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興奮得從牀上蹦了起來,衝到廚房裏找媽媽。

“媽媽,今天是端午節,我可是要吃糉子的呀!”一進廚房,我就嚷到。只見媽媽像變魔術似的,從袋子裏“變”出了一串又肥又大的糉子。那糉子散發出陣陣濃香,把我饞得“口水直流三千尺”,巴不得馬上就拿一個來解解饞。

媽媽就像我肚子裏的小蛔蟲,指着我的小鼻子說:“小饞貓,我現在就弄點給你吃。”媽媽用剪刀剪開扎着糉子的繩子,剝開包着的兩層竹葉片。糉子像跳水運動員翻了個身,落在媽媽早已準備好的碗裏。一塊色香味俱全的糉子呈現在我眼前,只見那糉子是黑紅黑紅的,上面點綴着黑色的蘑菇,又白又紅的肉,白色的'雞蛋,粒粒糯米,就像顆顆小小的珍珠。這些糯米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就像七兄弟。

我秋風掃落葉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糉子就被我掃了個精光。

我還覺得不過癮,還想再吃一個,就對媽媽說:“媽媽,再來一個糉子。”媽媽看了看我,突然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流了出來,我看媽媽笑成了一團,摸不着頭腦,跑到鏡子前一看,呀,我就像馬戲團裏的小丑,成了個大花臉。甚至連眉毛也不能“倖免於難”。我連忙用毛巾把臉洗了一乾二淨。

我又重新回到桌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起第二個糉子。

這個端午節真有趣!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4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每到農曆5月5日的時候,端午節就悄悄的來臨了。

我在家鄉在一個小山村裏,家鄉的端午節,媽媽會很早就起牀,給我係一根長命縷,是一條細細的五色絲線,據說以五彩絲係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有時候無色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就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媽媽會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媽媽說着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小時候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的許多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爺爺說“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用採來的薆蒿放在水裏煮沸後,然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過了幾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爺爺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養顏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雖然我和爸爸媽媽現在並不在家鄉,但是我希望以後每年的端午節能夠回去喝一喝家鄉釀的端午酒。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5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兩側都掛上了新鮮的艾葉,空氣中瀰漫着一襲和衆不同的奇特香味兒。

家裏幾乎每個人都在忙碌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和砧板咚咚的撞擊聲,水蒸氣衝出氣閥的呲呲聲,不停地在耳邊縈繞,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味,夾帶着清新的糉葉香,刺激着人飢餓而貪婪的胃。

門被禮貌地敲開,來了不少的親朋好友。連忙遞上茶水,相互道着節日的問候和祝福,原本不是很大的客廳更加充實和溫馨了。

爺爺奶奶穿梭於廚房和客廳之間,爸爸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我的幫忙有時反而礙了他們的事,索性呆在一邊,悠然的看着這一切。

“來來來,大家都吃飯吧!”飯菜陸續都上了桌,正中間是一盤精緻的糉子,青青的糉葉上纏着兩色的細線,體型較長,棱角分明,卻像一隻只小小的龍舟。

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糉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小心翼翼地剝去裹着的糉葉,呀,中間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依舊是龍舟形狀,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糉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咬下一口。

軟,香,滑而不膩,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輕微地粘牙,又被舌調皮地舔去;那種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那擺放在碟子裏切開了帶殼的黃白相間的鹹鴨蛋,我總是習慣用筷子將蛋黃一整個兒挑出來,細細品嚐。蛋黃上沁出些許油星,細膩柔嫩得很,入口即化,鹹中別有一番滋味。

窗外,雨一直下,不知龍舟賽是否像往年一樣,又在湘江上熱鬧非凡地舉行?也許是的罷,雨下再大,也絲毫衝不淡節日的氣氛。

這一天,正是端午。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爲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玉糉襲香千舸競”,端午節是吃糉子、賽龍舟的時候。當天,大家都聚在一齊,賽龍舟、吃糉子,其樂融融。這時,大人往往還會給孩子們講爲什麼要包糉子、賽龍舟,也饒趣味味。

在民間,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其中“屈原投江”的故事流傳最廣。相傳在戰國時代,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可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囚死於秦國。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自殺。

端午節爲什麼有包糉子、賽龍舟呢?因爲當老百姓聞知屈原投江時,都紛紛開船打撈屈原的屍體,婦女們都包糉子,然後都把糉子投到江裏給魚兒吃,讓魚兒吃飽後不食屈原的屍體。可是打撈了三天三夜後,還是沒人打撈到屍體,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當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的。

是啊,像屈原這樣忠心的人真是世間少有,我也必須要像屈原一樣,做一個忠心報國的人!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

青禾抽穗、槐花飄香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的節日之一。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秦人攻破楚國憤而跳江自殺。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到江邊投放糉子餵食魚蝦,防止魚蝦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有了包糉子習俗,以此來紀念詩人屈原,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除了包糉子,吃糉子,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習俗,如:賽龍舟,掛艾草,做香包、點硃紅……衆多的習俗中,最期待的就屬吃糉子了。

瞧!端午節還沒到,大街上就已熱鬧非凡,到處都是賣糉子、賣艾草的,連空氣中都飄散着糉葉的清香。

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我和媽媽就來到超市裏買糉子,糉子的種類有很多,有牛肉糉、豬肉糉,還有蛋黃糉、豆沙糉等,在這麼多糉子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鹹蛋黃糉了。

端午節早上,媽媽端上一大盤熱氣騰騰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解開繩子,撥開糉葉,裏面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和黃黃的鹹蛋黃,真香啊!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滿嘴都是糉子的`香甜。

如果趕得巧,還可以去看賽龍舟。比賽還沒開始,河道兩邊就早已站滿了人,無論是看的人,還是划龍舟的人,個個都是激情滿懷,喜氣洋洋……

不知不覺,端午節在人們的忙碌與喧鬧中過去了,我期待着明年的端午節喲。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

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一般人認爲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糉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爲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9

大家好,我是青年旅社的導遊,高研蕙。今天我將帶領你們一起去感受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年初五,傳說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楚懷王是昏庸的國君,正是因爲他很昏庸,所以楚國被秦國打敗,楚懷王也變成了秦國的俘虜,都城被秦國佔領了,屈原知道了這個消息悲痛萬分,便投江自盡。

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準備了很多活動,大人們會忙着包糉子、釀雄黃酒,小孩子們忙着戴香囊和五彩線,當然也少不了熱鬧好玩的賽龍舟比賽。

“咚咚咚!”熱鬧的賽龍舟比賽開始了。遠遠望去,廣闊的江面上停着幾條龍舟,像模擬軍隊路線圖一樣,只聽裁判一聲槍響:“啪!”所有的龍舟就像離了弦的劍一樣衝了出去。

船頭的一個人像一隻小猴子一樣爲人們加油鼓勁,中間的人在大聲喊號子,船尾的人在敲鑼給水手們帶來了高亢的節奏,於是水手們像發瘋了一樣拼命划船。有的水手卯足了勁像發條一樣飛快地轉動,就像是哪吒的.風火輪一樣,飛快旋轉,有的咬緊牙關,流了滿頭大汗,還有的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他們沒有停止手上的搖動。於是船槳就像小鴨子的蹼一樣飛快地轉動,龍舟也飛快地航行。

中國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有意思,記得要常來哦!我們非常歡迎你們!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處處飄揚着美食香氣,瀰漫着火熱氣氛的日子。每家每戶都不約而同地在門上掛上了碧綠的艾草、菖蒲,灑黃酒,驅蚊蟲,以求端午平安。

天色明朗,大地升騰着燥熱之氣。興奮的人們聚到江邊,手持用艾草葉包成的香氣撲鼻的糉子。有的是芝麻餡,而叉燒餡也是有的,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有淺嘗輒止,而後慢慢品味的,也有大口狼吞虎嚥的……總之,每個人臉上都全不無滿足之意。

鼓吹擂響,江上早已千帆競發。人們個個聚精會神,生怕是有錯過了什麼精彩的一幕;用楠木板精製而成的龍舟上,早已有十幾個壯漢在上亟待着。只聽得發令槍一聲巨響,龍舟應聲而出。也顧不得欣賞兩岸屏風,人們全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那形如巨龍的龍舟上;水花四濺,巨龍騰飛,場面甚是壯觀,令人嘖嘖稱奇。衝線之時,全場高呼,場面之壯闊,氣勢之磅礴,是你說不出也想像不到的,已禁不住歎服了。

端午時節,還爲的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楚國被攻破後,他可是帶着滿腔的熱血和濃濃的亡國之恨,毅然投入了滔滔不絕的汨羅江中。“既莫足和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句千古絕唱,屈原所作《離騷》之意,又怎能不讓我們悲之泣之呢?

端午,現早已不是一個節日,一種習俗,祭拜屈原之際,或是藉由這來讓文人墨客們揮毫的.日子。其實啊,端午節的這種精神早已深入我們心中。就像那熱熱騰騰剛出來的糉子一樣,那種撲鼻的香氣,早早便沁入心田,縈繞在口耳之間,代代相承了。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1

“小懶蟲,快起牀了,今天是端午節,和媽媽一起包糉子呀!”我在睡夢中被媽媽叫醒。媽媽還說:“包糉子是爲了愛國詩人屈原而發明的,同時還可以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聽了媽媽的話,我一骨碌爬了起來,因爲我早就想親手體驗一下包糉子的樂趣了。

剛走進廚房,便看見一個大盆子裏放着一大堆碧綠的葉子,還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媽媽說這是糉葉。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拿起一片糉葉,並把它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體,這倒不難,我也學着捲了一個,下一步可就非同小可了。媽媽熟練地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和陷放進去,包好。而我卻不是上面漏,就是下面漏。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好不容易闖過了這一關,接二連三的麻煩又來了。要穿棕針,媽媽先把棕針穿進糉子,再把棕葉尖子插進棕針孔,然後輕輕一拽就把糉子收得緊急的,一個漂漂亮亮的糉子就包好了。而我呢,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把棕針插進糉子,可不是把糉葉戳破,就是把糉葉拽段,就這樣連續包壞好幾個,好不容易纔包好了一個。可累死我了。但我心裏卻樂滋滋的`—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先在鍋裏放一些水,再放入糉子,然後開始煮,過了一會兒,糉子煮開了,我迫不及待地就想拿糉子吃。媽媽說:“糉子還沒有煮透呢”。我只好在一旁耐心地等着。這時,鍋裏熱氣騰騰,整個家裏都瀰漫着糉子的香氣。“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了。”那種喜悅和興奮真是無法形容。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3

早晨,剛剛起牀,便聞到一股糉葉的清香。走進廚房,發現媽媽正在包糉子,猛然想起今天是端午節,我拿起艾草就往門上掛,還繫了個蝴蝶結。

不一會兒,媽媽大喊一聲:“吃—糉—子—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風一樣地跑進廚房。見糉子還冒着熱氣呢,便用筷子把它夾成兩半,黃澄澄的蛋黃與瘦肉相伴,好似在逗引着我的味蕾。我禁不住美食的誘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吃完糉子閒來無事,便蘸着雄黃酒畫在臉上,媽媽看了之後哭笑不得,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在古代百越之地,是用來表示對龍的敬仰,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一活動。後來,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憤而投江自盡,以表心跡。人們怕水中的魚蝦把他吃掉,便在河中投放糉子,以表達人們對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崇敬愛戴之情。這就有了吃糉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完了故事,我們一家就準備出門了,去幹嘛呢?看賽龍舟唄。我們到達了指定地點。只見寬闊的江面上,停放着一條條龍舟。這些龍舟個個面目猙獰,翹着尾巴,都是洋洋得意的樣子,好像胸有成竹、信心滿滿。

比賽開始了!一個個年輕的小夥子麻利地登上龍舟,開始了激烈的比拼。頓時,鼓聲震天,叫喊聲更是不絕入耳,整個江面炸開了鍋。那兩艘龍舟互不相讓,雙方隊員使出了渾身力氣往前劃,鼓手在爲自己的隊員加油打氣。他們的動作都很一致,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團結就是力量”。

兩艘龍舟賽完之後,沒想到我們也可以上前去體驗。我們在龍舟上吃力地划着,行駛速度非常慢,而且沒有技巧。前面的.小女孩一失手,直接把我潑成了“落湯雞”。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端午節就這麼完美地結束了,但給我留下了許多的回憶和回味。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4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糉葉飄香的端午節了。

今天,媽媽約了幾個阿姨到我家來包糉子,爸爸跑到山上摘了很多碧綠的糉葉,媽媽在家裏準備糯米和多種餡料,有豆沙、鮮肉、紅棗、蛋黃等等。阿姨們和小朋友們都到了,東西都也準備好了,媽媽和阿姨們開始包糉子,有的包尖腳糉,有的包橫包糉,還有的阿姨包牛角糉,但我不會包,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來,但一開始包來包去總是包不好,最後媽媽手把手教我,我總算包了一個不好看的`糉子。

糉子已經包了很多,媽媽拿了一些到鍋裏開始煮,不一會糉葉夾雜了糯米的清香撲鼻而來,我的小肚子開始咕咕叫起來,口水也開始流了下來,問媽媽:“媽媽,媽媽,糉子還要多久才能吃呢?”媽媽說:“還要一小時左右呢,糉子是必須煮透了纔好吃的。”媽媽先給我和小朋友吃水果和點心,還一邊給我們講屈原的故事:“5月初五端午節也叫瑞陽節,這一天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殺的日子,老百姓爲了紀念他,也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將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還組織了許多船隻到江裏尋找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現在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由來。”

過了好一會,媽媽叫我們吃糉子,我選了一個大大的肉糉,剝去糉葉,潔白的糯米被肉油染得晶亮,好燙,不過滿口肉香糯糯的香香的,不一會一個糉子就被我吃完了,我接着問媽媽又要了尖尖小小的紅棗糉,特別的清香甘甜。

這個端午節吃着香香糯糯的糉子,聽着習俗的由來,過的特別有意義!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15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爲這一天不僅有糉子可以吃,還有賽龍舟。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

“五月五,過端午”,媽媽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端午節的早上,媽媽和奶奶很早就起牀了。因爲要忙着祭拜祖先的東西。媽媽和奶奶早早地準備了糉葉,又準備了一些香噴噴的.糯米飯,糯米飯中有板栗、紅棗、蛋黃、香菇等餡料。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後,媽媽和奶奶就用糉葉將它們包成一個有棱角的球形,這是糉子。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糉子,據說這是爲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祖先。包好糉子,將它們放進蒸籠裏蒸煮後。奶奶和媽媽又忙着準備另外一些魚肉。等一切準備好後,媽媽和奶奶就開始祭拜祖先。而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去看賽龍舟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個湖邊,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山人海。湖面上,兩隻龍舟齊頭並進。吶喊聲,敲鼓聲,划水聲此起彼伏。我和爸爸激動地鼓着掌,大聲爲他們吶喊助威。十分鐘後,比賽結束了,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着糉子,一邊看電視上播放的各地賽龍舟比賽。歡聲笑語飄出了家門。大街上,還有許多男女老少正在猜燈迷。鼓聲“咚咚咚”的響着。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多麼開心的端午節啊!希望這樣幸福快樂的節日,能夠傳承下去,這種歡樂的氛圍能夠一直保持着。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願。

標籤:端午節 精品